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映叶乳茄浓黛抹
2022-01-11抒情散文高迎春
映叶乳茄浓黛抹爱好养花的缘故,逢到闲暇,总爱去花卉市场观赏花卉。前不久去花卉市场,忽然发现了几盆新鲜花果。挺秀的枝条上,疏叶下的果实或者红若樱桃、或者黄若芒果、或者白若仙人果。问师傅是什么花儿?师傅回答说不是花,是蔬菜里的观赏茄。细观花叶,……
映叶乳茄浓黛抹
爱好养花的缘故,逢到闲暇,总爱去花卉市场观赏花卉。前不久去花卉市场,忽然发现了几盆新鲜花果。挺秀的枝条上,疏叶下的果实或者红若樱桃、或者黄若芒果、或者白若仙人果。问师傅是什么花儿?师傅回答说不是花,是蔬菜里的观赏茄。细观花叶,果然是茄子,不过结的果实却与我印象中的茄子大相径庭。宋代诗人张耒,在《秋蔬》中有一句:“藏鞭雏笋纤玉露,映叶乳茄浓黛抹。”若让他来看这色彩多变的微形茄,殊不知他的诗句该如何改? 茄子在鲁北,种植极为普遍,逢到栽种时候,集市上便有人出售育好的茄秧。庭院菜园里种茄子,屋墙便是自然风障。若田间栽种,则需在北面用高梁秸夹设篱笆,为的是遮挡寒风,以利茄子缓苗发棵。母亲每年在自留地里栽两行茄子,所以家里夏、秋饭桌上茄子总是源源不绝。茄子幼苗是草本,成苗后枝条木质化,呈粗壮的灌木状。茄子根扎的深,绝对耐旱,这也是母亲喜欢栽种它的原因之一吧? 用茄子做菜,母亲最擅长素炒茄丝。把紫黑色的茄皮削除,先切薄薄的片,后切细细的丝,放锅内与油盐葱丝炒熟,就可供我和弟弟们放学归来狼吞虎咽了。蒸窝头的时候,母亲嫌再炒菜费事,便把茄片蒸在锅内,出锅后做凉拌茄泥,也很可口。秋天霜降时候,茄秧上仍有许多半大茄子,扔了可惜,母亲便命我统摘下来,放锅内蒸熟,在饭桌上用面板挤出水分,放小缸内腌制,村里人都称这方法为腌茄包。早饭、晚饭捞出切碎当咸菜,风味独特。母亲也会做炸茄盒,却很少做。常年在外工作的父亲,回家后想露一手,说要给我们姐弟几个做烧茄子吃。从未吃过烧茄子的我心下狐疑,茄子用火烧难道不糊气?等父亲做时,我自然用心观察,原来是先把茄子切成方块,放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淋油再回锅炒,自然要比母亲的素炒茄丝好吃多了。父亲回单位后我曾央求母亲做,母亲只说嫌费事。长大后才理解,那年月庄户人过穷日子,经不得这般浪费呢。 读《红楼梦》,记得贾府里做的一道菜叫茄鲞。刘姥姥品尝再品尝,仍然不相信自己的口感,因此问凤姐儿是什么法子弄的。凤姐儿便笑着告诉刘姥姥:“这也不难,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的感叹:“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一道茄子菜,见证着贫与富差别之大,也可见中国饮食文化之渊源流长,博大精深。 茄子为茄科茄属,温带为一年生草木植物,热带为多年生草木植物。最初起源于印度东部,传入中国已有1400多年历史了。《本草纲目》中这样记述茄子:茄二月下种,出苗可移栽,茄的株有二、三尺高,叶子大小如手掌。从夏到秋,茄开紫花,五瓣相连,黄蕊绿蒂,蒂包其茄,茄瓤内有子,大小如芝麻,茄有青茄、紫茄、白茄。