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牡丹(修改稿)
2022-01-13叙事散文文珺
凉州牡丹那个中午,乡政府安静得如同一座庙宇。大朵阳光,热情地扑进院子,想把每一个角落里的阴影都赶出来。几棵白杨树,懒洋洋地,坐在光阴深处打盹。刚刚长出的新叶子,把几粒鸟声藏的一干二净。偶有一、二只小蝴蝶飞来,翩翩跹跹,翩翩跹跹地,向院子里的……
凉州牡丹
那个中午,乡政府安静得如同一座庙宇。大朵阳光,热情地扑进院子,想把每一个角落里的阴影都赶出来。
几棵白杨树,懒洋洋地,坐在光阴深处打盹。刚刚长出的新叶子,把几粒鸟声藏的一干二净。偶有一、二只小蝴蝶飞来,翩翩跹跹,翩翩跹跹地,向院子里的几丛牡丹飞去。
我跟在蝴蝶后面,蹑手蹑脚向前走。
蝴蝶停在一朵硕大的紫色牡丹花上。它左看右看,仔细打量了一会,深深地喝了一口花蜜,就唱着歌儿飞走了。我则藏在了牡丹花后面。
乡政府的人们,此时都在午睡。没人在乎,一个十三的岁小姑娘,蹲在这里想做什么。
当然,我不想做那个想做风流鬼仕者。只是想摘下那朵鲜艳的牡丹。
牡丹花杆坚硬,粗糙,它好象有一个不太好听的名字,叫“干柴牡丹”,这个名字令人很生气,这么漂亮的花,怎么能有一个老头一样的名字。
费了很大劲,终于把二朵大牡丹折到了手。用一条丝巾裹起来,偷偷地溜了出去。
回到屋子里,我用一个玻璃罐头瓶子,将那朵花插了进去。
下午,在学校后面的一个果树园子里铲草。
乡上的王书记,背着手进来了。班主任何老师,赶紧地迎了上去。
那个老书记,是一个和蔼的老头。常和父亲在乡政府门口的一棵老树下下棋,我常给他们倒茶水,他常夸我是好丫头。所以,我一点也不怕他。
但今天,我一看见他进来,脸就红了起来。马上的,我想到了插在房子里的那二朵牡丹花。
他跟班主任说了句什么,就径直地走到了我面前。一只手,扯住了我的小辫子。然后,那二朵牡丹花,就无情地从他的背后拿出来了。
我又羞又急,想跑掉,又无处可去。只好低着头听从他们的发落。
王书记说:喜欢吗?我点了点头。他又说,我也喜欢呀。你摘走了,别人就看不到了。美,是要大家共赏的。不能你独有呀。说完了,又把那二朵牡丹举起来。那时的牡丹,花朵已有点蔫了,很委曲地耷拉着脑袋。
同学都围观上来了,我羞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后来,不知为什么,有点委曲,就哭了起来。
此去经年。那件事情的发生,已以是近三十年前的事情了。而我,早已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中年女子了。
这期间,从故乡的某一个原点出发,远走他乡,又折转回来。经历爱情,经历婚姻,经历幸福或是不幸。回来,已是人生大半了。
而在这一个过程中,牡丹,作为代表着故乡的某一种记忆,曾被我完全的忘记,又在某一个夏天的中午突然的想起。
这一个想法的产生,让我坐立不安。时光,真是一个奇异的魔术师,它可以让一切忘记,也可以让一切复苏。
我约我的好友去看牡丹,去看那被我牵挂了半生,而今天才终于见到的牡丹。
那个乡政府,早就拆除了。那丛牡丹,也早已香消玉殒,不知去向。大片的牡丹,被种植在凉州城里,一块叫核桃园的地方。
满园的牡丹,开的姹紫嫣红,若一群争艳的女子,叮当环珮,非常的热闹。两个女子,在花丛中不停穿梭,闻闻这个,摸摸那个。一如多年之前,那一对翩跹而去的蝴蝶。如今,蝴蝶远去,女子,还是是当年的那个女子吗?杜丽娘袅袅婷婷走出来唱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谁家院?凉州的核桃园。友大笑。
“洛阳春日最繁花,花荫绿中十万花。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花丛中,友人忽然吟起来这首诗。我说,那也只是洛阳牡丹,你哪里知道,洛阳的牡丹,本是凉州引进的呢?
