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悠悠诗意
2022-01-11叙事散文limingchun88
李明春不喜欢背离人的存在,背离生活,即诗的存在,而通过一种诗的创作方式,去评析一首诗的存在。一首诗的评析,还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好。没有人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的存在,没有诗人的生活,诗人的发现,就没有诗的存在。在我看来,李白的诗歌是江湖的,豪放……
李明春
不喜欢背离人的存在,背离生活,即诗的存在,而通过一种诗的创作方式,去评析一首诗的存在。一首诗的评析,还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好。没有人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的存在,没有诗人的生活,诗人的发现,就没有诗的存在。在我看来,李白的诗歌是江湖的,豪放的,激昂的。杜甫的诗歌是颠沛流离的,忧国忧民的,苦心经营的。陶渊明的诗歌是恪守的,隐逸的,自我修炼的。
一千五百多年前,陶渊明在《饮酒》诗中写道: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心灵是需要安静的,安静才能入梦,安静才能致远。也才能安居乐业。诗人陶渊明先生,身体只是一种存在的,心灵却是美好诗意的。“结庐在人境”,家,是我们身体的寓所。“而无车马喧”,表明了,在芸芸众生,熙熙攘攘中,能不在茫茫人海中沉沉浮浮,像灯塔一样亮着自己,不被淹没,清晰可辨,是诗人在打造精神的寓所,在自我净化,像大海天空一样,在自我修复,在我们的伤口大地自然一样。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能远到哪里?只能远到自己的心里。心灵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远的地方,也是最近的地方。可有些人走了一生,也没有走到自己的心里。一生在家外,在心外流浪。人间事,总是一番美景,也免不了如暮春的残花,禁不住会落英缤纷,世相万千。
战胜别人难,战胜自己更难。人在一切困惑中,总是在不断地挑战自我。希望给自己一汪清水,看清自己。
诗人选择了诗,不只是选择了一种心灵的表白方式。他的诗具有很强的思想艺术性和社会教化性。人是要学会逃避的,但不能是一种背叛,只因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尤其处在我们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心灵的疲惫浑然不觉,也只是一只飞速旋转的轮子,难逃心灵的锈蚀破损废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诗,诗人的在场感很强。诗人采什么不好,为什么偏偏要采菊花。诗人在采撷自己的劳动成果,一些或青紫,或雪白的菊花,那是诗人的嗜好,那是诗人心灵的诗句和倾向。菊花,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满腔清气高拔,器宇轩昂,桀骜不驯,浩然一身正气,凌霜而不惧。生命的坚韧在一次次淬火。诗人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的。诗人选择了归田隐居,过上了自己自食其力的生活,一边耕耘,一边读书,一边诗情画意地培养着自己恬淡而充实的心灵。美好的心灵是需要耕耘和培育的,这种培育像诗人一种如诗的大修炼。
心灵,像一支射出的箭,只有选择一个方向,才能抵达目标,才能击中目标,击中靶子,击中自己,做到有的放矢。在诗中,诗人还是渗透了当下现实主义的许多东西。人是凭借脚下的阻力走远的。给自己心灵一些阻力,请让自己的心灵一次次走远。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顿然有从心灵中进入了自然之境。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诗的前果后因。夕阳只有在黄昏的时候才如此的美丽动人,瑰丽多姿。人生将暮未暮,人到中年万事休一样,在沧桑巨变中,保养了一份美好的心灵,这将是人生中多大的一笔精神财富。早有旭日,晚有夕阳,人生如此地善始善终,多么完美无缺。那些飞鸟,像年轻的伉俪,老年的夫妻,结伴相还。耳鬓厮磨,白头到老。从自然美,过渡联想到了人生美。
黄昏适合心灵的放逐,心灵的流浪,心灵的徜徉,心灵的畅想。人生的壮美,美不过黄昏时的夕阳红。
悠悠然然,一份诗情,在许许多多人的心中,源远流长,绵绵不断了一千五百多年。心灵的闲适,像金秋的谷穗,赋予了心灵收获的无限饱满。那样的岿然不动,像南山一样稳固,矢志不移。任水流转,山却不转。山是一种毅力的象征,山是一种大智大慧。那些得道高人,都是居山修为。山高出人世,高入云端。看到山像看到了心中的道。
因此,诗人才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那些瞬间的顿悟,智慧的开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杯里乾坤大,山中日月长。那样的陶醉,诗人决不是孤芳自赏。诗人此时的修为,已是从善如流,他的诗传递着一种道义,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酒气似仙气,忘情决非然。诗人道法自然,诗人把根扎在人间,把意留在远方,。这不是一种虚无飘渺,这是一种远,心灵的远。诗人是率性的,诗人是坦然的。诗人的心胸也是开阔的,像诗的开头,“心远地自偏”。 [ 本帖最后由 limingchun88 于 2011-7-29 10:56 编辑 ]
