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高原
2022-01-12抒情散文王克楠
生命中的高原内蒙古,说起这个词汇,中原上的人们,会习惯地在脑海里呈现一片大草原形象,其实,草原上不仅仅有草,更重要的是有文化,因为那里有人居住,有人就有文化,即使没有人居住,那里也有关于自然的文化,山和水,水和草,草和牲畜,几年,几百年,几……
生命中的高原
内蒙古,说起这个词汇,中原上的人们,会习惯地在脑海里呈现一片大草原形象,其实,草原上不仅仅有草,更重要的是有文化,因为那里有人居住,有人就有文化,即使没有人居住,那里也有关于自然的文化,山和水,水和草,草和牲畜,几年,几百年,几万年,几十万年和谐相处,形成了稳定的相生相克的关系。
说到内蒙古,你一定会想到一望无际的草原。草原是上苍赠送给这块土地的礼物。其实,草原不仅内蒙古有,位于新疆的天山南北也有,还有祖国的其它地方都有,但是内蒙古草原却以鲜明的个性迷人,之所以迷人,在于这块高原曾经诞生了那么多的草原民族,共同创造了神奇的草原文化。人在草原上是什么感觉呢?外来的人会有陌生感,即使是牧民偶尔也会有陌生感,因为个体生命是短暂的,而草原是永恒的。从内地来的人沉醉在一望无际的草原,美啊美,惊叹不已。草原美在哪里呢?他们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大美是无法用文字形容的。
我虽然沉溺于用文字写作,也是无法表达草原之美,但我擅长唱歌。在草原不同的地方,我曾经和数不清的蒙古族牧人大碗地喝酒,酒喝到半醉的时候,就放开嗓子唱歌,尽管我仅仅是半个蒙古人(奶奶是蒙族),但是我的歌曲足可以和草原上一些不太专业的歌手媲美。于是,唱着,喝着,草原上的壮美就渐渐地融化到了血液里,像是小虫子在血管里爬,痒痒的。我亲爱的内蒙古啊,你的大地是如此地坦荡,你的天地如此辽阔,从大兴安岭森林漫延,到至马鬃山的雄起,从长城的逶迤,到蒙古的接壤边境。我要和马儿一起在草原上奔跑,跑过沙漠,跑过丘陵,跑进每一个蒙古包,和我亲亲的同胞喝酒放歌。
说到内蒙古草原,人们的眼前是“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图画,其实,内蒙古西部的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地势较高,那里的草场是黄黄的,稀疏的,如果你去那里的草场周游,品尝不到你心中真正草原的味道。但你如果到了东部草原,如呼伦贝尔和乌珠穆沁就不同了,你对草原的感觉立即会得到释放。这两个地区位于东部湿地,地势低洼,水肥草美,是羊和马匹的天堂。我是去过东部的科尔沁草原的,那里的草儿肥沃,有的草甚至没过人的膝盖。人蹲到草丛,就看不见了人,满天只有草。那个时候,才会知道草要比人更应该受到尊重,没有这样肥沃的草,就没有牛羊,就无法维持草原民族的生息。我在科尔沁草原蒙古包和草原歌手喝酒对歌,第一次占了下风,因为他唱到“奋蹄奔腾的骏马,跑呀跑不过绿浪/展翅飞翔的大雁,飞呀飞不出的地方”,在世界上,哪里还有比充满了热爱更令人尊重呢?我虽然也热爱草原,但是我无法和他们相比,他们是纯正的蒙古人,而我已经是汉化了的蒙古人了。
凡是有水草的地方不仅仅有牛羊,还有人,人是从属于大自然的,内蒙古高原,这里的草原上在史前就有“荤粥”、“猃狁”、“戎”、“狄”等游牧民族生活,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有了东胡、西戎、南蛮、北狄,往后有了匈奴、鲜卑、西羌、党项、突厥,继之后续的契丹、女真、蒙古、满族。上帝创造了人的同时,就创造了战争,草和草之间是和平的,人和人之间是有战争的,这片高原上承受了多少战争的厮杀啊。从此,不仅仅游牧部落之间有兼并的战争,还面朝东部的平原民族进行了侵犯骚扰,于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战争不断,仅仅从战国时起一直到汉朝结束的数百年间,阴山南北黄河两岸,成为匈奴与汉民族两个民族争雄夺冠的演兵场。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向北收中山、楼烦、林烦,扩大地盘千余里,秦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七百里,收河南地(今鄂尔多斯高原),目的只有一个——为本民族本部落夺取更多的利益。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利益是世界上的万恶之源。
战争是厮杀,战争也有民族的融合,也有许多温暖的瞬间,如汉元帝时出现的著名的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公元前33年,三次请婚的南匈奴单于呼韩邪终于在长安城迎娶了汉元帝所封汉家公主“宁胡阏氏”王嫱。这位自愿远嫁的王嫱本来是皇宫里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平常待招,进而由一跃而成为北中国匈奴汗国的阏氏(匈奴皇后),成为名符其实的南匈奴国母,继重新书写了汉匈历史。还有后来的中原宋朝政府和大辽国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相安无事,也是一个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案例。
