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如醉八柱台
2022-01-11抒情散文范廷伟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02 编辑
邹平县城以南的西董镇,地处鲁中山区,镇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国家级森林公园鹤伴山位于该镇境内。这些年来,对白云抱幽石,……
邹平县城以南的西董镇,地处鲁中山区,镇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国家级森林公园鹤伴山位于该镇境内。这些年来,对白云抱幽石,……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02 编辑 <br /><br /> 邹平县城以南的西董镇,地处鲁中山区,镇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国家级森林公园鹤伴山位于该镇境内。这些年来,对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的西董镇,欣赏她层次变化丰富,意蕴含蓄深远的景色,自然是一种难得的精神愉悦,而到该镇海拔最高的小山村八柱台,观山、赏景、品香茗,也不失为人们旅游休闲的一大乐趣。
听在西董镇供电站工作多年的本家兄长说,八柱台是鹤伴山北侧一处风景秀丽的避暑佳地,因其村中有一眼清澈甘甜的“茶泉”和与该泉有关的传说故事,而吸引了众多的游人纷至沓来。我曾看过很多关于西董山区的精美图片和资料,那里掇山叠石,烟波荡漾,山有神明,水有灵气,我也仿佛看见重情有义的西董朋友已经把盏临风,举杯邀客,为此,乐于游山玩水的我携了最要好的朋友,利用周末时间直赴八柱台而去。开车从镇驻地往西南方向行驶,越由家河滩,经尚庄至东峪,转而沿山路逶迤前行,竟是一片柔婉恬静,意蕴无穷的山乡景色,这里彰显着山村特有的原生态的质朴与自然:那尚未落尽秋叶的杨树,金黄的叶片偶尔旋舞着,与青翠的麦苗融成一幅相映成辉的秋韵图;那绿格莹莹却清沁无尘的萝卜缨子,在暖洋洋的秋光里散发着湿润的晨露;那最惹人眼的是小灯笼似的山柿子,在秋风中尽情地炫耀着自己的成熟与美丽,只不过听老家是山区的朋友说过,今年的柿子销路不畅,价格实在卖不上去,有的柿农已经懒得爬树摘柿搞加工,许多柿子只能是自生自灭。这些成熟透顶的甜柿子,在淡淡的秋风摇曳里,自己掉到麦田中、柴草上,摔成稀烂的果酱状。记得读碧野先生的《天山景物记》时,我曾为天山深处的野苹果因无人采摘腐烂而惊叹不已,今天在这令人心旷神怡的小山村,我体会到了柿农因柿子销路问题而一脸愁眉的尴尬。
往山上望去,真是远山含笑语,秀色自缠绵。因为是为寻访“茶泉”而来,自然向在房前屋后闲坐小憩的老人们仔细询问,他们热情而详细地指明了去茶泉的方向。老人们身边既有用青石砌就的普通井台,也有盛开着的色彩斑斓的野山菊;既有在树上层叠搭起的金黄色的玉米棒子,也有装了清澈的山泉水准备外运的农用车。古老的小山村静谧安祥,像极了这些悟透了生活的老人,那些显现着山村古老的生活物件,还有在村外自由觅食的羊群和鸣叫的鸡群,连同低矮古朴的农家房屋,让在城市工作多年的我,已听见了耳畔犹闻的陶然田园歌,也看到了令人心向往之的诗情画意卷。八柱台村东高西低,倚山就势而建,零零落落的房屋小院并不是紧密相连,而是曲里拐弯沿坡而上,在一个地势低洼的地方,我向一位大娘询问“茶泉”的具体方位,顺着大娘手指向南的方向,看到山峪中间有一处石头砌就的平坦处,我们向老人道谢后径直沿山路而上。山石砌就的墙面所镶嵌的石碑正中,刻着“茶泉”二字,上首书“大明崇祯癸酉”,下首书“邑人刘鸿采勒石”。