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千金一笑谁倾城

2022-01-12经典散文
[db:简介]
中国的成语有太多的微妙之处!一个成语就是一个故事,而这故事的寓意和警示都凝练成一句话,即使过了千百年,仍然混在日常生活里使用着而又不觉得突兀。但这些微妙有时也长令人产生混淆和误解,比如,我一直将倾国倾城和一笑倾城混为一谈。其实按这两个成语的意思来看,虽都是说美人的美,但这之间却有着很微妙的差别。倾国倾城出自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美貌的重点是顾盼生辉眼波流转间的风情和美貌。而一笑倾城典出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说的是那褒姒一笑百媚生的绝世笑颜。李夫人的倾国倾城多少有李延年为妹妹自抬身价的嫌疑,但是褒姒的一笑倾城却是实打实的业绩没有半点的水分。

  据《琱玉集》上说褒姒性不喜笑,但“其一笑有百二十种媚”,而后世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也才一笑百媚生,褒姒还多了二十种的媚,可见其美貌的程度。本来美貌、不爱笑,笑起来更美,都无可厚非,但在那轻轻的一个笑靥之后,周朝近三百年的国祚便化成了飞灰,于是在城倾国灭的狼烟映衬下,那一个笑容显的那么的美艳神秘而富于传奇。这“一笑倾城”空前绝后,也够得上惊世骇俗!本来这样的业绩足可成为传奇,就像后世的孟姜女,因为哭倒一段长城而成为中国四大民间传奇之一。可圆融的中国人,对一段事实的理解和描述往往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方式。而当时掌握了话语权的人,却将褒姒归为了非人的范畴,言下之意的逻辑便是,也只有妖魅才能有如此大的魅力!所以在包括《国语》和《史记》等历史名典中,褒姒均被列为“妖女”,成为了红颜祸水的代名词,被世人唾骂了千古。

  《国语·郑语》和《史记》对褒姒的记载虽然稍有出入,但大体意思都是,夏朝末年,褒人是神灵化身成两条龙。落在夏王宫,夏王对此深感恐惧,经过占卜,按着神人的授意,将龙的涎沫承在椟匣里存在内库,而龙便从此消失了。自此龙涎被存后,三百年一直相安无事,到了周厉王时,周厉王看见内廷里椟匣发出耗光,于是忍不住好奇就打开了盒子。而龙涎落地变成了一只大蜥蜴,蜥蜴在跑的过程中碰到了一个十几岁的宫女使之怀孕,四十年后宫女生下了褒姒,因感到害怕宫女将褒姒抛弃在了河中,襁褓中的褒姒顺水而下。

  此时宣王听信“月将升,日将没;糜弧箕舵,实亡周国”的童谣,到处扑杀卖弓箭的人,一对做弓箭的夫妇,妻子被杀,丈夫在逃跑的过程中在郊外捡到了被弃的褒姒,后来这个人逃到褒国,因为无力抚养便将褒姒送与褒人姒大做了养女。后来褒君直言获罪,褒人献褒姒以救君。幽王如获至宝,从此日夜玩乐,不理朝政,为博一笑不惜烽火戏诸候。褒姒与申后争位,幽王废太子而立伯服,种种荒唐淫奢不一而足,终至身败名裂.国破家亡。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那“龙涎”“元鼋”之说当然是无稽之谈,古代用妖魔化来搞垮、搞臭一个人都是惯用的伎俩。再说“月将升,日将没;糜弧箕舵,实亡周国”的童谣真的就是周宣王时就流传的吗?我看未必,恐怕是褒姒的得身世和得宠才引出了这样的童谣吧。而后世凡是举事者如陈胜吴广以及刘邦等,无不都会编造或制造一个所谓的天意或预兆,利用人们的迷信和愚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反过来说,害一个人,迷信和谣言就是最好的武器。惜墨如金的史书却要大费笔墨的来渲染突出褒姒的“妖”,其用心可见一斑,也只有聪明如屈原才会说“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虽然这一段史料极尽诋毁之能事,但有一点却是可以确定的,那便是褒姒乃是弃婴,后被养父转卖给褒君做了女奴。此时的褒国因为不断强大起来的古蜀国的干涉,和路途的险阻,已经不能正常的向周王朝纳贡,于是周幽王发动了对褒国的征讨。战败的褒人,将褒姒作为赎罪的礼物送给了周幽王。就这样褒姒走进了周幽王的后宫,也走进了西周那最后的一段历史。

   那么褒姒为什么会被妖魔化呢?从这一段史料上其实也能看出一点端倪。褒姒最大的敌人是谁?当然就是周幽王原来的王后申后和原太子宜臼。在争宠、争后、争嫡的过程中,虽然是褒姒占尽了了上风,但只是女奴出身的她,可借用的政治力量除了周幽王的宠爱外却别无他法。而申后乃是申候之女,从小的政治素养且不说,周朝内内外外的关系网也不是褒姒可比拟的。当周幽王刚开始宠幸褒姒时,周朝的民间就有了“檿弧箕服,实亡周国”这样的童谣来影射褒姒的身世,由此看便能知道申后的利益集团有多么强的势力和活动能量。可周幽王似乎对于这样的谣言并未重视,而是执意废弃了申后的后位,和宜臼的储位,甚至由于感到申后的势力威胁到自己的统治,而起了要杀灭申后和宜臼的念头。申后和宜臼见机得早,而逃亡到了申侯的封国。

