所城无语耿相忆
2020-09-24叙事散文热麦清风
所城无语耿相忆那是天、海与陆地交汇的地方,一个地图上难以捕捉的弹丸之地,那里有流转几百年的神奇传说——大鹏所城,一个鲜为人知的东方古城堡。三月初春,北国依然寒风凛凛,而南粤却早已绿茵青翠,这里其实就没有冬天。心中久慕所城盛名,伴着烟雨朦胧而
所城无语耿相忆
那是天、海与陆地交汇的地方,一个地图上难以捕捉的弹丸之地,那里有流转几百年的神奇传说——大鹏所城,一个鲜为人知的东方古城堡。
三月初春,北国依然寒风凛凛,而南粤却早已绿茵青翠,这里其实就没有冬天。心中久慕所城盛名,伴着烟雨朦胧而来。
鸟叫风前,青石灰瓦,六兽飞檐,古朴斑驳的城门,凸凹不平的石板窄路,诉说着古老不灭的神奇,丈量着祖辈岁月的变迁。那一个个浓的化不开的传说故事,从每一扇旧窗溢出,从每一片青瓦溢出,从每一道石缝溢出。
所城以抗英名将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最为壮观,它由十栋屋宇、厅、房、井、廊、院等组成,青砖灰瓦,典型的明清风格。尽管岁月把赖府壁垣的柱基蚀刻成了乌红色,但依稀可见当年厅堂阁宇、雕梁画栋。赖将军的画像虽已残破,但仍透着几百年前的刚勇目光,与我相视而立。辗转徘徊于高墙围筑之间,几度穿回于三进四合大院,乌黑的瓦,线条婉转流畅,暗红的木柱典雅古朴,翘角飞檐托起所城一片天。赖家的庭院不大,没有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没有近景和远景的层次,更不见王公诸侯豪门里精致的镂刻斧凿,但影壁、天井、雕榭、回廊仍具独到的特色,在那古朴典雅的构架后面,也都深藏着无尽的兰因絮果,遗存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井、石舂、陶钵、犁杖,件件印证着他们生活起居的久远年代。遥想当年,十几将军不辱使命,保家卫国,神威勇猛,重创倭寇,战功赫赫。红尘中的故事,总闪烁着剑气寒光,眼见奸臣谄媚,皇廷昏庸,致使忠良横遭贬谪,赖将军傲骨凛然,绝不趋炎附势,毅然辞官归田。淡泊明志,邀友共酌,谈天说地,宠辱皆忘。然而临终之时,依然遗嘱众孙“收回香港岛”,可见英雄壮志未酬,义薄云天。
离开赖府,信步于斜雨交织的青石窄巷,石板和石板的缝隙有黑色的泥青色的草磨损的脚印……小巷两侧,便是手足弟子、打杂佣人等百姓居所,这里的建筑不再富丽堂皇,而是低矮的石墙瓦屋,翘角飞檐,林茨相接,把个小城遮蔽得严严实实。小屋的石板墙上,只有一个敞开的方口,算作窗,不能遮风挡雨,蚊虫可以自由穿行。好在这里没有北方的严冬,不必挡住窗口御寒。门上方一块石板,两侧凿孔,算是门楣,门槛也是石条凿成的,还算方正,两侧有小石墩,门柱户枢立于石墩上。我忽然发现眼前有一株长势茂盛的芭蕉,它在小屋狭窄的门前努力地它张开硕大的叶子,叶子遮住古屋的旧窗,接住飘飘而下的霏霏细雨,雨珠在叶子中间汇聚成小溪,顺着肥大的叶稍滚落。我想这一定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窗花,它装饰着每一户人家,也装饰着每一个所城人的心灵。
忽然传来了一阵婴儿娇滴滴的哭声,那声音在宁静的雨巷中显得响亮而清脆。顺着不远处的一个门柱的缝隙望去,一个女人在正晾晒刚洗完的婴儿尿布,姿态安详,如同一部古老书卷中的插图。如此简陋的门窗,几乎不能把屋里屋外隔开,夜深人静,屋里面青春的躁动不小心就会就会被路人听去。就在这片小屋里,所城人一代一代出生、一代一代长大,薪火不断,代代相传。
日月轮回,青黄更迭,风催雨蚀,苍髯枯荣,这片古老的民居蕴含着浓郁的淳朴民风,也让古城沉淀了岁月的厚重。这就是一种简约的净化,一种单纯的丰富,像一条流淌的小溪,抒发着天籁般的韵律。
城中腹地,一片可纳百人的土场子,不见任何雕塑,只由一块一块的青石板砌成了一圈一圈的半圆,慢慢向外放射开来,这营造的如此空静之境突然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什么东西,我若有所悟,却又说不出悟到了什么,只静静地把这一圈一圈的半圆摄入心底。场子的西侧,搭制了一方戏台。逢年过节,茶余饭后,所城人必聚集于此,或品鉴古老的粤剧,或传扬国家大事,相见作揖道福,相别互赠珍重,和谐礼遇,相安太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拾级而上,登高望远,城外阡陌纵横,油菜花黄,山坡上的水牛悠闲的食草,孩子们在田间嬉戏,这情景不禁使我想起文人笔下牧童牛背吹笛的田园风光了,可惜那情景早已不复存在了。
