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根秘密·看着她慢慢老去
2022-01-11抒情散文孙光新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07 编辑
根秘密·看着她慢慢老去
孙光新
[一些人陌生了]她低着头,木木地坐在那里。我一来,学芹就对她说,我大哥来了,她木木地说,不来了,你大姨说你大哥忙,来不了……
根秘密·看着她慢慢老去
孙光新
[一些人陌生了]她低着头,木木地坐在那里。我一来,学芹就对她说,我大哥来了,她木木地说,不来了,你大姨说你大哥忙,来不了……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07 编辑 <br /><br />根秘密·看着她慢慢老去
孙光新
[一些人陌生了]
她低着头,木木地坐在那里。我一来,学芹就对她说,我大哥来了,她木木地说,不来了,你大姨说你大哥忙,来不了了。你看看,学芹拍着她的肩膀说。她猛地抬起头,她看到了我,她脸上有些高兴,你怎么也来了。学芹把生日蛋糕递给她,说,我大哥买的。她迟疑着,依旧有些木,说,买这个干啥,这么贵,我快死了的啊。然后,她拉住我的手,说,这么忙,以后就不要来了。
她每年生日的时候,我都要来看她。而这次,在来之前,我却想不来了,工作、琐事忙得我一塌糊涂,主要孩子放学没人接,最后一犹豫,我托付了一下,还是来了。来之前,专门订做了生日蛋糕,我的意思是想让她看看鲜艳的色彩。
大姨对爱芹、爱亮他们说,你姥娘走到哪里,你大哥就跟到哪里,你姥娘总算没白疼你大哥。看着姥姥木木的样子,我微微低下头,垂下眼帘,我怕让大家看见我落泪了。
我们还能来几年呢,姥姥八十多岁了。小姨家的房子并不大,母亲、大姨、小姨、我、表弟爱亮、大表妹爱芹、二表妹学芹把小屋子挤得满满的。弟弟工作忙没有来、表弟黎明在外打工一时回不来。远在陶阳还有表兄弟姊妹五家,也不能赶回来。但,他们都知道,这一天是他们的奶奶的生日,他们一定在远方里,在内心里默默地祝福老人安康。
在这一天,我们都放下手头的事情,来看望她,围在她身边,叙旧、拉家常,抹去时间积在我们身上的生分的灰尘。还有一些日子,或是远在陶阳的表兄妹们回来看望她时,我们也会赶来凑在一起,围在她身边,喝酒、说话,与她有关的,与她无关的。她就在边上坐在,也看我们,也不看我们,木木的,傻瓜样幸福。
有一天,她会不在了的,在那一天里,我们忙或者不忙,或远或近,都要赶回来为她送行。然后,我们各奔东西,之后,象今天这样坐在一起说说笑笑的日子恐怕又要少了一些,即便有,但眼前的这个老人不在了,那时,我们内心里会空落落的,我们失去了一点温暖,以及这个老人对我们的默默祝福。温暖与亲情就这样一点点地流失掉。面前的这个老人多象一棵树,我们都是她身上的干、枝,或小或大,也都分着杈,在各自的那一枝上。如果有一天大树倒了,我们这些枝枝杈杈就会分散开去。
记得爷爷生日那天,一张没有多少表情的脸在面前一闪。那一刻,我想到了陌生这个词。于那张没有多少表情的脸,我并不陌生。只是她已经很少与我家走动了。她也是爷爷的一个晚辈,爷爷为人刻薄,她也记不住爷爷对她有什么好的地方,她来为爷爷过生日,也是看了父亲的面子,但是,等爷爷百年之后,我家与她的关系就可以中断了。我这样想的时候,母亲正与大姨在边上说起另外的一些人,我经常听母亲她们说起那些人,但我没见过,那些人肯定与姥姥有关,只是在某一刻里,由于某个把她们连在一起的人的去世,而中断了她们的往来。根上的事情就这样简单,一些人老了,一些人就陌生了。一些温暖与泪水在一些正在老去的人的内心里越藏越深,这是年轻者所无法知晓与明白的。
我看到姥姥木木地坐在那里,她沉浸在自己的往事里,我不忍心去叫醒她。她在想事情,想内心深处的那些温暖与泪水。这时候,她温暖,她幸福。我们也为她的悄无声息的幸福所笼罩。我的泪水终于流下来了。
