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高岗
2022-01-12叙事散文乔举平
登 上 高 岗乔举平去年初秋,四弟一家三口从乌鲁木齐千里迢迢回老家探亲、看望父母,我和妻子也兴冲冲从县城赶回去,全家人团聚在紫松山前故居的老屋,那个门前核桃树浓荫蔽日的农家小院,倾刻盛满了欢乐。第二天,四弟提议上屋后的大山去看看,我也好些年……
登 上 高 岗
乔举平
去年初秋,四弟一家三口从乌鲁木齐千里迢迢回老家探亲、看望父母,我和妻子也兴冲冲从县城赶回去,全家人团聚在紫松山前故居的老屋,那个门前核桃树浓荫蔽日的农家小院,倾刻盛满了欢乐。
第二天,四弟提议上屋后的大山去看看,我也好些年没去了,就和妻子陪他们一家,还有侄子侄女一大帮欣然前往。大山是庄户人家的俗称,祖祖辈辈都这么叫,临洮县志上称作黎家大山、总山神梁,它是一处高岗、方园几十里的一个制高点,海拔2600多米,是甘肃定西市和临夏州的一处分界岭。
四弟18岁参军,少小离家很少回来,我也是终日忙碌,回老家也是来去匆匆,很少上过大山,那里有我们的童年,我们苦涩的记忆和甜甜的笑声。时光如梭,如今我们都人到中年,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幻想,但却带不走我往昔的记忆。
这天上午的天气气格外好,很晴朗,天际只有几朵白生生的云彩,好象蔚蓝的绸缎上绣上去的花朵,山山岭岭的庄稼都快收完了,只剩下一些玉米、大豆、洋芋等秋粮,山野呈现出一种寥廓疏朗的美来。我们从庄子上沿着通往山上的小路慢慢往上爬,四周的景象就不断扑入眼帘。四弟小小的女儿看到什么都新鲜,抢着摘路旁草丛中金黄的草苺,说真甜。四弟向女儿夸赞我,你大伯好多年前写的文章《六月草苺满山红》,写的就是这种东西,他拿着一颗草苺说,你大伯的文章还获了奖呢,惹得我们都笑了,是啊,我写家乡的一草一木何止这些啊。
路旁是茂盛的灌木丛、是山花和野草,冷不防还钻出了野兔和山鸡,好多的鸟儿在树梢谈情说爱,唱着婉转的歌儿。路旁一树黄杏又吸引住了孩子们,他们尖叫着、欢呼着用石块打起了杏子,很快就有熟透的黄杏落满草地,孩子们争抢着,都说甜啊,弟媳也说跟城市里街上买回的就是不一样,四弟把杏子也不擦一下就吃着,一脸的满足,我捡起一个咬了一口,仔细回味,也象是找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味道。
我们就这么慢慢腾腾地走着,戴着破草帽,穿着旧衣服,累了就一屁股坐在地埂草地上,没有了修养和约束,随便得就象是累了倦了的农人。从山下到山顶的三四里路,我们歇歇缓缓、走走停停,整整走了两个多小时。
中午时分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立于高岗之上,只见天空澄碧、天高地阔;极目四野,山峦起伏、绿野茫茫,一览众山之小,不是平日所能想象,我们大人一时无语,想是任何语言都无法说出当时情状,怕话一出口就显得渺小苍白。倒是孩子们快活无比,放声大吼,声音在沟谷间回荡,久久不息。孩子们带了望远镜,轮换着观望,都望见了更远的风景,嬉笑争抢,笑声阵阵。弟媳大发感慨,这么多山啊,一层连着一层,没有尽头,这么高的山,也住着人家啊。她是看惯了平川旷野,怎么会见这么多山呢。她的娘家在黄河之南,看惯了一马平川,沃野平畴,山怕是难得一见的。小侄女也是满眼惊喜,凝虑重重。她见得最多的是搂房,是车流人海,是飞速发展的城市景象。我们在山里出生、在山里长大,我小时候天天看山,爬山,是山看着我们成长啊,山就象是我的亲人,要是看不见山怕是心里肯定要发慌的。
我们在山顶平坦的草地上随便坐着、臥着,地上全是柔柔的青草,开遍了耀眼的山花,孩子们用打碗花编成了花环,戴在勃子上,那一簇簇粉红细碎的花儿,陶醉了他们的童心。四弟变戏法似的从包中拿出了两瓶啤酒,喷的一下打开了,我们各执一瓶喝着,酒不醉人人自醉,酒一粘唇心便醉了,好多年没有这么自由自在了,尤其和家人在一起,忘了工作、忘了许多的琐事,关了手机没了电脑的打扰,这样的感觉真好。
