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行纪之“钟响寒山”
2020-09-24叙事散文冯学清
钟响寒山游苏州,寒山寺是一定要去的。关于寒山寺的最初记忆,源自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羁旅江南的游子秋思萦怀,辗转难眠,将无尽的哀愁付诸了落月、乌啼、寒霜、江枫、渔
钟响寒山
游苏州,寒山寺是一定要去的。
关于寒山寺的最初记忆,源自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羁旅江南的游子秋思萦怀,辗转难眠,将无尽的哀愁付诸了落月、乌啼、寒霜、江枫、渔火、钟声……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唯美的丹青画卷,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苏州,寒山寺成了我多年来神思向往的佳处。
匆匆穿过南侧的公园,我们来至寒山寺门前。初秋的江南,阳光依然异常灼热,却丝毫未减游人在壁墙前留影的兴致。这时,寺内忽然响起了圆润、沉厚、悠久的钟声,我澎湃的心情倏然变得格外宁静起来。踏着这穿越千年时空而来的钟声,我终于走进这座千年古刹。寺院稍显狭窄,但气势恢宏的殿宇、楼台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并没有给人那种逼仄的感觉。在尽情游览了庑殿、钟楼、藏经楼后,我们来到大雄宝殿内,虔诚膜拜了那位被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威武地拱卫着的慈眉善目神态安详的释迦牟尼金身佛像。佛像后面,供奉着一幅石刻画像,两个披头散发憨态可掬的和尚:一个右手指地,谈笑风生;一个袒胸露腹,欢愉静听。导游介绍说,画像出自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之手,前者是寒山,后者是拾得。原来,这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因唐代高僧寒山曾任主持而得名。至此,方破解了我“寒山寺中不见山”的疑惑。
游寒山寺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尽情欣赏古今贤达名家的书法艺术,真草隶篆,挂满庑殿碑廊,或俊逸飘洒,或古拙质朴,各具神韵,成为寒山寺独特的文化特色。最瞩目的当数有寒山寺“双绝”之称的《枫桥夜泊》诗碑。第一块是清末著名学者俞越86岁高龄时的手书,老人以饱满的情怀,稳重的章法,浑圆的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给后世留下了最为珍贵的艺术瑰宝。
另一块诗碑是国民党元老、书法家,也是我们南皮同乡张继先生的绝笔,诗后有跋:“余夙慕寒山寺胜迹,频年往来吴门,迄未一游。湖帆先生(注:著名画家吴湖帆)以余名与唐代题《枫桥夜泊》诗者相同,嘱书此诗也。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沧州张继。”现代张继书古代张继诗作,并由刻石名家黄怀觉先生刻石,真算得是一段文坛佳话。令人痛惜的是,在手书此作的第二日,张继在南京病逝,竟成了他的绝笔。久久地伫立碑前,抚字追昔,我思绪萦怀,同乡张继一生在为国家,为民族而呕心沥血,奔波操劳,虽“频年往来吴门”,而无暇游赏向往已久的寒山寺胜迹,虽为憾事,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作品,把自己融入在寒山寺文化血脉之中。望着身边川流不息的游客,我想今天我们悠然游冶的生活,不正是先生当年所为之奋斗的目标吗。假如世上真有灵魂的话,先生一定欣慰无憾了。
出寺院后门,抄北侧小街西行不远,雄奇险峻的铁玲关突兀我们眼前。爬满绿藤城垛,巍峨的古城楼,战车碾轧沟壑的青色条石台阶,向世人炫耀着它“御寇安民”的历史功绩的同时,述说着历经战火劫难不尽的沧桑和悲壮。从城门洞拾阶而上,便是枫桥了。站立桥头,俯身望去,滔滔运河水奔流不息,不时有游船驶过,桥头下“枫桥夜泊”牌前游人忙着拍照,不远处的诗人张继塑像边,游客举起孩子与诗人“握手”,企盼孩子能借得诗人的才情和灵光,日后定能够成大器。走过听钟桥,沿运河岸前行,便是漕运纪念馆和古戏台,无不展示着古苏州经济、文化的繁华和昌盛。
沐浴着落日的余晖,嗅着芬芳的桂花香味,我意犹未尽地踏上了归程。此时,那浑厚、雄壮、悠远的千年钟声又一次传来,心中那股淡淡的离愁,霎时消散,我的心境也变得澄净起来。暂别吧,优美的枫桥;暂别吧,厚重的寒山。这里,我要与你定下一个美丽的约会,期待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再度重游,尽情欣赏和领略你无穷的风韵。