凉州,因地处西方,气候寒凉而得名;牡丹的生长习性“宜冷畏热,喜燥恶湿”。凉州气候、温度、土质适应牡丹的生长。古代起,牡丹首先得以就在凉州生长栽培。以至于到汉代,这里的人们,已经熟悉牡丹的栽培种植。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掌握了牡丹和芍药的药用价值,将它们应用到中草药治病当中。
1974年11月,在武威(古称凉州)旱滩坡一座东汉早期墓葬中出土的医药汉简中有明确的记载,证实了牡丹、芍药在武威栽培应用的历史相当久远,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有关牡丹的最早记载。因此,历史记载无可非议,武威是种植牡丹的故乡。武威一带的先民早在汉代就熟悉了解了牡丹的栽培和药用价值,武威是牡丹种植的故乡。魏晋南北朝时,又经历了对牡丹,从栽培种植、药用到观赏,这样一段历史的发展过程。以至于到唐代,武威这里又是军事重镇,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发达,随着当时举国对“牡丹热”的兴起,武威当地人们除了种植牡丹药用之外,也开始形成了一种大量种植牡丹进行观赏。对牡丹的喜爱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武威出土的唐代墓志铭边饰,以及唐弘化公主墓葬中出土牡丹纹花卉图案。宋代武威为西夏统治,这里又是西夏的辅郡。由于受北宋“牡丹热”的影响,这一时期,统治武威的西夏党项民族,同样也是大量种植牡丹,从这里出土的西夏大量瓷器、金器上和各种不同的牡丹图案中可以反映出来;瓷器上的牡丹图案有刻花、剔花、绘花多种。反映出西北少数民族对牡丹的观赏和喜爱。这里出土的唐代和西夏时期有关牡丹的大量资料说明,武威是我国牡丹早期种植的盛产地。
北魏灭北凉,建都新洛阳,西凉王李暠曾孙李冲,担任设计师。她曾参照姑臧(今武威)城扩建后的布局设计,延及后世。隋唐首都长安,仍沿袭宫北市南之格局,直至清代。五凉时期姑臧城的改建对中国城市建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皇家园林的设计,亭、台、楼、榭,池必不可少,有池便有花,凉州牡丹因李冲之故,流向洛阳,并在洛阳推广种植。尽管这是一种假想和推测,依情理可言,洛阳牡丹本出自凉州的可能性亦有。
这个发现,极大地暴涨了我的好奇心。甚至,我为自己是一个凉州女儿,而骄傲了好长时间。
那一年,去西北民大考试。中午,一个人在校园里溜达。校园里,随处可见的,也是一丛一丛的牡丹。那时,还在他乡流浪,故乡,只是我时而想起的一个影子。一时是想不到,这些牡丹,到底与凉州的牡丹有没有关系。只是觉得喜欢。
后来听说,在凉州区双树乡的双树村,有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他叫叶兴义。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培植紫斑牡丹,至今,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了。他被凉州人称为“牡丹王子”。这个老人,一生与牡丹为友。他一定是懂牡丹的,也是爱牡丹的。他是牡丹园里的护花侍者。天生,就是来种牡丹的。听说,他已把牡丹种到天梯山石窟景区了。天梯山,是佛的故乡。种了牡丹,那牡丹也就成了佛家的花了。
天梯山,还有一个唱民歌的王子——赵旭峰。他写诗,摹画,唱三弦曲。《绣牡丹》:“花儿绣在了水里边,四面八方叫水挡严,你想看花儿也不难,变一个金鱼娃儿水里面钻,一呀钻,二呀钻,一钻钻到水里面,抱住那花芯儿看牡丹。”他一唱就是几十年,只把那艳艳的牡丹唱到了民风里。
凉州城里,有个画牡丹的老人,一生挚爱牡丹。他叫柴来江,人们送他一个美名“柴牡丹”。