从正八角形状的井口往井下细看,井壁的南侧哗哗流下鲜亮的泉水,汇在井中的泉水,闪着粼粼细波。我知道,这便是被人们称之为“八角琉璃井”的“茶泉”之所在了。从井东侧的石碑上,我了解到明朝末年,礼部尚书刘鸿训(人称刘阁老)在此僻泉建起了这个精致的“八角琉璃井”,他的三弟刘鸿采亲自撰写的这通“茶泉”石碑,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为了探寻这悠远深厚的茶泉水文化,我们向指明茶泉位置的大娘问起了与“八角琉璃井”有关的传说与故事。这位大娘顿时有了浓厚的兴致,连连说这琉璃井中水口感甘淡,清冽醇和,没有水垢,不论什么季节喝生水保管不闹肚子。大娘自豪地说向我们说,这条山峪里的井水,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水质重还不混浊,是俺八柱台村源源不断的财富呀!“快来家喝茶!快来家喝茶吧!”大娘赶紧起来掸掸身上的土,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她家里喝茶坐坐,“俺家老头子在家,他懂得多,让他和你们说说。”架不住大娘的热情,刚刚走进凉晒着玉米和柿饼的农家小院,看到墙角堆放的石瓮和家什,听着熟悉的鸡鸣狗吠,闻着庄稼秋收的草木味道,那种久违了的亲切感一下子涌上了我的心头。多年以前,我曾经生活过的农村老家,小院也是这般安静朴素,父母在农村劳作了一辈子,工作之余经常回家帮忙的我,应该算得上是半个农民吧,所以与这些同我父母年龄相仿的庄稼人,自然有一种天然的好感与亲近。正在院中翻晒庄稼的老人,立即起身与我们寒喧着,并热情有加地迎接我们到屋里,大娘忙着涮茶壶茶杯,大爷则忙着让烟,看我们实在不抽烟,又忙着用水清洗已腌制好的柿子。那种甜透心底的感觉,时隔多日,至今还让同行的好友津津乐道呢!老人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聊起了关于“八角琉璃井”和“茶泉”石碑的故事,大娘则在一旁乐呵呵地作补充。
老人说,咱八柱台村四面连山,东望白云峰,西看摩诃顶,下临风光秀美的黛溪河,连接光峪、双峪、羊枣峪、毛翎峪、柘行峪、参霄峪、石虎峪、柳泉峪、大小狼窝峪、大小石匣峪等十多条幽深的大山谷,八角琉璃井所在的这条山峪叫探草峪。咱只有百十号人的八柱台村之所以这样出名,多亏了明朝末期周村太和庄的刘阁老,太和庄后来改叫刘家寨子。刘鸿训官至礼部尚书和文渊阁大学士,世称“刘阁老”,正直无私,敢言进谏,被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免职,告老还乡回到周村太和庄。他自称四素山房主人,淡泊宁静,生活俭朴,有一天,他家乡附近游玩闲逛,游到了山村八柱台,口干舌燥,便到一村民家中找水解渴。村民取出茶具,刘阁老命随从将所带的上好茗茶泡上。茶水一出壶,汤色彻明,清香四溢。阁老忙端杯细品,味醇甘甜,待一杯下肚,顿觉精神倍增,疲劳顿消。刘阁老禁不住啧啧称赞道,好水!好水!遂问村民“水从何处汲取?”村民即答“从村东八角井汲取。”刘阁老好奇地让村民带路,穿越林木繁茂,趟过纵横溪流,亲自到井边察看。刘阁老回家后,再用本地水浸泡同样茗茶,味道与之相差甚远。大娘随后接话说,咱探草峪现在有二十七眼井,和八角琉璃井都是一条井脉,水是一样的清澈甘淡,叫人心疼的是“破四旧、立四新”那年,县里的贾部长带人用炸药将琉璃井炸掉了。