[她老了]
不记得她从什么时候开始老的了。现在,她出门就得拄着棍子,也走不了几步远。耳朵聋了,人们说话,她也听不见,她说话也含混不清。她一脸的木讷,我们都在围着她说话,就说她,但她听不到。她木木的,嘴里吃着东西。我们说的话与她没有多大的关系。我说,好象是她不种地时开始变老的吧。大姨和母亲说也是,人一不活动了,就老得快了。母亲说,你姥娘能不老么,我和你大姨也都这把年纪了。
学芹、爱亮问我,姥娘多大年纪了。我张了张嘴,啊,是啊,她多大年纪了。她老了,我们都把她忘记在一个角落里,我们都那么忙,很少有时间想起她。
母亲说,你姥娘八十五了。一辈子命不济,命却长。母亲十来岁时老爷就去世了,远在陶阳的舅舅、舅母在四十多岁的时候,也相继出事、病亡在外面,小姨夫七八年前也出事没了,小姨从小就抽羊角风,脾气有些怪怪的,与人合不来,表弟黎明外出打工后,她放心不下小姨一个人,就搬来与小姨住在一起。
她一生悲苦,却活得坚韧。母亲、大姨、小姨出嫁后,她就一个人在守着那个小院子,少年时代,我常去陪伴她,她那么疼爱我,就象疼爱我的母亲一样,就象我的母亲疼爱我一样。
我问爱芹、爱亮他们经常来看她么,他们都摇头。我说我也是。我说,我们小的时候,都爱走姥娘家,我们贪图姥娘家里有好吃的,现在她老了,我们也都成人了,都忙着自己的事,就都不去看她了。我说,人老了,大家都不喜欢的,耳聋、眼花,说话罗嗦,还添了孩子脾气,吃、穿也不干净。
他们都在边上点头。我想,我与其是与他们说话,还不如说是我自言自语更好,我自己说给自己的,我说给我冷漠的心听。记起远在陶阳的表嫂,每次回来都要陪着姥娘住在她那冷、潮、脏的土炕上,她说回来一次不容易,不与奶奶住在一起,奶奶会以为我们嫌弃她。这么想来,我有近二十年没有在那个院子里住过了,即便是去了,也是说几句话就匆匆地离去。我们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小孩子了,但她还是她,还是那个疼着爱着我的老人。我在一篇文章里深深地自责:“姥姥,一个孤寡之人,我们小时,她家的锅,大,总是在冒着热气,铁锅里盛着的是我与几个表弟妹的热饭。姥姥的脸上尽漾喜悦、幸福之色。如今,她已老迈。我们都已成年,各自疲于生活,很少有时间去看望她。锅,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大铁锅,但,无论何时候,在何地,我都能感受到那铁锅里泛着的清冷之气在拷问着我的内心——那个锅台边上的饭桌上只剩下一个孤寡的老太太。”
而此刻,她坐在那儿,什么也听不见,只是看我们的表情。她依旧高兴,因为她看见我们说的一脸高兴。她看着我们在她的身边或坐或站,或说或笑,尽管没人顾及到她,她依旧高兴,她象一个衣食无忧的傻瓜一样幸福。
[她的院子]
每到年前年后,远在陶阳的表哥总要给我们打电话,在电话里问问姥姥的状况。有时喝了酒,借酒浇愁,就在电话里没完没了地说。前几天,他给我父亲打电话,与父亲在电话里说了好长时间,父亲说,挂了吧,要好多电话费的。表哥在那边哽咽地说,姑夫,我也四十多了,突然想家了,我想奶奶啊。
记得小的时候,表哥每年总要回来陪姥娘过年。后来,因为村里一些琐碎的事情弄得他很尴尬,再后来,结婚,他就不回来了。那年,表兄妹五人把舅父、舅母的骨灰送回老家,以后,每年的清明,他总要回来,去舅父、舅母的坟上添掊土。这几年,清明也不回来了。今年刚过年,他在电话里说,五一的时候要回来,放长假,他想回来处理一下姥姥的院子。那个老院子,现在已经没人住了,以前,舅父、舅母住过,母亲、大姨、小姨,我们几个孩子也住过,都是匆匆过客,只有姥姥一个人一直住在那里,直到几年前才因为放心不下小姨去了小姨家。姥姥走后,这个在风雨中站立了多年的小院子也摇摇欲坠了。我清楚地记得这个院子,两间北屋、两间南屋(在我印象里,我们一直与姥姥住南屋),两间东屋,院子里一棵枣树、三棵榆树。整个院子南北狭长。这个院子年轻的时候,最多住过十来口人。
