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为谁修建
2022-01-12叙事散文文珺
去找的朋友,正在土城沟里修佛塔。那可是石门沟最美的地方。路的两边。碧绿的青山,繁花似锦。山坡上的冬牧场保护得很好,低矮的灌木丛里各色的花儿开的热热闹闹。今年雨水足,山野的牧草长的很茂盛。紫色的野菊花,浅浅摇着自己的灯盏,把一些淡淡的幽香送给……
去找的朋友,正在土城沟里修佛塔。
那可是石门沟最美的地方。路的两边。碧绿的青山,繁花似锦。山坡上的冬牧场保护得很好,低矮的灌木丛里各色的花儿开的热热闹闹。今年雨水足,山野的牧草长的很茂盛。紫色的野菊花,浅浅摇着自己的灯盏,把一些淡淡的幽香送给前来看它的人。蒲公英长的又肥又大,早早的就撑开了金色的小伞,炫耀着山坡上骄傲。高高低低的金露梅,开着一朵又一朵五瓣小梅花。不知为什么,花丛中又探出了一张又一张紫色的小面颊,舞着细碎的幽香向远处张望。在这山坡上,看不到更大的花,但那些细碎的小脚步们,热情的踏遍了山坡的角角落落。一步踏进去,只跟着一朵又一朵的花儿,往草场的深处走。
对面的山,象一挂绿毯子似得。有几处嵌着淡黄的绿,有几块又是老绿,或是翠绿。于是,老绿、翠绿、淡绿交汇着,让人无法看清那面山坡上到底有没有沟沟洼洼。
就在这面美丽的山坡上,正在修建着一座佛塔,叫“樽神”,说不清是什么来历。
在藏区,人们看到佛塔,就如同看到了佛的身影,听到诵经声就如同听到了佛音。多年的藏区生活,已使我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人们对佛祖的顶礼和膜拜。那些年,在甘南工作的时候,外出随时都能遇到一步一叩,去拉卜寺朝拜的信徒。坐在车上人看到他们实在太辛苦,就想把他们捎一程,但无论你以何种语言来规劝他们,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上车。他们就那么一步又一步,一叩又一叩的向着心中的圣地走去。没有人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但却知道他们用最简单的生活方式,诠释着世界上最忠贞的信念。我远远的望着那座神秘的塔,想象之中,一幅桑烟袅袅、经幡列列的的场景已经展现在我的眼前。听朋友讲,修佛塔的人都是义务出工。在藏区修筑佛塔是行善积德的事情,一般人是轮不到的。如同西藏布达拉宫那些画唐卡的匠师,有的人家祖祖辈辈都从事这一种职业,并从不问报酬的多少。在华锐藏区,已经感觉不到那么浓厚的藏文化氛围了,但真正的走了乡村,许多原始而纯朴的文化遗迹还是随处可见的。一部分的乡民在修筑,另一部分的乡民在运石料。石料也是修路的人免费赠送的。人们都想在这一座佛塔上留下一笔。佛塔由朋友负责,他说佛塔修成以后,所有出过工、出过力的人都将在塔前的石碑上刻上名字。人,大概都有名留青石的嗜好吧,远远近近的人都来捐助。 我们到他家的时候,景区的那个王老板正送来一千五百元钱,朋友夫妻高兴的合不拢嘴,拿出酥油、奶茶和糌粑来招待他们。
其实,佛的许多事情人都搞不清。佛是不愿意麻烦人的,只有人才去找佛解决许多事情吧。佛塔即使修给佛的,也是修给人的。
朋友本是山民,但他已经脱去了一般山民的纯朴和憨厚。他狡黠地对我说:“不想当校长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不想当县长的校长不是好校长,不想当……”。我一时被他这三断论搞得七晕八混。半天才听明白他是想让我也捐上一笔钱。
我当然当不了什么校长,更从来都没有想过什么县长之类的事情。我只想安安静静的做一个教书匠,在得闲的时候来山野风雅一下。再说,信佛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并不是我等凡夫俗子想做就能做到的,更不是说,在佛前烧上一炷香,叩上一个头就能达到了。所以,就不必假装虔诚了,我还是更愿意放浪形骸与山野之中,与山水同趣呢?