老人批评大娘不该截掉他的话头,继续和我们说道,刘阁老回去以后,念念不忘八柱台的琉璃井,自己又花了很多钱,在这里修了八角琉璃亭,砌了石潭,将泉水保护起来,他的弟弟刘鸿采,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读书人,又在八角琉璃井旁立一通刻有“茶泉”二字的石碑,八柱台村因护泉亭上有八根雕刻精细的石柱而得名。大娘说,未炸掉之前的井台,是一块完整的大平板石,井口是一个正八角形,水面与井口相距只有两三米,水位很匀称,旱不落涝不涨。老人说,正是因为这里水质清、口感好、无沉淀,所以刘阁老安排人专门从琉璃井里担水,为了便于仆人担水在路上乘凉休息,命人每隔三里地栽种一棵国槐树。我告诉老人,在我们来八柱台村经过尚庄时,曾经看见一棵硕大中空的老树,干笔虬枝,纷披苍劲。没成想老人顿时有些兴奋,他说解放后我一直在村里担任村支书,三十多年前调到县水利局农建队,这棵树就是那时我安排保护起来的,西董镇现存百年以上的古槐、白杨、银杏、山柿等古树二百余棵,其中尚庄古槐是树龄最长的。老人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年轻的仆人脾气很毛躁,在担水回去的路上不小心滑了一脚,两桶水全淌在地上,再回八柱台时间来不及了,他干脆从就近的井里担上两桶回家交差。刘阁老烧水沏茶后一品,感觉味道不对,追问仆人为何偷懒造假?仆人不承认,刘阁老将水上称复称,对仆人说,琉璃井里的水比一般水重两斤,你如何瞒得了我?仆人只得低头认错。
大娘陪着好友聊着家长里短过日子,老人热情地直给我们满茶倒水。我向老人说,在县城里,人们买大桶水最爱买西董的山泉水,买豆腐也是听说是西董豆腐就毫不犹豫的掏钱,西董没有工业污染,青山绿水,飞瀑流泻,自然环境的秀美与纯净,让人一听到西董俩字就感得格外亲切,尤其是听到山村八柱台的名字。通过交谈,我才知道老人的名字叫李纯经,现年八十岁的他,耳不聋、眼不花,看上去最多只有七十岁,难怪好友对他的岁数都发出了惊叹。或许是与老人家常年饮用这清纯甘淡的山泉水有关吧,加之在山野里辛勤劳作,才使自己的脸色得以这样红润!老人精神矍铄,要言不繁,思想清晰,谈锋甚健,他和我介绍到,仅是刘阁老的原因,八柱台的山泉水在淄博市的周村区很是畅销,前些年的时候,许多市民都是骑着摩托车来载水;现在百十口人的小村,有送水车十多辆,每天少则送两趟,多则送三趟,一年算计下来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呢!啜品着鲜嫩清亮的香茶,享受着醇香浓爽的感觉,真有种飘飘欲仙的滋味。想想老人在这山木有情、山水悦性的大山里,不计得失,不需名利,心无拘束,襟怀坦荡,又有清且涟漪,可观可饮的山泉相伴,恰似一幅令人羡慕的人泉和谐图呀!人们所说的“水岸疗法”其实和“森林疗法”应是一脉相承的,欣赏涌珠浮翠的水景和呼吸异常湿润的空气,都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调养、安抚和治疗,这些在八柱台都能得到,这是多少城里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呢!
老人和大娘太热情了,热情得让我们措手不及,热情得不知让我们说什么好了。老人让大娘准备点午饭,告诉我们家里有酒有菜,什么也不缺,我们执意推脱着。老人许是怕我们初来乍到见外,说咱不特地准备,俺老俩口吃啥你们吃啥行不?因为我们事先确实没有什么准备,实在不好意思再打扰老人家。为了打消我们的顾虑,老人举了两个例子:几个城里年轻人来爬山,其中有个女孩穿皮鞋不方便,大娘将儿媳给自己买的本命年新鞋让给她穿,新鞋底被尖尖的石头硌透了,老人还没有来得及给大娘修理呢;每年春天都有人来八柱台附近放蜂,蜂箱摆满了老人的农家小院,老人从不收人家一分钱;前几年有个周村的游客,自己开车来到八柱台游览观光,中午到老人家讨吃要喝,老人倾其所有招待人家,吃饱喝足后,那游客掏出百元大钞要给老人留下,老俩口说什么也不要,那游客只是说,老人家。我一定还会来看望你们的。这位名叫孙怀成的游客说话算数,因为他的祖上和刘阁老家是邻居,所以他以一个企业家的精明,看准了这块风水宝地,在八柱台以西的山下开了一家水厂,顺理成章地和老人结成了忘年交,并捐资将文革期间炸毁的八角琉璃井重新修建恢复。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井台及茶泉石碑,为茶泉水文化的广泛传播,孙怀成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蓝天澄碧,浮云尽扫,茗香入口,陶然如醉,山村八柱台,令我开目古今之间,仿佛梦回百年。
