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二月二,龙抬头”
2022-01-12叙事散文高迎春
漫谈“二月二,龙抬头” 高迎春我的叔叔高清澜,字树业,生前出了一部纪实文学《税官纪事》。这部书,曾经获得全国老年征文银奖。叔叔在建国前十六岁参军入伍,建国后进入宁津县税务局上班。平时忙于工作,从来也不过自己的生日。等到想过自己的生日的……
漫谈“二月二,龙抬头” 高迎春 我的叔叔高清澜,字树业,生前出了一部纪实文学《税官纪事》。这部书,曾经获得全国老年征文银奖。叔叔在建国前十六岁参军入伍,建国后进入宁津县税务局上班。平时忙于工作,从来也不过自己的生日。等到想过自己的生日的时候,却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生日。问年迈的奶奶,奶奶竟然也忘记了具体日期,只记得大概在农历的二月。于是,叔叔便选二月二这个吉日,来做为自己的生日。每年到了二月二这一天,我们都会去给叔叔祝寿。叔叔的一生虽然不是大富大贵,却也称得上是人中之龙了。 农历的二月初二这一天,在中国的民间叫做农头节,春耕节,农事节。冬天里冰天雪地,大地土层板结变为冻土,即便是用铁镐刨土,也会一下子一个白点,刨不下去。惊蛰时分,土层融化,人们就把二月初二这一天,看做是土地公公的生日。土层松软,农耕开始。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田间地头套耕牛。据说农事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期。远古时期,伏羲氏非常重视农耕,号召农民:重农桑,务耕田。之所以把种桑树也列入其内,因为远古时期,人们以蚕丝来织造绫罗绸缎。人们日常的衣服和被褥,都依靠它们来制作。后来中国的蚕丝制品远销欧亚,这才出现了陆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到了这二月初二这一天,伏羲氏亲力亲为,御驾亲耕,百姓将皇帝耕作的田地,叫做“演耕田”。中午时分,就在地头就餐,皇宫里的娘娘,要把饭菜送到田间。这一习俗,从远古一直延续到今天。我小时候,每到抢收麦子的时候,都是在地里吃饭,节省了回家来回跑的时间。中国自古重视耕作,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第一部农书《氾胜之书》,到了北宋,又有了更系统完整地农书《齐民要术》。而在周朝的《书影》里记载着:“吴俗以正月三日为田生日”。记得小时候,母亲到了田生日这一天,便用灶台下的草木灰,在自家院子里划圆,还将这个草木灰圆圈叫做“粮囤”,在圆圈里抓一把谷子,就是谷子囤;在圆圈里放一把高粱,就是高粱囤。有一年,母亲竟然在草木灰圆圈里放上了五分二分一分的钱币,说是今年打个“钱囤”吧。这说明母亲除了愿意家里有粮食吃,还希望家里有钱可花。 二月初二是土地公公生日,人们自然要为他庆祝一番。土地庙前,人们烧高香,放鞭炮,敲锣鼓,好不热闹。祈求土地公公显灵,给平民百姓带来风调雨顺,粮食满仓。在这一天,人们也用草木灰打囤,与田生日不同,二月二打的粮囤,是大囤套着小囤,并起名叫做“仓圈”,还在仓圈边,用草木灰画出梯子的模样,期盼着大囤粮食冒尖,小囤粮食外溢,素日里吃喝不愁。二月初二一天,恰好在惊蛰前后,传说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巨龙开始苏醒,抬起头来。就像人睡醒之后,总要伸个懒腰,巨龙睡醒抬头,也要甩甩尾巴。巨龙甩尾巴,就会搅得乌云滚滚,电闪雷鸣。人们也将二月二叫做春龙节,青龙节。在我们鲁北地区,过春龙节要用草木灰在地上画一条龙,俗称引线龙。如果将龙线划到井口,寓意着好风好水;如果将龙线划到水缸边,寓意着发家致富。人们还会敲锣打鼓,到龙王庙祈求龙王及时播云布雨,保佑粮食丰收。再就是期盼着龙王驱走百虫,赶走瘟疫,保佑百姓不遭虫灾,身体康健。2002年,在洛阳偃师市二里头挖掘的夏王朝遗址内,出土了一条由绿松石排列的龙。表明我国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了龙图腾。伏羲氏时期,不仅有神龙氏、赤龙氏;还有长龙氏、居龙氏、降龙氏、潜龙氏、上龙氏、水龙氏、青龙氏、白龙氏、墨龙氏、飞龙氏等等。各种各样的龙氏部落,以及其他部落,不断融合,而龙图腾也由简单到复杂,成为虚拟的综合性神灵,逐渐形成华夏大氏族的总图腾。巨龙腾飞,具有无限强大的生命力。它变幻莫测,上天可腾云驾雾,入海可推波助澜,勇往直前,不可战胜。我们中华民族,因此被称做龙的传人;我们中华大地,被称为龙的故乡。 生活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东夷族,有一个最早用黄河澄泥发明了陶器的“有鬲氏”部落。鬲就是能烧水煮饭的炊器,也是中国最早的“锅”。鬲的发明,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让新石器时期的人们,告别了靠烧烤才能吃上熟食的年代。