游苏州,寒山寺是一定要去的。
关于寒山寺的最初记忆,源自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羁旅江南的游子秋思萦怀,辗转难眠,将无尽的哀愁付诸了落月、乌啼、寒霜、江枫、渔火、钟声……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唯美的丹青画卷,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苏州,寒山寺成了我多年来神思向往的佳处。
匆匆穿过南侧的公园,我们来至寒山寺门前。初秋的江南,阳光依然异常灼热,却丝毫未减游人在壁墙前留影的兴致。这时,寺内忽然响起了圆润、沉厚、悠久的钟声,我澎湃的心情倏然变得格外宁静起来。踏着这穿越千年时空而来的钟声,我终于走进这座千年古刹。寺院稍显狭窄,但气势恢宏的殿宇、楼台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并没有给人那种逼仄的感觉。在尽情游览了庑殿、钟楼、藏经楼后,我们来到大雄宝殿内,虔诚膜拜了那位被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威武地拱卫着的慈眉善目神态安详的释迦牟尼金身佛像。佛像后面,供奉着一幅石刻画像,两个披头散发憨态可掬的和尚:一个右手指地,谈笑风生;一个袒胸露腹,欢愉静听。导游介绍说,画像出自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之手,前者是寒山,后者是拾得。原来,这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因唐代高僧寒山曾任主持而得名。至此,方破解了我“寒山寺中不见山”的疑惑。
游寒山寺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尽情欣赏古今贤达名家的书法艺术,真草隶篆,挂满庑殿碑廊,或俊逸飘洒,或古拙质朴,各具神韵,成为寒山寺独特的文化特色。最瞩目的当数有寒山寺“双绝”之称的《枫桥夜泊》诗碑。第一块是清末著名学者俞越86岁高龄时的手书,老人以饱满的情怀,稳重的章法,浑圆的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给后世留下了最为珍贵的艺术瑰宝。
另一块诗碑是国民党元老、书法家,也是我们南皮同乡张继先生的绝笔,诗后有跋:“余夙慕寒山寺胜迹,频年往来吴门,迄未一游。湖帆先生(注:著名画家吴湖帆)以余名与唐代题《枫桥夜泊》诗者相同,嘱书此诗也。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沧州张继。”现代张继书古代张继诗作,并由刻石名家黄怀觉先生刻石,真算得是一段文坛佳话。令人痛惜的是,在手书此作的第二日,张继在南京病逝,竟成了他的绝笔。久久地伫立碑前,抚字追昔,我思绪萦怀,同乡张继一生在为国家,为民族而呕心沥血,奔波操劳,虽“频年往来吴门”,而无暇游赏向往已久的寒山寺胜迹,虽为憾事,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作品,把自己融入在寒山寺文化血脉之中。望着身边川流不息的游客,我想今天我们悠然游冶的生活,不正是先生当年所为之奋斗的目标吗。假如世上真有灵魂的话,先生一定欣慰无憾了。
出寺院后门,抄北侧小街西行不远,雄奇险峻的铁玲关突兀我们眼前。爬满绿藤城垛,巍峨的古城楼,战车碾轧沟壑的青色条石台阶,向世人炫耀着它“御寇安民”的历史功绩的同时,述说着历经战火劫难不尽的沧桑和悲壮。从城门洞拾阶而上,便是枫桥了。站立桥头,俯身望去,滔滔运河水奔流不息,不时有游船驶过,桥头下“枫桥夜泊”牌前游人忙着拍照,不远处的诗人张继塑像边,游客举起孩子与诗人“握手”,企盼孩子能借得诗人的才情和灵光,日后定能够成大器。走过听钟桥,沿运河岸前行,便是漕运纪念馆和古戏台,无不展示着古苏州经济、文化的繁华和昌盛。
沐浴着落日的余晖,嗅着芬芳的桂花香味,我意犹未尽地踏上了归程。此时,那浑厚、雄壮、悠远的千年钟声又一次传来,心中那股淡淡的离愁,霎时消散,我的心境也变得澄净起来。暂别吧,优美的枫桥;暂别吧,厚重的寒山。这里,我要与你定下一个美丽的约会,期待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再度重游,尽情欣赏和领略你无穷的风韵。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