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忍、豁达地生活
2022-01-12叙事散文黑龙江小龙女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38 编辑
——读许觉民的《风雨故旧录》这本书躺到我的书橱里有一年多时间了。这是我在太阳论坛参加一次比赛的奖品。自……
——读许觉民的《风雨故旧录》这本书躺到我的书橱里有一年多时间了。这是我在太阳论坛参加一次比赛的奖品。自……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38 编辑 <br /><br /> ——读许觉民的《风雨故旧录》
这本书躺到我的书橱里有一年多时间了。这是我在太阳论坛参加一次比赛的奖品。自从网友冰点离开哪里,我也就不去了。论坛,或者网站,维系关注度的,如是说,只有朋友。
暑期家里吵,我也不能专心写东西。读着《庄子》,一次不能读的太多,怕不能消化理解,只能靠自己的感悟力。便想起来读一本相对轻松的书当做休息。《风雨故旧录》也就从书橱躺到了我的枕边……
作者我以前没有听说过,通过读文章才知道,是出版界的翘楚。曾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做过副社长。书的前半部分描写他与一些文坛名人的交往印象、对其作品、人品的评价等等,文章是某报纸专栏的汇总。这正合了我的口味,我偏爱写人的文章,寥寥几笔,能勾勒出人物的风采,用笔是关键,像绘画里的速写,需要一定的观察力与基本功。惟妙惟肖更需要一语中的的尖锐。
以往的我认为“细节见功夫”,觉得它对于人物的性格表现力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有时候,我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便刻意如此,像一个套路。开篇入题,结尾是对人物的评价或者拔高等,像一个程序一丝不苟。读这本书,让我以往自己体会或者想当然的一些写人的技法,得到了扩展。
能够写活一个人,细节只是外部的功夫。了若无痕的结尾处理,嘎然而止,却又余韵悠长,只是写作技法的娴熟。但是触及思想、内心抑或评价,则需要对生活、人生有高度的概括与悟性,并且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广胸怀。这几点,在前半部分的文章里,有很完美的体现。
通过作者的笔,我们走近一些作家。他们多数跟文革有关联:受罪蒙辱,黑白功过。俞平伯、傅雷、萧军、何其芳、艾青等等,哪一个名字不震撼曾经的文坛呢?看一个人,要欣赏他的春风得意,更要关注他在挫折面前,在苦难面前的态度和表现。或不合作,或消极抵抗或自杀保节,都是令人震撼与痛心的。熬过这段时间,要坚强,更要隐忍与豁达。这是坚持的信念与动力。我见识少,书读的不多,文中涉及的作家,我所了解的只有代表作,还是泛泛。
人们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但隐士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人总要吃饭,在社会上交往,躲进书屋成一统,是不现实的,除非有谋生立命的保障。何况要摒弃头上的光环,也并不都能顺应个人的意愿。在人生的激流里、运动的大潮中,主动或者被动登场。苦乐年华,痛心疾首的一瞬间,都在作者的笔下活起来了。没偏重细节,但是对思想的解读,就需要一定的人生积累,不是文笔的花哨能体现的。
一个人的胸怀与境界,不是凭空产生的。总要经过苦难的磨炼、摔打。风雨之后,才能见到的彩虹。下编着重记述作者自己在文革中的经历。那一代作家的苦难,更能体现人格的操守与坚持。自身成就的品质与所受的伤害是成正比的,类似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伟大的作品属于伟大的人。人自然向往美好,谁也不愿意颠沛流离、或者是为作品的伟大,而故意身处逆境。
人能否坚强,自身的潜质能否被激发,取决于外部环境,生活的赐予。这便有个百姓的词:造化。每个人走到今天,长成这个样子,并不是自己愿意的,而是跟现实的对抗、妥协与顺应。在海水与火焰之间,在天使与魔鬼之间,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总要有个安身立命的状态或者形式。功过是非留给时间与后人。
在那个时代,对人性的扭曲、对美丑的颠倒,对人格的践踏。众人的承受力是不一样的。在大困难之前,有人倒下了,有人依然屹立。态度取决于灵魂深处最本真与原始的颤音。人真的要豁达一些,不是高调子,也不是假作的释然,而是最真实的阳光与呼吸,离不开又不由自主。不屈服,有智慧地坚持,隐忍之后,便是成功了。
