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柴、火与抱薪者

2022-01-11经典散文
[db:简介]


 “此木是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看到柴,我就想起这个对联。这是小学语文老师讲“柴”这个字时教给我们的。后来我也想对下联,“欠火成炊……”实在对不下去了,放弃。还有《鹿柴》这首诗,读了半辈子“鹿chai”,现在都读“鹿zhai”了,“景”也读作“影”了,早干嘛去了?再大一点,看小故事,讲员外家千金出对联招亲,“长巾帐下女子好,少女为妙”,一群书生急得抓耳挠腮,对不出来,这时候一个云游的和尚应对:“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是柴。”工整。可他是和尚啊,小姐不愿意,就说:“你用‘古木’对‘女子’,‘柴’对‘少女’,不般配!不般配!”和尚笑道:“出家人不打诳语,我没打算娶你才用了‘枯柴’,要不然你可耍不了赖!”一声“阿弥陀佛”云游四方去了。我就想,不用‘枯柴’他用什么呢?我也想应对,想啊想啊,上课想下课也想,把所有认识的字想了一遍,这才勉强对上一句:“山谷峪口兆木桃,色丰更艳”。对是对出来了,去哪里找那位千金小姐呢?就像看了《牛郎织女》,老是在放牛的时候异想天开,我要是能遇上一位仙女多好啊!小时候做的梦都是五彩斑斓的,还是白日梦。
 其实我很羡慕“梁上雾气缭绕,屋上炊烟袅袅”这些生活美景的,读到作家们回忆小时候“当炊烟升起的时候……”,我就浮想联翩,好像闻到了柴火饭的香味。我也知道,炊烟升起的时候,谁在做饭呀?我们的妈妈和姐姐。家里的男劳力务农或者务工,男主外女主内,爸爸和哥哥得出门挣“柴米油盐”。小时候不光我家是这样,大部分家庭都是这样吧。可是,我们那里不兴土炕,也没有烟囱,附近好几个煤矿,做饭用煤球或煤饼——做饭时少了“袅袅炊烟”这个韵味,吃起饭来也不怎么香似的。柴禾暂时排不上用场,重要“人物”都是关键时刻出场。比如,赶庙会家里来了客人,逢年过节蒸馍、过鱼、炸咸食。煤球火力不够,柴禾闪亮登场!弄点柴禾吧,爸爸递给我一把斧子。弄点柴禾还用得着斧子?把柴禾斜支在墙上,一脚跺下去,既练了腿脚功夫,又“劈”了柴。再说,农村能烧的柴禾多了去了,玉米芯儿、芝麻杆儿,大豆杆子和花柴。芝麻杆和大豆杆太好烧了,一进去就“咯咯吧吧”响起来了,颇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的味道。实木比秸秆耐烧,是硬茬货。娶媳妇嫁闺女都做实木家具,比现在的三合板五合板轻便耐用。小时候见过“解木事”,两个人你一锯我一锯,你来我往,互相切磋;说话也是你一句我一句,有一搭没一搭,在那里“对句”。木匠来了,两手刨子一推,一推,又一推,神奇的刨花像胶卷一样源源不断。爸妈种了很多桐树,以前时兴大立柜、组合柜、写字台,哥姐成家了,闺女孩子都一样,不偏不向。哥哥结婚我家也添了好几样家具,槐木案板,桐木风门,一式两份。风门油了漆还画了画,图案不一样,一个是“春和景明”,一个是“鸟语花香”,爸妈为我们哥俩分家早做了打算。出了树再种树,爸妈还为自己留了两棵树,我算一下哈,八五年种九五年出,十年树木,一搂抱不住。伐木工人用油锯伐倒,他要树冠俺要树干;爸妈交待哥哥说:“到时候,要解就解二、三、四,我们不要一、二、三。”二寸三寸四寸,薄的七公分,厚的十四公分,在农村,寿木的规格老高了。想当年,爸妈“打仗支援过前线,大集体当过模范”,他们深思远虑,打算长远,在我眼里如同武林高手一般。看了《小兵张嘎》,我是常做英雄梦,想当儿童团,在柴火堆里找手枪、机关枪、做弹弓、做弓箭……《少林寺》一放映,学校流行各种武术,一有时间我们就依葫芦画瓢练武术。见十三棍僧救唐王,我就想练棍,就在家里的柴禾堆里找,找来找去,不是太细太轻就是太粗太沉,没有一件称手的兵器。如意金箍棒多好啊!可我知道不可能,那是童话。最后看中了我家的锨把儿,我个子矮嫌太长了,弄断吧?又怕挨打,只好作罢。
