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
2022-01-12抒情散文梁星钧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55 编辑
笔记本
梁星钧笔记本,对我来说,就基本等同于日记本,因我所有的笔记和写作都纳入日记体的写作及管理。我的日记始于80年代初期,即我高考的最后一次补习冲刺时……
笔记本
梁星钧笔记本,对我来说,就基本等同于日记本,因我所有的笔记和写作都纳入日记体的写作及管理。我的日记始于80年代初期,即我高考的最后一次补习冲刺时……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55 编辑 <br /><br />笔记本
梁星钧
笔记本,对我来说,就基本等同于日记本,因我所有的笔记和写作都纳入日记体的写作及管理。
我的日记始于80年代初期,即我高考的最后一次补习冲刺时期。本来那时壮怀激烈,满腹心事,却既没写日记的习惯,也不知怎么去有效表达之,只是五月的一天我年迈的婆婆去逝,我怀揣一个16K50页的作业本,甩开给我传讯的人,前面独自疯跑回去,晚上站在楼上写了题为《写在前后》的大半本怀念文字,我原计划是要写满全本50页的,那时我泪水和着墨水,心里话特别多,无奈天大亮了,我站着的腿手都麻木了,头脑也昏倦了,脸上的泪水早已风干,所以就画了个句号,随出殡的送炮把婆婆送走了。这便是我第一次庄重而正式的日记,也是我日记记述的开端。
最后的高考落败后我落寞地回到故乡,回到楼上,整日都是靠随机的乱翻书籍(含连环画)、伤悲和点滴涂鸦的日记来过日子,这也正式标志我步入严峻生活的实际开始,揭开了我人生探索的新篇章,是我人生觅路的正式写照。
1983年初,我走上了工作岗位。我的日记也翻开了新的一页。不过我改用了牛皮纸封面的32K工作笔记,每页分为上下两个方框,头栏标有时间、天气、心情,--纯粹的日记格式。我就开始了一点一滴的日记记述。那时的内容多半是心情,也有少量记事,没有文学色彩。不过我后来很看重这一段,尤其在辗转的乡镇工作10年,我需回头寻觅我的心迹,试图理出蛛丝马迹,描绘我的10年人生轨迹,所以我后来不惜作了重整誊抄,规范在统一格式的硬封笔记本里。可惜,这些前面的6本32K百页日记,因后来的1998年9月16日的一场暴雨洪灾给卷走了,荡然无存,成了我的一段人生日记真空,难以补还。
这段损毁的日记时间跨度为15年,所述的生活含读书、在家、3个乡镇工作10年、回城的头几年。这些内容虽然呈点滴状,但很真实,其中有我人生的许多珍贵史料,能勾起我的往事回味,引发我的无限延伸,而进入过去的尘封岁月深层,特别是自考10年的足迹心迹遍布其间,这对于我检视那段艰辛记忆,树立不屈斗志,走好自己前面的每一步,都是很重要的,况且,自考结束之后,我首篇小文就以配图的形式,上了《成都科技商报》这样的大型周报的头版正中,激励了我后来的许多写作,而这些生活记述感悟文章,都一并丢失了,残缺了,无不遗憾。虽然,自考毕业证书等历尽艰辛补办了,房屋也新购买了,但丢失的那6厚本日记本永远也找不回来,补不回来。这就是为什么我日记本的编号是从第9本开始的根本原因。
我的日记本是一个杂和体。内容五花八门,自己的日记心得和文学写作混杂其间。这个习惯沿用至今。我在回答热心的询问者时,我说我至今还没正式写过文章,都只是在写日记,尽管我成文数百,发表上百,获奖数次,但都是从那些日记里选来并经过一些必要的修改和加工的。我也打算继续沿用这一顺手形式,即写好我的日记,换一句话说,我的一切文学作品源自我的日记。
日记本成了我的随身物。不管走到哪里,何时何地,我不带别的,忘了什么都行,可就是忘不了笔记本。这一习惯我已经久不衰。当然,有时实在负重不堪,或因别的干扰因素无法静处成文,我就会用一些纸页来代替,随后夹附至笔记本。
