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小吊酒
2022-01-11叙事散文天下为公
家乡小吊酒熊立功小吊酒是一种农家自酿自制的土酒,是我的家乡----湖北红安华家河镇的一种特产,又叫华河小吊酒。我的家乡座落在大别山崇山峻岭之间,境内多山泉,泉水清甜可口,既是人们饮用之水,也是酿制农家小吊酒的主料。境内多植被,无污染,用作……
家乡小吊酒
熊立功
小吊酒是一种农家自酿自制的土酒,是我的家乡----湖北红安华家河镇的一种特产,又叫华河小吊酒。
我的家乡座落在大别山崇山峻岭之间,境内多山泉,泉水清甜可口,既是人们饮用之水,也是酿制农家小吊酒的主料。
境内多植被,无污染,用作酿酒的作物遍布山野,有水稻,有小麦,有高粱。
境内还多酿酒的特料,一种叫辣蓼的植物,可以做小吊酒的酒曲子,用它做酒曲酿出的酒,绵甜爽口,回味无穷。
春上,辣蓼花开的季节,山里人就提上竹篮,或是男人,或是女人,要么是大人,要么是小孩。有劲头子的,到山上。没力气的,行动不方便的,就在房前屋后,田埂地边。摘取辣蓼棵子上的花。那花,有粉红色的,有淡紫色的,成团,成串。把花采回家后,晒干,研成粉末,和米粉拌匀,做成汤圆的形状,再晾干,用线穿起来,挂在通风的地方,小吊酒的甜曲就做成了。
秋后,各家各户拿出新起场的稻谷,或是把稻谷轧成的大米,蒸熟,摊冷,再拿出甜酒曲,按比例,拌到粮食中,或入瓮,或入池,或入窖,开始酿酒。
到了下年,或下下年,或下年的下下年,各家当家的男人,开瓮,开池,开窖,拿出酿了一年,两年,三年,或更多年的酒糟,倒进封闭形的锅里。添柴,加火,煮酒糟,放酒。
放酒的日子,大都定在农历腊月间。腊月一到,山沟山洼里,村村寨寨中,就到处有煮酒放酒的锅灶,有品酒尝酒的快活人,有满处飘香的酒气。
小吊酒多种多样,味道不一。小时候,在大人的引导下,我对各种小吊酒一一进行了品尝:有稻谷酿造的小吊,叫谷酒,味清爽口,不上火,不晕头,无论男女老少,一年四季皆可饮用。有糯米酿造的小吊,叫米酒。醇厚肉口,喷香冲鼻,过口之后,余香长久。是招待贵客的理想用酒。有用小麦酿造的小吊,叫麦酒。浓郁醇香,酽酽可口。是居家逢年过节,品尝的喜庆酒。
小吊酒浓度不一。有八十度以上的,叫头曲。头曲一般用作浸泡各种药物,治病疗伤。过去,还被用作手术麻醉剂。大人说:在大革命时期,红军将士在药品奇缺的情况下,都用小吊酒头曲做麻醉剂,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至今,很多老将军老首长,对华河小吊酒,是情有独钟。
接下来,放出的就是二锅头,三锅头,这些酒就用来品用了。酒叫小吊,就是一次饮用不能过量,它的后劲足,当天喝的酒,往往到第二天才发威,酒劲上来后,人云天雾地,任事不知,初喝这种酒的人,大都上过当,被甜甜味、低低度数蒙住了,进口时大碗大碗地灌,喝完后,当天还没感觉,到第二天,人就软了,就瘫了。
老人讲:抗日战争时期,一小队日军追几个八路,到了山里,围了可疑的黑龙寨,村寨的人把八路藏进酒窖里。就对要吃要喝的日本兵,来了个将计就计。大家做出了下酒的好菜,拿出了上好的小吊酒,让村里能喝酒的人陪同。从下午一直喝到第二天早晨,十多个日本兵就再也没走出大山。后来,说书人把这故事取名叫“小吊酒钓住小日本”。
酒叫小吊,还有慢慢品尝的意思。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在对饮小吊酒之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留下了不少佳作、谋略。史料显示: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驻扎这个小山镇一个叫西汪家的湾子后,热情的村里人把小吊酒拿出来,让刘伯承和邓小平品尝,他们在对饮中,拿出了大军南下的方略。
就是这种农家自酿的小吊酒,华河人喝了一代又一代,喝出了酒样的秉性,喝出了酒样的纯洁,喝出了酒样的醇香。喝了小吊酒的华河人,不服输,不信邪,敢和天斗,敢和地干。大革命中,他们中的很多人投身了革命,目前在册烈士有一千多人,走出了共和国少将以上的开国将领十三人,这在一个不到五万人的山区小镇中,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如今,家乡的小吊酒,不光在家乡成为招待嘉宾贵客的席上美酒,还成为了都市餐桌上的生态小饮。也成为一种传承酒文化、酒文明的载体。
