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忆母亲
2022-01-13叙事散文剑兰探春李宗凡
《清明祭母》:断魂残泪又清明,香烛纸钱呼唤轻;天也怜儿啼血尽,霏霏细雨净亲茔。我在母亲五周年忌日时题一联,以抒发心中的眷念:“病笃尚怜儿,痛苦独忍之,慈母恩重见微末;祈求有来生,欢乐承膝下,天伦情厚写春秋。”又是清明时节,思念像钱塘潮一样汹……
《清明祭母》:
断魂残泪又清明,香烛纸钱呼唤轻;天也怜儿啼血尽,霏霏细雨净亲茔。
我在母亲五周年忌日时题一联,以抒发心中的眷念:
“病笃尚怜儿,痛苦独忍之,慈母恩重见微末;
祈求有来生,欢乐承膝下,天伦情厚写春秋。”
又是清明时节,思念像钱塘潮一样汹涌彭湃。端详着相册里母亲,想起她坎坷的一生和遭际的世人难以想象出来的辛酸苦辣;多少艰难的挣扎、多少屈辱的打击、多少疾病的折磨,虽然她是在九十高龄时、也带着享受四世同堂的欢欣平静地离去。但一想起母亲,我的心仍就是无比的哀痛。
母亲名朱光洁,字春娬;外公朱传经,民国初在金陵海关监督公署税务科长。始祖称紫山公,居苏州枫林桥;四世祖朱墉、鹿岗公,文武兼备,游学教学不仕,著《毛诗春秋通论》、《武经七子注》、《广百将论》等书;五世祖朱元英1709年康熙乙丑年二甲一名进士,翰林院编修;八世祖朱绍曾曾任山西按察使、湖南巡抚,授太常寺卿;九世祖朱桂桢1799年、嘉庆四年中三甲念七名进士,曾任浙江按察使、甘肃、山东布政使,山西巡抚等职;十一世祖朱和钧1895年任台南知府,台湾割日时告假内迁。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五世祖朱元英重孙朱澜,曾任天津知府、按察使等职,1792年集资在南京鱼市街处购房重建,共住房百余间,三排十进,西朝鱼市街,东临居安里为前门,三进大厅中央悬挂御赐匾额《金殿传胪》,下悬《春雨堂》匾,市人称朱御史府。母亲便在这豪门深宅里长大,外公最喜爱母亲,在那个特别重男轻女的年代里不送儿子读书,而让母亲念完初中实在是件背道离经的事了。老屋到九十年代,仅存居安里一处仍由朱亦松后人居住外,朱御史府第已全部改建为高楼民宅。
母亲善良豁达、知书达理,我们的幼年、童年,就是在母亲讲授的“孔融让梨”、“铁杵磨成针”、“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岳母刺字”、以及二十四孝、三字经的故事中长大的。她非常明确的要求我们做到:宽容、诚实、厚道、忠孝。母亲好读书,凡我们借回来的书,无论是古今中外的,她都会去仔仔细细地看;她记忆力也特好,八十八岁时还能一字不差地为孙女背诵“木兰辞”。
五十五年前,那无端的灾祸袭来时,是体弱多病而无比刚强的母亲用柔弱的肩膀支撑起这个家,独自抚养十二岁至两岁的五个儿女。面对穷困和饥饿,她清高和坚韧;面对歧视和屈辱,她坦然而孤傲;面对疾病和苦痛,她豁达而乐观。
母亲的不平凡,还体现在她的博爱和同情心上。她对邻居的孩子亲切、慈爱,讲故事、教生字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因此,天马山下不足十平米的小屋,永远充满着笑声,永远是那十多家孩子的天堂;曾经有到来我家聚会的同事对妈妈说:“李妈妈,您家太温馨了,就是小了点!”母亲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令他们肃然起敬,几十年后的多次聚会时,他们总还是念念不忘,赞叹不已!母亲的话是:“屋宽不如心宽”。
母亲的同情心特丰富,见不得可怜的人,见到穷困的人,她必定解囊,尽管我们是有上顿无下顿的家境。见到不平的事她会去说,不管对方是怎么强霸的人;见到邻居打孩子,她必定去制止,孩子哭,她也哭。母亲热情真诚,从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替邻里读信写信,排忧解难,总不厌其烦耐心细心地尽力完成之。因此常有十里之外的人来找她。
母亲始终认为“人可以无钱,绝不可以无知识。”所以不论生计怎么艰难,坚持送我们上学,要不是那个读书论成份的年代,我们何至于把读书的心愿赋予我们的第三代,可以告慰母亲的是,第三代全都读完了大学或研究生。
听着淅淅沥沥的春雨,我轻轻翻动着那本小时候由老大传到老五、业已破旧不堪的新华字典,这本小字典几十年来一直被母亲置放在她的枕边,我曾问她:家里新的辞源辞海都有了,还留着它做什么?她说:你的几个弟弟都在异乡,有它,我就能嗅到你们的气息。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八年过去了,母亲的音容相貌总萦绕在我的梦里,从来没离开过我。每当想到母亲的坚强和宽容,我的心就能平静如水,然而一想到母亲遭受的难以令人置信的精神和身体的折磨和煎熬,我又在梦中哭醒。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在纸钱明烛漫天烧的日子,让我的思念化着缕缕青烟,萦绕在母亲身边。愿母亲的精神和博爱永远与我同在!
愿母亲把她的宽容、诚实、厚道、忠孝去净化另一个空间!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