有鬲氏部落民族,因为有了能煮饭的鬲,人们才身强力壮,拉弓射箭更有力气,以至于后羿能够射落“九日”。有鬲氏部落民族,也是最早发明文字的民族,他们在烧造陶器的时候,将象形符号刻画在陶器上,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陶画文字”。有鬲氏首领,在占卜的时候,也将象形符号刻画在麋鹿、野猪等野兽的骨头上,于是就诞生了“骨刻文字”。在之后的“甲骨文字”上面,已经有了完整的象形龙字。唐代的韩愈,曾写过一首《龙移》,其中有一句“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在韩愈看来,蛟龙飞腾天上,也是出双入对的呢。宋代的徐玑有诗曰:“龙在水底吟,凤在天上飞。异物呈嘉祥,上奉玉食资。”或许,这就是“龙凤呈祥”的出处。据《封神书》记载:四千多年前,黄帝在荆山下铸成大鼎。人们欢呼雀跃,就在这时巨鼎化作了飞龙,黄帝骑上龙背,升天而去。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被人们看做是龙的化身。大禹能够部治理黄河尾部的“九河”(太史河,覆釜河,马颊河,胡苏河,鬲津河,徒骇河,简河,洁河,钩盘河),因为他是盘龙的后羿。此后,龙就成了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都自称是“真龙天子”。皇帝的座椅被称作“龙椅”,皇帝的衣服被称作“龙袍”,皇帝乘坐的轿子被称作“龙撵”,皇帝手中的拐杖被称作“龙杖”……总而言之,龙成了至高无上权威的象征。 在我们宁津县境内,有一个村叫龙潭。有一年发行生肖龙邮票的时候,宁津县邮政局特别制作了“龙潭邮戳”,免费给集邮爱好者们加盖,成为集邮圈内的美谈。我爱好集邮三十多年,也收集到了几枚盖有龙潭邮戳的信封。有一年去泰山旅游,特意为母亲买了一个龙头拐杖,还为自己买了一把“龙泉宝剑”。据说这龙泉宝剑,得名于晋代。有一个叫做雷焕的人,去丰城当县令,在挖掘监狱屋基的时候,得到一方石函,打开时寒光逼人,竟然是一双利剑。一把刻名“太阿”,一把刻名“龙泉”。之后,龙泉宝剑名称,享誉华夏。在我们中国,关于龙的典故,可谓俯拾即是。汉代的张衡写《东京赋》,内曰:“我世祖忿之,乃龙飞白水,凤翔参墟。”这儿,就是“龙飞凤翔”的出处。宋代的苏轼著有《袁忠观碑》,内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箤于临安。”这儿,就是龙飞凤舞的出处。春秋时期,晋文公归国,悬赏从亡者以及有功之臣。而论功行赏的时候,忘记了阶之推。有人抱憾不公特悬书于宫门:“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字,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文中的龙,指的是晋文公重耳,文中的五蛇,指的是:狐偃、赵衰、魏武子、司空季和阶之推。因为阶之推与其母归隐绵山,晋文公特封绵山为“阶山”,又作“介山”。后人以“龙蛇之章”,来形容受封时的向隅者。汉代的张平子作《归田赋》,内有文句:“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古代人以龙吟虎啸,来比喻物相感应,其气势大,而声音洪亮。宁津县收藏协会主席李东海,他的书画社名称叫做“龙吟斋”。这名称,自然是来之典故:龙吟虎啸。 最早记载“二月二,龙抬头”的书籍,是明代的《帝京景物略》。鲁北农村有个民俗:二月二,苍龙抬头观天下。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恐怕银针会刺伤龙的眼睛。不但如此,妇女起床前,须默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之后,还要点燃灯笼或蜡烛照房梁,口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蚰蜒(蜈蚣)无处藏。期望用龙的神威,吓退家中的五毒。除了不能干针线活,还不能洗衣服,因为怕搓板搓伤龙鳞。在二月二这一天,食物的名称也改了名称。吃饺子,叫做吃“龙耳”;吃春饼,叫做吃“龙鳞”;吃面条,叫做吃“龙须”;吃米饭,叫做吃“龙子”;吃混沌,叫做吃“龙眼”……而属龙属蛇的人,在二月二这一天最好洗个澡,据说能够洗去一年的晦气。二月二理发。叫做“剃龙头”,希望在这一日剃头能带来好运。古代人观望天上的苍龙星宿,每年都在农历二月初二在东方露头。而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在这一天,人们祈望龙来驱凶纳吉,赐福人间。二月二,龙抬头。其实是寄托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8年10月30日写于迎春堂
金龙腾飞: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