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沁县街道为什么这么宽

2022-01-11经典散文
[db:简介]


    我是在听到邻村出了杀人案之后,忽然想起吴二虎的,准确地说,是想起一拨拨的说书艺人。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初冬的天气还有些暖意,杀人的事情渐渐传进耳朵。两家邻居原本矛盾不大,起码没大到要动刀子杀人的地步。然而事情确实出了。冷静呀,忍让呀,闲聊的人们嘴里的词汇那么无力甚至有点陌生。多少年了,看到的多是匆忙去打工的背影,做事多与利益相联,与家族朋友相关,话题多与钱相关。农闲时围在一起拉家常,看电视,听说书的时光好像很远了。
     星空下,凉风丝丝。一张八仙桌周围坐着几个盲人,边拉二胡等乐器边唱古书。抑扬顿挫的乡音在寂静的山村上空飘荡。周围的男女老少静静地或坐或站,听得入迷。
   从打记事起,我们那个小山村里每隔一两个月就会来一次说书的艺人,村里人称为“宣传队”。那时候电视机还未普及,四百人的村里只有一家养牛,一家养蜜蜂的专业户,和一家开商店的家里有黑白电视机。后来村委会也买来台小彩电。没有卫星接收器,只在院里安装了室外天线。一粗一细两根长木杆绑在一起,将天线高高地举在空中。看电视前打着手电筒搬了梯子搭在木杆上,一个人爬上去抱着细木杆扭,一个人站在门口瞅着电视机,有台了就吼几声,梯子上的人就把木杆固定好。如果不刮风的话,左邻右舍就可以舒服的看一晚上了。
村民们的文化娱乐,除了电视外就是听说书了。说书艺人多数是讨生活的盲人,三五人组合在一起,隔一个村唱一个村。走到沟里没村子了,再隔一个村唱一个村地返出去。一个村子唱两三天,唱完了村委派辆牛车拉着被褥送到下一个村。艺人们则由一位视力最好的走在前面,其余的人依次在后面一手搭在前一人的肩上,一手拄着一根几尺长的光溜溜的棍子。向下一个村子进发。如果村干部心情好,又是农闲时,也会派两辆牛车,盲人们就不用步行了。送到下一个村委,村长派交通员告诉队长,队长就会根据来的人数安排住宿和吃饭。吃住都是在村民家里,吃一顿饭记五分义务工,年底结算提留。一般一家只管一个人的饭,住宿倒是都在一起的。听说来了宣传队,村民们相互转告:吃了饭看宣传哇!方言里“瞎子”和“蝎子”同音。有的人较赖,故意问:来了几片蝎子?那个答:六片。这个说,哦!不少。于是女人们便赶紧做饭。
最后半碗还在手里,“咚隆呛啷”的敲击声已紧锣密鼓地响起来。赶紧扒拉了饭,提个椅子或板凳三步并两步赶往书场。前十几分钟的乐器吵闹声是专门叫人们来的,等老少乡亲来得差不多了,便放下锣鼓和钗,拉起二胡弹起琵琶。通常最开始是唱一个段子,引人捧腹大笑。或者唱民间开花调,或者说段快板。快板内容紧贴农村生活,有养殖致富,提倡新风,戒除赌博等等。等人们笑完了,攒足了气氛,就正式说古书。几个男人拉着二胡同时唱:“上场--来--叮铃铃--当啷开了正--音哎嗨哎嗨哎嗨哼--”接着正位上主要说书的艺人拿起面前一方木,“啪!”拍在桌上,讲四句话,是为四句提纲。比如: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两口吵架不结仇。树大遭风卸,生死不由人~!说完了,开口唱:上得场来四句提纲都表罢,打开书文另表情。要知——道——上场来该表哪一段呀——呼啦啦打开宋朝文,宋朝江山谁——人坐?头一个主子是赵匡呀胤把基登——第二个主子是宋太宗,哎——说的就是这时候的事——情——”……内容很广,多是历史故事。