我从作者的经历中感悟到,对照自身,发现所有的烦恼、痛苦是如此渺小、不堪一击。是饱食后的消化过程或是消遣中的无聊?一个人要大气地生活,人生的教益,往往藏在日常,需要一颗聪慧的心去领悟,用豁达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与完善自身。
这便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教益了。
这本书躺到我的书橱里有一年多时间了。这是我在太阳论坛参加一次比赛的奖品。自从网友冰点离开哪里,我也就不去了。论坛,或者网站,维系关注度的,如是说,只有朋友。
暑期家里吵,我也不能专心写东西。读着《庄子》,一次不能读的太多,怕不能消化理解,只能靠自己的感悟力。便想起来读一本相对轻松的书当做休息。《风雨故旧录》也就从书橱躺到了我的枕边……
作者我以前没有听说过,通过读文章才知道,是出版界的翘楚。曾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做过副社长。书的前半部分描写他与一些文坛名人的交往印象、对其作品、人品的评价等等,文章是某报纸专栏的汇总。这正合了我的口味,我偏爱写人的文章,寥寥几笔,能勾勒出人物的风采,用笔是关键,像绘画里的速写,需要一定的观察力与基本功。惟妙惟肖更需要一语中的的尖锐。
以往的我认为“细节见功夫”,觉得它对于人物的性格表现力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有时候,我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便刻意如此,像一个套路。开篇入题,结尾是对人物的评价或者拔高等,像一个程序一丝不苟。读这本书,让我以往自己体会或者想当然的一些写人的技法,得到了扩展。
能够写活一个人,细节只是外部的功夫。了若无痕的结尾处理,嘎然而止,却又余韵悠长,只是写作技法的娴熟。但是触及思想、内心抑或评价,则需要对生活、人生有高度的概括与悟性,并且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广胸怀。这几点,在前半部分的文章里,有很完美的体现。
通过作者的笔,我们走近一些作家。他们多数跟文革有关联:受罪蒙辱,黑白功过。俞平伯、傅雷、萧军、何其芳、艾青等等,哪一个名字不震撼曾经的文坛呢?看一个人,要欣赏他的春风得意,更要关注他在挫折面前,在苦难面前的态度和表现。或不合作,或消极抵抗或自杀保节,都是令人震撼与痛心的。熬过这段时间,要坚强,更要隐忍与豁达。这是坚持的信念与动力。我见识少,书读的不多,文中涉及的作家,我所了解的只有代表作,还是泛泛。
人们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但隐士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人总要吃饭,在社会上交往,躲进书屋成一统,是不现实的,除非有谋生立命的保障。何况要摒弃头上的光环,也并不都能顺应个人的意愿。在人生的激流里、运动的大潮中,主动或者被动登场。苦乐年华,痛心疾首的一瞬间,都在作者的笔下活起来了。没偏重细节,但是对思想的解读,就需要一定的人生积累,不是文笔的花哨能体现的。
一个人的胸怀与境界,不是凭空产生的。总要经过苦难的磨炼、摔打。风雨之后,才能见到的彩虹。下编着重记述作者自己在文革中的经历。那一代作家的苦难,更能体现人格的操守与坚持。自身成就的品质与所受的伤害是成正比的,类似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伟大的作品属于伟大的人。人自然向往美好,谁也不愿意颠沛流离、或者是为作品的伟大,而故意身处逆境。
人能否坚强,自身的潜质能否被激发,取决于外部环境,生活的赐予。这便有个百姓的词:造化。每个人走到今天,长成这个样子,并不是自己愿意的,而是跟现实的对抗、妥协与顺应。在海水与火焰之间,在天使与魔鬼之间,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总要有个安身立命的状态或者形式。功过是非留给时间与后人。
在那个时代,对人性的扭曲、对美丑的颠倒,对人格的践踏。众人的承受力是不一样的。在大困难之前,有人倒下了,有人依然屹立。态度取决于灵魂深处最本真与原始的颤音。人真的要豁达一些,不是高调子,也不是假作的释然,而是最真实的阳光与呼吸,离不开又不由自主。不屈服,有智慧地坚持,隐忍之后,便是成功了。
我从作者的经历中感悟到,对照自身,发现所有的烦恼、痛苦是如此渺小、不堪一击。是饱食后的消化过程或是消遣中的无聊?一个人要大气地生活,人生的教益,往往藏在日常,需要一颗聪慧的心去领悟,用豁达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与完善自身。
这便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教益了。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