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与老家有关的叙事

2022-01-12叙事散文朴素
与老家有关的叙事
??
??
??最近重读庞余亮兄的散文《半个父亲在疼》,读到文末的一句话:“爹在世时我一点也不觉得爹的重要,爹走了之后我才觉得爹的不可缺少。我再没有爹可叫了。每每看见有中风的老人在挣扎着用半个身子走路,我都会停下来,甚至……
               与老家有关的叙事
??
??
??
  最近重读庞余亮兄的散文《半个父亲在疼》,读到文末的一句话:“爹在世时我一点也不觉得爹的重要,爹走了之后我才觉得爹的不可缺少。我再没有爹可叫了。每每看见有中风的老人在挣扎着用半个身子走路,我都会停下来,甚至扶一扶,吸一吸他们身上的气息,或者目送他们努力地走远,泪水又一次涌上了我的眼帘,我把这些中风的老人称作半个父亲,半个父亲在疼。”内心有种难以言说的痛楚,我知道“父亲”是一种象征,我们都有父亲让我们挂念,我们都有远方的老家让我们挂念。
??
  很久没回老家了,老家的一切渐渐模糊。当我返回老家的时候,才知道古人所说的“未老莫还乡”实在是绝世之真理。老家依旧荒凉,丝毫不见“三个代表”所带来的变化;而我所在的南方都市早已是繁华若梦、纸醉金迷了。道德不能救国,“三个代表”同样不能。我走在童年曾经走过的小路,道旁的野花野草依旧寂寞地生长着,宛如当年模样。只是附近的房屋都换了砖瓦,山上的树木也被砍伐得光秃秃的,鸟声怕是成了天籁之音,小时候常吃的野枣、野梨无处生长,老家让我在熟悉中又有一种陌生之感。
??
  晚饭时家乡的亲人做了一桌丰盛的家乡菜,其中有新鲜的蕨菜、浅么菜。这些菜让我想起童年时的往事,其中很多菜都是我小时候爱吃的,然而如今品尝起来,味觉的记忆似乎有些误差,饭菜不再象童年时那样可口了。野菜不香了?还是我的味觉出了毛病?我百思不得其解。也许,改变的不仅仅是我的口味。记得许多文人墨客都写过许多老家的食物,如嫩藕、豆汁、咸蛋、臭豆腐、野菜、小青鱼、蘑菇、腌螺、糟菜、酱鸭等。在文人的笔下,老家的食物是那样亲切,那样美味可口。
??
  老家的夜晚宁静无声,不再听到城市中的那种喧闹,四下里一片沉寂。我坐在炕上,闲翻带在身上的一本闲书,是周作人的散文集子《雨天的书》,可惜今夜无雨。翻着翻着,一篇文章的题目跳入我的眼中:《故乡的野菜》,周作人也写过此类文字?我有些好奇,细细地读了一遍。在知堂老人的笔下,荠菜、鼠曲草、紫云英等野菜充满了诱人的香味,让人食欲大动。其文云:“扫墓时候所常吃的还有一种野菜,俗称草紫,通称紫云英。农人在收获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滴食,味颇鲜美,似豌豆苗。”纸上的老家小菜居然比真实的食物更令人怀想。
??
  为什么文人墨客总是将老家的食物写得那样迷人呢?似乎文人墨客把老家的食物当作一种味觉的记忆;在文人墨客的心中,老家不仅仅是一些视觉意象,如乡音、炊烟、邻居的笑颜,儿时的玩伴,祖坟上的青草,村口的大树,塘边的水牛……,老家还跳动在他们的口腔里面,隐藏在他们味觉的记忆里。可能当文人墨客重返老家时,重新品尝记忆中的美食时,觉得老家的食物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口。老家的食物也许还显得粗砺,生涩。此时此刻,文人墨客已经明白,大约是对老家的思念不知不觉地夸大了这些食物的美味。但是,他们同样清楚的是,只要远离老家,这样的想象甚至这样的夸大又会活灵活现地返回,不可遏止。
??    
  鲁迅先生在散文《朝花夕拾·小引》中这样写道:“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看来是人性如此,不能避免。张爱玲在论及周作人谈吃的有关文字时,曾以她惯有的尖峭语调指出:来来去去都是冬笋之类,不见得怎么好吃,只是由于怀乡症与童年的回忆,便自称馋涎欲滴。记忆有时格外惊人,老家被美化,然而却是一种可爱的美化。
??    
  也许我不该返回老家,破坏了记忆中的老家食物的美好印象,不能说这种美好印象是虚伪的,可能,想象的老家总是比事实上的老家吸引人吧。事实上所谓的“故乡的食物”基本上都涉及到作者的童年经验,由“童年视角”出发,日常的吃食自有一番亲切,罕有的珍稀物品则平添了“此情难再”的怀恋。正如思乡之情又有谁能避免?此时此刻,食物本身的好吃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份浓浓的乡情。或许如文人墨客一样,在远离老家时,老家的食物美好印象又重浮眼前,并在内心深处沉淀下来,成为一种病,让我们永远地牵肠挂肚,永远地忧伤与惆怅。
??
  我们都是平凡人,在现代化的都市森林里呆得久了,渴望返回老家的朴实与故旧。在老家的山坡上看蓝蓝的天,看疯狂生长的野菊花,看遍地的车前子,看日渐稀少的树木。老家没有卡拉OK,没有夜总会,没有图书馆,没有湘菜馆,没有烧烤,惟有不变的炊烟缓缓升起,那是玉米秆的燃烧,老家的饭菜就是在玉米秆的燃烧中成为我们的盘中餐。在月亮升起的晚上,我一个人在老家的小街上漫步,没有抢劫的不法分子,没有红灯区的小姐拉客,仿佛现代化与我的老家没有任何关系。清静而贫困,适合一个人在此读书。然而老家又是始终要走出的,天风海雨才能锻造我们的心魂,只不过在内心深处某一个隐秘的角落里,始终会留一份老家的情怀,让人心有牵挂。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09-2-7 15:43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