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民歌三题

2022-01-11经典散文
[db:简介]


                                                                  民歌三题
                                                                    邓世太
        一、绣在荷包上的爱情

       乡下的女孩子,长到一定岁数,就开始跟着大人学女红。除了缝衣服缀扣子纳鞋底等基本功外,还要飞针走线向更高水平发展----刺绣。一手漂亮的针线活,在家是母亲的骄傲,出嫁后代表娘家有教养,哪个女子敢怠慢?

       刺绣的内容很丰富,简单的如纳鞋垫,复杂的如各类考究的装饰品。鞋垫的底料一般用白布,经过女孩子用五彩丝线勾勒出漂亮的图案,如鸳鸯戏水、并蒂莲花或“福寿安康”、“幸福平安”之类的吉祥话,就算完成了。但鞋垫的功用是垫脚,踩在脚底下很少有人能够看到,优劣不好评价。相比起来,荷包的要求则高的多:无论挂在腰间,还是拎在手上,只要一出现,就很容易引起别人注目。所以,荷包一要布料考究,颜色鲜艳;二要构图复杂,图案漂亮;三要针线细密,做工精巧。总之,能够代表女红的最高水平。

      那一个个精美的荷包后面,常常寄托着情窦初开的女子,对纯洁爱情的向往和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些丰富的内心活动,一方面通过荷包的图案和做工呈现,另一方面通过委婉、柔情的歌声来传达。

     如云南弥渡民歌《绣荷包》:“小小荷包,双丝双线飘,妹绣荷包(嘛)挂在郎腰”。郎有情,妹有意,妹妹对哥哥的情意,通过这只美丽的荷包,无声地呈现在情郎哥哥面前。“小是小亲哥,等是等待着,不等情妹(嘛)要等哪一个”。你夺去了我的心,牵走了我的魂,今生今世除了我,你不能和别的女子好! 热烈而浅近的表白,胜过多少山盟海誓。“荷包绣给小哥戴,妹绣荷包(嘛)有来由。哥戴荷包街前走,妹有心来把哥求”。我为你绣的荷包,是为了让你时刻戴在身上,念在心里,就像我们俩的爱,不离不弃,就像我俩的情,生死相依。歌曲内容健康向上,曲调节奏明快,热恋中的少女,通过绣织的荷包,对爱人的浓情蜜意,活泼调皮的神态如在目前。这种柔情,在西北民歌中表现的比较充分。一般地,西北民歌给人的感觉是粗犷、豪放,但山西民歌《绣荷包》,却被痴情的女儿家,演绎成温柔、委婉的爱情绝唱:“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那春风摆动,在杨呀杨柳梢”。充满诗情画意的十五月圆夜,春风拂面,杨柳依依,正是怀春少女触景生情的相思时节。“三月桃花开,情人捎书来,捎书书带信信,要一个荷包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远在他乡的情哥哥,也想起心中的妹妹,讨一个相思的信物。“一绣一只船,船上张着帆,这里面的意思,情郎你去想”。妹妹欣喜地为情哥哥编织心中的向往,打开我绣给你的荷包,看到上面张着帆的图案,情哥哥吔,你应该明白我的心情:情妹妹盼望着你的归期啊!“二绣鸳鸯鸟,恓息在河边,你依依我靠靠,永远不分开”。情人相聚盼夜长,爱情需要长期厮守,对于热恋中的情人来说,每一刻分别,都是巨大的痛苦。“郎是年轻汉,妹如花初开,收到这荷包袋,郎你要早回来”。郎情妾意,柔情似水,花样年华,弥足珍贵。结尾那一声深情的呼唤,伴着糖,揉进蜜,浸入骨髓,永生永世也拔不出来了。

       如今,能够得到荷包袋馈赠的有情人越来越少。

      要想体味那种淳朴的爱情表达方式,需要把身心沉入民歌中,仔细品味其中的韵味。

                             二、摇篮曲里的母爱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

      婴儿送给母亲的第一声问候是啼哭,母亲送给儿女的第一首抒情诗是摇篮曲。

      母亲抚慰婴儿入睡时,嘴里一般都哼唱一些旋律轻甜柔美的催眠曲,伴着摇篮摆动的节奏,可以有简短的歌词,也可以无歌词,但有相对婉转的曲调,目的是给婴儿创造一个温馨、静谧的入睡氛围,这就是摇篮曲。

      凡是有母亲的地方,都有摇篮曲。因此,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欣赏到不同民族风格且悦耳动听的摇篮曲。具有东北民歌风味其实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摇篮曲》,配上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味无穷。“月儿明,风儿静,树叶遮窗棂。蛐蛐儿,叫铮铮,拔动琴弦儿声。琴声儿轻,调儿动听,摇篮轻摆动。娘的宝贝,闭上眼睛,睡的睡在梦中”。月明风静的夏夜,树叶发出的轻微声响和蛐蛐儿有节奏的叫声,烘托出安适详和的氛围。此时,躺在母亲怀里的婴儿,幸福地闭上眼睛,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报时钟,响叮咚,夜深人儿静。小宝宝,快长大,为祖国立大功。月儿明,风儿静,摇篮轻摆动。娘的宝宝,睡在梦中,微微地露了笑容。”夜深人静,报时钟清脆的声音,提醒辛苦一天的母亲该入睡了。但母亲看到心爱的孩子,睡梦中露出甜美的笑容,激动得难以入眠,只盼望宝贝健康成长,将来为国家发展建功立业。慈母心,舐犊情,跃然眼前。