白茄也叫银茄,味道胜过青茄。可见李时珍观察之真切,摹写之详尽。远在《齐民要术》中,就已记载了怎样栽培茄子。宋代的杨万里,在《山村》中云:“风烟绿水青山国,篱落紫茄黄豆家”。如此看来,那时茄子已是山村篱笆院落中的寻常蔬菜了。流传有这样一幅写茄子的对联“炀帝落苏流紫韵,梁武御寺漾茄香。传说隋炀帝非常喜爱紫茄,为之起名落苏。梁武帝造寺,以真姓命名为萧寺。因为是皇帝主持造就,故又称之为御寺。清代诗人朱彝尊,在《临江仙引·咏茄》中有一句“筠蓝满,饷白牛萧寺,赤马吴船”,用词句来尝颂其事。茄子引入中国之后,有伽、落苏、昆仑瓜、酪酥、小菰、紫膨享、草鳖甲之别称,古老的称谓,不知是否有人仍然如此称呼它? 小时候,常去给茄子培土、除草。发现茄子分枝很有规律,果实自下而上也很有规律,即茄子必定结在分枝处。村里人习惯把首个分枝处结的茄子称门茄,再分枝后称对茄、称四面斗、称八面风、称满天星。单单这些称呼,我看就很有中国文化之韵味呢。茄叶颜色与果实颜色相关。紫茄品种,叶子多为紫色,青茄白茄绿茄,叶片均为绿色。茄花为两性花,大多单生,自花授粉,也可自然杂交,新品种出现便和杂交有关。茄蒂处长有针刺,我摘茄子时,不防备被针扎破过手指,吃过苦头,方知小心提防。茄子形状,分球形卵形和长形,一般是球形最大,卵形次之,长形最小。宋代诗人郑清之,在《咏茄》中这般形容圆茄:“青紫皮肤类宰官,光圆头脑作僧看”。可见那时一品官员,是着紫服上朝的。茄子自古吃嫩,老了种实充满果实就不好吃了。中国有句古谚叫做“茄子也让三分老,”用来比喻要敬让老年人。莫非,就是从茄子老了便不可食用引申而来么? 茄子富含营养,自古便受人们喜爱。叶申芗在《踏莎行·茄》中称颂它:“昆味称奇,落苏名俏,五茄久著蔬号。自从题做紫膨享,食单品减知多少。作脯原佳,将糟亦妙,老饕所嗜从吾好。忆并自苋话清操,自惭肉食非同调。”饕餮,传说中的凶恶贪食野兽,古代鼎彝等铜器上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一句“老饕所嗜从吾好”,泄露了作者对茄子的贪食。散落民间的茄子吃法,可谓五花八门。除了寻常的包茄馅饺子、蒸茄馅包子、蒸茄末肉饼、蒸瓤茄子。可干制的有:辣茄子干、芝麻茄条;可盐渍的有:芥末茄子、速腌茄子、酱茄子、甜酱茄子、腌蒜茄子;可烹炸的有:炸茄盒、脆皮茄卷、玻璃茄子、烹炸茄条,锅塌茄盒;可凉拌的有:凉拌茄子、松仁茄花;可爆炒的有:五色茄丝、鱼香茄花、双柿烧茄子、东坡茄子、一品茄子、菊花茄子、茄子香菇肉末、酱爆茄子、川香茄子、秋梨咕老茄。等等。如果单用茄子来摆一桌酒宴,可以不带重样的呢! 上小学的时候,冬天课堂上不生火炉,我的手常常皲裂成冻疮。母亲就用茄根,茄杆皮煮水让我洗,那些龇牙咧嘴的口子就消失了。有时候闹痢疾,母亲也用茄根和石榴皮捣碎,用冰糖水喝下,肚子果然就不痛了。我因此知晓,茄棵原本是一味中药。 喜欢白塑料盆中那棵樱桃般观赏茄,讨价还价后爱不释手的带回家。后来,终于了解到这系列观赏茄品种名为“小丸茄子”。茄子重量均在50克以下,不单有红、黄、白三种颜色,还有黑色、绿色、大红色和紫色。色彩鲜艳,娇小玲珑的茄果,惹人喜爱,真是映叶微茄七彩色呀。看来,张耒的诗句,亦只能如此改了。最后,劝大家照相的时候,别忘了喊一声“茄子”,说不定灿烂的笑容,能够感动整个世界呢! 山东省宁津县工商局高迎春邮码:253400
