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沅陵纪行之】凤凰山上怀少帅

2022-01-12叙事散文澧水寒儒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48 编辑

【沅陵纪行之】凤凰山上怀少帅一、 幽静的沅陵凤凰山上,一代名将少帅张学良涉足的英魂,如今还在哪儿吗?清新柔软……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48 编辑 <br /><br /> 【沅陵纪行之】凤凰山上怀少帅
一、 幽静的沅陵凤凰山上,一代名将少帅张学良涉足的英魂,如今还在哪儿吗?清新柔软的风,把我的疑问抛掷得很远很远。回声似乎在作出回答,似乎是,似乎又不是。
七月,阳光猛烈。高大密集的乔木,把阳光挡在树梢。繁茂的绿反射着阳光,阳光的利剑变得柔软,划拉下的弧线,失去了阳刚,以阴柔的曲线舞蹈着。阳光不甘失败,想顽强穿越,水泥路上就落下了少许铜钱一样的光斑。行走于树下,芬芳的草木之气,变得浓郁。香樟、广玉兰、杜仲、夜来香、青冈栎等乔木,笔直高峻的身子,组合成的树林遮掩着天穹。是一种蓄意,还是自然天成,暗暗扣合着少帅胸怀苍生、坚贞不屈的品性。清风徐徐,枝叶微动,似颔首耳语。
环绕而上的水泥道路,异常洁净。古木苍苍,温润的泥土,涵养着水源,低矮的草本和灌木肆意生长。城市不能为凤凰山升温,凤凰山有自己的风度和温度。明代诗人张志遥曰:“晴峰缥缈出云端,野经迂回挠曲栏;人向绿杨荫处去,隔江指点画中看”。
一路感叹,一路思想。行至周叙丞墓前。见得一条蜿蜒几近荒废的石板路,标志牌云少帅上山处。1936年12月12日,少帅张学良策划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后,就被蒋介石囚禁。在1938年就囚禁于沅陵县的凤凰山。这条青石板路,就是当时走过的路,自沅江而至山顶。也是少帅幽禁于此,到江边垂钓消遣内心孤愤的必经之路。青石板被时间改变的程度不大,青色幽深,我们仿佛看到少帅一行,孤愤上凤凰山的背影。
一棵棵已然参天的大树,一定记得少帅那落满深沉忧郁的目光,一定记得少帅龙吟凤哕般的肃然长叹,一定记得少帅那双厚大的手掌抚摸岁月、摩挲风云的温度。
树不能为少帅分担忧愁,树在年轮上,抒写着弯曲而枯脊的年轮。这里面,没有欢笑,只有风雨,只有少帅的夙夜忧叹。风不能打扫,树不能排解。于凤至和赵四小姐也不能,他们只能以他们女性的温柔,顽强地温暖着少帅,而少帅那钢铁般坚硬的家仇国恨,岂能化为绕指柔。
风吐着舌头,一棵棵树坚定地站立着,喁喁而语。我们一面聆听,一面向前行走,岁月的沧桑和悠长 掠过心头,感染着被城市异化的不具悲喜的情绪。 二、
凤凰寺门山门口五平米不到的水泥空地上,少帅的塑像苍然而坐,一身长军装的装束 ,右手置于右腿上,左手置胸前,若不是头略低,那怒发冲冠的模样则就更加深刻。塑像底座镌刻着幽居中的张少帅。而正是这种形态,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彼时少帅的心情。这种怒,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疼痛。这种痛感,透过衣服的褶皱,透过少帅的姿态,透过少帅迷惘的眼神,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令我们精神撼动,令我们喟叹不已。
而四周高大挺直的乔木,刺入苍穹。把荣辱和风云暂时隔开,还原了一个表面宁静幽邃的环境。香樟、杜仲、青冈、古槐,把树的品性随意抒发。少帅的塑像,端坐于此,也尽得高古趣味。
凤凰寺的山门略高,与少帅的塑像相对。红墙碧瓦的凤凰寺山门略显破旧,两侧镌刻一幅黑底蓝字对联:“千古英雄存日月,四时胜景绘辰州”,字体苍劲有力、熠熠生辉。这是人民对张学良将军所作的历史功绩的高度赞誉。山门内侧的楹联如是写道:碧水云天皆胜景,清心寡欲皆如来” 。许是佛的悲天悯人吧,把一切沉浮和兴衰都轻描淡写。而少帅似乎也在聆听着晨钟暮鼓,把内心的忧愤和抑郁,一点点荡涤。而沅江上涌起的江风不能吹拂,那低沉的梵音和无关普世的经文又岂能普渡。凡夫俗子无关风云际会,但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少帅那表现而出的明知可为而被逼不能作为的愤懑,一千年的佛音也无法被时间熨平。
凤凰寺内,香烟袅袅。古木苍翠。铁红色外墙的寺庙,庄严肃穆,有一种置换时空的感觉。进入天王殿,菩萨巍然,低眉。把尘世的一切苦难都一笑置之,不少人去跪拜。而我却有一种不屑。佛既包容、悲悯,劝善,但在我看来,某个时候似乎又是一种精神麻醉品。
