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学前乡村女牧伴

2020-09-24抒情散文李有旺

学前乡村女牧伴
李有旺(回族)入学前一年,他刚满六岁。山里娃,都逃不脱一代代山乡人墨守成规的生活轨迹。那一年,年轻又操劳的父母就把放牧家里三头黄牛的任务交给了他。为了省心和放心,母亲到阿娟姐家专门交待阿娟姐,请阿娟姐带领他一起到山上放牧。
学前乡村女牧伴
李有旺(回族)
入学前一年,他刚满六岁。山里娃,都逃不脱一代代山乡人墨守成规的生活轨迹。那一年,年轻又操劳的父母就把放牧家里三头黄牛的任务交给了他。为了省心和放心,母亲到阿娟姐家专门交待阿娟姐,请阿娟姐带领他一起到山上放牧。

阿娟姐是邻居杨大妈家的长女。杨大妈一共生了四个女儿,当时最小的女儿只有两岁多。作为长女的阿娟姐,不仅没有上学的机会,还过早地帮助家里分担起了农活,早上担水拾柴割猪草,下午就去放牧家里的黄牛,牧归时还要扛一捆柴薪回家。阿娟姐从五岁多就开始放牧,短短四年,她们家的黄牛数量就从刚开始一公一母两头发展到大小不一的七头。 滇西农村犁地、驮物、耙田都少不了黄牛,黄牛的数量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着一个农村家庭生产力的发展。黄牛数量的急剧上升,不仅成为了生不出儿子的杨大妈炫耀的资本,也让左邻右舍多少有些眼红,一家跟一家都养起了黄牛,多少有些奋起直追的意味。 他们家当时的三头黄牛,两头大的承担犁地、驮物、耙田的重任,一头小的是大母牛下的崽。他的父母常常说要好生放养家里的牛,争取家里的牛发展有杨大妈家一样多。 带着父母对家里黄牛发展的期许,带着父母对他的培养、信任和重托,他开始和阿娟姐一起到山上放牧。 每天早饭后,要么他去喊阿娟姐,要么阿娟姐来喊他,他们吆喝着牛群,走出家门瘦长的小径,先把牛群赶到村脚清清的小河里饮好水,再沿着崎岖的山径,把牛群放牧到秋收后的山地,放牧到草木丛生的山岗,在鸟声中在蝉声中在阳光中在风雨中开始一天的放牧。 当太阳偏西或者眼瞅着牛肚浑圆,崎岖的或远或近的山径已有牧人牧归的时候,他们就吆喝起牛群,扛上一捆用山藤捆就的柴薪,跟在牛屁股后面,在扬起尘灰或泥泞的山径里往家赶。同样要让吃饱的牛群饮饱河水,才把牛赶回牛厩,让牛群们在回草的咀嚼声中度过漫漫长夜。 阿娟姐大他三岁,放牧的功课已经念了四年多,可以当他这个初入学者的老师了。到什么地方放牛牛很安稳能吃饱,到什么地方堵口子防牛侵犯庄稼或脱离牛群,什么时候把牛群围拢什么时候吆喝牛群等等,阿娟姐都通过亲身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也毫不隐瞒地把这些宝贵经验口授与他。一段时间放牧下来,让他明白放牧其实是很轻松悠闲的活路。 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天天和阿娟姐一起放牧,他收获着放牧的快乐。 他家有一头栗色牯子牛,性格温和,他常常为栗色牯子牛摘身上的牛虱子,就连牛胳肢窝里的虱子都不放过。自然,他也常常爬上牛背,享受被栗色牯子牛驮的快感。骑在栗色牯子牛背上,他感觉很快活也很神气,那神态,像即将出征的将领,更像骑着白马的王子。 他邀约阿娟姐和他一起骑牛,在出村的路上,阿娟姐跃跃欲试,却怕别人笑话最终没有和他一起骑上牛背。在放牧的山上,阿娟姐就常常和他身子紧贴着身子,唱着牧歌,骑在牛背上。“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他和阿娟姐一起,再现着清代诗人袁枚《所见》的场景。 蓝天白云飘,牛群在啃草。他和阿娟姐一起捉迷藏、丢手绢、玩石子、猜单双,欢声笑语飘荡在高高的山岗,有时候引得津津有味啃草的牛群都好奇地注视他们。
他和阿娟姐追蝴蝶、捉蜻蜓、捕知了、寻蛐蛐、掏鸟巢,他和阿娟姐比攀爬、比投掷、比跑步,自得其乐,乐在其中。 阿娟姐很关心他,遇到刺蓬要提醒他;下雨了,会拉着他一起到岩房下避雨;路滑了,也会牵着他的小手一起走。有一次,他不慎跌倒,把膝盖划开了一个大口子,他没有哭,阿娟姐却哭了,牧归的时候,从山里把他一直背回家。 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天天和阿娟姐一起放牧,他感觉有些不是滋味。 阿娟姐家没有男孩,杨大妈和杨大伯希望有一个男孩,一连生了四个孩子都无法如愿。杨大伯常常把怨气撒在杨大妈身上,窝着一肚子气的杨大妈害怕杨大伯的拳脚相加,尽量忍耐杨大伯,避免和杨大伯发生冲突,却对四个女儿的管教越来越严厉,在别人眼里,无可奈何的杨大妈是拿四个女儿出气。 因为是女孩因为是长女无法入学的阿娟姐,尽管很听话很吃苦,却也没少受杨大妈无缘无故的气。阿娟姐很苦恼,常常向他抱怨自己为什么不是男孩,常常说如果自己是男孩就太好了的话。 后来不知是什么时候的某一天,阿娟姐向他抱怨自己为什么不是男孩,说了如果自己是男孩就太好了的话后,向他提出把裤子脱了,让她看看胯间物件的非份要求。
他感觉尴尬,却不好拒绝。阿娟姐有些粗暴,直接把他的裤子脱了,看到他的小东西,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眼里充满好奇和惊喜,忍不住用手摸。 这天晚上回家,他想到那一幕,感觉很不是滋味。 后来的一段时间,他天天有这样的遭遇,天天感觉很不是滋味,想告诉父母,却最终没有告诉父母。 好在快到七岁的阳历九月初,他入学读书了,成为了一名小学生。周末假期,他常常放牧,却不再和阿娟姐一起去放牧了。阿娟姐也来家里约过他一起去放牧,他婉言拒绝了,他告诉阿娟姐说要和弟弟一起去放牧。毕竟,他的弟弟也快五岁了,需要他带领,也天天嚷着要和他一起去放牧。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年一年上阶梯一样的读书,他越来越觉得怕见一天天长高的阿娟姐,有时候遇见阿娟姐,他就绕开了。 进入了初中,寄宿学校,见到阿娟姐的时候少了,但想到阿娟姐,他就期望阿娟姐嫁得远远的,越远越好。 上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暑假回家,杨大伯家建起了村里仅有的一间崭新的砖瓦房。听说阿娟姐嫁到了安徽某地,阿娟姐的男人只比杨大伯小四岁。 至今,年迈的杨大伯和杨大妈孤零零地守着那间陈旧的砖瓦房。 据说,阿娟姐多年来都音讯全无。

[ 本帖最后由 李有旺 于 2012-9-3 07:42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