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接晌
2022-01-11叙事散文季大相
吃接晌季大相吃接晌,是家乡待客的一种风俗。一般是指客人上午11点钟或下午5点钟之前登门,主家加一顿餐,让客人垫垫肚皮,然后再做午饭或晚饭招待,所以,又有早接晌或晚接晌之称。吃接晌,凸显家乡人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本色。大集体年代,亲戚登门,接晌……
吃接晌
季大相
吃接晌,是家乡待客的一种风俗。一般是指客人上午11点钟或下午5点钟之前登门,主家加一顿餐,让客人垫垫肚皮,然后再做午饭或晚饭招待,所以,又有早接晌或晚接晌之称。
吃接晌,凸显家乡人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本色。大集体年代,亲戚登门,接晌一般为两个鸡蛋、一碗糖开水。因为大家都穷,彼此知根知底,客人会主动推辞吃接晌,主家客气一番,便顺理推舟地去直接张罗午饭或晚饭。记得10岁那年,经媒人介绍,二姐与二姐夫订了亲,春节时,二姐夫登门带二姐去过年(家乡有男方带对象回家过年的习俗),我亦被竭力相邀而同行。到二姐夫家时,伯母(二姐的婆婆)笑脸相迎,将我们安顿好后,一扭身,忙碌着去做接晌。一会儿,几碗热气腾腾的鸡蛋挂面端上桌,桌上还有陪吃的客人,凑齐为双数。盛面的是深底海碗,碗里占据的是鸡蛋和挂面,没有汤。我提出吃不了,伯母站在身旁哄劝道:“亲戚第一次上门,一定要将碗里的蛋和面吃掉,这是规矩。”或许是出于天性的羞涩,我硬撑着肚皮将一碗鸡蛋挂面扫光。那是大集体年代后期,生活条件还比较清苦,伯母让我饱餐,完全是出于好意。殊不知,自那一碗挂面下肚,在此后的好多年里,一见面条,我就翻胃,全无食欲。出于礼节,我在大多数场合是夹掉面条,吃点青菜喝点汤,算是一餐完毕。
19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升,接晌的花样开始丰富起来,荷包蛋、鸡蛋挂面、汤圆等等,满碗盛装,主家会极力劝客人多吃点。我厌吃面条和喜欢吃汤圆,这在有来往的亲戚中是一件人所共知的事。上中学时,一次,我叫上本家兄弟阿贵,陪同送米糠到姑母家去。两人各骑一辆自行车,后车座上面驮着一口袋米糠。一路颠簸,等赶到10多公里外的姑母家时,天色已晚,姑母一家人已吃过晚饭。见我们到来,姑母十分高兴,连声说:“我们晚饭刚吃过,弄接晌给你们吃……”姑母和表姐进厨房张罗。约半个小时左右,表姐将两碗接晌端上桌,阿贵是一碗青菜面条,姑母特意给我搓了一碗糯米汤圆。早就饥肠辘辘,昏暗的灯光下,我埋头一呵而成地吃完汤圆,其间,感觉阿贵的目光不时地向我瞟过来,并没有当回事儿。放下碗,用衣袖揩了下嘴巴,便返程回家。
过了些日子,姑母回娘家。在路上碰到阿贵的父亲,笑脸招呼:“大哥,在忙啊!”阿贵父亲白了她一眼,没有回应。中午吃饭时,姑母在饭桌上提起这件事。父亲听了,暴跳如雷,当即将碗筷一推,不顾母亲和姑母地劝阻,径直去找阿贵父亲论理。阿贵家与我家仅隔几户人家,片刻工夫,便传来争吵声,只听阿贵父亲说:“她看得起我家人吗?给我家阿贵吃面条,给你家儿子煮一碗蛋,这事她也做得出?”我一听,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怪不得那天晚上,阿贵的目光不时地向我碗里瞟,原来,他将我碗里的汤圆误认为是鸡蛋,回家一说,他父亲当然是气不打一处出。见到姑母,爱理不理的样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赶忙跑过去,向阿贵父亲说明了原委,姑母也作了解释。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阿贵父亲涨红着脸走到姑母面前,满怀歉意地说道:“大妹子,我错怪了你……”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他顺势抬手,给了站在旁侧的阿贵一记响亮的耳光,训斥道:“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一天到晚就想着吃……”在阿贵“呜呜”的哭叫声中,他父亲自然而然地下了台阶。
进入1990年代后期,农家来客人,基本上不再做接晌招待了,而是由泡杯茶叶茶、嗑点瓜子等零食品所替代。如今的家乡,尚在处对象阶段的男女方亲家相互走动时,还有吃接晌的习俗。第一次“看门户”很严肃,有喝果子茶、吃汤圆等多道程序,一个不能免。此后双方家长来往,下碗荷包蛋面条、喝碗糖开水等等,简简单单就可以了,仅仅是遵循一个传统礼仪而已。当然,碰到爱计较的人家除外,如若有人家讲究这些礼俗,那么,一定得给足面子。否则,一门好端端的儿女亲事,极有可能因这些细枝末节的礼仪不周而棒打鸳鸯散。
