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写作是恋人的身体

2022-01-12叙事散文阿贝尔
虽然活得很悲观,但我向来认为早晨还是一片美好的时光。身体刚经过睡眠的修整,灵魂刚经过睡梦的修复,整个人又回到了苏醒的山巅。就是再平常的一个早晨,我也能透过映照在东方的庸常的霞光,多少看见一点点希望。就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阴郁的早晨,我也能从窗外……
  虽然活得很悲观,但我向来认为早晨还是一片美好的时光。身体刚经过睡眠的修整,灵魂刚经过睡梦的修复,整个人又回到了苏醒的山巅。就是再平常的一个早晨,我也能透过映照在东方的庸常的霞光,多少看见一点点希望。就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阴郁的早晨,我也能从窗外飞掠的小鸟和垃圾,从院子里折断的树枝和远方沉闷的滚雷,感觉到一种即将被冲刷涤荡的冲动。至于那些本身就美丽的早晨——水雾在森林游弋,清风携带着鲜牛奶一样的氧离子,栖息在我窗外的花椒树上;温柔的阳光透过开启的窗户,落在我刚刚擦过的地板上——我甚至会产生拥抱的欲望。还有一心想找我说话的鸟儿,路经我家墙根要大吼一声的少年,从刀郎嘴里飘落的“2002年的第一次场雪”……都是让我张开怀抱的动力。
  我向来认为,这样美好的时光只有写作才配拥有。写作是一张脸,这样的好时光就该给它贴上金。然而,真要进入写作,真要把这片煽动着希望的难得的时光交给写作,把自己交给写作,却又是那样的难。   在我一贯的感觉中,写作是恋人的身体,是苦恋而不得的恋人的身体,她不会让你随便进入,你自己也不愿意随便进入。但我们知道,我们苦恋一个人,最终是想进入身体的,恋人的身体就算是一个仙境,我们也不会仅仅满足于旁观,即或是我们的进入会毁掉这个仙境,我们也不会退缩。
  我知道,对于一个写作的人,无论如何回避写作,如何逃离电脑和笔,最终还是得进入。不在早晨进入,就得在黄昏进入,在夜晚进入。
  我的习惯是在早晨进入。
  可是现在,在这样一个看上去充满希望又充满欲望的早晨,我越是想进入写作,就越是害怕写作,越是要逃离写作。我的房子采光很好,书房简朴而洁净,自然风可以任意出入,新结出的花椒的香味可以任意弥漫。歇息了一夜的电脑就在案头,等着我去开启。灵感在夜晚的梦中就已经光顾了我,焚烧遗落的灰烬像花瓣一样摆放在我记忆的阳台上。胃子空阔,没有了腐败之物,脑子里氧气充分,足以孵化出绚烂的辞章。我是万事皆备,连东风也不欠。可是,可是现在,我怎么就不往电脑旁走,不往写作边靠?我怎么就不去让夜晚的灵感编织出艺术的花腰带?
  我很清楚,我是怕呀。我怕什么?
  我去了卫生间。我不方便。我在躲藏。我看见了小蚂蚁。一个队伍。一个赶场的队伍。从一匹瓷砖缝隙的一个眼儿出来,绕过生锈的水管,沿着墙根,去了洗衣机的背后。小蚂蚁很闲散,来来去去,都打着空手,没带任何行李,也看不出带有任何的思想。我拿来“枪手”,想开一回杀戒,把小蚂蚁消灭在梦一般的运动状态。我揭开罐头,摇晃药剂。瞄准。扫射——我没有扫射,我想到了我们人的生命是奇迹,以蚂蚁的形式呈现的生命也是奇迹,想到了生命从单细胞到蚂蚁,历经的进化与时间足以淹没我们的思维。我想到我自己也不过是生命的一种形式,今天杀了蚂蚁,也许有一天,会有另一种形式的生命来杀了我——再说,我还得进入写作。