不喜欢背离人的存在,背离生活,即诗的存在,而通过一种诗的创作方式,去评析一首诗的存在。一首诗的评析,还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好。没有人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的存在,没有诗人的生活,诗人的发现,就没有诗的存在。在我看来,李白的诗歌是江湖的,豪放的,激昂的。杜甫的诗歌是颠沛流离的,忧国忧民的,苦心经营的。陶渊明的诗歌是恪守的,隐逸的,自我修炼的。
一千五百多年前,陶渊明在《饮酒》诗中写道: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心灵是需要安静的,安静才能入梦,安静才能致远。也才能安居乐业。诗人陶渊明先生,身体只是一种存在的,心灵却是美好诗意的。“结庐在人境”,家,是我们身体的寓所。“而无车马喧”,表明了,在芸芸众生,熙熙攘攘中,能不在茫茫人海中沉沉浮浮,像灯塔一样亮着自己,不被淹没,清晰可辨,是诗人在打造精神的寓所,在自我净化,像大海天空一样,在自我修复,在我们的伤口大地自然一样。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能远到哪里?只能远到自己的心里。心灵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远的地方,也是最近的地方。可有些人走了一生,也没有走到自己的心里。一生在家外,在心外流浪。人间事,总是一番美景,也免不了如暮春的残花,禁不住会落英缤纷,世相万千。
战胜别人难,战胜自己更难。人在一切困惑中,总是在不断地挑战自我。希望给自己一汪清水,看清自己。
诗人选择了诗,不只是选择了一种心灵的表白方式。他的诗具有很强的思想艺术性和社会教化性。人是要学会逃避的,但不能是一种背叛,只因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尤其处在我们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心灵的疲惫浑然不觉,也只是一只飞速旋转的轮子,难逃心灵的锈蚀破损废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诗,诗人的在场感很强。诗人采什么不好,为什么偏偏要采菊花。诗人在采撷自己的劳动成果,一些或青紫,或雪白的菊花,那是诗人的嗜好,那是诗人心灵的诗句和倾向。菊花,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满腔清气高拔,器宇轩昂,桀骜不驯,浩然一身正气,凌霜而不惧。生命的坚韧在一次次淬火。诗人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的。诗人选择了归田隐居,过上了自己自食其力的生活,一边耕耘,一边读书,一边诗情画意地培养着自己恬淡而充实的心灵。美好的心灵是需要耕耘和培育的,这种培育像诗人一种如诗的大修炼。
心灵,像一支射出的箭,只有选择一个方向,才能抵达目标,才能击中目标,击中靶子,击中自己,做到有的放矢。在诗中,诗人还是渗透了当下现实主义的许多东西。人是凭借脚下的阻力走远的。给自己心灵一些阻力,请让自己的心灵一次次走远。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顿然有从心灵中进入了自然之境。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诗的前果后因。夕阳只有在黄昏的时候才如此的美丽动人,瑰丽多姿。人生将暮未暮,人到中年万事休一样,在沧桑巨变中,保养了一份美好的心灵,这将是人生中多大的一笔精神财富。早有旭日,晚有夕阳,人生如此地善始善终,多么完美无缺。那些飞鸟,像年轻的伉俪,老年的夫妻,结伴相还。耳鬓厮磨,白头到老。从自然美,过渡联想到了人生美。
黄昏适合心灵的放逐,心灵的流浪,心灵的徜徉,心灵的畅想。人生的壮美,美不过黄昏时的夕阳红。
悠悠然然,一份诗情,在许许多多人的心中,源远流长,绵绵不断了一千五百多年。心灵的闲适,像金秋的谷穗,赋予了心灵收获的无限饱满。那样的岿然不动,像南山一样稳固,矢志不移。任水流转,山却不转。山是一种毅力的象征,山是一种大智大慧。那些得道高人,都是居山修为。山高出人世,高入云端。看到山像看到了心中的道。
因此,诗人才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那些瞬间的顿悟,智慧的开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杯里乾坤大,山中日月长。那样的陶醉,诗人决不是孤芳自赏。诗人此时的修为,已是从善如流,他的诗传递着一种道义,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酒气似仙气,忘情决非然。诗人道法自然,诗人把根扎在人间,把意留在远方,。这不是一种虚无飘渺,这是一种远,心灵的远。诗人是率性的,诗人是坦然的。诗人的心胸也是开阔的,像诗的开头,“心远地自偏”。 [ 本帖最后由 limingchun88 于 2011-7-29 10:56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