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还是读经典
2022-01-12经典散文
[db:简介]
03年的时候,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对经济学产生了兴趣,记得当时好像任何一种媒体都在讨论经济学方面的事情,朋友中也有人对此十分在行或至少在我看来十分在行,令我佩服,于是决定增加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积累。我想既然这是个经济社会,那么学习一些经济学知识应该不会错。
我在复旦大学边上的经世书局买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放在枕边,有空就看。但空时不多,有空时对碟片兴趣更大,于是索性带到办公室看,顺便还能装个逼。如此种种,直到05年冬季,我才把这上下两册读完了。
曼昆的这本书不做高深,翻译的也好,读完还是收获了一些东西。对经常在报刊上出现的一些莫名其妙的名词知道了含义,进而对此类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就有了理解。曼昆说贸易对大家有利,这一点我印象深刻,看来闭关锁国是很愚蠢,互通有无才是好方法,但我还能对贸易壁垒也理解,我想他们这样做一方面确实是为了一小部分人利益,但另一方面在很多情况下也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
此书开头说经济就是一种利弊的权衡,我觉得确实有道理。这样来看,经济学不纯粹只是经济方面的学术,它其实很多方面切入到了社会学的范畴,而且程度也不浅,也是一种行为学、心理学。学经济应该会对人的观念产生一些启发的。看来人人都有必要学点这方面的知识。
我还是挺感谢曼昆的,觉得这本书对很多想了解一些经济学知识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读曼昆不是终结,只是起步,它真正诱发了我对经济学的兴趣。我初步打算有时间阅读《经济学原理》第3版,或撒谬而森的《经济学》,但几次看到,老觉得撒谬而森的书太厚,而且计算公式这么多,看着头疼,对自己的数学功底不自信,或不自信自己对阅读痛感的忍耐力。最后决定选择《国富论》,因为篇幅相对短一些,公式好像没看到,再说好像也更经典一些。当然也想到可能内容有些过时,但我想这个世界变化的只是表面,更多本质的东西其实是一致的。
后来就在上海书展上用7折的价钱买了《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按照我读《经济学原理》的速度,我当时想今明两年是亚当.斯密年。我把书带到了常州,因为要在常州做个项目,估计结束的话要到次年5、6月份。晚上我还是抵御不了电视的诱惑,一是常州有个电影频道,经常在7点过一点放好看的电影,二方面白天工作实在太烦,晚上就想让脑子歇歇,三方面还是自己的抵制力太差。所以那段时间对那本书所阅读的大部分是在从上海到常州、从常州到上海的火车上看的。我坐在坐椅或站在过道里认真看着《国富论》,旁边的人看着我捧着这么一本书,确实是十分的纳闷。
很多人评价《国富论》,认为是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确实如此,作者对一些基本概念的阐述和厘清很耐嚼,言之有物,言之有来头。叙述条分缕析,细致入微,大量列举数字和事例,不厌其烦的有些罗嗦,但结果却也令人满意,并非信口开河,也不做哗众取宠之态,这点感触很深。
据介绍,成书之时应该恰恰是现代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必须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利于下一步经济建设的时候。作者对之前的一些理论进行了不多的评论和转述,然后给出了自己观点的渊源和依据,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一个划分时代的作用。虽然大家一直在这条道上走着,并绝大可能还会继续沿着这条道走,但之前大家是摸黑走,取得的成果有很多当时还没有意识到其意义之重大,作者的意义就是对这条路进行了最初并且是基本的描述,还指出了一些有利的行进规则。可能有些东西在今天看来过于浅显甚至过时,但对于仍然还在这条路上走着的人来说,意义还是不小的,因为影响着我们的行进质量和状态的因素很多恰恰是脱胎于最初的那些东西。
我总算知道了或者说我总算真正明白了货币和银行是怎么产生的,以及他们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果银行这样做生意会怎样,如果那样做生意又会怎样。曼昆没有对这些概念给于阐述,在这里统统出现了,我发觉这两本书可以互相参考着看,同时加深对两本著作的理解。我还知道了资本是如何分类的,以及因为领域的不同它们在经济中起到了怎样的不同的推动作用。诸如此类很多很多,甚至有时我一边读着一边就想如果我去做生意应该去投资什么行当了。作者每一个论点的产生,每一个概念的给出都那么自然,毫无牵强之感,众人评论如此经典的一本著作,作者叙述的如此谦虚如此谨慎,用大家听得懂的话说着令人激叹的道理。当然有些内容我还是不能理解,或我知道其实还可以理解的更深刻。