显然,笔记本已俨然成了我的知音。它虽然属于静物,却常与我通话对话。我的所有喜怒哀乐,没别处表达的,都可借此表达,而且这种表达是淋漓尽致的,也是畅所欲言和随心所欲的。我甚至可以说,它比知音还准知音。
因我未遇过这样的知音。可以让我尽情倾泻和接纳到这程度。它几乎是兼收并蓄地全方位接纳,全盘接受,不作任何隐瞒吞食,是纯客观的忠实和完全的记录者。当然也有遗憾,即没人的灵性和活性,没鲜活的感情。所以,怎样让我的笔记本活起来,充满智性灵性感性活性,是我多年思考的问题,也是我力争努力做好的事情。
因为我比较过,从知识而言,人再好没书好,人再好没写好。人的知识见解是有限的,而书无限,一人找书读总比找人易;人再理解慰藉都是有限的,而写无限,你可以随心所欲写,总比对一个人说话易。前几年我孤寂,心有创伤未愈,就渴望得知音盼奇遇,以解烦燥忧愁,可事实证明千古知音难觅,即使是老婆又怎样,理解都是十分苍白和有限的,所以我只好摇头抱歉和深表失望,而终回到书本上来,让读和写,写和读,永远都紧随我,与我共舞同乐,我们俨然成了千古知音,奇遇良缘。
笔记本给我带来慰藉,释放,排解,疏导,通融我身心、思想、诉求的同时,又或多或少给我带来了愉悦和荣誉。从本质讲,关于物的东西是人生的客观条件,生活基础,而精神的东西才是高享受,高消费,终极追求。所以,当物质基础满足,或轻于物的人们,就对精神生活,感官享受有特别的需求了,尤其喜欢和热心艺术的人,对精神的追求就非同一般了。人虽并非为名利、荣誉而活,但绝对要为健康快乐而活。名利、荣誉仅是快乐的重要方式手段之一。
我这一摞30余本笔记,是一个时间线上的颗颗珍珠,它书写着我的人生脉络。记载着我生命行走的点点滴滴,绘制了一幅我人生运动的轨迹曲线。我小心翼翼呵护,把它收掇好,收藏好,时常除尘翻检晾晒,且经常回头读。我抚摸这些笔记本,就是抚摸我的生命路线,就是珍爱我的人生足迹。我希望自己,温故而知新,厚积而薄发。我可以更加精练地记录好我的前行轨迹,让我的生命更加闪光,让我的生活更加快乐,让我的身心更加愉悦。让这个小小的笔记本,承载和聚放更大的光和能。
(写于09,5,22晚 老宅)
梁星钧
笔记本,对我来说,就基本等同于日记本,因我所有的笔记和写作都纳入日记体的写作及管理。
我的日记始于80年代初期,即我高考的最后一次补习冲刺时期。本来那时壮怀激烈,满腹心事,却既没写日记的习惯,也不知怎么去有效表达之,只是五月的一天我年迈的婆婆去逝,我怀揣一个16K50页的作业本,甩开给我传讯的人,前面独自疯跑回去,晚上站在楼上写了题为《写在前后》的大半本怀念文字,我原计划是要写满全本50页的,那时我泪水和着墨水,心里话特别多,无奈天大亮了,我站着的腿手都麻木了,头脑也昏倦了,脸上的泪水早已风干,所以就画了个句号,随出殡的送炮把婆婆送走了。这便是我第一次庄重而正式的日记,也是我日记记述的开端。
最后的高考落败后我落寞地回到故乡,回到楼上,整日都是靠随机的乱翻书籍(含连环画)、伤悲和点滴涂鸦的日记来过日子,这也正式标志我步入严峻生活的实际开始,揭开了我人生探索的新篇章,是我人生觅路的正式写照。
1983年初,我走上了工作岗位。我的日记也翻开了新的一页。不过我改用了牛皮纸封面的32K工作笔记,每页分为上下两个方框,头栏标有时间、天气、心情,--纯粹的日记格式。我就开始了一点一滴的日记记述。那时的内容多半是心情,也有少量记事,没有文学色彩。不过我后来很看重这一段,尤其在辗转的乡镇工作10年,我需回头寻觅我的心迹,试图理出蛛丝马迹,描绘我的10年人生轨迹,所以我后来不惜作了重整誊抄,规范在统一格式的硬封笔记本里。可惜,这些前面的6本32K百页日记,因后来的1998年9月16日的一场暴雨洪灾给卷走了,荡然无存,成了我的一段人生日记真空,难以补还。
