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父亲的河流

2020-09-24叙事散文丁香雨
那条河,时而湍急,时而平缓,从我的梦境中穿流而过,看不到从何而来,也望不见最终流向了何处。有几次醒来,我迫不急待地提起笔,意欲捕捉它稍纵即逝的影像,但到最后,又不得不颓然放弃。梦中,我以为自己已站在了河的堤岸,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抓住一大把哗
那条河,时而湍急,时而平缓,从我的梦境中穿流而过,看不到从何而来,也望不见最终流向了何处。
有几次醒来,我迫不急待地提起笔,意欲捕捉它稍纵即逝的影像,但到最后,又不得不颓然放弃。梦中,我以为自己已站在了河的堤岸,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抓住一大把哗哗的流水。我甚至可以轻松地淌进深不或测的河水中,逆流而上,寻到一条河最初的隐秘的源头。陡然醒来时才发现,它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不可触摸,似乎已超越了地理位置的距离。我如河边一株芦苇般,在想像的劲风中,摇晃着苍白的身子,试图一次次靠近它,却又一次次地失望而退。
是的,我知道,那只是父亲的河流。一条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河流。
苏北大地上的一个小村庄,是我户口上的籍贯所在地,曾经一意孤行地认为那里就是我的故乡。直到某次,无意间百度到故乡一词的解释: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那个瞬间,巨大的失落犹如翻卷的乌云般迅速地笼罩了我。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被故乡一词所困惑和纠结。一个我从未到过的地方,一个在户口和履历中将会和我纠缠一辈子的地名,却不是我的故乡,甚至和我毫无关系,而只是我一厢情愿的幻想。到最后,我不得不承认,那个地方,终归只是父亲一个人的故乡。
但我一直认为,父亲并不喜欢他的故乡。
贫穷的日子,就像凿子一刀一刀刻在石壁上的字,深深地刻进父亲关于故乡的记忆中。所以,粮校毕业后的他,毫不犹豫地裹上一两件换洗衣物,抖抖年轻的翅膀,匆匆逃离了自己的家乡。我相信用逃离二字,并不为过。父亲当初选择粮校,初衷应该极为简单,就是冲着“粮食”二字而去。在六十年代初期,物质具有至高无上的诱惑力,一份和粮食有关的铁饭碗,会让饥肠辘辘的胃生出三分饱意。尽管当时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但在我看来,远离家乡是父亲非常满意并一直向往的结果。隔了半个中国,父亲不必再时时面对空空如也的四壁和回忆,甚至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遥迢的距离也足以磨平记忆的刀刃。
对于父亲年少时的贫困,我自是无法亲身体验。唯一的消息来源,只能通过父亲本人的叙述来完成。只是父亲不善言辞,更多时候,父亲选择沉默做事,来表达他对我们无声的爱。除此之外,父亲少有其他的倾诉方式了。生活在苏北大地上的那段岁月,就像一粒干瘪的秕谷,被父亲的沉默剔除在他定居盆地后的生活之外。但是,在我的印象里,父亲偶尔几次也曾提起过去的日子,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就是饥饿。寡言的父亲,犹如和他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粮食一样,有着最朴素的愿望,就是让我们吃饱穿暖,不用再过上和他儿时相同的窘迫日子。饥饿的感觉,是三餐不愁的我,无法切身体会的。但从父亲对现状的满足状态,以及父亲对故乡的极少提及,我可以毫不费力地揣摸到,父亲其实是极其不愿回首那段日子的,它贫穷得让言辞羞涩。
之前并不知道还有一条宽阔的大河从父亲的故乡流淌而过,并且,它从来就不曾停歇地流淌在父亲关于故乡的记忆中。我刚参加工作那年,老家来了电报,说瘫痪在床的奶奶病危。父亲带着母亲踏上了开往苏北的火车,这是母亲第一次跟随父亲回他的故乡,在此之前,她和我一样,只在照片上见过那个病危的老人。而我的奶奶,是一株扎根在乡下老家的植物,或许连名字也可以忽略,她从来就没有踏出过那片土地半步,在交出自己一生的绿后,最终衰败和枯萎在老家的土地上。我曾央求父母把我一起捎上,奶奶和老家,在已成年的我心里,是隔着浓雾的,我需要零距离的审视,方能看清我和他们之间的情感。我的请求被父亲拒绝了,理由非常的简单和充分,因为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请事假只会影响今后的前途。或许,在一生兢兢业业工作的父亲心里,我对从未谋面的奶奶的感情,远不及一份工作重要。