爱好养花的缘故,逢到闲暇,总爱去花卉市场观赏花卉。前不久去花卉市场,忽然发现了几盆新鲜花果。挺秀的枝条上,疏叶下的果实或者红若樱桃、或者黄若芒果、或者白若仙人果。问师傅是什么花儿?师傅回答说不是花,是蔬菜里的观赏茄。细观花叶,果然是茄子,不过结的果实却与我印象中的茄子大相径庭。宋代诗人张耒,在《秋蔬》中有一句:“藏鞭雏笋纤玉露,映叶乳茄浓黛抹。”若让他来看这色彩多变的微形茄,殊不知他的诗句该如何改? 茄子在鲁北,种植极为普遍,逢到栽种时候,集市上便有人出售育好的茄秧。庭院菜园里种茄子,屋墙便是自然风障。若田间栽种,则需在北面用高梁秸夹设篱笆,为的是遮挡寒风,以利茄子缓苗发棵。母亲每年在自留地里栽两行茄子,所以家里夏、秋饭桌上茄子总是源源不绝。茄子幼苗是草本,成苗后枝条木质化,呈粗壮的灌木状。茄子根扎的深,绝对耐旱,这也是母亲喜欢栽种它的原因之一吧? 用茄子做菜,母亲最擅长素炒茄丝。把紫黑色的茄皮削除,先切薄薄的片,后切细细的丝,放锅内与油盐葱丝炒熟,就可供我和弟弟们放学归来狼吞虎咽了。蒸窝头的时候,母亲嫌再炒菜费事,便把茄片蒸在锅内,出锅后做凉拌茄泥,也很可口。秋天霜降时候,茄秧上仍有许多半大茄子,扔了可惜,母亲便命我统摘下来,放锅内蒸熟,在饭桌上用面板挤出水分,放小缸内腌制,村里人都称这方法为腌茄包。早饭、晚饭捞出切碎当咸菜,风味独特。母亲也会做炸茄盒,却很少做。常年在外工作的父亲,回家后想露一手,说要给我们姐弟几个做烧茄子吃。从未吃过烧茄子的我心下狐疑,茄子用火烧难道不糊气?等父亲做时,我自然用心观察,原来是先把茄子切成方块,放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淋油再回锅炒,自然要比母亲的素炒茄丝好吃多了。父亲回单位后我曾央求母亲做,母亲只说嫌费事。长大后才理解,那年月庄户人过穷日子,经不得这般浪费呢。 读《红楼梦》,记得贾府里做的一道菜叫茄鲞。刘姥姥品尝再品尝,仍然不相信自己的口感,因此问凤姐儿是什么法子弄的。凤姐儿便笑着告诉刘姥姥:“这也不难,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的感叹:“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一道茄子菜,见证着贫与富差别之大,也可见中国饮食文化之渊源流长,博大精深。 茄子为茄科茄属,温带为一年生草木植物,热带为多年生草木植物。最初起源于印度东部,传入中国已有1400多年历史了。《本草纲目》中这样记述茄子:茄二月下种,出苗可移栽,茄的株有二、三尺高,叶子大小如手掌。从夏到秋,茄开紫花,五瓣相连,黄蕊绿蒂,蒂包其茄,茄瓤内有子,大小如芝麻,茄有青茄、紫茄、白茄。白茄也叫银茄,味道胜过青茄。可见李时珍观察之真切,摹写之详尽。远在《齐民要术》中,就已记载了怎样栽培茄子。宋代的杨万里,在《山村》中云:“风烟绿水青山国,篱落紫茄黄豆家”。如此看来,那时茄子已是山村篱笆院落中的寻常蔬菜了。