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坚守自我的思索者

2020-09-24抒情散文夏日荷风
坚守自我的思索者—— 读常兴忠的诗集《心灵的光阴》我的文字多趋于感性。这缘于我不断被夸张的情绪。日常生活的点滴,在成全着我的同时,也在折磨着我。有人说,我的这一性格特质是我写作的死穴。我的文字将很难摆脱一种小女人的稚气。对此,我只能遗憾地笑
坚守自我的思索者
—— 读常兴忠的诗集《心灵的光阴》
我的文字多趋于感性。这缘于我不断被夸张的情绪。日常生活的点滴,在成全着我的同时,也在折磨着我。有人说,我的这一性格特质是我写作的死穴。我的文字将很难摆脱一种小女人的稚气。对此,我只能遗憾地笑笑。姑且做我自己吧。对于写作,也不能不切实际地要求自己,只要对它怀着诚意,贴着心写字,就算可以了吧。下面,我就凭借着我对文字的感性的肤浅认识,谈谈常老师的诗歌,重点是诗歌中的散文诗。

一是内在的力量。提起常老师的散文诗,我想到了搁置在我办公桌上的那盆吊兰。不同的形,不同的色,隐含着的却是同样的生命韧性。是初春时节朋友送我的吊兰。当时它刚从母株上分离,显示出来的是满眼的文弱。可是,这外表的文弱掩饰不住它内在的生命力。山皮土赋予了它生长的养分。虽然接受不到过多的光线,它却依旧表现出疯狂的长势。先是绿色由浅变浓,继而是叶片和茎部由细至粗,乃至后来叶片伸展的方向,都表现出无法掩饰的生命张力。吊兰狂傲不羁的生命力,表现出它和大自然的同宗同系,表现出一种缘于生命本身的刚性和力量。常老师的散文诗,字字句句无法掩饰的,正是这样一种无法被摧垮的生命张力,是一种源于自然本身的不竭的精神源泉。在他的散文诗《两重天》里,他写道:“有梦想陪伴,心就不老;有心之神往,梦就不灭。苦难来了勇敢些,风浪来了坚定些。我们是俗人但不庸俗。有了这些,我们就会笔直地站着,就会很快乐!”怀着理想,笔直地站立,快乐地生长,这朴素的道德理念所追寻的,不正是和吊兰一样不受外界干扰、平凡而执着的生命张力吗?他这样一步步地走着,于是有了这样的感悟:“其实,我们就是在一次次变通和突破中走到今天的。很多时候,都面临突破耐力和变通力的考验。或许,生活的本质,就是需要破解一道道难题,过一道道关,不断往前走,不许后退。”(突破自我)这样的关于生活智慧的话语,隐含着无穷的生命斗志和力量,从而赋予了诗歌以生命性和精神的内核。这样的诗歌语言,是真正来自心灵深处的语言,它摆脱了一切形式的俗和空,给人带来一种沉甸甸的生命撼动。其实,在现代诗歌的写作中,受过多追求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很多诗歌作者容易把精力过多地放在对语言的雕琢上。结果是渲染过多导致的精神领域的苍白。我向来认为,好的诗歌必须呈现出一种生命力量。这种力量,是蓬勃的,如金属般坚硬的,它掷地有声,影响深远。诗歌的这种力量的获得,取决于诗歌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理解的深度,取决于他意志的定力和人生观的内涵。常老师的诗歌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说明,他对生活的理解是深刻的,他对理想的追求是执着的。 二是浓重的诗意。诗歌当然离不开诗意。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诗意无处不在。关键是是否有一颗敏感的诗心。敏感并不意味着琐屑和脆弱。而是意味着情趣和兴致的衍生。在我的印象中,总是主管地认为,包括常老师在内的行政干部大多是远离诗意的。不是天生诗意细胞的缺乏,而是众多的事物缠身,怕是再多的诗意,也失去了精细绽放的瞬间。可是,我吃惊地发现,常老师的诗歌,字字、句句皆有诗意。他不是一个被世俗和官场占据的完全失去自我的人。在心灵深处,他开辟出一片自己的绿地,他在这片绿地上种植着各式的粮食菜蔬,慰藉着自己的心灵。那绿地的影像,时刻印在他心里,他无法磨灭,却只能在某时某刻,让自己的心灵随它而舞。在他心灵的绿地上,有这样一棵北方的无果树“感动于北方的无果树,秋天对他是一种掠夺。