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书香
2022-01-12叙事散文姜仲华
陋室书香小城里有家小书屋,在一条小胡同里。周围街道宽阔繁华,小胡同却窄窄的,汽车进不来,落得清静。里面大都是旧房,依稀可见老城旧貌。一条煤屑小路整天湿润润的,两边墙根断断续续地生着青草,零星地开些嫩黄小花。胡同里零零散散地开了几家小店。书屋……
陋室书香
小城里有家小书屋,在一条小胡同里。周围街道宽阔繁华,小胡同却窄窄的,汽车进不来,落得清静。里面大都是旧房,依稀可见老城旧貌。一条煤屑小路整天湿润润的,两边墙根断断续续地生着青草,零星地开些嫩黄小花。胡同里零零散散地开了几家小店。
书屋很小,不过十几个平方,进去就觉逼仄。三面墙下和中间都立着摆满书的书架。南墙有个大窗户,窗下有一张木板床,床前是一张槐木桌,没有上漆,露着深黄、浅黄的木纹。桌上有个租书记录本,封面却写着“有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十个字,显出店主的精神追求。
书全是旧书,以中外文学艺术名著为主,仅浏览那些灿烂的书名,就让人对这个简陋的小书屋刮目相看,使人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想起那句话:何陋之有?书价很低,正适合小城许多爱书却没多少钱买书的人。
店主三十出头,耳聋,面目黝黑、古拙。别人和他交流,要靠纸笔或手势。他是一位农民,酷爱读书,就开了书屋,既是谋生,也为爱好。平日里,在窗下静静读书,或者写些文字,对顾客不在意,直到顾客把书拿到他面前,才谈生意。他是一个深得读书快乐的人,常常读得入迷,自顾自地一翘大拇指,咧嘴大笑,喝口水继续低头读书,忘了生意。
如果你第一次来,看好一本书却钱不够,他也会让你拿去,也不问你的名字。我曾问他,他说,爱读书的人,心地都不坏,不担心。因为来读书的人都是常客,他出门时,就对人说:“走时别忘把门锁上!”常见这样的情景:买书的人嫌便宜,多给他钱,他说“够了”,争起来,对方非要把钱塞给他,他又把钱推回去,实在推不回,才红着脸收下。每看到这情景,我都油然想起《镜花缘》里那个“君子国”。
他爱下围棋,常常一手拿棋谱,一手拈棋子,对着棋盘,入神地沉思,大师一样凝重地落子。棋友来,他很喜欢,摆上棋盘对弈,忘了身外的事;观棋的越来越多,书屋更小了;看书的,看棋的,互不相扰。
人们在这里和在家一样随意。美术社的老板设计广告遇到难题,耳朵上夹着铅笔,手里摇着尺子,过来寻个图样;烧饼店的汉子干活儿累了,扎着围裙,拿本书回去,坐在店门口喝茶看书。摆水果摊的小伙子过来,停下三轮车,拿出两个水果放在桌上,坐下看一会儿书。下班回家的人经过,常常进来带本书回家。周末有专门带孩子来看书的家长,大人搬个凳子,坐在门口晒着太阳读,孩子立在书架前入迷地读。
也有伏在小桌上抄抄写写的,是小城爱好文学的青年。他们写了文章就拿来,请店主和文友提意见,修改好后,满怀期待地给报刊投稿,却大都石沉大海。这并不损伤他们对文学的热情。偶尔发表,大家争相拿着报刊传阅,喜气洋洋。稿费来了,必定买来啤酒、小菜,摆满小桌,几人环坐,人手一瓶啤酒,边喝边谈,谈读书的收获,谈写作的难处,谈文坛的热点,酒酣耳热,敢把大师批评一番,气氛热烈,俨然文学沙龙。渐渐地,屋里没了人声,原来都已低头读书。偶尔有人“啧啧”不已,摇头晃脑,是读到了会心之处;有人把好的地方指给别人共赏,或者与别人探讨;有的写下文字给店主看,一起开心大笑,笑声飘出窗口,引得路人惊奇探看。
每天晚上,洁白的日光灯下,店主和顾客静静地读书,互不打扰。夜深了,看书的人打着呵欠,揉着眼皮,拿本书回家,店主也不送,自管关门睡觉。小胡同里关门最晚的,是小书屋。
小小书屋,浓浓书香,不知曾使多少人沉醉?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