小巷深处,走来一位阿婆,看上去有70多岁,佝偻着腰,肩上挑着一副毛竹扁担,箩筐里一头装着熟红了的木瓜,另一头装着不知名的药草。阿婆身着一袭碎花小袄,一条露着半截小腿的黑色七分裤。我敢肯定地说,现今大城市里时髦的七分裤,绝不是服装设计师的新发明。阿婆头上围着一圈蓝色布帘的斗笠引吸引了我,那布帘为阿婆遮挡夏日火热的阳光,也遮挡了写在阿婆脸上的半世沧桑。我带着十分敬意向阿婆鞠躬问好,这一举动倒让阿婆很惊诧,匆忙用高八度语调回了我一句至今也没弄懂的所城方言,我满脸狐疑的望着渐渐远去的瘦小背影,心中永远留下了这个长焦画面。
东门城楼上,古老的铁炮,历经风雨侵蚀,已经锈迹斑斑。城门口的大榕古树,见证着古城的历史,横伸的树枝垂挂着千万条细细的根须,树冠遮蔽了半边天,人们奉它为神树,寄托敬仰、吉祥。
古树下,老城的人还依然传承着这里的食文化,打着赤背的壮年汉子和系着围裙的妇人在蒸米酒,小桌上摆好了香甜的花生糊、糯米糍粑和艾果,这艾果是用糯米粉和艾草叶搅合在一起蒸出来的小饼,吃起来特别清香爽口,是古城人用来待客的美食。
就要离开所城了,海风混着细小的水珠吹拂在脸上,幽幽的芳香扑鼻而来,云雾缭绕半山,把青山隔成两截,海鸟在在远方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几百年过去了,所城的伟岸、恢宏仍令人赞叹不已,至于那些故垒古城中所昭示的偈语,神话,更能触发心灵的机括,使忙绿、浮躁的都市人籍此摆脱奢求、贪欲,妄念和伪饰,保持纯粹的本我和自我,活的洒脱、自如、坦荡。
离开所城,雨不知去了哪里,它是不是退回到了人们的心中?我没有勇气向所城说再见,也不愿张开双臂与它们相拥而别,我生怕捏碎一个个无声的梦。
大鹏所城,一个说不完的故事,一个无法融化的迷……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热麦清风 于 2012-7-10 06:18 编辑 ]
那是天、海与陆地交汇的地方,一个地图上难以捕捉的弹丸之地,那里有流转几百年的神奇传说——大鹏所城,一个鲜为人知的东方古城堡。
三月初春,北国依然寒风凛凛,而南粤却早已绿茵青翠,这里其实就没有冬天。心中久慕所城盛名,伴着烟雨朦胧而来。
鸟叫风前,青石灰瓦,六兽飞檐,古朴斑驳的城门,凸凹不平的石板窄路,诉说着古老不灭的神奇,丈量着祖辈岁月的变迁。那一个个浓的化不开的传说故事,从每一扇旧窗溢出,从每一片青瓦溢出,从每一道石缝溢出。
所城以抗英名将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最为壮观,它由十栋屋宇、厅、房、井、廊、院等组成,青砖灰瓦,典型的明清风格。尽管岁月把赖府壁垣的柱基蚀刻成了乌红色,但依稀可见当年厅堂阁宇、雕梁画栋。赖将军的画像虽已残破,但仍透着几百年前的刚勇目光,与我相视而立。辗转徘徊于高墙围筑之间,几度穿回于三进四合大院,乌黑的瓦,线条婉转流畅,暗红的木柱典雅古朴,翘角飞檐托起所城一片天。赖家的庭院不大,没有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没有近景和远景的层次,更不见王公诸侯豪门里精致的镂刻斧凿,但影壁、天井、雕榭、回廊仍具独到的特色,在那古朴典雅的构架后面,也都深藏着无尽的兰因絮果,遗存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井、石舂、陶钵、犁杖,件件印证着他们生活起居的久远年代。遥想当年,十几将军不辱使命,保家卫国,神威勇猛,重创倭寇,战功赫赫。红尘中的故事,总闪烁着剑气寒光,眼见奸臣谄媚,皇廷昏庸,致使忠良横遭贬谪,赖将军傲骨凛然,绝不趋炎附势,毅然辞官归田。淡泊明志,邀友共酌,谈天说地,宠辱皆忘。然而临终之时,依然遗嘱众孙“收回香港岛”,可见英雄壮志未酬,义薄云天。