这段损毁的日记时间跨度为15年,所述的生活含读书、在家、3个乡镇工作10年、回城的头几年。这些内容虽然呈点滴状,但很真实,其中有我人生的许多珍贵史料,能勾起我的往事回味,引发我的无限延伸,而进入过去的尘封岁月深层,特别是自考10年的足迹心迹遍布其间,这对于我检视那段艰辛记忆,树立不屈斗志,走好自己前面的每一步,都是很重要的,况且,自考结束之后,我首篇小文就以配图的形式,上了《成都科技商报》这样的大型周报的头版正中,激励了我后来的许多写作,而这些生活记述感悟文章,都一并丢失了,残缺了,无不遗憾。虽然,自考毕业证书等历尽艰辛补办了,房屋也新购买了,但丢失的那6厚本日记本永远也找不回来,补不回来。这就是为什么我日记本的编号是从第9本开始的根本原因。
我的日记本是一个杂和体。内容五花八门,自己的日记心得和文学写作混杂其间。这个习惯沿用至今。我在回答热心的询问者时,我说我至今还没正式写过文章,都只是在写日记,尽管我成文数百,发表上百,获奖数次,但都是从那些日记里选来并经过一些必要的修改和加工的。我也打算继续沿用这一顺手形式,即写好我的日记,换一句话说,我的一切文学作品源自我的日记。
日记本成了我的随身物。不管走到哪里,何时何地,我不带别的,忘了什么都行,可就是忘不了笔记本。这一习惯我已经久不衰。当然,有时实在负重不堪,或因别的干扰因素无法静处成文,我就会用一些纸页来代替,随后夹附至笔记本。
显然,笔记本已俨然成了我的知音。它虽然属于静物,却常与我通话对话。我的所有喜怒哀乐,没别处表达的,都可借此表达,而且这种表达是淋漓尽致的,也是畅所欲言和随心所欲的。我甚至可以说,它比知音还准知音。
因我未遇过这样的知音。可以让我尽情倾泻和接纳到这程度。它几乎是兼收并蓄地全方位接纳,全盘接受,不作任何隐瞒吞食,是纯客观的忠实和完全的记录者。当然也有遗憾,即没人的灵性和活性,没鲜活的感情。所以,怎样让我的笔记本活起来,充满智性灵性感性活性,是我多年思考的问题,也是我力争努力做好的事情。
因为我比较过,从知识而言,人再好没书好,人再好没写好。人的知识见解是有限的,而书无限,一人找书读总比找人易;人再理解慰藉都是有限的,而写无限,你可以随心所欲写,总比对一个人说话易。前几年我孤寂,心有创伤未愈,就渴望得知音盼奇遇,以解烦燥忧愁,可事实证明千古知音难觅,即使是老婆又怎样,理解都是十分苍白和有限的,所以我只好摇头抱歉和深表失望,而终回到书本上来,让读和写,写和读,永远都紧随我,与我共舞同乐,我们俨然成了千古知音,奇遇良缘。
笔记本给我带来慰藉,释放,排解,疏导,通融我身心、思想、诉求的同时,又或多或少给我带来了愉悦和荣誉。从本质讲,关于物的东西是人生的客观条件,生活基础,而精神的东西才是高享受,高消费,终极追求。所以,当物质基础满足,或轻于物的人们,就对精神生活,感官享受有特别的需求了,尤其喜欢和热心艺术的人,对精神的追求就非同一般了。人虽并非为名利、荣誉而活,但绝对要为健康快乐而活。名利、荣誉仅是快乐的重要方式手段之一。
我这一摞30余本笔记,是一个时间线上的颗颗珍珠,它书写着我的人生脉络。记载着我生命行走的点点滴滴,绘制了一幅我人生运动的轨迹曲线。我小心翼翼呵护,把它收掇好,收藏好,时常除尘翻检晾晒,且经常回头读。我抚摸这些笔记本,就是抚摸我的生命路线,就是珍爱我的人生足迹。我希望自己,温故而知新,厚积而薄发。我可以更加精练地记录好我的前行轨迹,让我的生命更加闪光,让我的生活更加快乐,让我的身心更加愉悦。让这个小小的笔记本,承载和聚放更大的光和能。
(写于09,5,22晚 老宅)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