  申后无疑是聪明强干的,可太聪明和强势就会失去圆融的智慧。首先是她没看清周幽王的本色,还以对一个明君的态度来要求周幽王,当她年老色衰之时不但退守自己的本分,还做出一系列争风吃醋的蠢事,不但丢了后位,还累及了儿子的储位,实在是不智!而逃到申侯处后,必也是哭哭啼啼的吵闹不休吧?于是申侯进谏幽王,指责他如亡国之君夏桀商纣一般,背弃夫妻之情、父子之谊。而本就暴虐昏晕的周幽王暴跳如雷下就出兵征讨申国。惊魂不定的申侯于是做了一个最坏的决定,伙同缯国引西夷犬戎进攻镐京。事情一旦发展就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了,面对犬戎的贪婪和残暴,申侯无力辖制下只能后悔不迭。于是在腥风血雨中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走,西周以及西周健全完备的体制也轰然倒塌。若说红颜误国,那申后的责任会比褒姒少吗?

  还是那句话,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西周灭亡后,东周的开国之君正是那个被周幽王废弃的太子宜臼。可想而知,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为了打压曾经的政治对手,当然要对自己身份的正统性进一步加强,而最容易的手段当然就是对手地位的非正统性,所以从褒姒身上下手最容易,也最易取信于民。而褒姒并无大错,只是身世不太清楚,于是这一点被无限扩大,而褒姒便塑造成了妖妃妖女的形象留在了历史的扉页上。


    除了“妖”这一项罪名,褒姒的另一罪名便是媚主惑乱朝纲。但历史的记载却不能自圆其说,试想要是想媚主惑乱,那褒姒该刻意曲意逢迎周幽王才对,史料却是记载她整日的愁眉不展从不一笑,这样的寡言少笑如何媚主?只因她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当口轻轻的笑了,只因她的平日不笑和这时的轻笑,便成了祸国殃民的罪证。所以她那媚主的罪名来自她的不笑和那一笑。

   褒姒为何不爱笑呢?我们还是要从那一段看似荒唐无稽的史料上来看。也许是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也许是书写历史的人都惯用那样的手法,褒姒在历史上的首次亮相,竟然和比早她几百年的妃妹喜妲己惊人的相同,都是以平息国难、挽救氏族的姿态出现的。但褒姒的处境更加的凄凉,起码妹喜妲己还有个名字,而她却只是因为是褒国姒姓人家的女儿所以名为褒姒。古代,只有地位尊贵的女子才可能有自己的名字,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褒姒出身的低微和处境的堪怜。

  所以一个少小无亲,天涯沦落,小小年纪就像个物品一样卖来献去,最后的命运不过是入宫任由一个老头子蹂躏糟蹋的少女,怎么还会有开朗明媚的性格?这样的身世足以使得她早熟而敏感,而看惯了人情冷暖后,她如何还看不穿自己的处境呢?此时的高屋华厦、锦衣玉食和万千宠爱,不过都是基于周幽王的迷恋罢了,但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啊?迷恋也罢,宠爱也好,所有的实质,她仍旧不过只是周幽王的一件玩物而已;她永远不可能作为独立的自我被放到平等的位置上来爱,也许只要周幽王的一句话,她立刻便会被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面对一生不能自主的命运,面对也早就注定的命运,也许她的心已经冷如槁灰,便是强颜欢笑也懒得做,所以索性的就冷冷清清下去。

  可事实往往出现悖论,在众多曲意逢迎的后妃中,褒姒的冰冷淡漠反倒使她独树一帜,于是周幽王愈发爱她爱得癫狂  。而为了博这个忧郁的美人一笑,更可谓无所不用其极,首先周幽王贴出榜文,愿千金卖一笑,成语“千金一笑”便由此而出。但是褒姒就是不笑,后来虢国石父献出那著名的馊点子“烽火戏诸侯”。在烽火点燃时,在那各路诸侯猪突犬奔之时,褒姒终于轻轻的笑了,这一笑百媚丛生,这一笑周幽王魂飞天外。但这一笑谁又能说是褒姒欢愉而笑的呢?谁敢说她不是冷笑、耻笑、鄙夷的笑了呢?

  在这一场荒唐的游戏之后,在那颠倒天地的一个笑颜之后,九重的城阙烟尘突生,于是幽王被弑,褒姒也从此消失在了烽火里。就像她凄迷的身世那样,她重又消散在了历史的迷雾里,从此之后,再没人知道,那一日,她在燃烧的狼烟里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 烽火戏诸侯”这个中国版的狼来了的故事,亡了三百年的西周,可这不是褒姒要玩的游戏,作为一个命运不能自主的弱女子,她只是冷眼旁观了这一场闹剧,她笑与不笑都不能改变周幽王的昏庸,改变不了西周朝这样腐朽的制度崩溃,改变不了历史前进的步伐。也许那一笑足以倾城,但西周的崩坍,春秋战国拉开序幕,奴隶社会逐渐转型到封建社会,谁又敢说和那一笑有半毛的关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