穆桂英挂帅,呼延庆打擂,狸猫换太子等等。当然也有其它朝代其它的唱词。唱一句,几个人拉一句二胡。为首艺人弹着小琵琶,膝盖前绑着一沓小木板,边唱边弹着小腿,木板发出塔塔的声音。大木椅上还绑着一个小钗,不时腾出手来用备好的筷子敲一下。人们往往听得入迷,听了一段还想听一段。唱约一个小时,到了某个关键处,艺人就要卖个关子休息一下:“此书到了焦关中,按了弦弦住了音,歇一歇,缓一缓——咱再圪嘣!”乐器和人声都停下来。听众们就交头接耳叫好。这个说:嗯,唱的好;那个说:道字真切。往往一个故事一晚上唱不完,唱上两三个晚上,人们还意犹未尽。到十一点,艺人要休息了,口里唱道:大家走来大家散——回家睡觉多安宁,这个村唱完了去某某村——下一回来了,咱再——相逢。人们就说:再来上一段哇!全场的人们都起来附和。艺人们就又拉起家伙唱一段,直到大家困了,陆续搬起凳子回家。
过了几年,有年轻的,眼睛完好的爱好者也参加到说书的行列。有的宣传队里还有夫妻结伴,在唱开花调和说书时可以夫妻对唱,分饰剧情中人物。出名的要数吴二虎。提到沁县曲艺就不能不提到吴二虎,他对沁县曲艺的发展可说是功不可没。吴二虎大约四十多岁,也许更大一些,反正他就那张太阳晒过的脸,看不出年龄,直到今天也基本没变。说书时候在桌子旁用木杆拉起数米长的横幅,写着:“二虎说唱团”几个大字。他的一班人没有一个盲人,乐器也比较先进。他的唱词也不像盲人们那样有板有眼,间或插上一两句有亲和力的谈话式唱词,尤其是开场时候。他一改艺人们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四句提纲”。“叫一声——叔叔大娘和婶婶——还有邻居孩孩们——吃了饭都来把宣传听。我的名叫吴二虎,——电话号是七零八八五二五,原是沁县五金厂的副厂长——连我管着九十三个人——”唱时面部会做各种表情,会根据剧中人物用各种音调,或悲或喜,或粗或柔,或恶或善。会用各种唱腔,开花调,戏曲调,盲人唱腔。按他的说法是为了给大伙唱好。比如他在唱一个秀才去科考的路上。“又过山来……又过岭……,山青……水秀……好风景,三里走过了……桃花……店……,七里路过……杏花村,树上还爬着……毛各灵{就是松鼠}……往上看,树上的金猴儿……成了双对呀……”用自己原本的音腔唱了,他就说我会用唱戏的音来唱。说着站起来双眼圆睁,高抬腿慢前迈,五指箕张不停抖动。“又——过——山——”完了就说:要是过去那些盲人们,这段就得半点钟,要么老吴给大家学上三两声——”双眼一翻露出白眼皮,下巴收回,露出白生生的上门牙:又过山,又过水,山山水水不平整——。人们听得喜笑颜开。他说的古书内容比较热闹,比如我记得一段书,说一个秀才去科考,途径占山为王的余家寨,被山大王劫持上山,山大王的妹妹以身相许,偷偷放走还赠送了五件宝物:还魂带、引魂绫、红绒毡和温凉毡,还有件宝物玉石瓶。啪的一拍,十二个仙女到来临——又唱歌——又跳舞,耍得实在高了兴——。到了京城,被太师庞文暗算谋走宝物。还魂带和引魂绫助秀才活回阳世,高中状元,回余家寨成亲。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这段书中有公子、小姐、太师、山大王,宝物、阴间判官。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相信神力的,但它就合乎百姓的口味。