山顶有一石块相磊的嘛呢堆,插满了写满藏文的小旗子,风雨剥浊了上面的文字,依稀看得见些许痕迹,无数旗帜在山风中招展,发出哗哗声响,好像是山神对它领地的子民在讲述着什么,是告戒、是劝导、是善言妙语,是保佑一方山水、一方百姓的心语。我明白,这个石头的标志肯定是有灵的,它在庄稼人的心目中也一定是神圣的。和这里相距不远的山头又有一个更大的石堆,一棵千年老树在守护着它的寂然和安祥,我信步走到那里,老树已经很老了,合抱粗的树身,虬枝纵横、叶子繁茂,遮蔽了阳光,也为这个山神遮挡了无数岁月的风雨。我立于树前,虔诚地三鞠躬,这棵高岗之上孤独的老树不知站立了少个春秋,从我有记忆的那年就生长在这里了,从山下我家的窗口就能看见它,舂夏披一身绿装,冬日赤裸着身子,爷爷说它是一棵神树,他小时候就看见它那么长在这里。我抚摸粗糙的树身,在树下照相留念。
我们大家在山顶纷纷拍照,不论站在那里,都有美丽无比的背景,巍巍山岳、苍茫云海、青青草地、烂漫山花都永远定格在我们身旁。太阳暖暖照着、山风轻轻吹着,我们满脸笑容,笑声朗朗,热闹了这片平时沉寂的天地。我为四弟一家照了好多相,他们忘情的样子惹得侄子侄女笑弯了腰。妻子也格外高兴,主动和我拍了几张合影,说在这山上比成天呆在城里要好得多,我看见了她一度久违的笑容。
是啊,我们成天在为工作、为生活忙碌,在人群中穿梭、在麻木中行走、在平地上打转,一度消失了自我,看不见远方的世界,总是自认为视野开阔了、其实我们却看不见自己,看不见远方啊。我默默立于山岗,看见了不远处的满坡油松,那是我30多年前高中毕业回村当林业技术员时栽下的,已绿浪翻卷、蔚然成林。还有远处山脚下飘带一样的河流,那黄河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正在阳光下闪着银色的光芒,那就是洮河,纵穿临洮县全境一百多公里,养育了洮阳沃野的母亲河,在远方静静流淌,正穿越千年洪荒。
“大伯,那是你上班的县城吗?快看啊!”孩子的欢叫打断了我的思绪,侄女正从望远镜中发现了新大陆,我接过望远镜,是啊,我看到了一片城市,一片楼群,在闪闪发亮,那正是我日日工作生息的县城,无数的楼房呈现许多的几何形体,纵横的大街也只是一些粗粗的线条,城市只是一个大体模糊的轮廓。周围四处的山山洼洼都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村庄,凡是有许多树木的地方都布满了人家。我把望远镜移向近处的庄子,我看见了一户院中有人忙碌的人家,我调好焦距,看清了是一家五口,年长的老两口正在给牲口扎草,男人在握着扎刀使劲扎,女的跪在一边在喂草,一个小伙子在辟柴,稍远的门槛上正坐着一个奶孩子的小媳妇,怀中的婴儿在贪婪满足地吃奶,小媳妇鲜亮的红衣格外醒目,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啊。许多的屋顶都升腾着袅袅炊烟,这就是人家烟火,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延续着人类的繁衍。
此时,城市和乡村是如此明晰可分,如此协调相处。无数的村庄星星般散布在城市的周围,环卫着、呵护着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我晃然明白,乡村才是社会的跟基,如果没有了乡村,没有了无数的村庄家园,城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谈不上存在。
猛然间有雷声传来,天变了,起风了,风起云涌,倾刻天空暗淡了下来,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我们这才慌然醒悟要下山了,不然就会遭遇难料的风雨。大家一路小跑,我们的衣服鼓荡成了风帆,头发也迎风飘扬,小孩子的惊呼声被风捂住了,象山岗的叹息。好在这风雨只是一场虚惊,雷声大,雨点小,没有湿透衣衫。等跑到离家不远时,天又变的异常晴朗,只见一条彩虹奇迹般悬挂在刚才我们走过的山顶上,我们回首久久仰望,真是美得无法形容……