对这本书的阅读是渐入佳境,前面是个铺垫,在拥有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适应了作者的思考和论述方式后,更精彩更丰富的阅读体会还在后面。我最想说的是,伟大著作不是晦涩难懂的,很多人的故作高深真的是很无聊,很白痴。
这样的感受,很久以前也有过。那时候因为初做营销工作不久,想去买本这方面的书来读读.书店里一站,满架的营销著作,看的你眼花,翻了几本,大同小异,行文枯燥,结构散乱,凭我的读书经验,判断下来不值一读,但是很多人都在他们的书中提到菲利浦.科特勒,称之为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奠基人,于是我想,既如此,我干脆直接读他的著作不就完了吗.我的决定是正确的,虽然《市场营销原理》同样很厚,价格也是其他乱七八糟所谓营销学著作的2到3倍,但读后的收获是令人欣喜的,从此我再没有读过其他这方面的书,不是我自以为已经学到位了,而是其他的著作总也不能出了它的套路.直到现在,在培训当中,我还时不时的用一点他老人家的东西。
就是那次的读书经验告诉我,要了解某方面的知识,不要在一般宵小的故作深沉中纠缠,直接找最经典的拿来读,很多东西在那些经典中其实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在另外一些纯粹混饭吃的人手里为了混饭吃或实在是白痴而重新给搅糊涂了.我在一些所谓经济学家的著作中或所谓经济学的通俗读物中从来没有看到他们能把一个问题搞清楚了,他们的套路就是先提出一个唬人的特大的问题,然后引用一些你从来没领教过的某个人或某本书的言论,然后绕上七八十来圈,最后在你已经彻底绝望的时候给出一个莫名其妙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结论.闪人.其可恶之程度令人顿足。
谁都知道经济是跟柴米油盐分不开的,可是直到翻开<国富论>以前,我从来没看过哪篇经济学文章中讨论或列举过这方面的信息,好像他们的论据或结论与这些是无关的.但在这本书中,处处是某年某月某时某地的羊毛价格、牛肉价格、谷物价格,最低价最高价,以至几毛几分的微小变动,都一次次的被提及,不吝篇幅,就像一个絮叨的大妈.可是就在这其中,真理出现了。
一切的工作其实都是实实在在的,扒下那层故弄玄虚的皮,能有多少人看不懂呢.可恨某些所谓的学问家,自己半瓶子咣当,作文云山雾罩,说话油嘴滑舌,一条破围裙裹着,还臭美的很,结果呢?只能是把自己搞得像个小丑。
所以说,读书还是要读经典啊。
我在复旦大学边上的经世书局买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放在枕边,有空就看。但空时不多,有空时对碟片兴趣更大,于是索性带到办公室看,顺便还能装个逼。如此种种,直到05年冬季,我才把这上下两册读完了。
曼昆的这本书不做高深,翻译的也好,读完还是收获了一些东西。对经常在报刊上出现的一些莫名其妙的名词知道了含义,进而对此类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就有了理解。曼昆说贸易对大家有利,这一点我印象深刻,看来闭关锁国是很愚蠢,互通有无才是好方法,但我还能对贸易壁垒也理解,我想他们这样做一方面确实是为了一小部分人利益,但另一方面在很多情况下也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
此书开头说经济就是一种利弊的权衡,我觉得确实有道理。这样来看,经济学不纯粹只是经济方面的学术,它其实很多方面切入到了社会学的范畴,而且程度也不浅,也是一种行为学、心理学。学经济应该会对人的观念产生一些启发的。看来人人都有必要学点这方面的知识。
我还是挺感谢曼昆的,觉得这本书对很多想了解一些经济学知识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读曼昆不是终结,只是起步,它真正诱发了我对经济学的兴趣。我初步打算有时间阅读《经济学原理》第3版,或撒谬而森的《经济学》,但几次看到,老觉得撒谬而森的书太厚,而且计算公式这么多,看着头疼,对自己的数学功底不自信,或不自信自己对阅读痛感的忍耐力。最后决定选择《国富论》,因为篇幅相对短一些,公式好像没看到,再说好像也更经典一些。当然也想到可能内容有些过时,但我想这个世界变化的只是表面,更多本质的东西其实是一致的。
后来就在上海书展上用7折的价钱买了《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按照我读《经济学原理》的速度,我当时想今明两年是亚当.斯密年。我把书带到了常州,因为要在常州做个项目,估计结束的话要到次年5、6月份。晚上我还是抵御不了电视的诱惑,一是常州有个电影频道,经常在7点过一点放好看的电影,二方面白天工作实在太烦,晚上就想让脑子歇歇,三方面还是自己的抵制力太差。所以那段时间对那本书所阅读的大部分是在从上海到常州、从常州到上海的火车上看的。我坐在坐椅或站在过道里认真看着《国富论》,旁边的人看着我捧着这么一本书,确实是十分的纳闷。