惟恐耽误了老人干活,我们决定去村外转转,看看山林幽深,凡心浴岚的山村景色。虽然是林泉意冷,松风韵寒的深秋了,但我们不难想象静美安闲的八柱台村春天繁花似锦,夏临奇峰依翠,秋来瓜果飘香,冬雪娇娆无比的四季美景。老人告诉我,沿着村东的一条山峪向上爬,翻过山顶的凉亭,那边就是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从山坡上走过,我们仍见几位村民在拉套播种。王安石应该是亲眼目睹过类似的春种景象吧?要不然,他怎会写道“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即使峰峦重叠,峭拔岩峻的险势,也没有阻挡着我们向上攀登的步伐,那玲珑剔透,霞落云飞的秋色;那极目远眺、天光一色的远山;那深厚纵逸、胸怀坦荡的遐思;那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无论是苍茫与明丽,深沉与浅静,坚硬与柔软,辽阔与细微,都是天人归一的澄澈心境。越过石涧,跳过溪流,记得有人这样说,山得草木而华,美石失水则丑,石窝子里的清泉让我们流连忘返;好友大声喊道:快看,那样的树根,呵,这旁逸虬出的树根,极具天然野趣,定是制作根雕的好素材,似翱翔,似船帆,似飞鸟,似奔放,古朴自然,潇洒俊逸。我们在这爬山的精神愉悦与品茶的感官享受之后,已经变得宠辱皆忘,站在高高的鹤伴山顶,从凉亭内放眼四望,群山层迭,延绵起伏,我们已经彻悟了返璞归真心,万法皆自然的奥秘。
下得山来,再次路过李纯经老人的门口,我们去向他老人家告别时,老俩口仍然极力地挽留在他家里喝茶休息。我告诉老人,等到明年的春暖花开,我们一定还会来的,来品八角琉璃井的甘甜茶泉,来品山村八柱台的浓浓乡情,并将这甘淡醇净,和顺于天然的山泉水带回去家,敬养于长辈,款待于亲朋,善待于自身,静下心来享受这清泉汩汩涌,明溪淙淙潺,花艳百草丰,鸟鸣雀啼喧的高妙境界!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听在西董镇供电站工作多年的本家兄长说,八柱台是鹤伴山北侧一处风景秀丽的避暑佳地,因其村中有一眼清澈甘甜的“茶泉”和与该泉有关的传说故事,而吸引了众多的游人纷至沓来。我曾看过很多关于西董山区的精美图片和资料,那里掇山叠石,烟波荡漾,山有神明,水有灵气,我也仿佛看见重情有义的西董朋友已经把盏临风,举杯邀客,为此,乐于游山玩水的我携了最要好的朋友,利用周末时间直赴八柱台而去。开车从镇驻地往西南方向行驶,越由家河滩,经尚庄至东峪,转而沿山路逶迤前行,竟是一片柔婉恬静,意蕴无穷的山乡景色,这里彰显着山村特有的原生态的质朴与自然:那尚未落尽秋叶的杨树,金黄的叶片偶尔旋舞着,与青翠的麦苗融成一幅相映成辉的秋韵图;那绿格莹莹却清沁无尘的萝卜缨子,在暖洋洋的秋光里散发着湿润的晨露;那最惹人眼的是小灯笼似的山柿子,在秋风中尽情地炫耀着自己的成熟与美丽,只不过听老家是山区的朋友说过,今年的柿子销路不畅,价格实在卖不上去,有的柿农已经懒得爬树摘柿搞加工,许多柿子只能是自生自灭。这些成熟透顶的甜柿子,在淡淡的秋风摇曳里,自己掉到麦田中、柴草上,摔成稀烂的果酱状。记得读碧野先生的《天山景物记》时,我曾为天山深处的野苹果因无人采摘腐烂而惊叹不已,今天在这令人心旷神怡的小山村,我体会到了柿农因柿子销路问题而一脸愁眉的尴尬。