忽然感到随季节枯荣的杨柳,无果而终。”、“没有花朵的鲜艳,没有果实的甘甜。叶子春生秋落,周而复始”。(北方的一棵无果树);有这样一棵激情的芦苇:“被春的激情渲染,被夏的热情催生,这棵芦苇想枯萎都不行。它只有强劲地生长,永远挺拔而向上”。(无法枯萎的芦苇)他在心灵的绿地上种植着属于自己的植物,经历着属于自己的春夏秋冬,也迎接着属于自己的风雨雾霭:“连绵的秋雨,像天空为引导我们的生命而悬垂的雨帘”、“当它被晴朗挑开,会有什么样新意的景象在我们面前显现?”(秋雨)“又下了大雾,可能是立冬即将来临,自然又要闹天了。可能是雾也是在进入冬季前对温暖季节的恋恋不舍吧。”(冬天的雾)。诗的字字句句都充盈着水。水是透明的,可以舒展,可以汽化融入空气;可以凝聚,可以拢成一个晶莹的冰点;可以邂逅你心灵深处的某一缕潮湿,让你的眼中升腾出凝乳状云雾,也可以扩成一汪清泉,你荡舟于水面,尽情享受云淡风轻、山清水秀……水的每一种变换都是一种诗化了的语言,是一首隐藏在诗内的另一首精美小诗。诗意如同荡漾开去的涟漪,一圈圈,又一圈圈,换来了美感和一种对生活的敬重。常老师诗歌所隐藏的浓重诗意,使我感觉到他丰满的性格、丰富的爱好、宽广的胸怀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热爱。因为,爱,是一切深入的理由。 三是生活的智慧。一次,和常老师吃饭,无意中提到出书的事情。旁边的一位朋友对我说,写了这么多年了,怎么不尝试着出本书。我静默不语。倒是一旁的常老师说出了几个字:瓜熟时蒂自然会落。听罢,我使劲地点点头。常老师的书,一方面是诗集,一方面又是一本很好的生活谏言之集。我一遍一遍仔细地读,真的就品出一种瓜熟蒂落时成熟的秋韵之味。成熟的瓜,干瘪的蒂,透着一种自然的芳醇,香而不艳,实用而不俗。常老师的字,是一种生命经验的积累,是一种生活智慧的总结,是在艰辛的生活里采撷出来的串串素雅而诗意的小花。那花开的方向向着天堂。花期是永恒的永恒,梦境有多远,它就有多远,理想有多持久,它就有多持久。爱和感恩是滋养它们生命的源泉。只要世界还在,大自然尚存,它们就不会失去生长的背景,也不会失去绽放的理由,诗意、激情、跋涉、思索,这一切的一切,就会如同大自然的轮回一样,呈现出动态进展的力量。 在他的诗歌里,他不只是表达着一种诗意,传达着一种生活和自然的美好,更是在讲述着一种宝贵的生存方式,教人一种坚守自我的处世智慧。他告诉你怎么样去面对人生的苦难,怎么样去做人生的择决,怎么样去捍卫自己的人格,怎么样去适应世俗的环境。和泰戈尔的那些思辨性强的短诗非常相似。因此,读这样的诗歌,绝对不是仅仅停留在陶冶性情的层面。它用这样的语言形容命运,来告诉人不要安于命运,而是要向命运抗争“当我们的心灵强大了,也自由了,是否,它(指命运)就会开始跟随我们的脚步,像我们脚下的道路?”(命运);他用这样的语言自律,启发人做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生长在天地间,上有祖先下有来人;我生活在社会中、吃的是老百姓的饭、掌握的是人民的资源,有什么理由玩“权”,有什么资格迷“官”(官场);“心灵被智慧的光芒照耀,就消除了恐惧或愚昧暗淡的阴影。于是,世界安泰,生命之路畅通……”(沉静的天空);他用这样的语言教人适应社会:“改变不了自己,只有去接近善良和爱,包括自己内心的”(穿越某种风景);他用这样的语言激励人坚守:“回到故乡,回到大海的身边,我想把自己还给自己。像那大片的苇草,永远绿在养育自己生命的土地”(我想把自己还给自己);他用这样的语言开拓人的思绪“有时,人的迟钝是被问题局限了,思想也需要经常突围,把自己从黑暗的地方带到明亮温暖的地方”…… 其实,对于文字,我充其量只是停留在爱好的阶段;而在真正的文学面前,我真的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这不是谦虚,而是实事求是。这么多年来,我仅仅是凭着对文字的一点感觉,凭着对生活中的一些感动,抒写一些内心真实的情感而已。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我始终是迷惘的,不知所措的,时刻处在自我肯定和否定的矛盾中。