很多人评价《国富论》,认为是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确实如此,作者对一些基本概念的阐述和厘清很耐嚼,言之有物,言之有来头。叙述条分缕析,细致入微,大量列举数字和事例,不厌其烦的有些罗嗦,但结果却也令人满意,并非信口开河,也不做哗众取宠之态,这点感触很深。
据介绍,成书之时应该恰恰是现代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必须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利于下一步经济建设的时候。作者对之前的一些理论进行了不多的评论和转述,然后给出了自己观点的渊源和依据,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一个划分时代的作用。虽然大家一直在这条道上走着,并绝大可能还会继续沿着这条道走,但之前大家是摸黑走,取得的成果有很多当时还没有意识到其意义之重大,作者的意义就是对这条路进行了最初并且是基本的描述,还指出了一些有利的行进规则。可能有些东西在今天看来过于浅显甚至过时,但对于仍然还在这条路上走着的人来说,意义还是不小的,因为影响着我们的行进质量和状态的因素很多恰恰是脱胎于最初的那些东西。
我总算知道了或者说我总算真正明白了货币和银行是怎么产生的,以及他们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果银行这样做生意会怎样,如果那样做生意又会怎样。曼昆没有对这些概念给于阐述,在这里统统出现了,我发觉这两本书可以互相参考着看,同时加深对两本著作的理解。我还知道了资本是如何分类的,以及因为领域的不同它们在经济中起到了怎样的不同的推动作用。诸如此类很多很多,甚至有时我一边读着一边就想如果我去做生意应该去投资什么行当了。作者每一个论点的产生,每一个概念的给出都那么自然,毫无牵强之感,众人评论如此经典的一本著作,作者叙述的如此谦虚如此谨慎,用大家听得懂的话说着令人激叹的道理。当然有些内容我还是不能理解,或我知道其实还可以理解的更深刻。
对这本书的阅读是渐入佳境,前面是个铺垫,在拥有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适应了作者的思考和论述方式后,更精彩更丰富的阅读体会还在后面。我最想说的是,伟大著作不是晦涩难懂的,很多人的故作高深真的是很无聊,很白痴。
这样的感受,很久以前也有过。那时候因为初做营销工作不久,想去买本这方面的书来读读.书店里一站,满架的营销著作,看的你眼花,翻了几本,大同小异,行文枯燥,结构散乱,凭我的读书经验,判断下来不值一读,但是很多人都在他们的书中提到菲利浦.科特勒,称之为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奠基人,于是我想,既如此,我干脆直接读他的著作不就完了吗.我的决定是正确的,虽然《市场营销原理》同样很厚,价格也是其他乱七八糟所谓营销学著作的2到3倍,但读后的收获是令人欣喜的,从此我再没有读过其他这方面的书,不是我自以为已经学到位了,而是其他的著作总也不能出了它的套路.直到现在,在培训当中,我还时不时的用一点他老人家的东西。
就是那次的读书经验告诉我,要了解某方面的知识,不要在一般宵小的故作深沉中纠缠,直接找最经典的拿来读,很多东西在那些经典中其实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在另外一些纯粹混饭吃的人手里为了混饭吃或实在是白痴而重新给搅糊涂了.我在一些所谓经济学家的著作中或所谓经济学的通俗读物中从来没有看到他们能把一个问题搞清楚了,他们的套路就是先提出一个唬人的特大的问题,然后引用一些你从来没领教过的某个人或某本书的言论,然后绕上七八十来圈,最后在你已经彻底绝望的时候给出一个莫名其妙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结论.闪人.其可恶之程度令人顿足。
谁都知道经济是跟柴米油盐分不开的,可是直到翻开<国富论>以前,我从来没看过哪篇经济学文章中讨论或列举过这方面的信息,好像他们的论据或结论与这些是无关的.但在这本书中,处处是某年某月某时某地的羊毛价格、牛肉价格、谷物价格,最低价最高价,以至几毛几分的微小变动,都一次次的被提及,不吝篇幅,就像一个絮叨的大妈.可是就在这其中,真理出现了。
一切的工作其实都是实实在在的,扒下那层故弄玄虚的皮,能有多少人看不懂呢.可恨某些所谓的学问家,自己半瓶子咣当,作文云山雾罩,说话油嘴滑舌,一条破围裙裹着,还臭美的很,结果呢?只能是把自己搞得像个小丑。
所以说,读书还是要读经典啊。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