往山上望去,真是远山含笑语,秀色自缠绵。因为是为寻访“茶泉”而来,自然向在房前屋后闲坐小憩的老人们仔细询问,他们热情而详细地指明了去茶泉的方向。老人们身边既有用青石砌就的普通井台,也有盛开着的色彩斑斓的野山菊;既有在树上层叠搭起的金黄色的玉米棒子,也有装了清澈的山泉水准备外运的农用车。古老的小山村静谧安祥,像极了这些悟透了生活的老人,那些显现着山村古老的生活物件,还有在村外自由觅食的羊群和鸣叫的鸡群,连同低矮古朴的农家房屋,让在城市工作多年的我,已听见了耳畔犹闻的陶然田园歌,也看到了令人心向往之的诗情画意卷。八柱台村东高西低,倚山就势而建,零零落落的房屋小院并不是紧密相连,而是曲里拐弯沿坡而上,在一个地势低洼的地方,我向一位大娘询问“茶泉”的具体方位,顺着大娘手指向南的方向,看到山峪中间有一处石头砌就的平坦处,我们向老人道谢后径直沿山路而上。山石砌就的墙面所镶嵌的石碑正中,刻着“茶泉”二字,上首书“大明崇祯癸酉”,下首书“邑人刘鸿采勒石”。从正八角形状的井口往井下细看,井壁的南侧哗哗流下鲜亮的泉水,汇在井中的泉水,闪着粼粼细波。我知道,这便是被人们称之为“八角琉璃井”的“茶泉”之所在了。从井东侧的石碑上,我了解到明朝末年,礼部尚书刘鸿训(人称刘阁老)在此僻泉建起了这个精致的“八角琉璃井”,他的三弟刘鸿采亲自撰写的这通“茶泉”石碑,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为了探寻这悠远深厚的茶泉水文化,我们向指明茶泉位置的大娘问起了与“八角琉璃井”有关的传说与故事。这位大娘顿时有了浓厚的兴致,连连说这琉璃井中水口感甘淡,清冽醇和,没有水垢,不论什么季节喝生水保管不闹肚子。大娘自豪地说向我们说,这条山峪里的井水,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水质重还不混浊,是俺八柱台村源源不断的财富呀!“快来家喝茶!快来家喝茶吧!”大娘赶紧起来掸掸身上的土,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她家里喝茶坐坐,“俺家老头子在家,他懂得多,让他和你们说说。”架不住大娘的热情,刚刚走进凉晒着玉米和柿饼的农家小院,看到墙角堆放的石瓮和家什,听着熟悉的鸡鸣狗吠,闻着庄稼秋收的草木味道,那种久违了的亲切感一下子涌上了我的心头。多年以前,我曾经生活过的农村老家,小院也是这般安静朴素,父母在农村劳作了一辈子,工作之余经常回家帮忙的我,应该算得上是半个农民吧,所以与这些同我父母年龄相仿的庄稼人,自然有一种天然的好感与亲近。正在院中翻晒庄稼的老人,立即起身与我们寒喧着,并热情有加地迎接我们到屋里,大娘忙着涮茶壶茶杯,大爷则忙着让烟,看我们实在不抽烟,又忙着用水清洗已腌制好的柿子。那种甜透心底的感觉,时隔多日,至今还让同行的好友津津乐道呢!老人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聊起了关于“八角琉璃井”和“茶泉”石碑的故事,大娘则在一旁乐呵呵地作补充。
老人说,咱八柱台村四面连山,东望白云峰,西看摩诃顶,下临风光秀美的黛溪河,连接光峪、双峪、羊枣峪、毛翎峪、柘行峪、参霄峪、石虎峪、柳泉峪、大小狼窝峪、大小石匣峪等十多条幽深的大山谷,八角琉璃井所在的这条山峪叫探草峪。咱只有百十号人的八柱台村之所以这样出名,多亏了明朝末期周村太和庄的刘阁老,太和庄后来改叫刘家寨子。刘鸿训官至礼部尚书和文渊阁大学士,世称“刘阁老”,正直无私,敢言进谏,被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免职,告老还乡回到周村太和庄。他自称四素山房主人,淡泊宁静,生活俭朴,有一天,他家乡附近游玩闲逛,游到了山村八柱台,口干舌燥,便到一村民家中找水解渴。