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请是彼请,此骗既彼骗
2022-01-12叙事散文汪彤
此请是彼请,此骗既彼骗
(约1864字)
汪彤清早,刚进单位大门,便被门卫叫住了。门卫常说,单位私人信件和小额汇款最多的是我。这次拿到的是一份申通快递的特快专递,仔细看来信地址,让我惊喜不小,是《某某选刊》杂志社寄来的。习作以来,收到这样……
此请是彼请,此骗既彼骗
(约1864字)
汪彤
清早,刚进单位大门,便被门卫叫住了。
门卫常说,单位私人信件和小额汇款最多的是我。这次拿到的是一份申通快递的特快专递,仔细看来信地址,让我惊喜不小,是《某某选刊》杂志社寄来的。
习作以来,收到这样杂志社寄来的样刊,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情。可心里纳闷,我并未给这个刊物投过任何稿件,捏一捏特快专递里面的内容,确实是一本书。
快步走进办公室,拿来小剪刀,拆开封口,一本《某某选刊》字样的封面,让我满眼都是惊喜。而不同的是,在这本杂志中还夹着与杂志一样大小,白色的封皮上写着大大的三个字“邀请函”,打开五六个页码的邀请函,中间又夹着一张大红色的“喜报”。
我对这些邀请函和喜报的兴趣不大,急忙翻开“选刊”的目录,找我的名字,令我遗憾,找遍刊头刊尾,也没有一个类似我名字的字眼出现。
这才去转而翻看那本阔气的邀请函,原来是此选刊杂志社邀请我去参加在山东一处与“银河相会”有关的“首届中国某某创作年会论坛”,而那张醒人耳目的喜报,是年初我投稿参加首届全国某某散文大赛,我的作品“三阳川里游卦台”被选入围一二三等奖。 这样的邀请,在于我,也是一个不小的惊喜!邀请函中还说拟请鲁迅学院的施战军院长参加。施院长,我读过他的文章,看过他与几届学员的合影,很仰慕他的人格魅力。邀请函中还有好几位拟请的人物,也是文学界的泰斗,仰慕已久,然而这个“拟”字,如花丛中的一尾狗尾巴草,让人心里隐隐不悦。
急忙打电话向见多识广的朋友请教,朋友说:这样的邀请大多是骗人赚钱的。我急忙解释:“此请非彼请,那邀请函上连一个关于钱的数字都没有,只是……只是最末尾还是打着一个账号。”我矛盾的心里不知如何抚平自己尚还激动的心情。
“不要钱,写账号是什么意思呢?”朋友又说:“这样的信件我收到很多,大多是‘你的作品入选某书,你的作品获奖’寄来钱便换个证书之类,都是骗人的。”我还是不死心,急忙与朋友争辩:“此请非彼请,此骗非彼骗,我也经常收到这样的信件,一个月也有两三封,都是中华某某学会或者华夏某某研究会寄来的一个小信函,印刷品也没有邮资,可今天收到的可是‘某某选刊’发来的特快专递呢,这个选刊是全国的大刊,我上小学的时候,它就存在了,这样的杂志社怎会骗人?”
我有些不服气朋友的话。我是常常看《马丁·伊登》来鼓励自己的。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自己喜爱的道路,起早贪黑写出一篇一篇,一次一次向那些名刊的邮箱投稿,每每投稿却石沉大海,一次一次体味遥遥无期的失落。后来还听省城一位张编辑说:“别往邮箱投稿,好东西要寄信函,现在哪个编辑去看邮箱?”这才知道,原来我这些年起早贪黑在电脑旁投出去的那些文字,都似宇宙中的“太空垃圾”,让接受的编辑还觉得烦恼呢!
朋友似乎理解我爬格子的不易,急忙安慰我,让打电话问一下那边的情况,去与不去自己决定。
我急忙拿起电话,震铃响了很久,才被一位声音懒洋洋的女生接通,她的口音让我大吃一惊,并且感觉非常不好,她说的是“河南普通”话,这样的口音我太熟悉了!
当我问到参会的费用问题,那边的女生回答的很好,她说:“这几年办会的很多都是为了赚钱,我们《某某选刊》杂志社不一样,我们是为了方便作者之间互相交流,还有名家授课,只是名家授课部分,稍微收取一些费用,一共1200元,300元提前银行汇款过来,900元自己带来,算是交一些听课费用和旅游费用。”临了她又补充一句:“这次入围的作者,至少都是被评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很少……”
听到她的解释,我觉的安心许多,尽管她口音里说话越快,河南口音越重,我还暗自责备自己怎么会变的这么俗气,怎么和很多人犯一个毛病,一竿子打死一船人。
于是我用最恳切最真诚的语气,轻轻问了她最后一个问题,我说:“如果我不去,我的奖让其他人代领或者捎来可以吗?”
