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回到乡村

2022-01-11抒情散文杨德记

回到乡村
杨德记农历九月,深秋的冷气一阵盖过一阵。但阳光还是那么毒辣,清晨的雾气只是大地的幌子,等到中午,烈日当空,空气干燥,飞虫、灰尘、还有大片大片的落叶,和阳光一起闯进我们的视线。远远眺望,一片苍茫,一片冷寂,有着干渴的烦燥。岁月是一……
回到乡村 杨德记
 
  农历九月,深秋的冷气一阵盖过一阵。但阳光还是那么毒辣,清晨的雾气只是大地的幌子,等到中午,烈日当空,空气干燥,飞虫、灰尘、还有大片大片的落叶,和阳光一起闯进我们的视线。远远眺望,一片苍茫,一片冷寂,有着干渴的烦燥。岁月是一把锋利的刀,无情地刻画我们的面孔,雕刻大地的躯体。像人一样,一条皱纹就意味着成熟,加上憔悴、瘦弱、还有病痛。近处的河流,远方看得清晰的大山、树林、以及若隐若现的房舍,日复一日,有着各自的斑驳林乱。
  看看房屋,一幢幢,一排排,灰墙黑瓦,像一个静坐的老人,刚才眼前感觉清晰的一切,又显得那么的久远。生活成为一个时刻谢幕的大舞台,冷不防就在某一刻把我们赶下台去。墙角有蜘蛛,辛勤地结网。上面没有食物,它们看起来多么有耐心。它们劳作着,只一方墙檐,仿佛那么有意义地,宿命地生活。今年的对联有明显撕破的痕迹,母亲用透明胶粘了很长一条,门神布满灰尘,但却衬托着老屋的旧与暗。条柜、方桌、条凳,红色的油漆早已脱落,摆放整齐。只有春节,逢喜庆佳节,我们才能围坐在方桌上,享受丰盛的饭食。我的书桌和衣箱,锈迹斑斑的自行车,它们陪伴我度过漫长的读书生活。脱离乡村,远走他乡,这种信念曾经像利爪一般,嵌入我的骨子。
 
  门前的柳树仍然挺拔,皲裂的树皮,蔓延的枝桠,数十年的风霜雨雪,所侵蚀的只是表皮的沟壑。听不见鸟的叫声,也许秋天意味着沉静,如人到中年,懂得沉默和忍受。我怀念夏天,满地的柳籽,我们在树荫下用柳籽对垒打仗,下棋,玩趣味数学。有鸡狗在树下游荡,它们无所事事,漫无边际地寻觅可口的食物。有飞鸟在这里筑巢,他们叽叽喳喳,随意吃喝拉撒。我们大声说话,甚至有意赶走它们,看一看它们如何展翅,在天空自由地飞翔。鸟的天堂,鸟的圣殿,无拘无束,快乐永远跟随它们。
 
  不远处是大片大片的田野。棉花、小麦、大豆、玉米、地瓜、红薯。我似乎嗅到那些甘甜的气息。清新的小麦,香脆的大豆,甜滋滋的红薯,弥漫在空气中,我宁愿被这杂乱的气息打倒。九月,等待寒霜降临,人们说,寒霜过后,高粱颜色青黑,滋味甜津津,睡在泥土中的红薯更加清脆,而我们的生活也将更加滋润--秋天收获的喜悦和冬天春节的喜庆。很多时候,秋天的田野氤氲着青叶的腥香。我和父亲来到田野,那些生长着的诱人的果子,那些抢夺食物的花草,还有那些隐藏在泥土、枝叶边的虫蚁,在我眼前若隐若现。那些被父亲驾着老黄牛翻耕过的垄地,那些被父亲不厌其烦地侍弄过的田埂,从这里开过的花,结过的果,渲染着无数的春和秋,世世代代,永远重复着却感觉不到枯燥。一粒种籽,从泥土到仓库,再从仓库到泥土,我的父亲母亲见证了它们的平凡和快乐。它们属于乡村,属于田野。种籽施肥、生根发芽,拔节茁壮成长。它们也有一生的时光,在乡村大地,祖祖辈辈,演绎着一代又一代的生命。我跟在父亲身后,看到犁铧走过,泥土波浪般翻过,湮没那些陈旧和腐败。暗红的、松软的泥土,水花一样四处飞溅,沾满父亲的鞋子、裤角、还有枯枝般的双手上。前方,更前方,一路都有我们的希望。
 