 小时候农村孩子都野,下河洗澡,上树掏鸟,摸过西瓜,摘过葡萄……也没少在野外放火,我们美其名曰“野炊”。七八个孩子,大一点儿的挖坑,小一点儿的掰玉米,回来了“毛穗儿”放进坑里再土填平。接下来你猜都能猜到,四分五散抱柴禾,火柴一点,噼里啪啦放鞭炮一样。我们远远观望,火小了就扔一把,扔完就跑,慢一点就火烧眉毛了。玩够了,估摸玉米差不多了,柴火没灭怎么办?大孩子有办法,找个破桶从河边提水把火浇灭。柴火棍“哧——哧——”冒着蓝烟,渐渐熄灭了。那玉米原汁原味,嗯,真香!别人都在啃玉米,金圈儿在那干什么?原来他在拾柴火棍,他说那是木炭,他还说冬天来了可以做个小火炉,上早自习用得着。相同的年纪,不同的经历,他竟懂得木炭,我却一无所知,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
 上了初中,知识面广了,才知道还有专门烧制木炭的人。“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老师讲得声情并茂,我们听得义愤填膺。苛政猛于虎,官差恶似狼。卖炭翁彻底心寒了!“十指不沾泥,麟麟居大厦。”“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封建社会,像这些不平等的现象的确让天下寒士们心寒!
    我也曾梦想仗剑走天涯,上少林寺习武只差一步之遥。要不是同伴半途而废并可耻地向家长告密,我们就徒步夹津口,取道公川、墓坡(今卧龙),穿越嵩山大峡谷,登顶嵩山峻极峰!我不知道少林寺会不会收留我们做“扫地僧”、“火头僧”、“武僧”,只知道少年时代的我把聪明才智都用到“笑傲江湖”上去了!
 ……
 回首往事,年少的无知与轻狂使我虚度了年华,蹉跎了岁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但是,身为从农村出来的孩子,从小父母就教育我,出了门不光要诚实地工作,还要正直地生活。柴火在冷雨面前,不得不低头,但是在太阳光华炫烂的时候,要么存放,要么燃烧。
    树木有高有低,柴火有大有小。大材不能小用,小柴却有大用。一根火柴,只有先点燃细小木柴,然后引燃大块木柴,才能燃起熊熊大火。这些“细小”,你照亮我,我照亮你,抱在一起才能经久不“熄”。万丈高楼平地起,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人人都是建设者、“抱薪者”。立足平凡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我愿为人间的温暖添柴加火,以小我之爱温暖人间。
    保持炙热,坚持下去,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热爱他们吧!辛勤劳动的农民,爱岗敬业的工人,笔耕不辍的作家,传道授业的师者,人民卫士,科学先锋,白衣天使,中国医生……他们都是把握时代脉搏、爱心传递温暖的抱薪者。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感动你我,感动中国。最伟大的“抱薪者”当属迎难而上的逆行者。两年了,我们从最初的恐慌中走了出来,他们却从未停下忙碌的脚步,舍小家为大家,医者仁心心系天下。他们不仅感动了中国,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强大的中国和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2022年就要到了,祈福早日彻底战胜病毒,让勇敢大爱的逆行者平安回家!
 2021.12.24于泉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