流传有这样一幅写茄子的对联“炀帝落苏流紫韵,梁武御寺漾茄香。传说隋炀帝非常喜爱紫茄,为之起名落苏。梁武帝造寺,以真姓命名为萧寺。因为是皇帝主持造就,故又称之为御寺。清代诗人朱彝尊,在《临江仙引·咏茄》中有一句“筠蓝满,饷白牛萧寺,赤马吴船”,用词句来尝颂其事。茄子引入中国之后,有伽、落苏、昆仑瓜、酪酥、小菰、紫膨享、草鳖甲之别称,古老的称谓,不知是否有人仍然如此称呼它? 小时候,常去给茄子培土、除草。发现茄子分枝很有规律,果实自下而上也很有规律,即茄子必定结在分枝处。村里人习惯把首个分枝处结的茄子称门茄,再分枝后称对茄、称四面斗、称八面风、称满天星。单单这些称呼,我看就很有中国文化之韵味呢。茄叶颜色与果实颜色相关。紫茄品种,叶子多为紫色,青茄白茄绿茄,叶片均为绿色。茄花为两性花,大多单生,自花授粉,也可自然杂交,新品种出现便和杂交有关。茄蒂处长有针刺,我摘茄子时,不防备被针扎破过手指,吃过苦头,方知小心提防。茄子形状,分球形卵形和长形,一般是球形最大,卵形次之,长形最小。宋代诗人郑清之,在《咏茄》中这般形容圆茄:“青紫皮肤类宰官,光圆头脑作僧看”。可见那时一品官员,是着紫服上朝的。茄子自古吃嫩,老了种实充满果实就不好吃了。中国有句古谚叫做“茄子也让三分老,”用来比喻要敬让老年人。莫非,就是从茄子老了便不可食用引申而来么? 茄子富含营养,自古便受人们喜爱。叶申芗在《踏莎行·茄》中称颂它:“昆味称奇,落苏名俏,五茄久著蔬号。自从题做紫膨享,食单品减知多少。作脯原佳,将糟亦妙,老饕所嗜从吾好。忆并自苋话清操,自惭肉食非同调。”饕餮,传说中的凶恶贪食野兽,古代鼎彝等铜器上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一句“老饕所嗜从吾好”,泄露了作者对茄子的贪食。散落民间的茄子吃法,可谓五花八门。除了寻常的包茄馅饺子、蒸茄馅包子、蒸茄末肉饼、蒸瓤茄子。可干制的有:辣茄子干、芝麻茄条;可盐渍的有:芥末茄子、速腌茄子、酱茄子、甜酱茄子、腌蒜茄子;可烹炸的有:炸茄盒、脆皮茄卷、玻璃茄子、烹炸茄条,锅塌茄盒;可凉拌的有:凉拌茄子、松仁茄花;可爆炒的有:五色茄丝、鱼香茄花、双柿烧茄子、东坡茄子、一品茄子、菊花茄子、茄子香菇肉末、酱爆茄子、川香茄子、秋梨咕老茄。等等。如果单用茄子来摆一桌酒宴,可以不带重样的呢! 上小学的时候,冬天课堂上不生火炉,我的手常常皲裂成冻疮。母亲就用茄根,茄杆皮煮水让我洗,那些龇牙咧嘴的口子就消失了。有时候闹痢疾,母亲也用茄根和石榴皮捣碎,用冰糖水喝下,肚子果然就不痛了。我因此知晓,茄棵原本是一味中药。 喜欢白塑料盆中那棵樱桃般观赏茄,讨价还价后爱不释手的带回家。后来,终于了解到这系列观赏茄品种名为“小丸茄子”。茄子重量均在50克以下,不单有红、黄、白三种颜色,还有黑色、绿色、大红色和紫色。色彩鲜艳,娇小玲珑的茄果,惹人喜爱,真是映叶微茄七彩色呀。看来,张耒的诗句,亦只能如此改了。最后,劝大家照相的时候,别忘了喊一声“茄子”,说不定灿烂的笑容,能够感动整个世界呢! 山东省宁津县工商局高迎春邮码:253400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