人性向善是必然的趋势,遇到利益之争的时候,谈判和有节制地让步是必要的,是维持和平的必然之道。
——
[ 本帖最后由 王克楠 于 2013-4-15 08:12 编辑 ]
内蒙古,说起这个词汇,中原上的人们,会习惯地在脑海里呈现一片大草原形象,其实,草原上不仅仅有草,更重要的是有文化,因为那里有人居住,有人就有文化,即使没有人居住,那里也有关于自然的文化,山和水,水和草,草和牲畜,几年,几百年,几万年,几十万年和谐相处,形成了稳定的相生相克的关系。
说到内蒙古,你一定会想到一望无际的草原。草原是上苍赠送给这块土地的礼物。其实,草原不仅内蒙古有,位于新疆的天山南北也有,还有祖国的其它地方都有,但是内蒙古草原却以鲜明的个性迷人,之所以迷人,在于这块高原曾经诞生了那么多的草原民族,共同创造了神奇的草原文化。人在草原上是什么感觉呢?外来的人会有陌生感,即使是牧民偶尔也会有陌生感,因为个体生命是短暂的,而草原是永恒的。从内地来的人沉醉在一望无际的草原,美啊美,惊叹不已。草原美在哪里呢?他们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大美是无法用文字形容的。
我虽然沉溺于用文字写作,也是无法表达草原之美,但我擅长唱歌。在草原不同的地方,我曾经和数不清的蒙古族牧人大碗地喝酒,酒喝到半醉的时候,就放开嗓子唱歌,尽管我仅仅是半个蒙古人(奶奶是蒙族),但是我的歌曲足可以和草原上一些不太专业的歌手媲美。于是,唱着,喝着,草原上的壮美就渐渐地融化到了血液里,像是小虫子在血管里爬,痒痒的。我亲爱的内蒙古啊,你的大地是如此地坦荡,你的天地如此辽阔,从大兴安岭森林漫延,到至马鬃山的雄起,从长城的逶迤,到蒙古的接壤边境。我要和马儿一起在草原上奔跑,跑过沙漠,跑过丘陵,跑进每一个蒙古包,和我亲亲的同胞喝酒放歌。
说到内蒙古草原,人们的眼前是“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图画,其实,内蒙古西部的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地势较高,那里的草场是黄黄的,稀疏的,如果你去那里的草场周游,品尝不到你心中真正草原的味道。但你如果到了东部草原,如呼伦贝尔和乌珠穆沁就不同了,你对草原的感觉立即会得到释放。这两个地区位于东部湿地,地势低洼,水肥草美,是羊和马匹的天堂。我是去过东部的科尔沁草原的,那里的草儿肥沃,有的草甚至没过人的膝盖。人蹲到草丛,就看不见了人,满天只有草。那个时候,才会知道草要比人更应该受到尊重,没有这样肥沃的草,就没有牛羊,就无法维持草原民族的生息。我在科尔沁草原蒙古包和草原歌手喝酒对歌,第一次占了下风,因为他唱到“奋蹄奔腾的骏马,跑呀跑不过绿浪/展翅飞翔的大雁,飞呀飞不出的地方”,在世界上,哪里还有比充满了热爱更令人尊重呢?我虽然也热爱草原,但是我无法和他们相比,他们是纯正的蒙古人,而我已经是汉化了的蒙古人了。
凡是有水草的地方不仅仅有牛羊,还有人,人是从属于大自然的,内蒙古高原,这里的草原上在史前就有“荤粥”、“猃狁”、“戎”、“狄”等游牧民族生活,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有了东胡、西戎、南蛮、北狄,往后有了匈奴、鲜卑、西羌、党项、突厥,继之后续的契丹、女真、蒙古、满族。上帝创造了人的同时,就创造了战争,草和草之间是和平的,人和人之间是有战争的,这片高原上承受了多少战争的厮杀啊。从此,不仅仅游牧部落之间有兼并的战争,还面朝东部的平原民族进行了侵犯骚扰,于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战争不断,仅仅从战国时起一直到汉朝结束的数百年间,阴山南北黄河两岸,成为匈奴与汉民族两个民族争雄夺冠的演兵场。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向北收中山、楼烦、林烦,扩大地盘千余里,秦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七百里,收河南地(今鄂尔多斯高原),目的只有一个——为本民族本部落夺取更多的利益。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利益是世界上的万恶之源。
战争是厮杀,战争也有民族的融合,也有许多温暖的瞬间,如汉元帝时出现的著名的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公元前33年,三次请婚的南匈奴单于呼韩邪终于在长安城迎娶了汉元帝所封汉家公主“宁胡阏氏”王嫱。这位自愿远嫁的王嫱本来是皇宫里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平常待招,进而由一跃而成为北中国匈奴汗国的阏氏(匈奴皇后),成为名符其实的南匈奴国母,继重新书写了汉匈历史。还有后来的中原宋朝政府和大辽国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相安无事,也是一个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案例。
人性向善是必然的趋势,遇到利益之争的时候,谈判和有节制地让步是必要的,是维持和平的必然之道。
——
[ 本帖最后由 王克楠 于 2013-4-15 08:12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