越来越木讷的姥姥,我们仿佛看到了她最后的岁月。她还在挂念她的小院子,这么多年,只有她一人守着那个院子,如果不是小姨夫出了事情,她就会终老在那里。我们每次去小姨家看她,她总要罗里罗嗦地说要我们找人去给她拾掇拾掇那个老院子。起初我们感到好笑,也不把她的话放在心上。今年春节,我去了那个老院子,那个院子确实老了,一副破败的样子,空寂清冷,我心里一阵发酸。恍惚中有笑声、有人影,那是十几年前的我们在这个院子里快活的生活……这个院子至少应该站立着,让它陪着姥姥走完百年之路。我们想她的时候,就到这个院子里站站,看看屋顶的枯草、看看罗织的蛛网、看看露着天空的过道,还能听听恍惚的笑声、看看朦胧的人影……想想与这个院子有关的人,有的走了,比如姥姥,有的还在,比如我们。有时,我们会想起她,会在越来越多的时候想起她,我们总是这样子。
[母亲的迷信]
母亲很迷信,去年初春姥姥生病的时候,卧床有好些日子,滴水不进。我们都有些慌神了,姥姥八十多岁了,怕是快不行了吧。惟有母亲不慌,她说,不碍事的。母亲说,她曾经趴在姥姥的耳边问过,是不是想见见我的大姨、小姨,还有我,姥姥只是艰难地摇了摇头,母亲说看了这她心里就明白了。果然,姥姥在炕上躺了几十天后又下地走动了。母亲经常与我说,最亲近的人如果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一定会有知觉的,不管隔着多么远。以前觉得母亲说的有些迷信,是愚昧的乡下老太太糊弄人的说法。母亲总说,你不懂,等你也到了一大把年纪,你就懂了。
吃完饭,我要离开的时候,姥姥紧跟在后面去送我,我拦住她,她依旧出门要送。我握住那干瘦的手,哄孩子似地说,过几天我还来看你,明年这个时候我还来。这个时候,她的脸上露出了不易觉察的微笑。她说,我活不了多久了,你不要来看我了,就不用再惦记我这个老太婆了。
我坐在车上,回过头来。我看见尚有些寒冷的春风吹乱了她原本就有些乱的花白而疏的头发。在风中,她挤在人群里,愈显孱弱、瘦小。我的眼前蓦然飘过她家老屋上那些飘飘摇摇着的枯草的孱弱乱影。那一刻,我内心里惊诧诧的,是不是姥姥还有什么话对我说。她内心里想说的肯定是要我多去看看她,我知道人上了岁数怕冷清。但她没有说出来。母亲的迷信其实很简单,那是她心里对一个人的挂念。
孙光新
[一些人陌生了]
她低着头,木木地坐在那里。我一来,学芹就对她说,我大哥来了,她木木地说,不来了,你大姨说你大哥忙,来不了了。你看看,学芹拍着她的肩膀说。她猛地抬起头,她看到了我,她脸上有些高兴,你怎么也来了。学芹把生日蛋糕递给她,说,我大哥买的。她迟疑着,依旧有些木,说,买这个干啥,这么贵,我快死了的啊。然后,她拉住我的手,说,这么忙,以后就不要来了。
她每年生日的时候,我都要来看她。而这次,在来之前,我却想不来了,工作、琐事忙得我一塌糊涂,主要孩子放学没人接,最后一犹豫,我托付了一下,还是来了。来之前,专门订做了生日蛋糕,我的意思是想让她看看鲜艳的色彩。
大姨对爱芹、爱亮他们说,你姥娘走到哪里,你大哥就跟到哪里,你姥娘总算没白疼你大哥。看着姥姥木木的样子,我微微低下头,垂下眼帘,我怕让大家看见我落泪了。
我们还能来几年呢,姥姥八十多岁了。小姨家的房子并不大,母亲、大姨、小姨、我、表弟爱亮、大表妹爱芹、二表妹学芹把小屋子挤得满满的。弟弟工作忙没有来、表弟黎明在外打工一时回不来。远在陶阳还有表兄弟姊妹五家,也不能赶回来。但,他们都知道,这一天是他们的奶奶的生日,他们一定在远方里,在内心里默默地祝福老人安康。
在这一天,我们都放下手头的事情,来看望她,围在她身边,叙旧、拉家常,抹去时间积在我们身上的生分的灰尘。还有一些日子,或是远在陶阳的表兄妹们回来看望她时,我们也会赶来凑在一起,围在她身边,喝酒、说话,与她有关的,与她无关的。她就在边上坐在,也看我们,也不看我们,木木的,傻瓜样幸福。
