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婆婆的石磨
2022-01-11叙事散文秋韵悠悠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9 编辑
婆婆离开川东那个贫瘠的小山村30多年,乡音不改,乡情不移,乡俗不变:一口永远也改不掉的的方言,不管是你听懂听不懂得,整日环绕在耳边;“辣子”染红的汤……
婆婆离开川东那个贫瘠的小山村30多年,乡音不改,乡情不移,乡俗不变:一口永远也改不掉的的方言,不管是你听懂听不懂得,整日环绕在耳边;“辣子”染红的汤……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9 编辑 <br /><br /> 婆婆离开川东那个贫瘠的小山村30多年,乡音不改,乡情不移,乡俗不变:一口永远也改不掉的的方言,不管是你听懂听不懂得,整日环绕在耳边;“辣子”染红的汤汤水水,不分上顿下顿,餐餐不离饭桌;十年前她从川东带回来一个竹篓,至今仍在不很宽敞的屋子里,占有一席之地。
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婆婆从老家回来,居然不辞辛苦,千里迢迢背回了一盘脸盆大小、三四十斤重的石磨回来,堂而皇之地被安放在厨房的角落里。
吃惯了东北豆腐,只知道那是由黄豆磨制而成的,自从有了这盘石磨后,婆婆用黑豆,花生,芝麻等磨制成豆制品,香甜滑嫩,更胜黄豆制品一筹。
炎热的夏日,婆婆的石磨绿豆凉粉拌“辣子”,添加四川特有的麻椒和山西的陈醋,麻麻的、酸酸的,使我们胃口大开,直个劲的拍着圆圆的肚皮叫“爽!”
秋天到了,婆婆从市场买回玉米,经过多日的浸泡,用石磨磨成浆汁,调加些许白糖后入油锅,炸制成色泽金黄的小饼,色鲜味美,回味无穷。
元宵节,石磨派上了更大的用场,婆婆就把早几天泡好的糯米用石磨磨,边磨边加水,制成粉浆,用纱布口袋把粉浆装好,吊起来沥水,等水分稍干便成了制作元宵的上好糯米粉了。
七十多岁婆婆是个勤快的人,只从有了这盘石磨之后,她更加勤快起来。她说“做起在家乡是吃的东西,心中快乐,手脚灵活。”她做起活来根本不用别人帮忙。今年春节领小女回家,正看见婆婆蹲坐在厨房里用那石磨磨糯米,头上散发着热气,汗珠挂在额头,我赶忙走过去要接替她。
“你不会弄,还是我来吧!” 婆婆执拗地说。
“有什么难的啊?让我来!” 我不服的说。
按照婆婆的示意,我接过手柄,吃力地推磨起来,没几下胳膊就酸痛起来,石磨的上下两片还不听话的总是错位,我手忙脚乱地忙和片刻,女儿看着我的脸说:“看你都变成花脸猫了。”原来我用沾满面粉的双手擦汗时,不经意间把面粉抹到了脸上。
婆婆珍爱地清洗着石磨。“石磨老了,该找人錾錾了。”听着婆婆的喃喃自语,看着她的背影,我的心情如那石磨一样的沉重,岁月的沧桑,錾刻在婆婆的额头,但是她善良,率真,直爽的心地;她纯朴实在,深沉厚重的爱;她勤劳朴实的身影深深地錾刻在我的心头。
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婆婆从老家回来,居然不辞辛苦,千里迢迢背回了一盘脸盆大小、三四十斤重的石磨回来,堂而皇之地被安放在厨房的角落里。
吃惯了东北豆腐,只知道那是由黄豆磨制而成的,自从有了这盘石磨后,婆婆用黑豆,花生,芝麻等磨制成豆制品,香甜滑嫩,更胜黄豆制品一筹。
炎热的夏日,婆婆的石磨绿豆凉粉拌“辣子”,添加四川特有的麻椒和山西的陈醋,麻麻的、酸酸的,使我们胃口大开,直个劲的拍着圆圆的肚皮叫“爽!”
秋天到了,婆婆从市场买回玉米,经过多日的浸泡,用石磨磨成浆汁,调加些许白糖后入油锅,炸制成色泽金黄的小饼,色鲜味美,回味无穷。
元宵节,石磨派上了更大的用场,婆婆就把早几天泡好的糯米用石磨磨,边磨边加水,制成粉浆,用纱布口袋把粉浆装好,吊起来沥水,等水分稍干便成了制作元宵的上好糯米粉了。
七十多岁婆婆是个勤快的人,只从有了这盘石磨之后,她更加勤快起来。她说“做起在家乡是吃的东西,心中快乐,手脚灵活。”她做起活来根本不用别人帮忙。今年春节领小女回家,正看见婆婆蹲坐在厨房里用那石磨磨糯米,头上散发着热气,汗珠挂在额头,我赶忙走过去要接替她。
“你不会弄,还是我来吧!” 婆婆执拗地说。
“有什么难的啊?让我来!” 我不服的说。
按照婆婆的示意,我接过手柄,吃力地推磨起来,没几下胳膊就酸痛起来,石磨的上下两片还不听话的总是错位,我手忙脚乱地忙和片刻,女儿看着我的脸说:“看你都变成花脸猫了。”原来我用沾满面粉的双手擦汗时,不经意间把面粉抹到了脸上。
婆婆珍爱地清洗着石磨。“石磨老了,该找人錾錾了。”听着婆婆的喃喃自语,看着她的背影,我的心情如那石磨一样的沉重,岁月的沧桑,錾刻在婆婆的额头,但是她善良,率真,直爽的心地;她纯朴实在,深沉厚重的爱;她勤劳朴实的身影深深地錾刻在我的心头。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