村民取出茶具,刘阁老命随从将所带的上好茗茶泡上。茶水一出壶,汤色彻明,清香四溢。阁老忙端杯细品,味醇甘甜,待一杯下肚,顿觉精神倍增,疲劳顿消。刘阁老禁不住啧啧称赞道,好水!好水!遂问村民“水从何处汲取?”村民即答“从村东八角井汲取。”刘阁老好奇地让村民带路,穿越林木繁茂,趟过纵横溪流,亲自到井边察看。刘阁老回家后,再用本地水浸泡同样茗茶,味道与之相差甚远。大娘随后接话说,咱探草峪现在有二十七眼井,和八角琉璃井都是一条井脉,水是一样的清澈甘淡,叫人心疼的是“破四旧、立四新”那年,县里的贾部长带人用炸药将琉璃井炸掉了。
老人批评大娘不该截掉他的话头,继续和我们说道,刘阁老回去以后,念念不忘八柱台的琉璃井,自己又花了很多钱,在这里修了八角琉璃亭,砌了石潭,将泉水保护起来,他的弟弟刘鸿采,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读书人,又在八角琉璃井旁立一通刻有“茶泉”二字的石碑,八柱台村因护泉亭上有八根雕刻精细的石柱而得名。大娘说,未炸掉之前的井台,是一块完整的大平板石,井口是一个正八角形,水面与井口相距只有两三米,水位很匀称,旱不落涝不涨。老人说,正是因为这里水质清、口感好、无沉淀,所以刘阁老安排人专门从琉璃井里担水,为了便于仆人担水在路上乘凉休息,命人每隔三里地栽种一棵国槐树。我告诉老人,在我们来八柱台村经过尚庄时,曾经看见一棵硕大中空的老树,干笔虬枝,纷披苍劲。没成想老人顿时有些兴奋,他说解放后我一直在村里担任村支书,三十多年前调到县水利局农建队,这棵树就是那时我安排保护起来的,西董镇现存百年以上的古槐、白杨、银杏、山柿等古树二百余棵,其中尚庄古槐是树龄最长的。老人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年轻的仆人脾气很毛躁,在担水回去的路上不小心滑了一脚,两桶水全淌在地上,再回八柱台时间来不及了,他干脆从就近的井里担上两桶回家交差。刘阁老烧水沏茶后一品,感觉味道不对,追问仆人为何偷懒造假?仆人不承认,刘阁老将水上称复称,对仆人说,琉璃井里的水比一般水重两斤,你如何瞒得了我?仆人只得低头认错。
大娘陪着好友聊着家长里短过日子,老人热情地直给我们满茶倒水。我向老人说,在县城里,人们买大桶水最爱买西董的山泉水,买豆腐也是听说是西董豆腐就毫不犹豫的掏钱,西董没有工业污染,青山绿水,飞瀑流泻,自然环境的秀美与纯净,让人一听到西董俩字就感得格外亲切,尤其是听到山村八柱台的名字。通过交谈,我才知道老人的名字叫李纯经,现年八十岁的他,耳不聋、眼不花,看上去最多只有七十岁,难怪好友对他的岁数都发出了惊叹。或许是与老人家常年饮用这清纯甘淡的山泉水有关吧,加之在山野里辛勤劳作,才使自己的脸色得以这样红润!老人精神矍铄,要言不繁,思想清晰,谈锋甚健,他和我介绍到,仅是刘阁老的原因,八柱台的山泉水在淄博市的周村区很是畅销,前些年的时候,许多市民都是骑着摩托车来载水;现在百十口人的小村,有送水车十多辆,每天少则送两趟,多则送三趟,一年算计下来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呢!啜品着鲜嫩清亮的香茶,享受着醇香浓爽的感觉,真有种飘飘欲仙的滋味。想想老人在这山木有情、山水悦性的大山里,不计得失,不需名利,心无拘束,襟怀坦荡,又有清且涟漪,可观可饮的山泉相伴,恰似一幅令人羡慕的人泉和谐图呀!人们所说的“水岸疗法”其实和“森林疗法”应是一脉相承的,欣赏涌珠浮翠的水景和呼吸异常湿润的空气,都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调养、安抚和治疗,这些在八柱台都能得到,这是多少城里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呢!