但我还是愿意相信,不久的一天。这座佛塔前一样会桑烟袅袅,会有无数的脚步来此祈求它的保佑的,当然,我也会依我自己的想法给他们的佛塔献上绵薄之力的。
[ 本帖最后由 文珺 于 2011-7-17 05:56 编辑 ]
那可是石门沟最美的地方。路的两边。碧绿的青山,繁花似锦。山坡上的冬牧场保护得很好,低矮的灌木丛里各色的花儿开的热热闹闹。今年雨水足,山野的牧草长的很茂盛。紫色的野菊花,浅浅摇着自己的灯盏,把一些淡淡的幽香送给前来看它的人。蒲公英长的又肥又大,早早的就撑开了金色的小伞,炫耀着山坡上骄傲。高高低低的金露梅,开着一朵又一朵五瓣小梅花。不知为什么,花丛中又探出了一张又一张紫色的小面颊,舞着细碎的幽香向远处张望。在这山坡上,看不到更大的花,但那些细碎的小脚步们,热情的踏遍了山坡的角角落落。一步踏进去,只跟着一朵又一朵的花儿,往草场的深处走。
对面的山,象一挂绿毯子似得。有几处嵌着淡黄的绿,有几块又是老绿,或是翠绿。于是,老绿、翠绿、淡绿交汇着,让人无法看清那面山坡上到底有没有沟沟洼洼。
就在这面美丽的山坡上,正在修建着一座佛塔,叫“樽神”,说不清是什么来历。
在藏区,人们看到佛塔,就如同看到了佛的身影,听到诵经声就如同听到了佛音。多年的藏区生活,已使我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人们对佛祖的顶礼和膜拜。那些年,在甘南工作的时候,外出随时都能遇到一步一叩,去拉卜寺朝拜的信徒。坐在车上人看到他们实在太辛苦,就想把他们捎一程,但无论你以何种语言来规劝他们,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上车。他们就那么一步又一步,一叩又一叩的向着心中的圣地走去。没有人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但却知道他们用最简单的生活方式,诠释着世界上最忠贞的信念。我远远的望着那座神秘的塔,想象之中,一幅桑烟袅袅、经幡列列的的场景已经展现在我的眼前。听朋友讲,修佛塔的人都是义务出工。在藏区修筑佛塔是行善积德的事情,一般人是轮不到的。如同西藏布达拉宫那些画唐卡的匠师,有的人家祖祖辈辈都从事这一种职业,并从不问报酬的多少。在华锐藏区,已经感觉不到那么浓厚的藏文化氛围了,但真正的走了乡村,许多原始而纯朴的文化遗迹还是随处可见的。一部分的乡民在修筑,另一部分的乡民在运石料。石料也是修路的人免费赠送的。人们都想在这一座佛塔上留下一笔。佛塔由朋友负责,他说佛塔修成以后,所有出过工、出过力的人都将在塔前的石碑上刻上名字。人,大概都有名留青石的嗜好吧,远远近近的人都来捐助。 我们到他家的时候,景区的那个王老板正送来一千五百元钱,朋友夫妻高兴的合不拢嘴,拿出酥油、奶茶和糌粑来招待他们。
其实,佛的许多事情人都搞不清。佛是不愿意麻烦人的,只有人才去找佛解决许多事情吧。佛塔即使修给佛的,也是修给人的。
朋友本是山民,但他已经脱去了一般山民的纯朴和憨厚。他狡黠地对我说:“不想当校长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不想当县长的校长不是好校长,不想当……”。我一时被他这三断论搞得七晕八混。半天才听明白他是想让我也捐上一笔钱。
我当然当不了什么校长,更从来都没有想过什么县长之类的事情。我只想安安静静的做一个教书匠,在得闲的时候来山野风雅一下。再说,信佛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并不是我等凡夫俗子想做就能做到的,更不是说,在佛前烧上一炷香,叩上一个头就能达到了。所以,就不必假装虔诚了,我还是更愿意放浪形骸与山野之中,与山水同趣呢?
但我还是愿意相信,不久的一天。这座佛塔前一样会桑烟袅袅,会有无数的脚步来此祈求它的保佑的,当然,我也会依我自己的想法给他们的佛塔献上绵薄之力的。
[ 本帖最后由 文珺 于 2011-7-17 05:56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