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想念那位斜阳下的老人
2022-01-12叙事散文吴安臣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57 编辑
想念那位斜阳下的老人今天回到住处妻子说守门的那位老人要走了,连那条平时围着我把尾巴摇得成一个圆圈的黄狗也要走了,满目的荒草在冬日的暖阳下愈显衰败,我不……
想念那位斜阳下的老人今天回到住处妻子说守门的那位老人要走了,连那条平时围着我把尾巴摇得成一个圆圈的黄狗也要走了,满目的荒草在冬日的暖阳下愈显衰败,我不……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57 编辑 <br /><br /> 想念那位斜阳下的老人
今天回到住处妻子说守门的那位老人要走了,连那条平时围着我把尾巴摇得成一个圆圈的黄狗也要走了,满目的荒草在冬日的暖阳下愈显衰败,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觉得走了一个孤寂的老人和一条见人就发出狂吠的黄狗,这院落怎么一下子就少了很多的生气似地。而以前看到老人在斜阳下咂吧着长长的烟锅,烟雾不断的笼罩在他苍老的脸上,落霞的余晖中一股浓浓的草烟味。我会熟视无睹。而且那时即使有空,我也没想到多拿出点时间找他聊聊天,吹吹牛,但是也许从今天开始他将从我的生活中消失,这虽然对于我来说没损失什么,但我觉得自己生活里重要的一部分被抽去了,咿呀学语的女儿肯定还要迈着蹒跚的脚步寻找这位慈祥的老人。空气里的草烟味也消失了;傍晚进门时那房子里黑黑的;再没人和我打一声招呼了;整个院落像地狱一般的黑。我心里很悲凉,也很失落。不由得回忆起老人进小院那时的情景。
老人来这个小院今天满一年了。满一年了,一生里也许有几十个一年,但几十年里你怀念的人也许不会太多。但老人占据了我心灵的一角,仿佛他那烟锅里蒸腾不息的烟雾,注定要缭绕下去。
自从隆隆的机器响起时,这位老人就入住到我们这——大门旁的空心砖搭成的小屋里了。无声无息地一如他的年龄所体现出的特征。他是帮一伙架高压线的工人看管材料的。
院里不久就来了一伙操着南腔北调的人们。这些人的脾气似乎很糟糕。动不动就骂人。声音又大。他们叫:“老倌,这死老倌哪去了!”哪样,哪样东西怎么不见了。快点来找给我们,于是老人很快的丢下烟锅跑去。亏俩老人跑得快,不然接连骂声又要传来了。那些年轻的民工不知有没有父母。记得一次老人跑得慢了点,其中好像是工头模样的对老人说,再这样下去,我要叫主管扣你的工资了,神情里恨恨的样子很叫我替老人担心。但老人对这些似乎是不以为意的,闲时仍然拉那竹管做的烟锅,呼噜呼噜的声音不绝于耳。缭绕的烟雾里看不清他的愁苦或者欢喜。给人的感觉他就是那种已经烧开了,但已经冷却了的开水。偶尔他也会骂那些人,但他的骂声那些外省人也许是听不懂的。我觉得挺好笑的。如此对骂看来也得翻译才可。
我们这儿气候炎热,很多的蛇,关着窗子十分炎热,,不开窗子又觉得闷,加上有蚊子要烧蚊香,整个屋子感觉笼罩在一股浓浓的化学药物的气味里。开了窗要是蛇进来了岂不是更糟糕,我们住在楼下的几个人可以说是无计可施,没人敢把窗子大大的开着,活象装在套子里的。但是老人来后我们终于找到了对付蛇的良策,就是用老草烟熏或者掏出烟锅巴来,然后放在窗台上,这蛇真是闻臭而不敢至了。实在是简单而易行的好办法,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凡事问三老,不会吃亏的说法。
一天停电了,看到老人的小屋里蜡烛摇曳,突然萌生了听老人讲古的兴趣。
说到五六十年代饥荒年月,一个人专门去剥死牛死马,别人前脚丢掉,他往往会后脚就至。我说不怕生病吗?俩人说命都差不多饿得没啦,还管什么病不病啊。老人说自家的老母猪都曾被人给人偷去吃掉了。开始还想发作,找那些偷吃的人算帐,但老人说他的父亲阻止了他,认为猪只要能救活那几个人的命,吃了也就罢了。再咋说猪命还是赶不上人命值钱。是啊,疯狂的年代更需要我们的宽容,但面对别人时,那时的人稍有龌龊心理的都失去了宽容,所以那十年是疯狂的十年。中国沦落在道德和良知的低谷里,无法理喻,更无法解释。重拾历史总是痛心的。
那时节一次他去碾米,刚好碰到三个熟人,他们说肚子饿,老人想反正公家的,叫他们吃吧,结果那仨人足足吃了八瓷碗的米,而且一点菜不吃,其中一个吃得肚子像一面鼓,又像一个癞蛤蟆,坐在那站不起来。一家人分饭是不能用饭勺的,饭勺可能三下五除二就把仅有的一点饭,而是用刀子划成小块,像现在切糕点一样。不然因为不公平,一家人都会因为几嘴饭闹不愉快。这些历史离我们似乎遥不可及,但从老人口中讲出后,我感觉真的可以触摸到一样,因为他还活着。如果他们去世了,这些真实的历史也许会被埋进坟墓,我们的后代会看到怎样的历史教科书呢?