姑妄置之。径直进入屈将室。屈将室是一幢独立的木质小楼。桐油的幽香还原了历史,触摸还有历史的温度。进入,仿佛把时空改变。把屋外的佛音、烟火、冥纸、冥香关在门外。
屈将室是三间房子,进入的第一间,是关于少帅本人以及抗战时期的珍贵照片。在那些大多数黑白照片中,我们一眼就看见了那张彩色的英姿飒爽的少帅照片。少帅那凛然睿智的英气,透过相框,让我们充满了崇敬和敬意。那些关于西安事变与周恩来电报往来的照片、与周恩来、毛泽东的书信照片、与西安事变与杨虎城将军合影的照片,映入眼帘。那些有些发黄的照片,却无法掩藏硝烟和风起云涌。我为少帅1936年12月12日的石破天惊的举措而钦敬。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是他的兵谏,使蒋介石悬崖勒马,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居功至伟。而他的这一举措,却遭到了蒋介石的幽囚。1937年1月1日,少帅开始了漫长的幽禁生涯。由浙江奉化到安徽黄山,由江西萍乡到湖南郴州,1938年3月,移居于此。时湖南主席张治中到凤凰山看望少帅,他毅然写信给蒋介石,要求参战,坚持抗战到底。未果。后被移至贵州修文、开县、桐梓,1946年11月又移至重庆歌乐山,年底移至台湾省新竹县。直到蒋介石去世的多年以后,才恢复自由之身。
铁血男儿志,千古功臣心。而1930年,少帅的通电,恳请“各方罢兵,以纬民国”,并派于学忠,王树常20万东北军入关武力调停。制止了蒋、冯、阎的那场中原大战。
我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感动。也许,一个具有大抱负,大悲悯的人才能做出惊人之举,也才有超凡的毅力克服这种漫长的幽禁生活。
屈将室的第二、第三间房子,是少帅的栖居场所。依然还是旧时模样。桌子、板凳,滴水床。还有少帅的书法作品。透过窗棂,我们可以凝视到那一种潜藏在纸上的风云,那是一种静态中的动态,是生命气息的绽放。少帅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抚慰自己的。
三、 屈将室的木楼下是放生池。身处囹圄的少帅就此放松心情。世外战火纷飞,而一颗满怀赤诚的心却无法安放。少帅读报。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让我们筑起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进!那强劲的民族危亡的呼号振聋发聩,日夜耳畔振响。面对步步紧逼的战事,少帅一面心急若焚,一面又束手无策,仰天长叹。尽管凤凰山风景优美,古木参天,但少帅何来兴致赏阅。
少帅借垂钓暂时放松自己,将绷紧的这颗心弦,暂缓,不至于崩断。少帅于沅江边垂钓。目的不在钓鱼,而是放松那种饱含抑郁的心情。幸有夫人于凤至作陪,也可以慰藉少帅那颗深度抑郁的心。
虽少帅皈依基督,但也研究佛经。少帅是慈悲的。站在连接去望江楼的桥上俯视,六角形的放生池,池水清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条条自由游弋的鱼,还是当年少帅放生的吗?我无法判断。导游介绍,当年,少帅就把他于沅水边垂钓到的鱼,一尾尾放生,让那些鱼恢复自由,重新游弋于鱼池。
我想,少帅的心性不仅仅是慈悲的,而且也是在表达着一种内心的柔软和隐喻。也许这是毫无隐喻的,我这样揣测着。少帅在兵谏之后,蒋介石被迫答应全面停止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而少帅却遭受幽禁,不断辗转。少帅也成了被幽囚的一尾无法回归大海的鱼。尽管鱼那样渴望大海,海阔凭鱼跃。渴望为这个水深火热兵连祸结的国家奉献出毕生力量,但少帅的愿望却又无法实现,被迫落空。
看着那被放生的鱼,少帅的心情想必是复杂的。鱼既生大江大河之中,被俘之后,虽被放生,但却无法踏上来时之路。虽被放生于放生池,却又是一种形式上的自由,并非真正的自由。海是龙世界,云是鹤家乡。而少帅呢?他在幽禁之中,不能带着他的军队打回家乡去。尽管打回家乡去的呐喊,直冲云霄,一浪高过一浪,然而,终究无用。他亦像那放生池里抑郁寡欢的鱼。
然而,却是这种历练与忍辱负重,造就了少帅心境的平和与大悲悯。为民族大义而屈就自己,为国家前途而牺牲自己,以五十年时间把牢底坐穿。时间与岁月流逝带来的心理伤痕,又能怎样。铁血男儿,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只因那一次的石破天惊,而那一次的惊天动地却又彪炳史册,光耀千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