      世界上许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以本民族的音乐为素材,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摇篮曲。相传,有“歌曲之王”美誉的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年轻时生活穷困,经常为吃不饱肚子发愁。有天傍晚,舒伯特在大街上徘徊,希望能够遇见熟人,好借点钱买饭充饥,结果事与愿违。饥饿难耐的舒伯特走进一家饭店,孤独地坐在桌前,无聊地看着食客,没有人理会他的存在。寂寞时,舒伯特发现桌子上有张旧报纸,上面的一首诗引起他的注意:“睡吧睡吧,我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摇篮摇你快快安睡,睡吧睡吧,被里多温暖。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爸爸的手臂永远保护你。世上一切幸福的祝愿,一切温暖全都属于你……”,朴素动人的诗句打动了作曲家,舒伯特控制不住自己,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一边哼唱一边急速地记下优美的旋律。舒伯特写好后,把歌曲交给老板。老板虽然不懂音乐,但听到曲子这么优美,还是给舒伯特一份土豆烧牛肉。舒伯特在贫困中死去30年,这首歌曲手稿以4万法郎的高价在巴黎被拍卖。饭店老板偶尔为之获取的高额收益可以计算,但近两百年来,舒伯特这首《摇篮曲》浇灌的心灵之花,是多少金钱都无法衡量的。

     大学时参加的一次校园文艺晚会,令我终身难忘。主持人宣布:“下面,请某某同学为大家演唱印尼民歌《摇篮曲》”。正当大家翘首以待准备欣赏一首温柔甜美的摇篮曲时,突然,晴空中一声巨响,穿云裂帛而来:“宝贝,你爸爸正过着动荡的生活,我的宝贝……”,一下颠覆了听众的神经,顷刻间倒掌如雷:尽管演唱者嗓音纯正,但由于缺乏生活基础,温柔抒情的摇篮曲变成了花腔女高音,艺术效果大打折扣。

      看来,要唱好摇篮曲,需要有生命的体验啊!


                     三、号子一声震天响

      劳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

      原始人在集体劳动中,为统一节奏、协调动作、激励情绪和缓解疲劳而创造出来的音乐,就是最早的劳动号子。如今,我们读《吴越春秋》中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和《易经•归妹》中的六爻辞“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等早期诗歌中,还能领略其神韵。

      时光流逝几千年,劳动号子依然鲜活地保存在民间。我小时候生活在豫南农村,亲眼看到乡亲们打夯、车水、榨油时喊号子的情景,有些歌词根本听不懂,但当时劳动的场景和号子鲜明的节奏,仍鲜活如昨。尽管号子可以在不同的劳动场合出现,但它的歌唱方式是“领、和”式,即一人领、众人和或者众人领、众人和。一般情况下,节奏缓慢的劳动如打夯中,领句较长,和句较短;而情节紧张的劳动中,如纤夫拉纤,遇到急流险滩,领句和和句都很短。

     在装卸重物、推车拉磙等搬运劳作时,可以听到这样的号子:“哈腰挂啦,(唉,嗨)。挂上了吧,( 挂上啦)。挺起腰啦,(唉,嗨)。走起来啦,(唉,嗨)。前面拐啦,(唉,嗨)。后面摆啦,(唉,嗨)。脚踏稳啦,(唉,嗨)。小心点儿啦,(唉,嗨)。停下来啦,(唉,嗨)。慢慢地放吧,(唉,好啦)。”领者用简朴的音调、富于律动性的节奏,统一着众人前进的步伐,大家在他的统一指挥下进退留转,共同奏响了一曲同心进取的乐章。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水边的人,除了在水里捕捞生活以外,还要利用水为自己的生活造福。当机动船还没有普及到偏远的水域时,人力划桨撑篙拉纤的木船,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运输力量。于是,便有了风格不同的船工号子。如流传于湘西地区著名的酋水号子,“辰州上来十八滩(哎嗬),二面二幅桂竹山(哎嗬),人说桂竹无用处(哎嗬),小小桂竹撑大船(哎嗬),船儿弯到北关山(哎嗬),打酒称肉铁炉巷(哎嗬),东关豆腐西关酒(哎嗬),流氓痞子溪子口(哎嗬)”。船工们运用即兴演唱的方式,描述了酋水两岸的自然风光,和自己的苦难生活,成为湘西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号子一喊(呀嗬嘿)浪低头(哟噢哦),打个尿颤(呀嗬嘿)山也摇(哟噢哦)”,带着原始风味的粗犷声音,彰显了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一种团结拼搏,不怕艰险,逆难而上的一种精神动力和豪迈气概!

      参加工作后,听同事的音乐欣赏课,电影《大路》的主题曲《大路歌》,以雄健有力的气势和坚强有力的节奏,让我终生难忘。歌曲开始用衬词“哼呀咳咳嗬咳嗬咳”,描述筑路工劳动的艰辛,缓慢的节奏和着坚定而沉重的步履,仿佛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尽管如此,为了生存,大家共同努力,克服眼前的困难:“大家一齐流血汗(嗬嗬咳),为了活命,哪管日晒筋骨酸(嗬咳哼)”。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压平路上的崎岖,碾碎前面的艰难”,等到早日筑完自由大路,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歌曲最后依然用衬词“哼呀咳咳嗬咳嗬咳,咳呀嗬咳哈”结尾,实际演唱时,随着力度的逐渐减弱,让人感觉仿佛苦难即将过去,新的希望随着黎明的到来即将产生。

     这首由导演孙瑜作词、作曲家聂耳创作的歌曲,大胆地吸收了民间劳动号子的素材,很好的传达了20世纪30年代,国人齐心协力抗击外侮,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精神,成为传唱不衰的经典之作。其成功秘诀,离不开民间号子的滋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