父亲一生从医。自小,或多或少,我也是受了一点熏陶的。
父亲在世的时候,床头除了几本文学类的书,就是一本又一本的医药书。我没事可做的时候,也翻那些医药书。其中《本草纲目》是我最爱的。因为,那里面有许多,用白描的形式画着花花草草。有一味药叫牡丹皮。到了那一页,我就停下来看,看那硕大而美丽的花朵。旁边,堆着一些,被切成了一截又一截的牡丹皮。书里说,它能活血化瘀,清热凉血。
我不太懂,跑到父亲药房里,按着草药抽屉上的指引,找到了那一味药。用嘴去尝。那时常痛经,想吃了它,也许就能化瘀了吧。但吃了许多,除了感觉苦涩之外。什么用也没有起。一味药,有时仅是一株草,是要和其它药和一起,才能起到自己的功效的。比如,它与白芍、黄芩、柴胡等配伍,就有宣郁通经的效果。若人,一个人,很单薄的。一定要和别人相融,才能活得温暖一些,否则,除了寒凉,再有什么呢。
凉州,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地方。牡丹,生长在一个有文化的城市里,那它一定是一株有文化的牡丹了。
东汉到现在,1800多年的历史了。许多人都知道,武威有个铜奔马,凉州是天马的故乡,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东汉,给武威留下了铜奔马,还给凉州留下了牡丹。牡丹,是王者的象征,而凉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着王都气象的城市。一朵牡丹,它作为武威文化的某一种象征,从1800多年前的东汉一路走来,它经历了汉、晋、隋、唐、宋、元、明、清,许多盛大的朝代。甚至,还在唐朝的时候,作为富贵的象征,被那个尊贵的女子戴在头上,妖冶出了一曲《霓裳羽衣曲》。在改朝换代的风霜雨雪之中,牡丹,傲然生活河西走廊的东端,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城市里。
凉州城里,牡丹盛开。天马回眸,牡丹笑颜如初。
[ 本帖最后由 文珺 于 2013-6-16 23:58 编辑 ]
那个中午,乡政府安静得如同一座庙宇。大朵阳光,热情地扑进院子,想把每一个角落里的阴影都赶出来。
几棵白杨树,懒洋洋地,坐在光阴深处打盹。刚刚长出的新叶子,把几粒鸟声藏的一干二净。偶有一、二只小蝴蝶飞来,翩翩跹跹,翩翩跹跹地,向院子里的几丛牡丹飞去。
我跟在蝴蝶后面,蹑手蹑脚向前走。
蝴蝶停在一朵硕大的紫色牡丹花上。它左看右看,仔细打量了一会,深深地喝了一口花蜜,就唱着歌儿飞走了。我则藏在了牡丹花后面。
乡政府的人们,此时都在午睡。没人在乎,一个十三的岁小姑娘,蹲在这里想做什么。
当然,我不想做那个想做风流鬼仕者。只是想摘下那朵鲜艳的牡丹。
牡丹花杆坚硬,粗糙,它好象有一个不太好听的名字,叫“干柴牡丹”,这个名字令人很生气,这么漂亮的花,怎么能有一个老头一样的名字。
费了很大劲,终于把二朵大牡丹折到了手。用一条丝巾裹起来,偷偷地溜了出去。
回到屋子里,我用一个玻璃罐头瓶子,将那朵花插了进去。
下午,在学校后面的一个果树园子里铲草。
乡上的王书记,背着手进来了。班主任何老师,赶紧地迎了上去。
那个老书记,是一个和蔼的老头。常和父亲在乡政府门口的一棵老树下下棋,我常给他们倒茶水,他常夸我是好丫头。所以,我一点也不怕他。
但今天,我一看见他进来,脸就红了起来。马上的,我想到了插在房子里的那二朵牡丹花。
他跟班主任说了句什么,就径直地走到了我面前。一只手,扯住了我的小辫子。然后,那二朵牡丹花,就无情地从他的背后拿出来了。
我又羞又急,想跑掉,又无处可去。只好低着头听从他们的发落。
王书记说:喜欢吗?我点了点头。他又说,我也喜欢呀。你摘走了,别人就看不到了。美,是要大家共赏的。不能你独有呀。说完了,又把那二朵牡丹举起来。那时的牡丹,花朵已有点蔫了,很委曲地耷拉着脑袋。