有一天,她会不在了的,在那一天里,我们忙或者不忙,或远或近,都要赶回来为她送行。然后,我们各奔东西,之后,象今天这样坐在一起说说笑笑的日子恐怕又要少了一些,即便有,但眼前的这个老人不在了,那时,我们内心里会空落落的,我们失去了一点温暖,以及这个老人对我们的默默祝福。温暖与亲情就这样一点点地流失掉。面前的这个老人多象一棵树,我们都是她身上的干、枝,或小或大,也都分着杈,在各自的那一枝上。如果有一天大树倒了,我们这些枝枝杈杈就会分散开去。
记得爷爷生日那天,一张没有多少表情的脸在面前一闪。那一刻,我想到了陌生这个词。于那张没有多少表情的脸,我并不陌生。只是她已经很少与我家走动了。她也是爷爷的一个晚辈,爷爷为人刻薄,她也记不住爷爷对她有什么好的地方,她来为爷爷过生日,也是看了父亲的面子,但是,等爷爷百年之后,我家与她的关系就可以中断了。我这样想的时候,母亲正与大姨在边上说起另外的一些人,我经常听母亲她们说起那些人,但我没见过,那些人肯定与姥姥有关,只是在某一刻里,由于某个把她们连在一起的人的去世,而中断了她们的往来。根上的事情就这样简单,一些人老了,一些人就陌生了。一些温暖与泪水在一些正在老去的人的内心里越藏越深,这是年轻者所无法知晓与明白的。
我看到姥姥木木地坐在那里,她沉浸在自己的往事里,我不忍心去叫醒她。她在想事情,想内心深处的那些温暖与泪水。这时候,她温暖,她幸福。我们也为她的悄无声息的幸福所笼罩。我的泪水终于流下来了。
[她老了]
不记得她从什么时候开始老的了。现在,她出门就得拄着棍子,也走不了几步远。耳朵聋了,人们说话,她也听不见,她说话也含混不清。她一脸的木讷,我们都在围着她说话,就说她,但她听不到。她木木的,嘴里吃着东西。我们说的话与她没有多大的关系。我说,好象是她不种地时开始变老的吧。大姨和母亲说也是,人一不活动了,就老得快了。母亲说,你姥娘能不老么,我和你大姨也都这把年纪了。
学芹、爱亮问我,姥娘多大年纪了。我张了张嘴,啊,是啊,她多大年纪了。她老了,我们都把她忘记在一个角落里,我们都那么忙,很少有时间想起她。
母亲说,你姥娘八十五了。一辈子命不济,命却长。母亲十来岁时老爷就去世了,远在陶阳的舅舅、舅母在四十多岁的时候,也相继出事、病亡在外面,小姨夫七八年前也出事没了,小姨从小就抽羊角风,脾气有些怪怪的,与人合不来,表弟黎明外出打工后,她放心不下小姨一个人,就搬来与小姨住在一起。
她一生悲苦,却活得坚韧。母亲、大姨、小姨出嫁后,她就一个人在守着那个小院子,少年时代,我常去陪伴她,她那么疼爱我,就象疼爱我的母亲一样,就象我的母亲疼爱我一样。
我问爱芹、爱亮他们经常来看她么,他们都摇头。我说我也是。我说,我们小的时候,都爱走姥娘家,我们贪图姥娘家里有好吃的,现在她老了,我们也都成人了,都忙着自己的事,就都不去看她了。我说,人老了,大家都不喜欢的,耳聋、眼花,说话罗嗦,还添了孩子脾气,吃、穿也不干净。
他们都在边上点头。我想,我与其是与他们说话,还不如说是我自言自语更好,我自己说给自己的,我说给我冷漠的心听。记起远在陶阳的表嫂,每次回来都要陪着姥娘住在她那冷、潮、脏的土炕上,她说回来一次不容易,不与奶奶住在一起,奶奶会以为我们嫌弃她。这么想来,我有近二十年没有在那个院子里住过了,即便是去了,也是说几句话就匆匆地离去。我们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小孩子了,但她还是她,还是那个疼着爱着我的老人。我在一篇文章里深深地自责:“姥姥,一个孤寡之人,我们小时,她家的锅,大,总是在冒着热气,铁锅里盛着的是我与几个表弟妹的热饭。姥姥的脸上尽漾喜悦、幸福之色。如今,她已老迈。我们都已成年,各自疲于生活,很少有时间去看望她。锅,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大铁锅,但,无论何时候,在何地,我都能感受到那铁锅里泛着的清冷之气在拷问着我的内心——那个锅台边上的饭桌上只剩下一个孤寡的老太太。”