其实在奶奶瘫痪之前,父亲某次出差路过老家,曾有过接奶奶来川的想法,但是被叔叔一家断然否决了。奶奶和叔叔一家同住,体强力壮的奶奶充当了壮劳力的角色。农村做不完的农活和家事,让叔叔一家非常清醒地知道不能放走奶奶。离家之后就未在奶奶身边尽孝的父亲,自是没有发言权,最后只好无奈作罢。还在上小学的我,在父亲出差的这段时间,突然变得出奇的乖巧,喜欢一个人安静地躲在角落里,一次次地设想着和这个陌生老人见面的情形。当归来的父亲一个人的身影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时,那份隐蔽在暗处的失落和怅惘,父亲却并不知晓。小小年纪的我,已经学会了父亲的沉默,对于情感的表达,总是吝啬言语。
从苏北老家回来后的母亲,向我们描述了那条大河。她感叹道,那条河真宽啊,河水又深又急,她因惧怕湍急的流水而根本不敢靠近岸边。这时,父亲的眼睛,就像一盏油灯被倏地点燃,照亮了记忆中那些藏匿已久的往事。他接过话茬,说,以前这条河,还更深更宽啊,他小时候在河里扎猛子,可以游无数个来回。这是第一次听说父亲会游泳,好奇之心驱使我们向父亲打听更多和这条河有关的故事。父亲的话闸一打开,那条河流载着的儿时趣事就汹涌地奔出了父亲的记忆,游泳,嬉戏,钓鱼,捉虾……这些事,对从来没在农村生活过的我来讲,新鲜得犹如生长在田地里的蔬菜。它们似乎已经驱散了贫穷笼罩在父亲回忆中的阴影,有河水濯洗过的痕迹。“以前这条河,可宽多了,河里的鱼虾也多。”末了,父亲眼里的灯芯,又被现实的风,渐渐吹灭。他摇摇头,一声轻微的长叹,像一抹淡淡的炊烟,弥散在村庄的寂寥里。
虽然没有亲眼见过这条河的变化,但我相信,它确实不及以前宽阔了。父亲的父亲,我的爷爷,是在父亲工作离家几年后去世的。那时父亲的世界里还没有我,但我的想像可以虚构场景,父亲回老家料理完爷爷的后事后,一定是去看了那条河的。风忧伤地拂过河面,哗哗的流水穿过村庄,穿过父亲的身体和姓氏,之后消逝于远方,像从来不曾来过一样。他怔怔地立于岸边,直到被暮色吞噬。
父亲眼睁睁地看着那条河越来越窄,流水越走越急,却又无能为力。
那一年的冬天,父母回老家探望奶奶后,老人家的病况竟又慢慢有了起色,直至三年后,一个突然而至的电话,让我怀疑,那条越流越窄的河,它就快要断流了。是苏北老家打来的电话,说奶奶走了。这一次走得突然,措手不及的父亲已经来不及回去了。这个结果,或是父亲早已料到的,一条河,它总有流到尽头的理由和时候。
发现父亲的衰老是近两年的事。在这之前,总以为父亲一如从前,是一棵粗壮的大树,我们可以理所当然地在他的庇护下筑巢安家。去年春节回家时,母亲无不担忧地和我说起,父亲最近老说肋骨附近有痛感。她话音刚落,我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怒火了,嗓门提高到足以震慑人的程度,责怪父亲不及时就医。我的数落像一桶倒进炉子的玉米,噼呖叭啦,只管自己痛痛快快地炸开花来,也不顾母亲在一旁是如何的阴着一张脸。因为在我看来,他们这是过年讳医,居然迷信到了不管身体的地步,糊涂得着实令人生气。待我一番牢骚发完,母亲的回答,却顿时令我羞愧万分。母亲不满地嘟囔着,你爸还不是想着你们春节要回家,要给你们做这做那的才没去看病。
那个春节,我们陪着父亲,几乎每天都在家和医院之间来回奔波。我坚持让父亲去了西南最大的华西附院做检查,因为我只相信这家医院的医术。就算在春节,医院里也是门庭若市,挂号检查都极其麻烦。父亲本是不喜繁琐之人,这次对于我的安排,却不再如从前般的执拗了。被疼痛袭击的他,像北风横扫而过的荒园,枯敝的杂草,除了顺风而应,别无选择。父亲年轻时对自己的身体可是毫不在乎的,此时此刻却如临大敌。他用脑子认真地记录着医生嘴里吐出的各种可能,然后又不厌其烦地配合医院的收入,做着一系列排除病情的检查。曾有那么一刹那,这个曾经赶过夜路、深更半夜下暴雨打炸雷也要冲出去检查粮仓的父亲,在我眼里,却突然变得是那么的胆小和懦弱。这个想法又很快地被我否定了。父亲,他哪是怕死啊,这个世间并没有给予他太多的东西,他深深贪念着的,也不过就是这份可以尽情享受的亲情。
不知哥哥和父亲是一番怎样的交谈,他只是和我说,父亲还是想着回一趟苏北老家。“他就是想去看那条河。”我在心里回答着哥哥。或许哥哥也是知道那条河的,我想。父亲其实一直惦记着那条河的,他害怕它枯竭断流。童年,亲人,村庄,都在河中留下了清晰的镜像。父亲惧怕着这些镜像会像一朵云般,被命运在天空的记忆中轻轻擦去。医院检查的结果,只是小小的炎症,这令我们每个人都如释重负。父亲在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后,回故乡的念头,也就此搁浅。但是我想,或许有一天,我会陪伴着年迈的父亲,再次站在苏北的土地上,站在苇草轻摇的河畔。是的,再次。但我没和父亲说,对于表达,我一如既往的选择了缄默,像流水一样,不轻易地说出秘密。
而那条河,不管我和父亲是否回去,我相信,它都会一直脉脉地流淌在故乡的土地上。它怎么可能枯竭呢?它流过了祖辈们生活过的村庄,流过了爷爷奶奶的生命,流过了父亲少时贫穷的痕迹,现在又流过我如此真实的梦境。站在深深的河水中,我看见了流水倒映在父亲眼中的镜像。看见它呼啸着流向远方,不为任何人停留。


[ 本帖最后由 丁香雨 于 2012-2-2 11:46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