  我开了电脑。写作就要从显示器走出来,让我面对,让我进入。我倒了杯水,喝了一口。我脱了外衣,脱了袜子,我想裸着脚,让身体接触弥漫着花椒味道的空气。如果不是太冷,我会脱得一丝不挂。电脑在经过一阵吃豌豆似的程序运作过后,像花儿一样开了,菜单一一呈现。只要摸着鼠标,轻轻几点,我就能进入写作,犹如两相情愿的恋人彼此进入对方的身体。我们很多的爱情都是由偶然的因素决定的。旅程中的一见钟情。环境命定的男女关系。在青春期,我们便对我们需要的异性有了初步的也是本质的取向。脸型。身材。头发。气质。性感或骨感。乖巧或野蛮。朴素或华丽。我们行走,居住,拿目光在异性堆里测量,拿感官在异性群里体验。看见了,感觉到了,在公交车上,在田埂上,我们一见钟情。在机关里,在社区里,我们渐渐上火,开始恋爱,甚至苦恋。《圣经》中对男女爱情的隐喻,是以对一个完整的身体的分离与寻找为蓝本的,这个蓝本更多的包含了身体的宿命,但现实里只有少数的个案是对这一蓝本的演绎。无论超脱的爱情还是世俗的爱情,究其实质都是对身体的探究与占有,灵魂一直都只是个布景。
我摸到了鼠标,可是,我点到的不是写作,而是互联网。
  进入互联网,我又一次逃离了写作。互联网是一片海洋,跳进去,便没了岸。还好,我并不怎么熟悉互联网这片海洋,也不怎么喜欢冲浪,我只熟悉海洋里为数不多的几座岛屿,岛屿上的几株芭蕉几个土著。岛屿是新散文,是天涯,是中财论坛。芭蕉是橄榄树,是榕树下,是阳春白雪是六香村。土著是老湖,是花相似是韩小邪……现在,我的鼠标就是我的船桨,我去了黄河,看见白纸和他的花妹妹在岸上,他们穿着古装,用方言跟我打招呼。我把船划过去,他们拉我上岸,一见如故,给我酒喝,给我肉吃,与我坐而论道。也有见不到人的时候,只见黄河滔滔,岸上茅草肃立。
  离开黄河,我去了新散文。新散文是我在网络的海洋寻到的第一座岛屿。北京的小马哥是酋长,遥控指挥着岛屿上的部落。岛屿本是荒岛,自从小马哥搞了殖民便繁盛起来。岛上的居民来自东亚各地,但西北人居多,他们带来了胡杨和白杨,带来了热情的沙漠和悠悠的羌笛。贵州的老湖和福建的元武特别热爱这个岛屿,还有河北的杨荻,他们像当年开垦北大荒的知识青年,把热血和空虚都奉献了出来。他们把这个岛屿叫艺术。我注定只是这个岛屿的过客。不是他们不挽留我,也不是还有什么更好的岛屿在等我。我必须回去,我还要写作。
  我关了窗户,关了房门,不情愿又迫不及待地将鼠标点在了写作上。写作呈现了,还是昨天的模样。只有上半身。光光的,肌肤细嫩,线条迷乱。写作回过头,望了我一眼,一言不发地埋下了头。写作的沉重感染了我。我也沉重起来。我定了神,我身体里那根看不见的电线与写作接上了头。我身体里那些最微妙的元素开始向写作流淌。写作开始发光,开始生长,开始散发出脉冲和水气。我开始安静,开始愉悦,开始忘我。记忆牵制着我,想象刷新着我,灵感带出的妙笔就像耕地时意外翻出的花生,让我欣喜。屏幕上虚拟的纸张在一行行被开垦,成就感像灵感燃烧过后的灰烬在血液里一点点堆积,我被写作带到了别处。写作彻底苏醒了,扩张着每一个器官,贪婪地吸食着我最稀有最昂贵的元素。我的灵魂在写作的吸引下,沿着我的身体,貌似自愿地去了写作的院子,眼看就要进写作的房间,就要上写作的床。突然,我感觉我被什么蚊虫叮了一下,纤细但却深刻的疼痛把我拉回了世俗的存在。我站起来,冲出书房,仍凭半途而废的文字在诺日朗瀑布背后呻吟,我逃离了写作。