老人和大娘太热情了,热情得让我们措手不及,热情得不知让我们说什么好了。老人让大娘准备点午饭,告诉我们家里有酒有菜,什么也不缺,我们执意推脱着。老人许是怕我们初来乍到见外,说咱不特地准备,俺老俩口吃啥你们吃啥行不?因为我们事先确实没有什么准备,实在不好意思再打扰老人家。为了打消我们的顾虑,老人举了两个例子:几个城里年轻人来爬山,其中有个女孩穿皮鞋不方便,大娘将儿媳给自己买的本命年新鞋让给她穿,新鞋底被尖尖的石头硌透了,老人还没有来得及给大娘修理呢;每年春天都有人来八柱台附近放蜂,蜂箱摆满了老人的农家小院,老人从不收人家一分钱;前几年有个周村的游客,自己开车来到八柱台游览观光,中午到老人家讨吃要喝,老人倾其所有招待人家,吃饱喝足后,那游客掏出百元大钞要给老人留下,老俩口说什么也不要,那游客只是说,老人家。我一定还会来看望你们的。这位名叫孙怀成的游客说话算数,因为他的祖上和刘阁老家是邻居,所以他以一个企业家的精明,看准了这块风水宝地,在八柱台以西的山下开了一家水厂,顺理成章地和老人结成了忘年交,并捐资将文革期间炸毁的八角琉璃井重新修建恢复。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井台及茶泉石碑,为茶泉水文化的广泛传播,孙怀成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蓝天澄碧,浮云尽扫,茗香入口,陶然如醉,山村八柱台,令我开目古今之间,仿佛梦回百年。
惟恐耽误了老人干活,我们决定去村外转转,看看山林幽深,凡心浴岚的山村景色。虽然是林泉意冷,松风韵寒的深秋了,但我们不难想象静美安闲的八柱台村春天繁花似锦,夏临奇峰依翠,秋来瓜果飘香,冬雪娇娆无比的四季美景。老人告诉我,沿着村东的一条山峪向上爬,翻过山顶的凉亭,那边就是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从山坡上走过,我们仍见几位村民在拉套播种。王安石应该是亲眼目睹过类似的春种景象吧?要不然,他怎会写道“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即使峰峦重叠,峭拔岩峻的险势,也没有阻挡着我们向上攀登的步伐,那玲珑剔透,霞落云飞的秋色;那极目远眺、天光一色的远山;那深厚纵逸、胸怀坦荡的遐思;那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无论是苍茫与明丽,深沉与浅静,坚硬与柔软,辽阔与细微,都是天人归一的澄澈心境。越过石涧,跳过溪流,记得有人这样说,山得草木而华,美石失水则丑,石窝子里的清泉让我们流连忘返;好友大声喊道:快看,那样的树根,呵,这旁逸虬出的树根,极具天然野趣,定是制作根雕的好素材,似翱翔,似船帆,似飞鸟,似奔放,古朴自然,潇洒俊逸。我们在这爬山的精神愉悦与品茶的感官享受之后,已经变得宠辱皆忘,站在高高的鹤伴山顶,从凉亭内放眼四望,群山层迭,延绵起伏,我们已经彻悟了返璞归真心,万法皆自然的奥秘。
下得山来,再次路过李纯经老人的门口,我们去向他老人家告别时,老俩口仍然极力地挽留在他家里喝茶休息。我告诉老人,等到明年的春暖花开,我们一定还会来的,来品八角琉璃井的甘甜茶泉,来品山村八柱台的浓浓乡情,并将这甘淡醇净,和顺于天然的山泉水带回去家,敬养于长辈,款待于亲朋,善待于自身,静下心来享受这清泉汩汩涌,明溪淙淙潺,花艳百草丰,鸟鸣雀啼喧的高妙境界!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