放生池是一个极有隐喻意义的所在,而我却在这里,看到少帅留存在时空里的影子。谁是谁非,一切自留后人评说。
而颇令人意外的是,在蒋介石去逝世之后,少帅所拟的挽联,却包含了饱经沧桑的复杂的人生况味。少帅所拟的挽联是:关怀之殷,情同骨肉; 政见之争,有如仇雠。
在通往望江楼的桥上俯视放生池,回想少帅所拟挽蒋介石的挽联,心境似乎受到感染,变得有些复杂。
四、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不知少帅是否吟诵过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站在望江楼上,此时,我想起了辛弃疾的这首词。我想,少帅是风流犹拍古人肩的人。在这首词里,找到了一个惺惺相惜的人。他们是那么失意,那么孤独。大好河山,任日寇铁蹄蹂躏,而少帅却不能驰骋疆场,我以我血荐轩辕。
望江楼上,俯视,风景独好。遥想当年,江水浩淼,船帆点点。辰州古城在望,飞檐翘角、斗拱,明清时的青砖小瓦,布满古意。青石板上,那身着民族服装的苗家汉子,苗家少女或浣衣,或吆喝,或一展浏亮芊绵的歌喉。然局部的安宁,岂能宁静少帅的心灵,少帅焉能有心欣赏。
独立望江楼,我遥想少帅的模样。江风吹拂着少帅的衣服,拂乱少帅的头发,少帅并不整理。少帅凭栏而望,耳畔犹如枪炮隆隆,但他的眼光却又被那绵延起伏的群山遮住,若眼光能像射线那般无限延长,他那深沉而充满深度忧虑的眼神,一定会拂照大地。彼时,他一定夙夜忧叹,祈祷、惦念,为那个灾难深重的国家。
望江楼旁的那一棵棵峻拔的树,也一定聆听过少帅的豪言壮语,也一定感受过少帅的豪气干云。树并不言语,那皲裂的树皮和纹理在无声地说话,替少帅代言。那一棵棵树,似乎还留存着少帅的温度。那一丛修竹,苍翠欲滴,把高洁和傲岸表达地淋漓尽致,忍不住合影留恋。苏轼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大抵少帅也深得其意。
如今,一切都是历史烟云。于望江楼上俯瞰,沅陵新县城旧貌换新颜,高楼迭起,鳞次栉比,一派繁华。登临,似乎早已无沉重和厚实之感。毕竟时间以药方式医治了疼痛。但每个首次造访的人,登临望江楼上,自然浮想联翩,感物抒怀,幽古情愫油然而生。
我们的心头亦没有了昨日的沉重。但少帅的忧心忡忡却无以从心头卸去。望江楼的一侧,有一则少帅手书遗迹《自感遗憾》-------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渐渐鬓发老,唯有春风今又还。凝视,久久,方才离去。
然而,后人一首鹧鸪天,写尽了这种心情:戎马疆场意正浓,一朝面壁却朦胧。愁看岭下沉沉日,忍对滩头阵阵风。生有限,愿无穷。倚窗翘首望征鸿,盼将战报频频送,心在白山黑水中。
吟罢,没有更好的语言概述其中况味。也许,这就是少帅的宿命。历史选择了少帅,作为大时代勇于担当的英雄,他就必然会有所牺牲和有所付出。铁肩担道义的人,一路走来本来就是孤独的。幸而,他还有赵四小姐,陪他走过了所有的艰难岁月。也许,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事件标志了少帅。还用辛词------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有没有人可以拂去留存给少帅的沧桑。于凤至抑或赵四小姐?
下山。清风吹拂,阳光过影筛阴。少帅似乎还在凤凰山,以一个深度忧虑的姿态心怀苍生。一拨一拨的人,前来拜谒,把我们淹没在身后。我们亦始终坚信我们的怀念与寻找,在凤凰山,我们凝睇到了历史的侧影和昨日的风云,而事件的核心却是张少帅。

IMG_20150707_114906139.jpg (1.04 MB, 下载次数: 159)

2015-9-9 13:06 上传

IMG_20150707_114653405.jpg (1.28 MB, 下载次数: 168)

2015-9-9 13:07 上传

IMG_20150707_120233158.jpg (633.18 KB, 下载次数: 164)

2015-9-9 13:08 上传

IMG_20150707_115049017.jpg (1.12 MB, 下载次数: 177)

2015-9-9 13:09 上传

IMG_20150707_120826433.jpg (1.46 MB, 下载次数: 157)

2015-9-9 13:10 上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