电话那边女生的声音从温柔马上变成坚决而肯定:“那不行,你不来,就等于你自动放弃参赛,除非……你寄来450元钱,我们会后再将您的证书和奖品寄给您……”
后来电话里又解释说了些什么,都没有详细听,心一下子沉了下来,原来“此请是彼请,此骗既彼骗”只不过换了个样式,换来换去,却是换汤不换药,有时貌似真诚的东西,其背后却充满了虚假。
放下电话,我又随手翻看《马丁·伊登》,品读,其中有一段写到:“所有的杂志社都是瘟疫,追求美本身吧,别去打扰那些杂志社,我劝你,马丁·伊登,还是回到船上去航海吧,在这些病态腐化的城市里,你又能指望什么呢?你在这里为了迎合杂志社王国的需要而摧残美,等于是用刀割自己的脖子……但愿你永远别把任何诗买给杂志社,只有美才值得为之服务。”这是马丁·伊登在生活穷困潦倒,爱情濒临死亡时,他的朋友布里森登的忠告。
2011-8-15 [ 本帖最后由 汪彤 于 2011-8-15 07:07 编辑 ]
(约1864字)
汪彤
清早,刚进单位大门,便被门卫叫住了。
门卫常说,单位私人信件和小额汇款最多的是我。这次拿到的是一份申通快递的特快专递,仔细看来信地址,让我惊喜不小,是《某某选刊》杂志社寄来的。
习作以来,收到这样杂志社寄来的样刊,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情。可心里纳闷,我并未给这个刊物投过任何稿件,捏一捏特快专递里面的内容,确实是一本书。
快步走进办公室,拿来小剪刀,拆开封口,一本《某某选刊》字样的封面,让我满眼都是惊喜。而不同的是,在这本杂志中还夹着与杂志一样大小,白色的封皮上写着大大的三个字“邀请函”,打开五六个页码的邀请函,中间又夹着一张大红色的“喜报”。
我对这些邀请函和喜报的兴趣不大,急忙翻开“选刊”的目录,找我的名字,令我遗憾,找遍刊头刊尾,也没有一个类似我名字的字眼出现。
这才去转而翻看那本阔气的邀请函,原来是此选刊杂志社邀请我去参加在山东一处与“银河相会”有关的“首届中国某某创作年会论坛”,而那张醒人耳目的喜报,是年初我投稿参加首届全国某某散文大赛,我的作品“三阳川里游卦台”被选入围一二三等奖。 这样的邀请,在于我,也是一个不小的惊喜!邀请函中还说拟请鲁迅学院的施战军院长参加。施院长,我读过他的文章,看过他与几届学员的合影,很仰慕他的人格魅力。邀请函中还有好几位拟请的人物,也是文学界的泰斗,仰慕已久,然而这个“拟”字,如花丛中的一尾狗尾巴草,让人心里隐隐不悦。
急忙打电话向见多识广的朋友请教,朋友说:这样的邀请大多是骗人赚钱的。我急忙解释:“此请非彼请,那邀请函上连一个关于钱的数字都没有,只是……只是最末尾还是打着一个账号。”我矛盾的心里不知如何抚平自己尚还激动的心情。
“不要钱,写账号是什么意思呢?”朋友又说:“这样的信件我收到很多,大多是‘你的作品入选某书,你的作品获奖’寄来钱便换个证书之类,都是骗人的。”我还是不死心,急忙与朋友争辩:“此请非彼请,此骗非彼骗,我也经常收到这样的信件,一个月也有两三封,都是中华某某学会或者华夏某某研究会寄来的一个小信函,印刷品也没有邮资,可今天收到的可是‘某某选刊’发来的特快专递呢,这个选刊是全国的大刊,我上小学的时候,它就存在了,这样的杂志社怎会骗人?”
我有些不服气朋友的话。我是常常看《马丁·伊登》来鼓励自己的。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自己喜爱的道路,起早贪黑写出一篇一篇,一次一次向那些名刊的邮箱投稿,每每投稿却石沉大海,一次一次体味遥遥无期的失落。后来还听省城一位张编辑说:“别往邮箱投稿,好东西要寄信函,现在哪个编辑去看邮箱?”这才知道,原来我这些年起早贪黑在电脑旁投出去的那些文字,都似宇宙中的“太空垃圾”,让接受的编辑还觉得烦恼呢!
朋友似乎理解我爬格子的不易,急忙安慰我,让打电话问一下那边的情况,去与不去自己决定。
我急忙拿起电话,震铃响了很久,才被一位声音懒洋洋的女生接通,她的口音让我大吃一惊,并且感觉非常不好,她说的是“河南普通”话,这样的口音我太熟悉了!
当我问到参会的费用问题,那边的女生回答的很好,她说:“这几年办会的很多都是为了赚钱,我们《某某选刊》杂志社不一样,我们是为了方便作者之间互相交流,还有名家授课,只是名家授课部分,稍微收取一些费用,一共1200元,300元提前银行汇款过来,900元自己带来,算是交一些听课费用和旅游费用。”临了她又补充一句:“这次入围的作者,至少都是被评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很少……”
听到她的解释,我觉的安心许多,尽管她口音里说话越快,河南口音越重,我还暗自责备自己怎么会变的这么俗气,怎么和很多人犯一个毛病,一竿子打死一船人。
于是我用最恳切最真诚的语气,轻轻问了她最后一个问题,我说:“如果我不去,我的奖让其他人代领或者捎来可以吗?”
电话那边女生的声音从温柔马上变成坚决而肯定:“那不行,你不来,就等于你自动放弃参赛,除非……你寄来450元钱,我们会后再将您的证书和奖品寄给您……”
后来电话里又解释说了些什么,都没有详细听,心一下子沉了下来,原来“此请是彼请,此骗既彼骗”只不过换了个样式,换来换去,却是换汤不换药,有时貌似真诚的东西,其背后却充满了虚假。
放下电话,我又随手翻看《马丁·伊登》,品读,其中有一段写到:“所有的杂志社都是瘟疫,追求美本身吧,别去打扰那些杂志社,我劝你,马丁·伊登,还是回到船上去航海吧,在这些病态腐化的城市里,你又能指望什么呢?你在这里为了迎合杂志社王国的需要而摧残美,等于是用刀割自己的脖子……但愿你永远别把任何诗买给杂志社,只有美才值得为之服务。”这是马丁·伊登在生活穷困潦倒,爱情濒临死亡时,他的朋友布里森登的忠告。
2011-8-15 [ 本帖最后由 汪彤 于 2011-8-15 07:07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