  我回到了土豆、豇豆、茄子这些与我身体密不可分的事物。我只是害怕与我的灵魂纠缠。土豆在厨房最黑暗的角落。土豆见不得天光,见了就要变青发芽。我们把土豆关在监狱,到了要吃的时候才让它出来。土豆先前并不在厨房,也不在菜市。土豆是菜市最不起眼的东西,自然也是在最不起眼的摊位,跟最不起眼的农民或贩子一样。我爱土豆,土豆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是纯洁的。我差不多天天都要去菜市。我并不喜欢菜市的氛围和气味。我甚至一到菜市场就会感觉像是在梦游,连蔬菜的面目也看不清楚,那么多的人招呼我卖菜我也不理睬。死去的动物让我呕吐,活着的动物让我想哭。萎蔫的蔬菜散发出不易察觉的腐败气息,总让我没完没了地去想象它们生长在泥土里的茁壮与鲜活。只有土豆能把我唤回现实。不管在案头,在篾筐,在麻袋,还是在秤盘,看见是土豆,我就会结束梦游。
  在与土豆几十年的交道中,我发现土豆是最唯物的食物。
  从暗处取出土豆。一般是三到四个。我开始跟土豆玩刀子。黄豆可以拒绝刀子,土豆从来不拒绝刀子,刀子从土豆身上走过,土豆的衣裳就自动滑落,裸露出雪白或橙黄的身体。土豆的身体一点不色情,纯洁得就像那些旷野里的百玫瑰和黄玫瑰。剥过土豆皮,将土豆切成片,切成条,切成丝,装进瓷盆,养在清水里。清水中的土豆是另一种风味,它是支解了的土豆的身体,但又感觉不到是身体,感觉到的只是草叶一样的单纯,非生物一样的单纯。
  电脑开着,写作还在那里,我不能就这样永远地不要她,不能这样永远地只属于土豆,属于没有灵魂的物质。要再次进入写作,我还得学那贵州驴子,窥之,近之,狎之,荡之,跟写作做一番过场。就我的感觉,写作还真是老虎,我才是驴。敏感而脆弱的我,最终是要被她断其喉尽其肉的。
  我进入了写作,犹若上了一辆汽车,被风驰电掣般地带去了远方。远方是与土豆无关的记忆,是我的身体与心灵在过去的存在里制造的象征;是无边的雨季、漆黑的河流和山脉的轮廓,是从家门口到贫血的心灵的漫长的泥泞,是饥饿过后的昏厥和苏醒过后的绞痛,是地震引发的群体的恐慌和呆望屋檐上的青苔的绝望;是冻雨,是冻雨中的哆嗦,是哆嗦过后的彻骨的冰冷;是父亲阴天一样的偌大的脸,是脸上突然炸开的秋雷,是比秋雷先到的异常的闪电;是黄昏的江边,是江边孤独的青石,是青石上睡过头的星星。远方也是想象。身体派生的苔藓,骨节里长出的毒芽。梦是土壤,也是尽头。汽车有烧不干的油,有磨损不完的零件。奔驰是汽车的存在,记忆与想象是写作的状态。我在惊叫。我要跳车。
  从写作跳下来,我落在了豇豆的裙边。从写作下来,感觉跟从恋人的身体上下来完全不同。没有满足,没有酣畅淋漓的空虚,有的只是后怕,只是虚脱。
  我们的豇豆是山豇豆,比土豆灵巧,比土豆色情。暗红的皮质透亮,水晶一般质感。坐在豇豆旁边,我开始打点午饭。我把豇豆折断成三,抽出她的筋,让她彻底瘫痪。豇豆偶尔有虫,有虫眼,有腐败。豇豆虫短小肥胖,乳白或者粉红,肉感不性感。我们家没有人爱吃豇豆,但我们还是得吃,就像没有人爱失恋但有时也不得不失一回一样。在科学的吃里,豇豆比土豆更有利于身体。维生素,粗纤维。更重要的是,高山的豇豆不曾享受过农药。我害怕写作,害怕农药。摸过豇豆,我便再不想摸电脑了。朴素的豇豆总让我的眼睛往想象里看,往高山上看,看见露水濡湿的玉米林,看见长在玉米林水井边的豇豆。豇豆的架是拿大熊猫爱吃的箭竹搭的。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像个妇道人家,乐意与土豆之类的东西往来,只要有机会,总是逃离写作。洗衣机里衣服满了,卫生间的地板脏了,窗外的阳光照进来了,或者客厅的电话响了,都是我逃离写作的契机。很多时候,我打开电脑,让写作露出脊背,却不去碰她。我拖地,洗衣裳,烧肉或者扫蜘蛛网,整整一个上午,都不再接近她。有时候,我还会去一趟集市,卖些排骨葡萄一类。我可能在集市遇到熟人,站在屋檐下谈些鸡毛蒜皮的事,也可能独自去一家露天茶屋,要一杯绿茶,慢慢地喝。我可能穿过集市,提着一把青蒜苔,像一个异乡人,嘴里唱着刚从土著人那里学到的半生不熟的“你正要去史卡保罗集市吗?荷兰芹,鼠尾草,迷跌香还有百里香,记住带我问候住在那里的一个人”。更有甚者,我哪里都不去,像是真的忘记了写作,开了客厅的电视,跟着镜头去了遥远的美洲、非洲,或者我们的自己历史的源头。真的,我宁肯跟着电视镜头去一趟金字塔或马楚比丘,去一趟半坡村遗址或大汶口遗址,也不愿意坐在电脑前去伺候那个爱到尽头的写作。
