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路
2022-01-13叙事散文青衫子
我被姑姑追上了。在她的如芒目光下,我心怀忐忑,感觉自己如同一个越狱未成的逃犯,之前的勇气与力量荡然无存。半小时之前,当我将纸条交给二狗子家(农村俗语,称某某妻为某某家)的时候,它们分明在着,从我的胸腔里冲击出来,化成白纸黑字。在它们的驱使下……
我被姑姑追上了。在她的如芒目光下,我心怀忐忑,感觉自己如同一个越狱未成的逃犯,之前的勇气与力量荡然无存。半小时之前,当我将纸条交给二狗子家(农村俗语,称某某妻为某某家)的时候,它们分明在着,从我的胸腔里冲击出来,化成白纸黑字。在它们的驱使下,我怀抱二妹,手牵大妹,一步一步,义无反顾,像古装影片中的侠士。
从姑家到我家有七里路,途经三个村子、一座桥。我家在桥西南,姑家在桥东北。自从姑姑出嫁之后,这条路于我越来越熟悉,熟悉到闭着眼也能摸到姑姑家。
正是麦收时节,家家户户忙着收麦,到处弥漫着麦收的味道。对于这些,我最为熟悉不过。如果在老家,我得和大人一起忙碌:清晨早起,趁天气凉快去地里割麦,麦子纷纷倒下,镰刀慢慢变钝,腰身酸痛不已,手上磨起水泡。我羡慕那些用小麦收割机的人家,机器突突突一阵开过去,麦子整齐乖巧地躺倒,一块麦很快割完。父亲虽不年轻却依然气盛,说就这点麦子四五个壮劳力还叫个活儿?!省下钱喝啤酒吃扒鸡!麦割完被运到麦场,摊开晾晒待轧,要一遍遍地翻场,越是天热越要翻。然后是轧场、起场、扬麦、晒麦、入仓。说到底,没有一样活计是我喜欢的。
阳光如炬,将路旁的树叶子都晒蔫了,杂草野菜也渐渐失了精神,一个个垂头丧气如殁考妣。一头牛卧在地头木拉车旁,认真地咀嚼,嘴角涎水成沫,偶尔摆头闪耳摇尾巴。苍蝇一次次被赶走又再次飞临,有的甚至落到牛的眼角,害得牛急速眨眼,像是急欲将它们夹死。一头灰毛驴晃着铃铛拉麦车经过,见到对面来的驴车啊啊直叫,被主人赏了一鞭子,将刚刚燃起的骚情熄灭了。驴主人问我,去找你姑呀?我含糊应承,侧身而过,记不清他是哪家哪个。
来姑姑家已经十多天了,新鲜感慢慢消失,代之以烦闷、苦燥。不为别的,只为没有玩伴,整天守着俩丫头片子。我是被叫来看孩子的,大妹四岁,小妹一岁多。这是我第一次应承这种活计,当然也不能算是应承,是不得不。来前父亲告诉我说姑家里地多,忙不过来,让我去帮着看孩子,哥哥得在自家忙麦收,弟弟年龄小看不了孩子,只有我去最合适------那年我十岁。
在给姑姑留的那张纸条上,我愤然写道:让一个十岁的孩子看一个四岁的、一个一岁的俩孩子,半夜里醒了家里一个大人也没有,你想过我们有多么害怕吗?!……
其实我知道,所谓的害怕只是一种说辞,而促使我逃离的主要原因是寂寞、想家。那是我第一次离家那么长时间,第一次体会到想家的滋味。其实姑家离我家只有七里路,可是那段路却如海角天涯将我与家远远隔开,令我苦不可言。 后来姑把我送回家,和我的奶奶、母亲笑谈起我留纸条的事,奶奶笑容可掬,没说什么,眼睛里满是爱怜,一方面是对姑姑麦收劳作的同情,另一方面是对我尽力帮助姑姑的赞赏。母亲笑说这家破头烂腚的有什么可想的,哪有你姑家好吃好喝,还不用下地干活。母亲的话既有一点自嘲,也有些许的骄傲:母亲不喜欢女儿,以为还是儿子中用,现在她的儿子虽小,却也能帮着姑姑家做点事,而且不忘本,还想着家。当然了,这些所谓的想法差不多都是我现在的想法,或许当时也有一点类似的想法,却并不清晰,自己也不太留意。
