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广播那些事儿
2022-01-12叙事散文阿雷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52 编辑
听广播那些事儿小时顽劣,还穿着开裆裤,就在一个夏天的中午,爬上自家土坯房的房顶,骑在屋脊上。手里托着一台大大的收音机,在耳边装模做样的听着新闻。今天看来……
听广播那些事儿小时顽劣,还穿着开裆裤,就在一个夏天的中午,爬上自家土坯房的房顶,骑在屋脊上。手里托着一台大大的收音机,在耳边装模做样的听着新闻。今天看来……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52 编辑 <br /><br />听广播那些事儿
小时顽劣,还穿着开裆裤,就在一个夏天的中午,爬上自家土坯房的房顶,骑在屋脊上。手里托着一台大大的收音机,在耳边装模做样的听着新闻。今天看来,这种行为,有点搞笑。然而,这种行为的背后,却是我爱上广播的引线。
父亲,在他们那个年代,算个文化人。能书会画,知晓历史新闻。父亲每天傍晚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打开那台半导体收音机,听评书或听戏。父亲迷评书,单田芳、田连元、刘兰芳的评书大都听了个遍。父亲也迷听戏,主要是京剧和吕剧。那时我对戏曲是有点讨厌的,吱吱呀呀,连吼带拖着长音颤音,感觉乱遭遭的。但时间久了,却也慢慢接受了那股有着特殊味道和唱腔的戏种,而且有点喜欢听了。我正是在父亲的一朝一夕影响下,而迷上评书戏曲,进而迷上了听广播。
还清晰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就直奔向茶几。打开那收音机的旋钮,听里面流出的故事,音乐。从收音机里学会了几首儿歌,更让我在小伙伴中骄傲的是还学会了几首流行歌曲。当我在小伙伴面前唱那首跑了调的《信天游》时,不知让多少小伙伴羡慕死。
随着时间慢慢流淌,上了中学的我却几乎远离了听广播。上初中那几年,我完全与广播绝缘。家里的收音机坏了,学校里无广播可听,只能在业余时间通过偷偷看小说来渡过课余无聊的生活。上了高中,课程加紧加重,学校和家里给自己的压力也象石头一样压在胸口,让自己感觉到有些窒息。但同学,亭,却好象无压力的样子。胖乎乎的他,抱着一台崭新收音机,从我们宿舍门口大摇大摆的经过,他仿佛在向我们炫耀,刚买的收音机,最流行的,多频段的,还能听电视呢!他不太爱说话,时常戴着耳机在被窝里听广播。很多同学想和他一起听广播,他却只是摇头。半天扔出一句话“你们听不懂,学习去,考大学去”。我们宿舍的亮是个足球迷。那晚电视转播足球世界杯。已是深夜,外出看电视是不可能的。亮急的象热锅上的蚂蚁,转来转去。他突然一拍脑瓜,说,听广播。说完,他到了隔壁宿舍找亭借收音机去。很快,他就失望的回来了。无论亮怎样千方百计的游说亭,亭就是不为所动,不借。这时,我自告奋勇的说,我给你借去,肯定能借来。亮说,算了,你借不来的,他那种人,难说话。这更激起了我要去借收音机的冲动。自己感觉能借到,原因有二,一是他喜欢练字、写文章,常与我切磋交流,有一定感情基础。二是,前几天他才借了我十元钱急用,至今未还。怎么说,他也欠我个人情啊!