[ 本帖最后由 季大相 于 2011-5-31 08:55 编辑 ]
季大相
吃接晌,是家乡待客的一种风俗。一般是指客人上午11点钟或下午5点钟之前登门,主家加一顿餐,让客人垫垫肚皮,然后再做午饭或晚饭招待,所以,又有早接晌或晚接晌之称。
吃接晌,凸显家乡人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本色。大集体年代,亲戚登门,接晌一般为两个鸡蛋、一碗糖开水。因为大家都穷,彼此知根知底,客人会主动推辞吃接晌,主家客气一番,便顺理推舟地去直接张罗午饭或晚饭。记得10岁那年,经媒人介绍,二姐与二姐夫订了亲,春节时,二姐夫登门带二姐去过年(家乡有男方带对象回家过年的习俗),我亦被竭力相邀而同行。到二姐夫家时,伯母(二姐的婆婆)笑脸相迎,将我们安顿好后,一扭身,忙碌着去做接晌。一会儿,几碗热气腾腾的鸡蛋挂面端上桌,桌上还有陪吃的客人,凑齐为双数。盛面的是深底海碗,碗里占据的是鸡蛋和挂面,没有汤。我提出吃不了,伯母站在身旁哄劝道:“亲戚第一次上门,一定要将碗里的蛋和面吃掉,这是规矩。”或许是出于天性的羞涩,我硬撑着肚皮将一碗鸡蛋挂面扫光。那是大集体年代后期,生活条件还比较清苦,伯母让我饱餐,完全是出于好意。殊不知,自那一碗挂面下肚,在此后的好多年里,一见面条,我就翻胃,全无食欲。出于礼节,我在大多数场合是夹掉面条,吃点青菜喝点汤,算是一餐完毕。
19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升,接晌的花样开始丰富起来,荷包蛋、鸡蛋挂面、汤圆等等,满碗盛装,主家会极力劝客人多吃点。我厌吃面条和喜欢吃汤圆,这在有来往的亲戚中是一件人所共知的事。上中学时,一次,我叫上本家兄弟阿贵,陪同送米糠到姑母家去。两人各骑一辆自行车,后车座上面驮着一口袋米糠。一路颠簸,等赶到10多公里外的姑母家时,天色已晚,姑母一家人已吃过晚饭。见我们到来,姑母十分高兴,连声说:“我们晚饭刚吃过,弄接晌给你们吃……”姑母和表姐进厨房张罗。约半个小时左右,表姐将两碗接晌端上桌,阿贵是一碗青菜面条,姑母特意给我搓了一碗糯米汤圆。早就饥肠辘辘,昏暗的灯光下,我埋头一呵而成地吃完汤圆,其间,感觉阿贵的目光不时地向我瞟过来,并没有当回事儿。放下碗,用衣袖揩了下嘴巴,便返程回家。
过了些日子,姑母回娘家。在路上碰到阿贵的父亲,笑脸招呼:“大哥,在忙啊!”阿贵父亲白了她一眼,没有回应。中午吃饭时,姑母在饭桌上提起这件事。父亲听了,暴跳如雷,当即将碗筷一推,不顾母亲和姑母地劝阻,径直去找阿贵父亲论理。阿贵家与我家仅隔几户人家,片刻工夫,便传来争吵声,只听阿贵父亲说:“她看得起我家人吗?给我家阿贵吃面条,给你家儿子煮一碗蛋,这事她也做得出?”我一听,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怪不得那天晚上,阿贵的目光不时地向我碗里瞟,原来,他将我碗里的汤圆误认为是鸡蛋,回家一说,他父亲当然是气不打一处出。见到姑母,爱理不理的样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赶忙跑过去,向阿贵父亲说明了原委,姑母也作了解释。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阿贵父亲涨红着脸走到姑母面前,满怀歉意地说道:“大妹子,我错怪了你……”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他顺势抬手,给了站在旁侧的阿贵一记响亮的耳光,训斥道:“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一天到晚就想着吃……”在阿贵“呜呜”的哭叫声中,他父亲自然而然地下了台阶。
进入1990年代后期,农家来客人,基本上不再做接晌招待了,而是由泡杯茶叶茶、嗑点瓜子等零食品所替代。如今的家乡,尚在处对象阶段的男女方亲家相互走动时,还有吃接晌的习俗。第一次“看门户”很严肃,有喝果子茶、吃汤圆等多道程序,一个不能免。此后双方家长来往,下碗荷包蛋面条、喝碗糖开水等等,简简单单就可以了,仅仅是遵循一个传统礼仪而已。当然,碰到爱计较的人家除外,如若有人家讲究这些礼俗,那么,一定得给足面子。否则,一门好端端的儿女亲事,极有可能因这些细枝末节的礼仪不周而棒打鸳鸯散。
[ 本帖最后由 季大相 于 2011-5-31 08:55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