去年因收秋回到家,一向喜欢看戏听说书的父亲拿出光盘放进evd。屏幕上,一张仿制的大《清明上河图》作背景,台上坐着一位盲人。穿一袭灰色长袍,肩上搭块白毛巾。显得很精神的样子。旁边桌子上摆着一面锦旗,写着“优秀奖”三个大字。灰袍盲人手拉二胡唱着段故事,不时伴随配音伸一下脖子或扭头朝后面“看”。十分有趣、搞笑。他唱的是古代沁县城内两家在街道上各自垒墻霸占地面,后来又相互退让使街道比以前更宽的故事。“.......有人问,沁县街道为什么这么这么宽?哎,我就知道这本本。古时候,沁县出了位吴阁老,一级高官在朝中。有个弟弟吴二佬,吴二佬野心大得很,他想占了沁洲城……刘绅士在城是人上人……千里家书为堵墻,让人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还在世,只是不见秦始皇,千年土地换百主,哎-----世上人长天也长。”唱完了居然睁开眼,拿起桌子上的一本册子说:“看看这家谱,这就是我吴家老祖宗……”听他唱得咬字真切,声音十分地道,且故事情节健康,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一定意义。我在心里想,这个水平得个“优秀奖”也算名副其实。我顺手拿起碟片盒子,看上面的内容介绍,忽然看见写着“表演者 吴二虎”我问父亲:“是从前那个……”还没等说完,父亲早迫不及待地连连点头。
接下来碟片上吴二虎又表演了一段《三女婿拜寿》》。“……大女婿骑马起了身……,二女婿坐轿出府门……,三女婿赶着牛车也出了村,‘哞(牛叫声)’……丈人是个嫌贫爱富的人,吃饭前先得作诗文……”时而两腿一蹲作骑马状,时而把两手的竹板扛在肩上,一前一后晃动身子装作抬轿的样子,时而又扬起鞭子赶牛车。唱三女婿没文化却作得顺口诗歌,反过来捉弄了老丈人。“……哈哈哈……”“哈哈哈……”好几层听书的人笑作一团。
今年农历五月回到故乡,特地在久违的县城多转转。当信步走到广场西面一个大楼下的院子里时,看到有几家卖乐器的门面。几家门面上的牌子则是“吴二虎说唱团”、“文秀方说唱团”等等,留有联系电话。门是锁着的,透过塑钢玻璃望去,室内装潢的也算精致雅观。沙发几案,别致的茶壶,盆栽的花草。同行的朋友说:近几年人民生活水平高了,盲人曲艺队少了。有名气的说唱团们都不主动到村里,都是乡亲们家里有嫁娶、生日、乔迁等事宴时打电话请去表演。说唱的内容也紧跟时代,有不少书本是当今的文人墨客撰写的。演出费也贵了,下一次村里,咋也得千儿八百块钱。
适逢沁县每年一届的端午节龙舟赛开幕。附近个县的许多人都来赶赴盛会。街上林立的彩旗下又增加了“曲艺之乡”的广告牌。赛龙舟的西湖角上搭起两百多平米的大彩台,两边两个大铁架子上各装两个一米多高的音箱。介绍几日内曲艺节目的牌子上赫然有“吴二虎说唱团”和另几家的大名。可惜说书时我回到山脚下的故乡,这次耳福让给了父母。
    有资料说,沁县的端午节龙舟赛和介休市的清明寒食文化、和顺县的七夕牛郎织女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山西民俗文化的一道风景线。乡村里却很少再见到艺人们的身影。偶尔来一拨盲人艺人,村委也懒得张罗,屁股还没坐稳,就给几十块钱打发走人。这也是盲人艺人们手持县委宣传部给的证书,不然连小钱的影子都见不着。
     我曾经去沁县旅游名点二郎山游玩,山上专门有吴阁老生平展馆。说书艺人不再走村串巷唱了,乡村里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吴阁老其人,更别说那个无人考证的故事。以至于因为宅院面积发生纠纷,六十八岁的老头一怒杀了八十岁夫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