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舍得与得失:关于近期散文的一点建议

2020-09-24抒情散文太阳神
中国人讲究两个价值观:舍得和得失。我感觉到,“舍得”显然比“得失”境界要高。舍得,包含着“先舍后得”的道理。只有你能“舍”得起,你才可能有得。所以,无论对人对事对物,都要能先“舍”,舍得起,才能得得到。不能舍,就不能得。“舍”字为先,“得”
  中国人讲究两个价值观:舍得和得失。我感觉到,“舍得”显然比“得失”境界要高。舍得,包含着“先舍后得”的道理。只有你能“舍”得起,你才可能有得。所以,无论对人对事对物,都要能先“舍”,舍得起,才能得得到。不能舍,就不能得。“舍”字为先,“得”字在后。   与此相反,“得失”却强调的是“得”。对不起,你“得”字为先,那么你得到了某些,你就必然失去某些。你不可能样样能十全十美地“得到”。“得”字为先,必然“失”字在后。芸芸众生,总想“得”到,伸手就是名和利,得到之后,必然要失去。“得”到了金钱,就必然失去安康,“得”到了高位,就必然“失”去了安宁,“得”到了眼前小利,就必然失去了更多的大利。   比如北大有个海龟,今年没有评上院士,似乎按照条件,本来是可以评上的,凭他的成就,是当之无愧的。可是,就是因为一次没过,他就高调反应,大骂评价体系,大肆攻击,甚至把其他当选院士都不屑一顾,最后像个三岁小孩子一样,宣布以后不参加评院士了。这就像三岁小孩子耍赖:“你们不理我,我不跟你们在一起玩了”。这样的做法,不能证明别的,只能证明一件事:没有评上他,完全是英明正确的决定。

  不懂舍得与谦让,一味计较自己的“得失”,不能在人们面前树立起良好的学者风范,只能让人千夫所指。试想,这个世界离了谁,地球都照样转。像这样胸无点墨的海龟,中国闭着眼睛就可以抓上一大把!

  舍得与得失,理同作散文。你要先能舍去你那些自认为是“好”的部分,才能得到更好的精华提练。如果你总是患得患失,那么一定不会写出什么好文章。
  先说写作范式。你要是“得”了某种一定之规的范式,那你就可能“失”了文章的新意。其实散文很难与杂文体裁截然分开。就西方文体而言,散文开始其实就是杂文。只是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以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成为一种文体的代表,以鲁迅的杂文成为一种文体的代表。所以时至今日,当人们(包括中文系老学究)一提到散文,就以为散文就是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范儿;一提到杂文,就是鲁讯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够》之类的范儿。这个文体分类其实不利文学创新。


  文学本身就是需要创新的,文体没有截然纯粹的划分。我们希望大家把议论性比较强的文章放到杂文版里去,是因为散文版的文章历来太多,需要分流。但这并不意味着,散文与杂文的文体分类就是最高原则。

  既然有两个栏目,那我们还是希望,散文版更注重叙事与抒情为主,杂文版更注重议论为主。所以大凡议论为主体的文章,还是建议放到杂文版比较好。   其次,“舍”去太多的思考,就可以“得”到文章的真情。不管怎么样,只要是能让自己感动的文章,贴到散文版,不得精华,就必得计酬,不得计酬,就必得精华。或兼而有之。   我在加精华的时候,总是把当天的文章都评过一遍,然后放在一起比较,以寻找动人之处为旨归。当然,不是篇篇都能动人,那么,不能令人感动的文章,就要看艺术水平。有些并不能令人感动,但是行文章法有度,语言富有特色美感。这也是加精华的理由。   第三,在写作中“舍”去一点自我,就能“得”到读者。我们行文要心中有读者,总希望读者能从文章中得到一点感染、一点美感、一点启发。所以叙事尽量典型一点、语言尽量美一点、自己投入的感情尽量真一点、挖掘意义尽量深一点。   第四,散文的标题的“舍”与“得”也是非常重要的。不想舍去固有的标题,就很难让题文恰到好处。有些散文文章的确是写得很好,但是却取了一个令人难以引起兴趣的题目,要不是有义务评论或者文友们例行友情而回贴点进去看的话,一般人很难关注它。我以前多次提到要在题目上下功夫。散文普遍的标题缺点,就是帽子太大,内容太小。有些的题目几乎可以写一本书,可文章却三言两语没了,不知道作者究竟想告诉读者什么。   第五,在内容上同样需要“舍”,才能“得”。在千字文章来说,你只能取生活中的一滴水来折射大海,却无法天马行空把什么都装进来。就算是叙事,读者也希望重视你的“细节”的力量,没有细节,其实就不成为文。女生写文章往往注重细节,所以这方面应该是男生学习的榜样。   第六,回贴和评论的“舍”与“得”,只有“舍”去细究深审,才能“得”到相对的公平。云南作家李智红曾经说,好文章一眼就能看出来,不好的文章才令人伤脑筋。这也说出了所有阅卷老师的感触。在阅高考卷、考研卷的作文的时候,每个阅卷老师都有确定的时间内确定的阅卷篇数。因为阅卷越慢,对考生越不公平。读的越慢,你就越对文章能找出一大堆的毛病,左看不顺眼,右看不顺眼,越看越不顺眼,如果每篇给你一定的时间限制,那么你在所有的文章比较过程中,就会相应地公平对待每一位考生。   这个道理对于加精华或计酬来说,同样是适用的。精华是一个比较的产物。你在今天可能写的文章就自己水平而言,是最好的。可是不巧,你今天贴出来的时候,你有了更强大的对手,别人的文章也同时贴出,而且在多数方面有胜你一点的地方。但精华却是一个有比例限制的,所以我们在今天也只能对你忍痛割爱了。   文章永远没有过冠军,谁也没有能力标谤自己的文章就是最好的,或者就是比某某的文章更好。正确的态度是激发自己努力。


  第七,对文章的利“舍”一时小利,不断努力,就能获“得”更多的成就。说得诚恳一点。这里没有加精华,并不等于就全盘否定了你的文章。好文章不怕被埋没。乔伊斯的小说初版才卖出去三本,可是几曾何时,他的小说被世界普通读者和评论家一致公认为英语小说中的第一杰作。


  再如,世上只有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那些没有拿到奖的人,难道就生气不写作了?难道还要跑去找瑞典皇家学院去“评理”不成?不过,西方没听说有人要评理,可是有不少中国人为中国作家没得诺奖而愤愤不平。细想,这样的态度实在是太可笑了。冲着得奖而写作,那决不可能写出真正能获得奖的作品。   第八,“舍”得一时之气,就“得”到身心健康。现在都讲成熟,一个女生成熟的标志,就是可以容忍男人的缺点,一个男生成熟的标志,就是不再“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样的愣头青。写文章也是修炼个人气度的有效方法。杂文也许能让你越修越气。但散文一定要让你化气开胸,个人修炼达到海纳百川,文章就一定能上一个档次。

  因此,舍去一时的小利,心态平和地不断提高,就能获得更多的成就。相反,要是因为加了精华或计酬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不思长进,那却“得”之很少,“失”之太多了。

   [ 本帖最后由 太阳神 于 2011-10-17 18:31 编辑 ] 太阳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