为了表示对我看孩子的奖赏,姑姑说让我吃了中午饭再走,特意去村里的小吃铺买了烧鸡和火腿肠,自己包了韭菜猪肉馅饺子。虽然这些吃食于我来说都是难得的美味,但是与自己的似箭归心相比,那些美味倒在其次了。到家的时候姑奶和姑爷正在我家。我匆匆向他们问好。姑爷一脸醉红,喜笑颜开地叫着我的小名,问我什么时候去的,夸我能干,学习也上进。父亲听着颇为受用,眼里满是自豪。姑奶笑眯眯地看着我,把我叫到身边,用蒲扇替我扇汗,让我有点受宠若惊。父亲说我过这个麦(麦收时节俗称过麦)可享福了,也不用下地干活不用挨晒。我没有接父亲的话头,眼睛扫瞄着屋里熟悉的一切,鼻子嗅着熟悉的味道。倒是姑姑替我辩解,说有时候也跟着下地,在地头树荫下看孩子,有时候没有树荫也得晒着,早晨和中午还能帮着烧开水烧饭汤。姑奶说我比小丫头还能干,众人哄笑,我脸红烧热,借故逃离。
在那一刻,我像一个远离故土多年的游子,一溜烟似地跑到村北的池塘边,热热地看着塘里的青青蒲草,看着池水的黄绿如初,还遇到了几个玩伴。他们在用罐头瓶捉鱼:瓶上拴了一根细绳,瓶中装上碎馒头,置于岸边浅水处,过一会儿提上来,里面多半会有活蹦乱跳惊慌失措的小鱼儿,有时候还会有泥鳅。天气热,太阳蒸腾分秒不断,池水渐渐下降,水下的水草颜色也显得愈来愈浓,离岸较近的一些蒲草根部裸于地面,露出白色的茬节。前年冬天,我们闲来无事,将这些根茎挖出来,用火烧着吃,没有什么怪味,也不知道这种东西能不能吃,有没有什么营养,于当时而言,那种行为更近乎于一种儿童的探询,每一点都兴趣盎然。
可是在姑姑家的每时每刻,我都与这种兴趣盎然背道而弛,越来越远,像失去自由的囚犯,被大妹二妹牢牢地宥住了。大妹尚可,可以自己玩儿,二妹像一帖膏药紧紧地贴着我,我得不时抱着她,有时用小车推着她,得在姑姑不在家的时候侍候她吃喝拉撒,还得忍受她接二连三的如狼哭嚎。她想娘,她的想可以诉之于哭闹不止。我得哄骗她甚至吓唬她,在我将一切招数用尽之后只能听之任之,哭吧,哭累了睡就是。她睡我和大妹也睡。睡醒的时候已是中午,姑姑下地回来,急乎乎地把我喊起来,斥责我不好好看着二妹,以至于二妹把大便抹得到处都是,还裂着嘴傻笑。我悔于自己的失职,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于是在第二天向姑提出回家的请求。姑姑显然有所准备,给我买来冰糕西瓜,说让我过两天再走。我的嘴被那些吃食和姑的目光堵住,只得妥协。
那天晚上,我是被二妹的哭声惊醒的。月光透过窗子洒进来,明明白白地照在炕上三个孩子身上。显而易见的,姑姑和姑父不知何时不见了。恐惧如风灌满我身上的每一个孔窍,继之而来的是恼羞成怒:太不像话了,竟然把三个孩子单独放在家里,如果进来小偷怎么办?!我顾不得哄二妹,爬起来趴在窗台上,像一只受惊的小兽,惊恐地盯着窗外,用眼光仔细巡查每一处小偷能够藏身的地方,身上的汗毛随着眼光的挪移一根根竖起来。大妹也醒了,很快知道了自己的处境,也随着哭起来。我也哭了,没有发出声音,只是流泪,泪水一颗一颗掉下来,砸在窗台上,也砸在我的心上,它使我滋生了要逃离的想法。因为我知道,姑姑是不会轻易送我回家的,距离第一次许诺已经过去一周时间了,日历牌上清楚记着呢。天明的时候,姑姑和姑父终于回来了,一身疲惫,说是去了西北最远的那块麦地,麦已经割完,也运回来了。姑姑的疲惫并没有动摇我的决心。于是在吃过早饭以后,我从日历牌上撕下一张来,写上字,交给邻居二狗子家。
很显然,二狗子家如我所托把那张纸条交给了姑姑。可是我犯下了一个低级错误,没有给自己留出足够的逃亡时间,从而导致仅仅七里的路程才走了不到一半就被姑姑追上了。 七里路只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小截,像是一株树的细枝末梢,小得有点微不足道,可是在我现在看来,那段路途却不可逾越,也不可省略。那段路我真实走过,一次又一次,来回之间,留下了自己稚嫩的足印,也留下了属于自己生命时光的模糊思考和真实心迹,而不必有那些所谓的历史人文的宏大意义。
