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篇:不期而遇见“他(她)们”
2022-01-11经典散文
[db:简介]
经纬篇:不期而遇见“他(她)们”
庞云初
经篇:
一
受雷锋精神影响,我从小就知道做好事。考上财校,学校在郊区,周日坐公交进城,见到老弱病残,主动让座,几近习惯。后来见不少青壮年,不但自己不让座,还对我嗤之以鼻,便心生愤怒,我哪里是傻子?憨头?再进城,便意不让座。一日,站台上来一病弱中年妇女,紧邻我侧,我坐如针毡,想到之前决意,正犹豫,就听到有人窃窃私语:“还大学生呢,什么素质?”那些人分明是在说我(虽然我胸前挂着的是中专学校的校牌),我佯装不闻,不想“私语”随即转成咆哮:“说你呢,还好意思坐着啊!”我顿时满脸涨红,又急又恼,车在一站台停下,明知不是目的地,也速速离座逃窜。从此坐公交,复让座,复做傻子、憨头。
二
有次在长途汽车站候车,因为时间还充裕,我拿着一本书在看,忽听到有骨碌骨碌的声音,由远及近,抬头见一残疾人,双膝盘坐在一四轮板车上,停在我面前:“爷叔,行行好,给点钱吧。(本地口音)”之前,也遇见过乞丐讨要,虽然才参加工作,工资微薄,也多少给几个,算尽同情之心。后来听闻有职业乞丐,好吃懒做,专门靠行乞过活,有的甚至自残,便生恶感,面前这人,正给了我这种印象。我于是置之不理,继续读书。这人停留一会,突然大声呵斥道:“还读书人呢?精屁眼!不给钱我叫你‘爷叔’?呸呸呸!”一时间,候车室里的目光齐刷刷地朝我投来,仿佛是我做了什么坏事。我又羞又愧,手足无措,好在这人随即也就离开了。“遇见鬼了,受这样的气!”我在心里咬牙切齿地说。
三
有位高中同学,性格温和,为人良善,见到谁都是笑眯眯,师生、同学缘分很好。因为上下铺,我和他走得近。毕业后,我们各自考取中专学校,分配工作后,结婚生子,仍有往来。不久听说该同学“发达”了,做了“中层干部”。见了面,仍是笑眯眯,亲切自然。愈经年,就听说该同学做到了局长,见了面,微微一笑,算是同我打招呼,随即表情严肃,不苟言笑了,我顿时有所意识,知趣地迅速别过。回来细想,觉得是自已神经过敏,不久释怀了。又愈经年,又听说该同学已挤身于市级领导。从此无缘在街面上遇见,隔三岔五倒是可以在银屏上出现,或正襟危坐,侃侃而谈;或手置身后,走路摇摆,一副官威了。有人说,人未变,是形变,有朝一日从位置上退下来,又会恢复成原样。又有人说,人未变,形也未变,若是和上级领导在一起,则仍是笑眯眯,而对于百姓,无威不立,是可以理解的。
纬篇:
一
大约是88年吧,我刚进入到一个陌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什么都感到新奇,业余时间大都用来玩,偶尔也读点书。有次接触到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又不知从那里找到其女儿丰一吟先生(画家、翻译学家)的地址,便心血来潮地写了一封信,向她表露我喜欢丰子恺先生,还不知天高地厚地表达想要研究丰子恺先生。信寄出后也就丢开了,心想我这样的无名小卒,丰一吟先生怎么可能理会呢?然而,过了几周,我竟然收到了来自上海的信,长长两页,纯正小楷,非常优雅好看。信的大意是:因为工作忙,下班后又要带孙儿,没有及时回信,请我原谅,同时鼓励我多多读书。信是丰一吟先生一边看护摇篮里的孙儿一边给我写的,竟然写了那么多字,写得那么工整。这让我喜出望外之余,也颇为感动,虽然素昧平生,丰一吟先生做事的认真,做人的热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把信放在枕边,不时拿出来看。但我太贪玩了,终究没有认真再去读丰子恺先生的书。几年之后,去邻县公干,在当地的新华书店里,看到一套《丰子恺全集》,意欲购置,终于没有下决心,失之交臂。再后来,我的住所搬迁过几次,竟然把丰一吟先生的信弄丢了,初不在意,现在越发感到当年得到丰一吟先生书信的珍贵和辜负丰一吟先生好意的遗憾。