[ 本帖最后由 乔举平 于 2010-6-26 10:38 编辑 ]
乔举平
去年初秋,四弟一家三口从乌鲁木齐千里迢迢回老家探亲、看望父母,我和妻子也兴冲冲从县城赶回去,全家人团聚在紫松山前故居的老屋,那个门前核桃树浓荫蔽日的农家小院,倾刻盛满了欢乐。
第二天,四弟提议上屋后的大山去看看,我也好些年没去了,就和妻子陪他们一家,还有侄子侄女一大帮欣然前往。大山是庄户人家的俗称,祖祖辈辈都这么叫,临洮县志上称作黎家大山、总山神梁,它是一处高岗、方园几十里的一个制高点,海拔2600多米,是甘肃定西市和临夏州的一处分界岭。
四弟18岁参军,少小离家很少回来,我也是终日忙碌,回老家也是来去匆匆,很少上过大山,那里有我们的童年,我们苦涩的记忆和甜甜的笑声。时光如梭,如今我们都人到中年,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幻想,但却带不走我往昔的记忆。
这天上午的天气气格外好,很晴朗,天际只有几朵白生生的云彩,好象蔚蓝的绸缎上绣上去的花朵,山山岭岭的庄稼都快收完了,只剩下一些玉米、大豆、洋芋等秋粮,山野呈现出一种寥廓疏朗的美来。我们从庄子上沿着通往山上的小路慢慢往上爬,四周的景象就不断扑入眼帘。四弟小小的女儿看到什么都新鲜,抢着摘路旁草丛中金黄的草苺,说真甜。四弟向女儿夸赞我,你大伯好多年前写的文章《六月草苺满山红》,写的就是这种东西,他拿着一颗草苺说,你大伯的文章还获了奖呢,惹得我们都笑了,是啊,我写家乡的一草一木何止这些啊。
路旁是茂盛的灌木丛、是山花和野草,冷不防还钻出了野兔和山鸡,好多的鸟儿在树梢谈情说爱,唱着婉转的歌儿。路旁一树黄杏又吸引住了孩子们,他们尖叫着、欢呼着用石块打起了杏子,很快就有熟透的黄杏落满草地,孩子们争抢着,都说甜啊,弟媳也说跟城市里街上买回的就是不一样,四弟把杏子也不擦一下就吃着,一脸的满足,我捡起一个咬了一口,仔细回味,也象是找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味道。
我们就这么慢慢腾腾地走着,戴着破草帽,穿着旧衣服,累了就一屁股坐在地埂草地上,没有了修养和约束,随便得就象是累了倦了的农人。从山下到山顶的三四里路,我们歇歇缓缓、走走停停,整整走了两个多小时。
中午时分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立于高岗之上,只见天空澄碧、天高地阔;极目四野,山峦起伏、绿野茫茫,一览众山之小,不是平日所能想象,我们大人一时无语,想是任何语言都无法说出当时情状,怕话一出口就显得渺小苍白。倒是孩子们快活无比,放声大吼,声音在沟谷间回荡,久久不息。孩子们带了望远镜,轮换着观望,都望见了更远的风景,嬉笑争抢,笑声阵阵。弟媳大发感慨,这么多山啊,一层连着一层,没有尽头,这么高的山,也住着人家啊。她是看惯了平川旷野,怎么会见这么多山呢。她的娘家在黄河之南,看惯了一马平川,沃野平畴,山怕是难得一见的。小侄女也是满眼惊喜,凝虑重重。她见得最多的是搂房,是车流人海,是飞速发展的城市景象。我们在山里出生、在山里长大,我小时候天天看山,爬山,是山看着我们成长啊,山就象是我的亲人,要是看不见山怕是心里肯定要发慌的。
我们在山顶平坦的草地上随便坐着、臥着,地上全是柔柔的青草,开遍了耀眼的山花,孩子们用打碗花编成了花环,戴在勃子上,那一簇簇粉红细碎的花儿,陶醉了他们的童心。四弟变戏法似的从包中拿出了两瓶啤酒,喷的一下打开了,我们各执一瓶喝着,酒不醉人人自醉,酒一粘唇心便醉了,好多年没有这么自由自在了,尤其和家人在一起,忘了工作、忘了许多的琐事,关了手机没了电脑的打扰,这样的感觉真好。