而此刻,她坐在那儿,什么也听不见,只是看我们的表情。她依旧高兴,因为她看见我们说的一脸高兴。她看着我们在她的身边或坐或站,或说或笑,尽管没人顾及到她,她依旧高兴,她象一个衣食无忧的傻瓜一样幸福。
[她的院子]
每到年前年后,远在陶阳的表哥总要给我们打电话,在电话里问问姥姥的状况。有时喝了酒,借酒浇愁,就在电话里没完没了地说。前几天,他给我父亲打电话,与父亲在电话里说了好长时间,父亲说,挂了吧,要好多电话费的。表哥在那边哽咽地说,姑夫,我也四十多了,突然想家了,我想奶奶啊。
记得小的时候,表哥每年总要回来陪姥娘过年。后来,因为村里一些琐碎的事情弄得他很尴尬,再后来,结婚,他就不回来了。那年,表兄妹五人把舅父、舅母的骨灰送回老家,以后,每年的清明,他总要回来,去舅父、舅母的坟上添掊土。这几年,清明也不回来了。今年刚过年,他在电话里说,五一的时候要回来,放长假,他想回来处理一下姥姥的院子。那个老院子,现在已经没人住了,以前,舅父、舅母住过,母亲、大姨、小姨,我们几个孩子也住过,都是匆匆过客,只有姥姥一个人一直住在那里,直到几年前才因为放心不下小姨去了小姨家。姥姥走后,这个在风雨中站立了多年的小院子也摇摇欲坠了。我清楚地记得这个院子,两间北屋、两间南屋(在我印象里,我们一直与姥姥住南屋),两间东屋,院子里一棵枣树、三棵榆树。整个院子南北狭长。这个院子年轻的时候,最多住过十来口人。
越来越木讷的姥姥,我们仿佛看到了她最后的岁月。她还在挂念她的小院子,这么多年,只有她一人守着那个院子,如果不是小姨夫出了事情,她就会终老在那里。我们每次去小姨家看她,她总要罗里罗嗦地说要我们找人去给她拾掇拾掇那个老院子。起初我们感到好笑,也不把她的话放在心上。今年春节,我去了那个老院子,那个院子确实老了,一副破败的样子,空寂清冷,我心里一阵发酸。恍惚中有笑声、有人影,那是十几年前的我们在这个院子里快活的生活……这个院子至少应该站立着,让它陪着姥姥走完百年之路。我们想她的时候,就到这个院子里站站,看看屋顶的枯草、看看罗织的蛛网、看看露着天空的过道,还能听听恍惚的笑声、看看朦胧的人影……想想与这个院子有关的人,有的走了,比如姥姥,有的还在,比如我们。有时,我们会想起她,会在越来越多的时候想起她,我们总是这样子。
[母亲的迷信]
母亲很迷信,去年初春姥姥生病的时候,卧床有好些日子,滴水不进。我们都有些慌神了,姥姥八十多岁了,怕是快不行了吧。惟有母亲不慌,她说,不碍事的。母亲说,她曾经趴在姥姥的耳边问过,是不是想见见我的大姨、小姨,还有我,姥姥只是艰难地摇了摇头,母亲说看了这她心里就明白了。果然,姥姥在炕上躺了几十天后又下地走动了。母亲经常与我说,最亲近的人如果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一定会有知觉的,不管隔着多么远。以前觉得母亲说的有些迷信,是愚昧的乡下老太太糊弄人的说法。母亲总说,你不懂,等你也到了一大把年纪,你就懂了。
吃完饭,我要离开的时候,姥姥紧跟在后面去送我,我拦住她,她依旧出门要送。我握住那干瘦的手,哄孩子似地说,过几天我还来看你,明年这个时候我还来。这个时候,她的脸上露出了不易觉察的微笑。她说,我活不了多久了,你不要来看我了,就不用再惦记我这个老太婆了。
我坐在车上,回过头来。我看见尚有些寒冷的春风吹乱了她原本就有些乱的花白而疏的头发。在风中,她挤在人群里,愈显孱弱、瘦小。我的眼前蓦然飘过她家老屋上那些飘飘摇摇着的枯草的孱弱乱影。那一刻,我内心里惊诧诧的,是不是姥姥还有什么话对我说。她内心里想说的肯定是要我多去看看她,我知道人上了岁数怕冷清。但她没有说出来。母亲的迷信其实很简单,那是她心里对一个人的挂念。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