二
许多年前的事了。因为较长时间地订阅《散文百家》,对这家杂志有了些许的感情,看到他们杂志每年培训招生,便愿意报名感受一下。凭着《北京青年报》副刊上发过的一篇散文,我敲开培训班的门,结识了作为执行主编的王聚敏老师。这是我第一次与一位全国散文名刊的主编有接触。我不断给他寄稿,他不断给我退稿。当我几近失去信心时,他却鼓励我了,说我有一定的文字能力,继续努力,可以写出来。这给了我希望。我静下心来,认真看他给我文章提出的修改意见,渐有领悟,之后,开始有文章被王老师采用,有一篇还被《海外文摘》作了转载。直到现在,我和王老师还保持着联系,他不断提醒我要写真实真情的文章,要注重情节,强调细节,他更是以他货真价实的文章来影响我。我视王先生为老师,是真诚的,因为在他身上,有真正的文学心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正义感。
三
接手乡镇内刊工作以后,我与外界渐渐有了一些联系。一日,看到有一家我熟悉的内刊上了全国名刊、广东《作品》杂志的封页,心有所动,便联系这位文友。文友热情,将主编王十月先生的微信名片发我。王十月,出身草根,曾获鲁迅文学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知名作家。这样的人物,我能加到他的微信吗?或者说,他会理会我吗?好奇心让我产生了试试的想法。居然,他通过了我的加好友请求,并开始了简单的交流。当我把初衷设想说出后,他立即向我推荐了他们的编辑周老师。一个国内大刊的主编,本身又是创作家,自然很忙,能够如此亲和地与一个乡镇内刊编辑进行对话,让我颇意外,而当他免费将他们的杂志赠送给我们时,我就更意外了,同时也产生了由衷的敬意。这让我想到鲁迅先生,当年一些籍籍无名的文学青年找到他时,他也是热情扶持。从王十月先生身上,我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古道热肠,看到了文学的内在美带给人们的希望。
庞云初
经篇:
一
受雷锋精神影响,我从小就知道做好事。考上财校,学校在郊区,周日坐公交进城,见到老弱病残,主动让座,几近习惯。后来见不少青壮年,不但自己不让座,还对我嗤之以鼻,便心生愤怒,我哪里是傻子?憨头?再进城,便意不让座。一日,站台上来一病弱中年妇女,紧邻我侧,我坐如针毡,想到之前决意,正犹豫,就听到有人窃窃私语:“还大学生呢,什么素质?”那些人分明是在说我(虽然我胸前挂着的是中专学校的校牌),我佯装不闻,不想“私语”随即转成咆哮:“说你呢,还好意思坐着啊!”我顿时满脸涨红,又急又恼,车在一站台停下,明知不是目的地,也速速离座逃窜。从此坐公交,复让座,复做傻子、憨头。
二
有次在长途汽车站候车,因为时间还充裕,我拿着一本书在看,忽听到有骨碌骨碌的声音,由远及近,抬头见一残疾人,双膝盘坐在一四轮板车上,停在我面前:“爷叔,行行好,给点钱吧。(本地口音)”之前,也遇见过乞丐讨要,虽然才参加工作,工资微薄,也多少给几个,算尽同情之心。后来听闻有职业乞丐,好吃懒做,专门靠行乞过活,有的甚至自残,便生恶感,面前这人,正给了我这种印象。我于是置之不理,继续读书。这人停留一会,突然大声呵斥道:“还读书人呢?精屁眼!不给钱我叫你‘爷叔’?呸呸呸!”一时间,候车室里的目光齐刷刷地朝我投来,仿佛是我做了什么坏事。我又羞又愧,手足无措,好在这人随即也就离开了。“遇见鬼了,受这样的气!”我在心里咬牙切齿地说。
三
有位高中同学,性格温和,为人良善,见到谁都是笑眯眯,师生、同学缘分很好。因为上下铺,我和他走得近。毕业后,我们各自考取中专学校,分配工作后,结婚生子,仍有往来。不久听说该同学“发达”了,做了“中层干部”。见了面,仍是笑眯眯,亲切自然。愈经年,就听说该同学做到了局长,见了面,微微一笑,算是同我打招呼,随即表情严肃,不苟言笑了,我顿时有所意识,知趣地迅速别过。回来细想,觉得是自已神经过敏,不久释怀了。又愈经年,又听说该同学已挤身于市级领导。从此无缘在街面上遇见,隔三岔五倒是可以在银屏上出现,或正襟危坐,侃侃而谈;或手置身后,走路摇摆,一副官威了。有人说,人未变,是形变,有朝一日从位置上退下来,又会恢复成原样。又有人说,人未变,形也未变,若是和上级领导在一起,则仍是笑眯眯,而对于百姓,无威不立,是可以理解的。