[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3-7-11 15:26 编辑 ] 哥哥, 古装, 回家的路, 老家, 男人女人
从姑家到我家有七里路,途经三个村子、一座桥。我家在桥西南,姑家在桥东北。自从姑姑出嫁之后,这条路于我越来越熟悉,熟悉到闭着眼也能摸到姑姑家。
正是麦收时节,家家户户忙着收麦,到处弥漫着麦收的味道。对于这些,我最为熟悉不过。如果在老家,我得和大人一起忙碌:清晨早起,趁天气凉快去地里割麦,麦子纷纷倒下,镰刀慢慢变钝,腰身酸痛不已,手上磨起水泡。我羡慕那些用小麦收割机的人家,机器突突突一阵开过去,麦子整齐乖巧地躺倒,一块麦很快割完。父亲虽不年轻却依然气盛,说就这点麦子四五个壮劳力还叫个活儿?!省下钱喝啤酒吃扒鸡!麦割完被运到麦场,摊开晾晒待轧,要一遍遍地翻场,越是天热越要翻。然后是轧场、起场、扬麦、晒麦、入仓。说到底,没有一样活计是我喜欢的。
阳光如炬,将路旁的树叶子都晒蔫了,杂草野菜也渐渐失了精神,一个个垂头丧气如殁考妣。一头牛卧在地头木拉车旁,认真地咀嚼,嘴角涎水成沫,偶尔摆头闪耳摇尾巴。苍蝇一次次被赶走又再次飞临,有的甚至落到牛的眼角,害得牛急速眨眼,像是急欲将它们夹死。一头灰毛驴晃着铃铛拉麦车经过,见到对面来的驴车啊啊直叫,被主人赏了一鞭子,将刚刚燃起的骚情熄灭了。驴主人问我,去找你姑呀?我含糊应承,侧身而过,记不清他是哪家哪个。
来姑姑家已经十多天了,新鲜感慢慢消失,代之以烦闷、苦燥。不为别的,只为没有玩伴,整天守着俩丫头片子。我是被叫来看孩子的,大妹四岁,小妹一岁多。这是我第一次应承这种活计,当然也不能算是应承,是不得不。来前父亲告诉我说姑家里地多,忙不过来,让我去帮着看孩子,哥哥得在自家忙麦收,弟弟年龄小看不了孩子,只有我去最合适------那年我十岁。
在给姑姑留的那张纸条上,我愤然写道:让一个十岁的孩子看一个四岁的、一个一岁的俩孩子,半夜里醒了家里一个大人也没有,你想过我们有多么害怕吗?!……
其实我知道,所谓的害怕只是一种说辞,而促使我逃离的主要原因是寂寞、想家。那是我第一次离家那么长时间,第一次体会到想家的滋味。其实姑家离我家只有七里路,可是那段路却如海角天涯将我与家远远隔开,令我苦不可言。 后来姑把我送回家,和我的奶奶、母亲笑谈起我留纸条的事,奶奶笑容可掬,没说什么,眼睛里满是爱怜,一方面是对姑姑麦收劳作的同情,另一方面是对我尽力帮助姑姑的赞赏。母亲笑说这家破头烂腚的有什么可想的,哪有你姑家好吃好喝,还不用下地干活。母亲的话既有一点自嘲,也有些许的骄傲:母亲不喜欢女儿,以为还是儿子中用,现在她的儿子虽小,却也能帮着姑姑家做点事,而且不忘本,还想着家。当然了,这些所谓的想法差不多都是我现在的想法,或许当时也有一点类似的想法,却并不清晰,自己也不太留意。
为了表示对我看孩子的奖赏,姑姑说让我吃了中午饭再走,特意去村里的小吃铺买了烧鸡和火腿肠,自己包了韭菜猪肉馅饺子。虽然这些吃食于我来说都是难得的美味,但是与自己的似箭归心相比,那些美味倒在其次了。到家的时候姑奶和姑爷正在我家。我匆匆向他们问好。姑爷一脸醉红,喜笑颜开地叫着我的小名,问我什么时候去的,夸我能干,学习也上进。父亲听着颇为受用,眼里满是自豪。姑奶笑眯眯地看着我,把我叫到身边,用蒲扇替我扇汗,让我有点受宠若惊。父亲说我过这个麦(麦收时节俗称过麦)可享福了,也不用下地干活不用挨晒。我没有接父亲的话头,眼睛扫瞄着屋里熟悉的一切,鼻子嗅着熟悉的味道。倒是姑姑替我辩解,说有时候也跟着下地,在地头树荫下看孩子,有时候没有树荫也得晒着,早晨和中午还能帮着烧开水烧饭汤。姑奶说我比小丫头还能干,众人哄笑,我脸红烧热,借故逃离。