离开赖府,信步于斜雨交织的青石窄巷,石板和石板的缝隙有黑色的泥青色的草磨损的脚印……小巷两侧,便是手足弟子、打杂佣人等百姓居所,这里的建筑不再富丽堂皇,而是低矮的石墙瓦屋,翘角飞檐,林茨相接,把个小城遮蔽得严严实实。小屋的石板墙上,只有一个敞开的方口,算作窗,不能遮风挡雨,蚊虫可以自由穿行。好在这里没有北方的严冬,不必挡住窗口御寒。门上方一块石板,两侧凿孔,算是门楣,门槛也是石条凿成的,还算方正,两侧有小石墩,门柱户枢立于石墩上。我忽然发现眼前有一株长势茂盛的芭蕉,它在小屋狭窄的门前努力地它张开硕大的叶子,叶子遮住古屋的旧窗,接住飘飘而下的霏霏细雨,雨珠在叶子中间汇聚成小溪,顺着肥大的叶稍滚落。我想这一定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窗花,它装饰着每一户人家,也装饰着每一个所城人的心灵。
忽然传来了一阵婴儿娇滴滴的哭声,那声音在宁静的雨巷中显得响亮而清脆。顺着不远处的一个门柱的缝隙望去,一个女人在正晾晒刚洗完的婴儿尿布,姿态安详,如同一部古老书卷中的插图。如此简陋的门窗,几乎不能把屋里屋外隔开,夜深人静,屋里面青春的躁动不小心就会就会被路人听去。就在这片小屋里,所城人一代一代出生、一代一代长大,薪火不断,代代相传。
日月轮回,青黄更迭,风催雨蚀,苍髯枯荣,这片古老的民居蕴含着浓郁的淳朴民风,也让古城沉淀了岁月的厚重。这就是一种简约的净化,一种单纯的丰富,像一条流淌的小溪,抒发着天籁般的韵律。
城中腹地,一片可纳百人的土场子,不见任何雕塑,只由一块一块的青石板砌成了一圈一圈的半圆,慢慢向外放射开来,这营造的如此空静之境突然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什么东西,我若有所悟,却又说不出悟到了什么,只静静地把这一圈一圈的半圆摄入心底。场子的西侧,搭制了一方戏台。逢年过节,茶余饭后,所城人必聚集于此,或品鉴古老的粤剧,或传扬国家大事,相见作揖道福,相别互赠珍重,和谐礼遇,相安太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拾级而上,登高望远,城外阡陌纵横,油菜花黄,山坡上的水牛悠闲的食草,孩子们在田间嬉戏,这情景不禁使我想起文人笔下牧童牛背吹笛的田园风光了,可惜那情景早已不复存在了。
小巷深处,走来一位阿婆,看上去有70多岁,佝偻着腰,肩上挑着一副毛竹扁担,箩筐里一头装着熟红了的木瓜,另一头装着不知名的药草。阿婆身着一袭碎花小袄,一条露着半截小腿的黑色七分裤。我敢肯定地说,现今大城市里时髦的七分裤,绝不是服装设计师的新发明。阿婆头上围着一圈蓝色布帘的斗笠引吸引了我,那布帘为阿婆遮挡夏日火热的阳光,也遮挡了写在阿婆脸上的半世沧桑。我带着十分敬意向阿婆鞠躬问好,这一举动倒让阿婆很惊诧,匆忙用高八度语调回了我一句至今也没弄懂的所城方言,我满脸狐疑的望着渐渐远去的瘦小背影,心中永远留下了这个长焦画面。
东门城楼上,古老的铁炮,历经风雨侵蚀,已经锈迹斑斑。城门口的大榕古树,见证着古城的历史,横伸的树枝垂挂着千万条细细的根须,树冠遮蔽了半边天,人们奉它为神树,寄托敬仰、吉祥。
古树下,老城的人还依然传承着这里的食文化,打着赤背的壮年汉子和系着围裙的妇人在蒸米酒,小桌上摆好了香甜的花生糊、糯米糍粑和艾果,这艾果是用糯米粉和艾草叶搅合在一起蒸出来的小饼,吃起来特别清香爽口,是古城人用来待客的美食。
就要离开所城了,海风混着细小的水珠吹拂在脸上,幽幽的芳香扑鼻而来,云雾缭绕半山,把青山隔成两截,海鸟在在远方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几百年过去了,所城的伟岸、恢宏仍令人赞叹不已,至于那些故垒古城中所昭示的偈语,神话,更能触发心灵的机括,使忙绿、浮躁的都市人籍此摆脱奢求、贪欲,妄念和伪饰,保持纯粹的本我和自我,活的洒脱、自如、坦荡。
离开所城,雨不知去了哪里,它是不是退回到了人们的心中?我没有勇气向所城说再见,也不愿张开双臂与它们相拥而别,我生怕捏碎一个个无声的梦。
大鹏所城,一个说不完的故事,一个无法融化的迷……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热麦清风 于 2012-7-10 06:18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