这就是我家乡的小吊酒,土生土长的小吊酒,名不见经传的小吊酒,质朴无邪的小吊酒,小却能顶大用,小却耐长久。
熊立功
小吊酒是一种农家自酿自制的土酒,是我的家乡----湖北红安华家河镇的一种特产,又叫华河小吊酒。
我的家乡座落在大别山崇山峻岭之间,境内多山泉,泉水清甜可口,既是人们饮用之水,也是酿制农家小吊酒的主料。
境内多植被,无污染,用作酿酒的作物遍布山野,有水稻,有小麦,有高粱。
境内还多酿酒的特料,一种叫辣蓼的植物,可以做小吊酒的酒曲子,用它做酒曲酿出的酒,绵甜爽口,回味无穷。
春上,辣蓼花开的季节,山里人就提上竹篮,或是男人,或是女人,要么是大人,要么是小孩。有劲头子的,到山上。没力气的,行动不方便的,就在房前屋后,田埂地边。摘取辣蓼棵子上的花。那花,有粉红色的,有淡紫色的,成团,成串。把花采回家后,晒干,研成粉末,和米粉拌匀,做成汤圆的形状,再晾干,用线穿起来,挂在通风的地方,小吊酒的甜曲就做成了。
秋后,各家各户拿出新起场的稻谷,或是把稻谷轧成的大米,蒸熟,摊冷,再拿出甜酒曲,按比例,拌到粮食中,或入瓮,或入池,或入窖,开始酿酒。
到了下年,或下下年,或下年的下下年,各家当家的男人,开瓮,开池,开窖,拿出酿了一年,两年,三年,或更多年的酒糟,倒进封闭形的锅里。添柴,加火,煮酒糟,放酒。
放酒的日子,大都定在农历腊月间。腊月一到,山沟山洼里,村村寨寨中,就到处有煮酒放酒的锅灶,有品酒尝酒的快活人,有满处飘香的酒气。
小吊酒多种多样,味道不一。小时候,在大人的引导下,我对各种小吊酒一一进行了品尝:有稻谷酿造的小吊,叫谷酒,味清爽口,不上火,不晕头,无论男女老少,一年四季皆可饮用。有糯米酿造的小吊,叫米酒。醇厚肉口,喷香冲鼻,过口之后,余香长久。是招待贵客的理想用酒。有用小麦酿造的小吊,叫麦酒。浓郁醇香,酽酽可口。是居家逢年过节,品尝的喜庆酒。
小吊酒浓度不一。有八十度以上的,叫头曲。头曲一般用作浸泡各种药物,治病疗伤。过去,还被用作手术麻醉剂。大人说:在大革命时期,红军将士在药品奇缺的情况下,都用小吊酒头曲做麻醉剂,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至今,很多老将军老首长,对华河小吊酒,是情有独钟。
接下来,放出的就是二锅头,三锅头,这些酒就用来品用了。酒叫小吊,就是一次饮用不能过量,它的后劲足,当天喝的酒,往往到第二天才发威,酒劲上来后,人云天雾地,任事不知,初喝这种酒的人,大都上过当,被甜甜味、低低度数蒙住了,进口时大碗大碗地灌,喝完后,当天还没感觉,到第二天,人就软了,就瘫了。
老人讲:抗日战争时期,一小队日军追几个八路,到了山里,围了可疑的黑龙寨,村寨的人把八路藏进酒窖里。就对要吃要喝的日本兵,来了个将计就计。大家做出了下酒的好菜,拿出了上好的小吊酒,让村里能喝酒的人陪同。从下午一直喝到第二天早晨,十多个日本兵就再也没走出大山。后来,说书人把这故事取名叫“小吊酒钓住小日本”。
酒叫小吊,还有慢慢品尝的意思。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在对饮小吊酒之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留下了不少佳作、谋略。史料显示: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驻扎这个小山镇一个叫西汪家的湾子后,热情的村里人把小吊酒拿出来,让刘伯承和邓小平品尝,他们在对饮中,拿出了大军南下的方略。
就是这种农家自酿的小吊酒,华河人喝了一代又一代,喝出了酒样的秉性,喝出了酒样的纯洁,喝出了酒样的醇香。喝了小吊酒的华河人,不服输,不信邪,敢和天斗,敢和地干。大革命中,他们中的很多人投身了革命,目前在册烈士有一千多人,走出了共和国少将以上的开国将领十三人,这在一个不到五万人的山区小镇中,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如今,家乡的小吊酒,不光在家乡成为招待嘉宾贵客的席上美酒,还成为了都市餐桌上的生态小饮。也成为一种传承酒文化、酒文明的载体。
这就是我家乡的小吊酒,土生土长的小吊酒,名不见经传的小吊酒,质朴无邪的小吊酒,小却能顶大用,小却耐长久。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