在那一刻,我像一个远离故土多年的游子,一溜烟似地跑到村北的池塘边,热热地看着塘里的青青蒲草,看着池水的黄绿如初,还遇到了几个玩伴。他们在用罐头瓶捉鱼:瓶上拴了一根细绳,瓶中装上碎馒头,置于岸边浅水处,过一会儿提上来,里面多半会有活蹦乱跳惊慌失措的小鱼儿,有时候还会有泥鳅。天气热,太阳蒸腾分秒不断,池水渐渐下降,水下的水草颜色也显得愈来愈浓,离岸较近的一些蒲草根部裸于地面,露出白色的茬节。前年冬天,我们闲来无事,将这些根茎挖出来,用火烧着吃,没有什么怪味,也不知道这种东西能不能吃,有没有什么营养,于当时而言,那种行为更近乎于一种儿童的探询,每一点都兴趣盎然。
可是在姑姑家的每时每刻,我都与这种兴趣盎然背道而弛,越来越远,像失去自由的囚犯,被大妹二妹牢牢地宥住了。大妹尚可,可以自己玩儿,二妹像一帖膏药紧紧地贴着我,我得不时抱着她,有时用小车推着她,得在姑姑不在家的时候侍候她吃喝拉撒,还得忍受她接二连三的如狼哭嚎。她想娘,她的想可以诉之于哭闹不止。我得哄骗她甚至吓唬她,在我将一切招数用尽之后只能听之任之,哭吧,哭累了睡就是。她睡我和大妹也睡。睡醒的时候已是中午,姑姑下地回来,急乎乎地把我喊起来,斥责我不好好看着二妹,以至于二妹把大便抹得到处都是,还裂着嘴傻笑。我悔于自己的失职,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于是在第二天向姑提出回家的请求。姑姑显然有所准备,给我买来冰糕西瓜,说让我过两天再走。我的嘴被那些吃食和姑的目光堵住,只得妥协。
那天晚上,我是被二妹的哭声惊醒的。月光透过窗子洒进来,明明白白地照在炕上三个孩子身上。显而易见的,姑姑和姑父不知何时不见了。恐惧如风灌满我身上的每一个孔窍,继之而来的是恼羞成怒:太不像话了,竟然把三个孩子单独放在家里,如果进来小偷怎么办?!我顾不得哄二妹,爬起来趴在窗台上,像一只受惊的小兽,惊恐地盯着窗外,用眼光仔细巡查每一处小偷能够藏身的地方,身上的汗毛随着眼光的挪移一根根竖起来。大妹也醒了,很快知道了自己的处境,也随着哭起来。我也哭了,没有发出声音,只是流泪,泪水一颗一颗掉下来,砸在窗台上,也砸在我的心上,它使我滋生了要逃离的想法。因为我知道,姑姑是不会轻易送我回家的,距离第一次许诺已经过去一周时间了,日历牌上清楚记着呢。天明的时候,姑姑和姑父终于回来了,一身疲惫,说是去了西北最远的那块麦地,麦已经割完,也运回来了。姑姑的疲惫并没有动摇我的决心。于是在吃过早饭以后,我从日历牌上撕下一张来,写上字,交给邻居二狗子家。
很显然,二狗子家如我所托把那张纸条交给了姑姑。可是我犯下了一个低级错误,没有给自己留出足够的逃亡时间,从而导致仅仅七里的路程才走了不到一半就被姑姑追上了。 七里路只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小截,像是一株树的细枝末梢,小得有点微不足道,可是在我现在看来,那段路途却不可逾越,也不可省略。那段路我真实走过,一次又一次,来回之间,留下了自己稚嫩的足印,也留下了属于自己生命时光的模糊思考和真实心迹,而不必有那些所谓的历史人文的宏大意义。
[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3-7-11 15:26 编辑 ] 哥哥, 古装, 回家的路, 老家, 男人女人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