在某些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文字,有时候我甚至没有勇气去看第二遍。这是在单纯面对文字时的一种痛苦。随着对文字的进一步深入,另一种痛苦也便体现出来,真正的文学讲究纯天然,需要一颗孩子般天真的情怀,就好比丰子恺怀着未泯的童心作画一样。可是,文学需要童心,现实生活却不需要童心。倘若时时处处本真地说话办事,一个人便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他会被嘲笑,被讥讽,被利用,甚至被欺骗。这完全不是杞人忧天。尤其是在政界,率直就是对自己的一把杀手锏,我的身边有许多仕途顺利、飞黄腾达的人,他们大都有一套圆滑的处世哲学,而这些是和文学所需要的纯真背道而驰的。文学讲究人文合一,可是,怎么样做,才能够自由游历在文学和现实之间,让恪守文学的心在现实中不受伤害,又能够使得身处现实的心永存诗意?读了常老师的诗歌之后,我的心豁然开朗,他告诉我“不管怎么说,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生命背景。而且,我们每一个写作者,都应该庆幸我们有如此广阔的生命背景。依靠我们的生命背景,用心灵的智慧呈现优美的诗,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朝这方面努力。”(寻找诗的背景)。把一切生活的背景看做诗歌的背景,宽容、勇敢的深入生活,不正是我们写作者应该拥有的乐观豁达的心态吗?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常老师是一位行政领导。他身处政界的特殊身份,使我在读他的诗歌的同时,不时地从内心深处发出阵阵惊讶“原来他竟然这样?”惊讶之余,心里陡增的是对他的敬重。虽然没有亲身体验,我却深知官场和政界的复杂深奥,相对于别人,他面临着更多的诱惑,需要比别人做出更多更难的选择。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种种需要。可是,另一方面,物质也是滋生欲望的温床;而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大的战争对象就是自己,具体地说,就是自己的欲望。享受借助于人的感官变得丰富多彩;感官亦在享受的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期待。有些不切实际的期待,秉承着欲望之火,极大地挑战着一个人的做人底线和内在良知。欲望使心脏失去了灵性和呼吸的功能,失去了品味自然和人类美好细节的耐性,更失去了面对真情真爱的感动。坚守的思想是欲望的天敌,它能够转化为润泽心灵的精神源泉,并划出好看的智慧的曲线,让生命变得纯净、让意志变得坚强、让内心变得强大。常老师的诗歌就是他纯净思想的轨迹,是他坚强意志的再现,亦是他源自心灵深处的吟唱。他的诗歌,时时让我感觉到,一个敏感的人,怀着对生活的感恩和对爱的憧憬,在世俗的社会里,保持着本真地艰辛行走。且行且歌,且驻足思索且深情向往。不妄自菲薄,不骄傲自满,不悲观怨世,不浮躁迷醉。而是一步一步扎实前行,把挫折坎坷沉淀为生活的经验。在这样的行走中,他始终知道自己的内心所需,也因此坚守着本真的自我。对此,他的诗歌有着最直接的表白:“或许,人的生存本来就是战斗,不会有哪一个人非常顺利地度过一生的。人的一生,会经历太多的磨难和苦痛。只有坚强、智慧和策略才能转化这些。拯救心灵,使之不至于陷落。永远施法万能的大自然,如期把寒冷的冬天转换为春天……”(一抹柳色疏通初春) 最后,祝愿常老师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在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快乐。
[ 本帖最后由 夏日荷风 于 2012-4-9 11:38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