进了隔壁宿舍找亭,亭正窝在被子里听广播。我说明来意后,他头也不抬的说,不行啊,刚买的,我还没听够呢!我又再三请求,他还是不肯出借。最后,没办法,我干脆来软的。我低声对亭说,求求你了,用十分钟也行,过会儿给你送过来,我已经向舍友夸下海口,说能借出来。就一会儿,保证一会儿。没想到亭还是在床上毫无反应。我临走时,忿忿地说:“还欠我钱呢!小气鬼!”走出门口,听见亭懒洋洋地说一句“钱,过几天会还你!”回到宿舍,余气未消。舍友说,没事的,他就是那样的人。吝啬鬼。谁也借不出来。现在回头看看,那天晚上确实很让自己丢面子。
大学,是在南昌上的。南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革命文化传统。江南特有的潮润的天气,滋养着干涸而疲惫的心。但时间已长,大学无聊的生活显露无疑。心不再滋润,渐渐变的荒芜寒冷。课余,舍友大多通过打牌,上网来虚度光阴。我也偶尔参与,但更多的时间,我捧起了收音机,让收音机驱走我的寂寞,烦恼和无聊。我沉浸在听广播的世界里,自我陶醉,自我欣赏。每天早上五点四十五,我都会准时打开广播。顿时,宿舍里弥漫着曾经过往的岁月,那些经典的老歌在空中飘啊飘啊,直抵达心灵的深处。舍友们一个个揉揉睡眼,起床洗涮。若没有那广播的悠扬的歌声,不知有多少舍友沉睡不醒而耽误早操。舍友常说,你那早晨的广播,就是我们起床的闹钟。不过这广播的闹钟,可好听呢,不糙心。
后来回到家乡工作,原以为繁忙的工作会割舍我与广播的联系。没想到,我还是与广播不期而遇。前几年,广播电台组织教师节征文活动。我饶有兴趣的写了一篇。一女同事的女儿,七岁,很喜欢听广播。她很想有一台属于自己的收音机。为了一个七岁孩子的美好愿望,我又破例的当了一次枪手。最后,我所写的两篇稿子都获了优秀奖。同事向我祝贺,我却有点失落。心想,在学校期间,在全国征文中都能获奖,在自己小小的县城,竟然只得了个优秀奖,真是不甘心啊。心中暗暗发誓,要努力写作,争取来年得个等次奖。没想到这个愿望竟然意外的实现了。今年电台组织“母亲节”征文活动。我顺便将去年写在博客上的一篇稿子投了过去。没有想到过了一段时间,范廷伟老师给我发短信,告诉我获了一等奖。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论水平,我远远不如范廷伟老师等一批优秀作者,除了庆幸,还是庆幸。
如今,家里的显要位置,放置着今年获奖得来的豪华收音机。每当家里炊烟飘起在小院上空时,收音机就被挪在屋檐下,播放着动人的旋律。而厨房里的我,浸在音乐中,挥舞菜刀,切菜做饭。在广播中劳作,欲罢不能,欲罢不能!
小时顽劣,还穿着开裆裤,就在一个夏天的中午,爬上自家土坯房的房顶,骑在屋脊上。手里托着一台大大的收音机,在耳边装模做样的听着新闻。今天看来,这种行为,有点搞笑。然而,这种行为的背后,却是我爱上广播的引线。
父亲,在他们那个年代,算个文化人。能书会画,知晓历史新闻。父亲每天傍晚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打开那台半导体收音机,听评书或听戏。父亲迷评书,单田芳、田连元、刘兰芳的评书大都听了个遍。父亲也迷听戏,主要是京剧和吕剧。那时我对戏曲是有点讨厌的,吱吱呀呀,连吼带拖着长音颤音,感觉乱遭遭的。但时间久了,却也慢慢接受了那股有着特殊味道和唱腔的戏种,而且有点喜欢听了。我正是在父亲的一朝一夕影响下,而迷上评书戏曲,进而迷上了听广播。
还清晰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就直奔向茶几。打开那收音机的旋钮,听里面流出的故事,音乐。从收音机里学会了几首儿歌,更让我在小伙伴中骄傲的是还学会了几首流行歌曲。当我在小伙伴面前唱那首跑了调的《信天游》时,不知让多少小伙伴羡慕死。
随着时间慢慢流淌,上了中学的我却几乎远离了听广播。上初中那几年,我完全与广播绝缘。家里的收音机坏了,学校里无广播可听,只能在业余时间通过偷偷看小说来渡过课余无聊的生活。上了高中,课程加紧加重,学校和家里给自己的压力也象石头一样压在胸口,让自己感觉到有些窒息。但同学,亭,却好象无压力的样子。胖乎乎的他,抱着一台崭新收音机,从我们宿舍门口大摇大摆的经过,他仿佛在向我们炫耀,刚买的收音机,最流行的,多频段的,还能听电视呢!他不太爱说话,时常戴着耳机在被窝里听广播。很多同学想和他一起听广播,他却只是摇头。半天扔出一句话“你们听不懂,学习去,考大学去”。我们宿舍的亮是个足球迷。那晚电视转播足球世界杯。已是深夜,外出看电视是不可能的。亮急的象热锅上的蚂蚁,转来转去。他突然一拍脑瓜,说,听广播。说完,他到了隔壁宿舍找亭借收音机去。很快,他就失望的回来了。无论亮怎样千方百计的游说亭,亭就是不为所动,不借。这时,我自告奋勇的说,我给你借去,肯定能借来。亮说,算了,你借不来的,他那种人,难说话。这更激起了我要去借收音机的冲动。自己感觉能借到,原因有二,一是他喜欢练字、写文章,常与我切磋交流,有一定感情基础。二是,前几天他才借了我十元钱急用,至今未还。怎么说,他也欠我个人情啊!