  但是现在,我不得再关心那些土豆和豇豆,我还得回到书房,回到写作身边。写作被虚拟的但却是美妙的诺日朗绿色的水帘遮掩着。我想象得到水帘背后赤裸着的写作的样子。孤独,却又貌似充实。欲望像一枚金币,在她的脚底。贪婪,但却宁静,一条麻花辫遮住了她白花花的胸脯,却透露出了更多的邪念。我是爱这邪念,又怕这邪念。
  我又一次打开窗户,让远山的鸟语和马路上汽车经过的声音进入我的房子,我甚至希望写作知趣地走出我的领地。我重新摸到了鼠标,哗啦哗啦打开了若干的网页,找到了那首《窗外》。唯宝的窗外。我先是望着窗外,然后再闭上眼。我本没有想象。“窗外,天空,脑海,无穷绿色原野,你灿烂的微笑……”你灿烂的微笑。你是谁?我拼命地奔跑。远处飞过古老的村落……想象里,歌声中,我的内心突然呈现出一个“你”。一个未知的你。年轻,美丽,纯洁。善良,温柔,简朴。“你”有姣好的面庞,姣好的身体,“你”又没有具体的面庞与身体。“你”有姣好的青春的欲望。“你”的轮廓如远山的线条,如石榴树的绿荫。“你”虚无缥缈,只有灿烂的微笑是实在的。“你”是我的一生,我的等待,我的艳遇,“你”是我老去的恋人的青春。“你”是我对女人最科学的提炼,又是我对女人最浪漫的构想。“你”是我对性爱最完美的实践,又是我对肉体最彻底的否定。“你”穿越了所有的女人,所有的欲望,你穿越了神秘。“你”是你,又不是你,“你”是任何一个美丽的女人。神话里的天使,童话中的精灵,传说里的仙子,说的都是“你”。
  唯宝还在唱,“窗外,天空,脑海,无穷绿色原野……”我坐在书房,面朝窗外,微闭的双眼里有了碎泪。
  客厅里的电话响了。我结束了以唯宝的歌唱为依托的、与写作一脉相通的想象与感动。一个说普通话的声音要找阿贝尔。我就是。青岛的半树,或者无锡的黑陶。也许是女声,上海的周佩红,江苏的孙蕙,或者广州的朱燕玲。这时,电话成了我的避风港,成了我的避难所。不是政治避难,是写作避难。我与电话那头从未谋面的朋友抢着说话,话语在有线和无线的状态中因奔跑不及而堆积。我看见我们的话语被广州的雨淋湿,晾晒在一本1987年的《花城》里。名叫“艾莉”的热带风暴正擦上海而过,在离周佩红三十码的地方登陆,把我们的话连根拔起,挂在巨鹿路的一棵悬铃木上。
  谁愿意回到写作?时针指到了十一点三刻。土豆和豇豆在厨房等我。还有现存的牛肉,四川特产的调味品。“土豆加牛肉”的共产主义等着我去实现。写作不仅要消磨心,还要消磨灵,而一个人的心灵是非常有限的。写作真的是恋人的身体,让人渴望又害怕,害怕又渴望。我们害怕我们的心脏负担不起我们奔涌的血流,我们害怕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电脑依然开着,残缺不全的写作依然在诺日朗的水帘背后,她的身体发出的白光有彗星的气质。我钻进厨房,回到油盐柴米,回到葱葱蒜苗,我可能还要出门去一趟,买几块我们的生活不可缺少的上等的黄姜。

             2004年9月20日于四川平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