山顶有一石块相磊的嘛呢堆,插满了写满藏文的小旗子,风雨剥浊了上面的文字,依稀看得见些许痕迹,无数旗帜在山风中招展,发出哗哗声响,好像是山神对它领地的子民在讲述着什么,是告戒、是劝导、是善言妙语,是保佑一方山水、一方百姓的心语。我明白,这个石头的标志肯定是有灵的,它在庄稼人的心目中也一定是神圣的。和这里相距不远的山头又有一个更大的石堆,一棵千年老树在守护着它的寂然和安祥,我信步走到那里,老树已经很老了,合抱粗的树身,虬枝纵横、叶子繁茂,遮蔽了阳光,也为这个山神遮挡了无数岁月的风雨。我立于树前,虔诚地三鞠躬,这棵高岗之上孤独的老树不知站立了少个春秋,从我有记忆的那年就生长在这里了,从山下我家的窗口就能看见它,舂夏披一身绿装,冬日赤裸着身子,爷爷说它是一棵神树,他小时候就看见它那么长在这里。我抚摸粗糙的树身,在树下照相留念。
我们大家在山顶纷纷拍照,不论站在那里,都有美丽无比的背景,巍巍山岳、苍茫云海、青青草地、烂漫山花都永远定格在我们身旁。太阳暖暖照着、山风轻轻吹着,我们满脸笑容,笑声朗朗,热闹了这片平时沉寂的天地。我为四弟一家照了好多相,他们忘情的样子惹得侄子侄女笑弯了腰。妻子也格外高兴,主动和我拍了几张合影,说在这山上比成天呆在城里要好得多,我看见了她一度久违的笑容。
是啊,我们成天在为工作、为生活忙碌,在人群中穿梭、在麻木中行走、在平地上打转,一度消失了自我,看不见远方的世界,总是自认为视野开阔了、其实我们却看不见自己,看不见远方啊。我默默立于山岗,看见了不远处的满坡油松,那是我30多年前高中毕业回村当林业技术员时栽下的,已绿浪翻卷、蔚然成林。还有远处山脚下飘带一样的河流,那黄河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正在阳光下闪着银色的光芒,那就是洮河,纵穿临洮县全境一百多公里,养育了洮阳沃野的母亲河,在远方静静流淌,正穿越千年洪荒。
“大伯,那是你上班的县城吗?快看啊!”孩子的欢叫打断了我的思绪,侄女正从望远镜中发现了新大陆,我接过望远镜,是啊,我看到了一片城市,一片楼群,在闪闪发亮,那正是我日日工作生息的县城,无数的楼房呈现许多的几何形体,纵横的大街也只是一些粗粗的线条,城市只是一个大体模糊的轮廓。周围四处的山山洼洼都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村庄,凡是有许多树木的地方都布满了人家。我把望远镜移向近处的庄子,我看见了一户院中有人忙碌的人家,我调好焦距,看清了是一家五口,年长的老两口正在给牲口扎草,男人在握着扎刀使劲扎,女的跪在一边在喂草,一个小伙子在辟柴,稍远的门槛上正坐着一个奶孩子的小媳妇,怀中的婴儿在贪婪满足地吃奶,小媳妇鲜亮的红衣格外醒目,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啊。许多的屋顶都升腾着袅袅炊烟,这就是人家烟火,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延续着人类的繁衍。
此时,城市和乡村是如此明晰可分,如此协调相处。无数的村庄星星般散布在城市的周围,环卫着、呵护着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我晃然明白,乡村才是社会的跟基,如果没有了乡村,没有了无数的村庄家园,城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谈不上存在。
猛然间有雷声传来,天变了,起风了,风起云涌,倾刻天空暗淡了下来,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我们这才慌然醒悟要下山了,不然就会遭遇难料的风雨。大家一路小跑,我们的衣服鼓荡成了风帆,头发也迎风飘扬,小孩子的惊呼声被风捂住了,象山岗的叹息。好在这风雨只是一场虚惊,雷声大,雨点小,没有湿透衣衫。等跑到离家不远时,天又变的异常晴朗,只见一条彩虹奇迹般悬挂在刚才我们走过的山顶上,我们回首久久仰望,真是美得无法形容……
[ 本帖最后由 乔举平 于 2010-6-26 10:38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