纬篇:
一
大约是88年吧,我刚进入到一个陌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什么都感到新奇,业余时间大都用来玩,偶尔也读点书。有次接触到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又不知从那里找到其女儿丰一吟先生(画家、翻译学家)的地址,便心血来潮地写了一封信,向她表露我喜欢丰子恺先生,还不知天高地厚地表达想要研究丰子恺先生。信寄出后也就丢开了,心想我这样的无名小卒,丰一吟先生怎么可能理会呢?然而,过了几周,我竟然收到了来自上海的信,长长两页,纯正小楷,非常优雅好看。信的大意是:因为工作忙,下班后又要带孙儿,没有及时回信,请我原谅,同时鼓励我多多读书。信是丰一吟先生一边看护摇篮里的孙儿一边给我写的,竟然写了那么多字,写得那么工整。这让我喜出望外之余,也颇为感动,虽然素昧平生,丰一吟先生做事的认真,做人的热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把信放在枕边,不时拿出来看。但我太贪玩了,终究没有认真再去读丰子恺先生的书。几年之后,去邻县公干,在当地的新华书店里,看到一套《丰子恺全集》,意欲购置,终于没有下决心,失之交臂。再后来,我的住所搬迁过几次,竟然把丰一吟先生的信弄丢了,初不在意,现在越发感到当年得到丰一吟先生书信的珍贵和辜负丰一吟先生好意的遗憾。
二
许多年前的事了。因为较长时间地订阅《散文百家》,对这家杂志有了些许的感情,看到他们杂志每年培训招生,便愿意报名感受一下。凭着《北京青年报》副刊上发过的一篇散文,我敲开培训班的门,结识了作为执行主编的王聚敏老师。这是我第一次与一位全国散文名刊的主编有接触。我不断给他寄稿,他不断给我退稿。当我几近失去信心时,他却鼓励我了,说我有一定的文字能力,继续努力,可以写出来。这给了我希望。我静下心来,认真看他给我文章提出的修改意见,渐有领悟,之后,开始有文章被王老师采用,有一篇还被《海外文摘》作了转载。直到现在,我和王老师还保持着联系,他不断提醒我要写真实真情的文章,要注重情节,强调细节,他更是以他货真价实的文章来影响我。我视王先生为老师,是真诚的,因为在他身上,有真正的文学心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正义感。
三
接手乡镇内刊工作以后,我与外界渐渐有了一些联系。一日,看到有一家我熟悉的内刊上了全国名刊、广东《作品》杂志的封页,心有所动,便联系这位文友。文友热情,将主编王十月先生的微信名片发我。王十月,出身草根,曾获鲁迅文学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知名作家。这样的人物,我能加到他的微信吗?或者说,他会理会我吗?好奇心让我产生了试试的想法。居然,他通过了我的加好友请求,并开始了简单的交流。当我把初衷设想说出后,他立即向我推荐了他们的编辑周老师。一个国内大刊的主编,本身又是创作家,自然很忙,能够如此亲和地与一个乡镇内刊编辑进行对话,让我颇意外,而当他免费将他们的杂志赠送给我们时,我就更意外了,同时也产生了由衷的敬意。这让我想到鲁迅先生,当年一些籍籍无名的文学青年找到他时,他也是热情扶持。从王十月先生身上,我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古道热肠,看到了文学的内在美带给人们的希望。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