同学都围观上来了,我羞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后来,不知为什么,有点委曲,就哭了起来。
此去经年。那件事情的发生,已以是近三十年前的事情了。而我,早已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中年女子了。
这期间,从故乡的某一个原点出发,远走他乡,又折转回来。经历爱情,经历婚姻,经历幸福或是不幸。回来,已是人生大半了。
而在这一个过程中,牡丹,作为代表着故乡的某一种记忆,曾被我完全的忘记,又在某一个夏天的中午突然的想起。
这一个想法的产生,让我坐立不安。时光,真是一个奇异的魔术师,它可以让一切忘记,也可以让一切复苏。
我约我的好友去看牡丹,去看那被我牵挂了半生,而今天才终于见到的牡丹。
那个乡政府,早就拆除了。那丛牡丹,也早已香消玉殒,不知去向。大片的牡丹,被种植在凉州城里,一块叫核桃园的地方。
满园的牡丹,开的姹紫嫣红,若一群争艳的女子,叮当环珮,非常的热闹。两个女子,在花丛中不停穿梭,闻闻这个,摸摸那个。一如多年之前,那一对翩跹而去的蝴蝶。如今,蝴蝶远去,女子,还是是当年的那个女子吗?杜丽娘袅袅婷婷走出来唱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谁家院?凉州的核桃园。友大笑。
“洛阳春日最繁花,花荫绿中十万花。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花丛中,友人忽然吟起来这首诗。我说,那也只是洛阳牡丹,你哪里知道,洛阳的牡丹,本是凉州引进的呢?
凉州,因地处西方,气候寒凉而得名;牡丹的生长习性“宜冷畏热,喜燥恶湿”。凉州气候、温度、土质适应牡丹的生长。古代起,牡丹首先得以就在凉州生长栽培。以至于到汉代,这里的人们,已经熟悉牡丹的栽培种植。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掌握了牡丹和芍药的药用价值,将它们应用到中草药治病当中。
1974年11月,在武威(古称凉州)旱滩坡一座东汉早期墓葬中出土的医药汉简中有明确的记载,证实了牡丹、芍药在武威栽培应用的历史相当久远,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有关牡丹的最早记载。因此,历史记载无可非议,武威是种植牡丹的故乡。武威一带的先民早在汉代就熟悉了解了牡丹的栽培和药用价值,武威是牡丹种植的故乡。魏晋南北朝时,又经历了对牡丹,从栽培种植、药用到观赏,这样一段历史的发展过程。以至于到唐代,武威这里又是军事重镇,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发达,随着当时举国对“牡丹热”的兴起,武威当地人们除了种植牡丹药用之外,也开始形成了一种大量种植牡丹进行观赏。对牡丹的喜爱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武威出土的唐代墓志铭边饰,以及唐弘化公主墓葬中出土牡丹纹花卉图案。宋代武威为西夏统治,这里又是西夏的辅郡。由于受北宋“牡丹热”的影响,这一时期,统治武威的西夏党项民族,同样也是大量种植牡丹,从这里出土的西夏大量瓷器、金器上和各种不同的牡丹图案中可以反映出来;瓷器上的牡丹图案有刻花、剔花、绘花多种。反映出西北少数民族对牡丹的观赏和喜爱。这里出土的唐代和西夏时期有关牡丹的大量资料说明,武威是我国牡丹早期种植的盛产地。
北魏灭北凉,建都新洛阳,西凉王李暠曾孙李冲,担任设计师。她曾参照姑臧(今武威)城扩建后的布局设计,延及后世。隋唐首都长安,仍沿袭宫北市南之格局,直至清代。五凉时期姑臧城的改建对中国城市建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皇家园林的设计,亭、台、楼、榭,池必不可少,有池便有花,凉州牡丹因李冲之故,流向洛阳,并在洛阳推广种植。尽管这是一种假想和推测,依情理可言,洛阳牡丹本出自凉州的可能性亦有。