  父亲说,这片田地,留下了祖父的身影,而现在,又留下父亲的脚印。每年春节或清明,我们带着乡村的风俗,怀抱最虔诚的敬意,来到寻找祖父祖母坟前。其实一切早已夷为平地,能看到的只是一个小土包,一堆代表某个人曾经生存和生活过的泥土。爬满花草,残花败叶,蚯蚓在其间打洞,他们的影像,他们的习惯,还有那些肯定亲切的微笑,像打碎的塑像,难以恢复。在乡村,一朵花,一株草,一只蚂蚁,一粒种籽,一只鸟,一头牲畜,甚至一个人,它们的伟大和辉煌,厚重抑或渺小,尊贵或者卑微,不管它们演绎着春花秋月,还是承载着悲痛离合,其回归与归宿,又能需要多少泥土呢?
 
  我曾经观察一只鸟,远离大地和树枝,长啸高鸣,直冲去霄。在喧闹中,在繁华中,在拥挤的尘世中,我们也只不过是乡村的一只鸟罢了。不论多么悲情的文字,或者多么豪迈的胸怀,一抔黄土便能掩埋我们整个身躯。就像曾经盛开的花朵,丰满的果实,碧绿的小草,鸣叫的小虫,微渺之间,留给乡村的是芳香和完美。   村子最北边,新建一幢二层小楼。新颖别致的款式,四周墙壁贴着光滑的瓷砖,铝合金的玻璃门窗。这是一个打工归来的同族大哥刚做的。十多年前,我读初中,他告别父母,携妻南下广东。十余年的光阴,我们在记忆逐渐模糊他的印象时,他却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西装革履,白嫩的肌肤,满面红光。他开始在村里转悠。走进别人漏雨的房舍,走到老皮脱落的大树下,下到池塘洗手,到果园摘果子,来到老牛耕作的田地。一周后,他找到村长说,我想要回我的农田。他们在一起闲聊,有人羡慕外边的世界,有人垂涎别人的金钱,大哥说,人不可能一辈子在外面,不论你打工多久,总有一天是要回来的,总不能死在外面。一方水土,一颗心灵,无须呐喊,默默地,两者就能相拥。
 
  关于乡村,以及乡村的人和物,形形色色的生命,很多都已经随着逝去的时光,像横空而过的秋风,或者缭绕而去的烟尘,没有半点痕迹。许多年前,我看到伙伴爬上大树掏鸟窝,将那嗷嗷待哺小生命毫无顾虑地丢弃在田野。他们擅自将含苞待放的花苞无情地掐下,随意地将愉快地拖着食物的蚂蚁踩在脚下……我们没有半点怜悯之心。我们以为他们的生命只不过如此,他们终将属于死亡,属于大地,和黄土稀泥相影相随。直到我亲眼目睹父亲的死亡,亲身经历父亲在死亡线上挣扎,睁大的双眼,无言的乞求——我真正体验到,生的美好和自豪,存在的理由和奢望。一个生命,只是一抔灰尘,在曾经劳作的田野,在温润的泥土里,父亲像泥土一样,这就是归宿。像父亲一样,一茬庄稼,一株野草,一只死鸟,他们成为乡村的灵魂,相拥大地,和田野泥土挤在一起,若干年后,我们只能喃喃自语,这就是我们的乡村。   他们逐渐远去,甚至消逝。在我们的乡村,他们像一片白云,像一茬庄稼,像一缕炊烟,像一只飞鸟……乡村,亘古不变的生活环境,不管远离或者靠近,我们都难以否定,所孕育的不仅仅是我们,还有那些没有看到的、隐秘的元素。当我们走上山冈,走向旷野,在清风烟尘中,其实我们永远和那些消逝的影像在一起,像乡村田野一粒种籽,和泥土相遇,无法逃避。
 (2006.11.7)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