突然想到不知在哪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话,尊重比你老的人吧!的确老人都是一部字典,而且是一本地道的民间字典——是绝版的。但我们面对比我们老的人时往往会忽略这些。都是在我们发现历史出现断代时才明白该珍惜这些财富了,但历史真的随着他们的逝去了而被切断。老人一代代的老去,我们也就一代代的埋葬着真实的历史。
我由衷的怀念老人,无由的怀念老人,也许某天我还会去拜访他的。
今天回到住处妻子说守门的那位老人要走了,连那条平时围着我把尾巴摇得成一个圆圈的黄狗也要走了,满目的荒草在冬日的暖阳下愈显衰败,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觉得走了一个孤寂的老人和一条见人就发出狂吠的黄狗,这院落怎么一下子就少了很多的生气似地。而以前看到老人在斜阳下咂吧着长长的烟锅,烟雾不断的笼罩在他苍老的脸上,落霞的余晖中一股浓浓的草烟味。我会熟视无睹。而且那时即使有空,我也没想到多拿出点时间找他聊聊天,吹吹牛,但是也许从今天开始他将从我的生活中消失,这虽然对于我来说没损失什么,但我觉得自己生活里重要的一部分被抽去了,咿呀学语的女儿肯定还要迈着蹒跚的脚步寻找这位慈祥的老人。空气里的草烟味也消失了;傍晚进门时那房子里黑黑的;再没人和我打一声招呼了;整个院落像地狱一般的黑。我心里很悲凉,也很失落。不由得回忆起老人进小院那时的情景。
老人来这个小院今天满一年了。满一年了,一生里也许有几十个一年,但几十年里你怀念的人也许不会太多。但老人占据了我心灵的一角,仿佛他那烟锅里蒸腾不息的烟雾,注定要缭绕下去。
自从隆隆的机器响起时,这位老人就入住到我们这——大门旁的空心砖搭成的小屋里了。无声无息地一如他的年龄所体现出的特征。他是帮一伙架高压线的工人看管材料的。
院里不久就来了一伙操着南腔北调的人们。这些人的脾气似乎很糟糕。动不动就骂人。声音又大。他们叫:“老倌,这死老倌哪去了!”哪样,哪样东西怎么不见了。快点来找给我们,于是老人很快的丢下烟锅跑去。亏俩老人跑得快,不然接连骂声又要传来了。那些年轻的民工不知有没有父母。记得一次老人跑得慢了点,其中好像是工头模样的对老人说,再这样下去,我要叫主管扣你的工资了,神情里恨恨的样子很叫我替老人担心。但老人对这些似乎是不以为意的,闲时仍然拉那竹管做的烟锅,呼噜呼噜的声音不绝于耳。缭绕的烟雾里看不清他的愁苦或者欢喜。给人的感觉他就是那种已经烧开了,但已经冷却了的开水。偶尔他也会骂那些人,但他的骂声那些外省人也许是听不懂的。我觉得挺好笑的。如此对骂看来也得翻译才可。
我们这儿气候炎热,很多的蛇,关着窗子十分炎热,,不开窗子又觉得闷,加上有蚊子要烧蚊香,整个屋子感觉笼罩在一股浓浓的化学药物的气味里。开了窗要是蛇进来了岂不是更糟糕,我们住在楼下的几个人可以说是无计可施,没人敢把窗子大大的开着,活象装在套子里的。但是老人来后我们终于找到了对付蛇的良策,就是用老草烟熏或者掏出烟锅巴来,然后放在窗台上,这蛇真是闻臭而不敢至了。实在是简单而易行的好办法,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凡事问三老,不会吃亏的说法。
一天停电了,看到老人的小屋里蜡烛摇曳,突然萌生了听老人讲古的兴趣。
说到五六十年代饥荒年月,一个人专门去剥死牛死马,别人前脚丢掉,他往往会后脚就至。我说不怕生病吗?俩人说命都差不多饿得没啦,还管什么病不病啊。老人说自家的老母猪都曾被人给人偷去吃掉了。开始还想发作,找那些偷吃的人算帐,但老人说他的父亲阻止了他,认为猪只要能救活那几个人的命,吃了也就罢了。再咋说猪命还是赶不上人命值钱。是啊,疯狂的年代更需要我们的宽容,但面对别人时,那时的人稍有龌龊心理的都失去了宽容,所以那十年是疯狂的十年。中国沦落在道德和良知的低谷里,无法理喻,更无法解释。重拾历史总是痛心的。
那时节一次他去碾米,刚好碰到三个熟人,他们说肚子饿,老人想反正公家的,叫他们吃吧,结果那仨人足足吃了八瓷碗的米,而且一点菜不吃,其中一个吃得肚子像一面鼓,又像一个癞蛤蟆,坐在那站不起来。一家人分饭是不能用饭勺的,饭勺可能三下五除二就把仅有的一点饭,而是用刀子划成小块,像现在切糕点一样。不然因为不公平,一家人都会因为几嘴饭闹不愉快。这些历史离我们似乎遥不可及,但从老人口中讲出后,我感觉真的可以触摸到一样,因为他还活着。如果他们去世了,这些真实的历史也许会被埋进坟墓,我们的后代会看到怎样的历史教科书呢?
突然想到不知在哪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话,尊重比你老的人吧!的确老人都是一部字典,而且是一本地道的民间字典——是绝版的。但我们面对比我们老的人时往往会忽略这些。都是在我们发现历史出现断代时才明白该珍惜这些财富了,但历史真的随着他们的逝去了而被切断。老人一代代的老去,我们也就一代代的埋葬着真实的历史。
我由衷的怀念老人,无由的怀念老人,也许某天我还会去拜访他的。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