这个发现,极大地暴涨了我的好奇心。甚至,我为自己是一个凉州女儿,而骄傲了好长时间。
那一年,去西北民大考试。中午,一个人在校园里溜达。校园里,随处可见的,也是一丛一丛的牡丹。那时,还在他乡流浪,故乡,只是我时而想起的一个影子。一时是想不到,这些牡丹,到底与凉州的牡丹有没有关系。只是觉得喜欢。
后来听说,在凉州区双树乡的双树村,有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他叫叶兴义。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培植紫斑牡丹,至今,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了。他被凉州人称为“牡丹王子”。这个老人,一生与牡丹为友。他一定是懂牡丹的,也是爱牡丹的。他是牡丹园里的护花侍者。天生,就是来种牡丹的。听说,他已把牡丹种到天梯山石窟景区了。天梯山,是佛的故乡。种了牡丹,那牡丹也就成了佛家的花了。
天梯山,还有一个唱民歌的王子——赵旭峰。他写诗,摹画,唱三弦曲。《绣牡丹》:“花儿绣在了水里边,四面八方叫水挡严,你想看花儿也不难,变一个金鱼娃儿水里面钻,一呀钻,二呀钻,一钻钻到水里面,抱住那花芯儿看牡丹。”他一唱就是几十年,只把那艳艳的牡丹唱到了民风里。
凉州城里,有个画牡丹的老人,一生挚爱牡丹。他叫柴来江,人们送他一个美名“柴牡丹”。
父亲一生从医。自小,或多或少,我也是受了一点熏陶的。
父亲在世的时候,床头除了几本文学类的书,就是一本又一本的医药书。我没事可做的时候,也翻那些医药书。其中《本草纲目》是我最爱的。因为,那里面有许多,用白描的形式画着花花草草。有一味药叫牡丹皮。到了那一页,我就停下来看,看那硕大而美丽的花朵。旁边,堆着一些,被切成了一截又一截的牡丹皮。书里说,它能活血化瘀,清热凉血。
我不太懂,跑到父亲药房里,按着草药抽屉上的指引,找到了那一味药。用嘴去尝。那时常痛经,想吃了它,也许就能化瘀了吧。但吃了许多,除了感觉苦涩之外。什么用也没有起。一味药,有时仅是一株草,是要和其它药和一起,才能起到自己的功效的。比如,它与白芍、黄芩、柴胡等配伍,就有宣郁通经的效果。若人,一个人,很单薄的。一定要和别人相融,才能活得温暖一些,否则,除了寒凉,再有什么呢。
凉州,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地方。牡丹,生长在一个有文化的城市里,那它一定是一株有文化的牡丹了。
东汉到现在,1800多年的历史了。许多人都知道,武威有个铜奔马,凉州是天马的故乡,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东汉,给武威留下了铜奔马,还给凉州留下了牡丹。牡丹,是王者的象征,而凉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着王都气象的城市。一朵牡丹,它作为武威文化的某一种象征,从1800多年前的东汉一路走来,它经历了汉、晋、隋、唐、宋、元、明、清,许多盛大的朝代。甚至,还在唐朝的时候,作为富贵的象征,被那个尊贵的女子戴在头上,妖冶出了一曲《霓裳羽衣曲》。在改朝换代的风霜雨雪之中,牡丹,傲然生活河西走廊的东端,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城市里。
凉州城里,牡丹盛开。天马回眸,牡丹笑颜如初。
[ 本帖最后由 文珺 于 2013-6-16 23:58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