进了隔壁宿舍找亭,亭正窝在被子里听广播。我说明来意后,他头也不抬的说,不行啊,刚买的,我还没听够呢!我又再三请求,他还是不肯出借。最后,没办法,我干脆来软的。我低声对亭说,求求你了,用十分钟也行,过会儿给你送过来,我已经向舍友夸下海口,说能借出来。就一会儿,保证一会儿。没想到亭还是在床上毫无反应。我临走时,忿忿地说:“还欠我钱呢!小气鬼!”走出门口,听见亭懒洋洋地说一句“钱,过几天会还你!”回到宿舍,余气未消。舍友说,没事的,他就是那样的人。吝啬鬼。谁也借不出来。现在回头看看,那天晚上确实很让自己丢面子。
大学,是在南昌上的。南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革命文化传统。江南特有的潮润的天气,滋养着干涸而疲惫的心。但时间已长,大学无聊的生活显露无疑。心不再滋润,渐渐变的荒芜寒冷。课余,舍友大多通过打牌,上网来虚度光阴。我也偶尔参与,但更多的时间,我捧起了收音机,让收音机驱走我的寂寞,烦恼和无聊。我沉浸在听广播的世界里,自我陶醉,自我欣赏。每天早上五点四十五,我都会准时打开广播。顿时,宿舍里弥漫着曾经过往的岁月,那些经典的老歌在空中飘啊飘啊,直抵达心灵的深处。舍友们一个个揉揉睡眼,起床洗涮。若没有那广播的悠扬的歌声,不知有多少舍友沉睡不醒而耽误早操。舍友常说,你那早晨的广播,就是我们起床的闹钟。不过这广播的闹钟,可好听呢,不糙心。
后来回到家乡工作,原以为繁忙的工作会割舍我与广播的联系。没想到,我还是与广播不期而遇。前几年,广播电台组织教师节征文活动。我饶有兴趣的写了一篇。一女同事的女儿,七岁,很喜欢听广播。她很想有一台属于自己的收音机。为了一个七岁孩子的美好愿望,我又破例的当了一次枪手。最后,我所写的两篇稿子都获了优秀奖。同事向我祝贺,我却有点失落。心想,在学校期间,在全国征文中都能获奖,在自己小小的县城,竟然只得了个优秀奖,真是不甘心啊。心中暗暗发誓,要努力写作,争取来年得个等次奖。没想到这个愿望竟然意外的实现了。今年电台组织“母亲节”征文活动。我顺便将去年写在博客上的一篇稿子投了过去。没有想到过了一段时间,范廷伟老师给我发短信,告诉我获了一等奖。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论水平,我远远不如范廷伟老师等一批优秀作者,除了庆幸,还是庆幸。
如今,家里的显要位置,放置着今年获奖得来的豪华收音机。每当家里炊烟飘起在小院上空时,收音机就被挪在屋檐下,播放着动人的旋律。而厨房里的我,浸在音乐中,挥舞菜刀,切菜做饭。在广播中劳作,欲罢不能,欲罢不能!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