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山村里的那座石桥

2022-01-12叙事散文何足道哉
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小的山村,像一片林中的树叶。在山里,这样的山村很多,散落山间。少则十几户,多则几十户。村子小而分散,所以,学校就少。在我们村子附近,只有一所小学,在叫做“北梁”的村子里。我们的村子叫做“南梁”,从“南梁”到“北梁”要经过一道……
    
  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小的山村,像一片林中的树叶。
  在山里,这样的山村很多,散落山间。少则十几户,多则几十户。村子小而分散,所以,学校就少。在我们村子附近,只有一所小学,在叫做“北梁”的村子里。
  我们的村子叫做“南梁”,从“南梁”到“北梁”要经过一道很宽、很深的沟,沟里的景色很美,是我们这个小山村最美的风景。
  平时,山沟里有一条溪流潺潺流淌,这条溪流就孕育了一沟迷人的景致。沟里生长着各种树木,有杨树、柳树、槐树、榆树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杂树。从沟底到沟的两侧都长满了树木,鲜花和野草。如果站在山顶望去,这条山沟就是一条绿色的飘带,飘展在大山的深处,让有些慌凉的大山,染上了一抹生动。
  这条山沟是村里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也是孩子们的乐园。
  盛夏时节,葱茏的树木覆盖了整个山沟,山沟里就成了一条绿色长廊。那条溪流就在这绿色长廊里缓缓流淌。常年不断的溪流,早已掏尽了沟底的泥沙,河底是一色的青石和被冲刷得圆润晶莹的河卵石。那水自然是清澈见底明丽可爱,水中的草顺势披拂,游鱼清晰可见,极有情趣。
  一缕一缕的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照射到沟里的水中,和那些山花、野草上,点染出梦幻一般的深红浅绿,绰约迷离,如同一个多彩的童话世界。那些顽皮的男孩们赤着脚,走进溪流里,与那些俏皮的鱼儿捉迷藏。看见有鱼儿静静躲在河卵石的缝隙间,就蹑手蹑脚地过去,张开小手扑过去,死死地摁住,半天才敢把手张开,却发现手里只有几粒美丽的石子。转过脸,却看见鱼儿又在那里游动。只得又轻轻地过去追逐。女孩子则喜欢遍布在山沟里的野花,摘下一朵,插在发髻上,站在水边照照,然后嘻嘻哈哈地跑向另外一朵更加漂亮的花。一时间,整个山沟里就荡漾起纯真的笑声,一串串笑声惊动了栖息在树梢上的鸟儿,它们纷纷飞出去,飞向山野。像飘散的花瓣,又如撒向山野的思绪,一会就消失了。
  山里的孩子性子野,玩疯了的时候,就会忘记了吃饭、回家。这个时候,就会听见村头有谁的母亲或者谁的奶奶在喊着自己的名字。才会恋恋不舍地离开,带着满身的泥泞或湿透了衣服。有时候,大人被气急了,就会指着孩子的鼻子说:“一天到晚到沟里玩,早晚让大水冲了去”。谁知竟然一语成谶,在一个雨后的黄昏,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掳走了一沟美丽的风景,掳走的,还有在沟里玩耍的三个孩子。
  平静的小山村一下子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失去孩子的父母痛不欲生,朝夕相处的乡亲们,都像被霜打了的庄稼,提不起一点精神来。然而,更加让村里人惊惶不安的是村里的“五保”老人“老解放”也不见了。
  这“老解放”是村里备受尊重的退伍军人,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因为受伤致残,所以终身一人。本来,县里是要安排他到养老院里去,可他舍不得这里的山,舍不得这里的人,更舍不得这里的孩子们。
  他的家,就是孩子们的学校。假期的孩子们都会集中在他的家里,学习和玩耍。他和善,慈祥,阅历丰富又喜欢孩子。所以村里人都会把放了假的孩子交给他,然后,放心地出去做事。孩子们不但喜欢听他讲那些精彩的战斗故事,也喜欢在他的带领下玩游戏,有时候大人有事回不来,孩子就吃、住在他家里。他的家就是学校,他是教师。
  村里人惶恐不安,集聚在村长家里,议论着,催促着,要村长赶紧想办法。村长急忙向乡里,县上做了汇报,一边将村里青壮年派出去,四下寻找。
  眼看天气一天比一天凉,地里的庄稼也渐渐由青变黄了。可是,“老解放”还是不见踪影。村里那些像石头一样沉静的老人也坐不住了,每天都会拄着拐杖到村头的路口去瞭望,希望哪一天会突然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
  就在绝望的空气越来越浓的时候,一辆轿车驶进了村里,从车里搀扶下来的,正是全村人日夜惦念的“老解放”。同车来的是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他们简略介绍了“老解放”这几个月的行踪。原来,见到几个孩子被山洪冲走,痛不欲生的“老解放”就独自一人进了城。先是以一个老兵的身份到处募捐,后来就逐渐沦为乞丐,沿街乞讨。他要募集一笔资金来为孩子们修建一座桥,让那些上学的孩子不再有生命危险。
  怀着沉重和感激的心情,村里人涌向了老人的屋子里,院子里。老人已经极度虚弱了,他让村长坐在他的身边,颤抖着,把一个破布包交到村长的手中。喘息着,一字一顿地说道:“用这些钱,在沟上修一座桥”。说完,竟再也说不出话来。村长“扑通”双膝跪地,泪水纵横,哽咽着,一句话也说不出。屋子里,院子里,跪满了人,男女老少,一片低沉的啜泣。
  不久,一座简易的石拱桥横跨在山沟上,将“南梁”、“北梁”两个村子连接在一起,孩子们再也不也用穿过那条沟,再也不怕随时都会山洪暴发了。
  后来,山下通了柏油路,一座更大,更加现代化的学校在公路边修建起来,周边的孩子们都集中在那里学习。那座桥仍然横跨在那山沟上。桥头竖起了一块石碑,那是为“老解放”立的,他的灵魂就日夜守护在那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