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足迹三十年

2022-01-13抒情散文茌山石
第一次领工资三十年前的今天我正在家乡的高中读书,本没有希望能上高中的,因为在此之前上高中实行推荐,可我家是中农成分,村干部无论如何不会推荐到我二等草民的头上。也就是在那个节骨眼上,上头来了新政策,升学采取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我这个学习上……
          第一次领工资   三十年前的今天我正在家乡的高中读书,本没有希望能上高中的,因为在此之前上高中实行推荐,可我家是中农成分,村干部无论如何不会推荐到我二等草民的头上。也就是在那个节骨眼上,上头来了新政策,升学采取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我这个学习上的尖子生也便时来运转有了深造的机遇,且自此一路畅行无阻,因为二年后全校两个毕业班唯独我一人考上了即便只是中专的县师范。   懵懵懂懂吃了两年的玉米饼子上了县师范,又懵懵懂懂吃了两年的窝窝头师范毕了业,当接到安排我到老家一个偏远乡村小学任教时,又在懵懵懂懂中端上了当时所谓的铁饭碗。说实在的,当时的我并没有对未来想过太多,甚而对个人眼前的生计也没有过多的思量和展望,一个自小就生活在校园里的莘莘学子能有多少开化和憧憬呀?而且刚满十八岁的我当时瘦弱矮小得的确更像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孩子。   小学任教期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进校门第一天就让我担任了小学校长,因为其他老师都是民办教师,唯独我是公职人员,我竟又在懵懵懂懂中就接受了人生中第一个像模像样的官职。只是至今回想当年当校长的那段岁月,仍就没有丝毫当过所谓校长的感觉,唯一的印象是村支书把我约到家中请过我一次,甚而当时的大家谁也没有称呼过我校长,公开的称呼是小刘老师。   虽然大家没把我这个校长当回事,但他们对我的工资可是惊讶了又惊讶,第一个月领工资就六十多元,我一个人的工资顶他们四个人的,能不羡慕吗?我把工资拿回家全交给了母亲,母亲为我有了平生第一笔收入高兴不已,当时家中还有四个上学的兄妹,我的工资不但可以贴补家用,更会成为兄妹的学习动力,那一年是一九八一年秋天。            第二次进县城   四年之后,为和在县城工作的妻子结束两地分居,没费多少周折就实现了第二次进县城的期待,不同的是第一次是求学,而这一次是教学,我是去了离妻子单位不远的一处乡村中学继续任教去了。   这处中学属于城关联合校下属的联办中学,设在一个农村当年知情下乡时用过的院子里,虽然学校处在县城的边沿地带,校舍也相当简陋,但毕竟解决了我的生活不便问题,而且还得以实现了我钟爱语文教学的愿望。   在这所中学我一呆就是11年,简直人生中一半的青春年华都留在了这里,在这里我曾一度成为全联合校的名师,在这里我成就了个人出书编报的夙愿,在这里我还完成了从懵懂不解风尘到学会心灵感悟的人生转化。   不过说起这十几年的岁月更迭,真正的校园生活带给我的感受却并无许多,好像并没有多少令人心灵为之震颤的事情让我遇到,即便是发生在心灵深处的别样感受好像也是一片空白,虽然那是一个社会躁动和利益驱使最为嘈杂不安的时期,倒是发生在学校周围的些许事情对我却又颇有触动。记得有年村上一个年轻人号召了一大批群众因果园承包的事上访,乱子越闹越大,都冲击了县政府,非要把原支书拉下马不可,而且火焰随即曼延开来,周围的六七个村也跟着效仿,最后县委书记亲自出面,调查清楚是个别人为了干涉果园的承包合同泄私愤图报复,便力挽狂澜,严惩了部分不法分子。这期间对我触动最大的倒不是村民的敢于上访和县委的铁腕整治,而是那几天在办公室的后窗看村上开村民大会的情景,时而群众占上风,时而村干部占上风,大家相互唇枪舌剑,俨然又回到了文革时期,把锣鼓都请出来助阵了。印象最深的是村支书一再强调的一句话:“大家谁也别乱说,政策还得紧起来,早晚有倒霉的。”支书这句明显带有文革遗传基因恐吓人的简单话语,在我感觉那却是一个时代要结束的最后一声垂死的锣音,即使最终的处理结果的确是支书胜利了。   其实二次进城最让我兴奋不已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妻子单位分配了一套家属楼,虽然只有六十几个平米大,但在当时可是不亚于现在住上上百平米的房,特别是那种乡下人来城里打拼终于有了一个家的感觉实在难以言表。            到乡镇工作去   应该说不单是教育改革的问题,更因是十几年计划生育政策已开始导致学校生源越来越少,我所处的那所学校随时面临淘汰的危险,大家好像也都在等待上级的重新安排,而我脑子一热,竟动了转行乡镇政府工作的心思。离开熟悉的教学课堂不说,酷爱多年的文学也要随之荒废了,虽然至今想来我对当时自己的贸然举动并无多少后悔,但毕竟是人生一次非同寻常的大跨越,且一副义无反顾的样子好像在永远决裂着什么。
  值得庆幸的是乡镇政府工作与教师行当的反差之大并未束缚住我的手脚,反而由于迅速投入其中并及时感悟总结,半年未过就如鱼得水辗转自如,并被任命为乡镇的管理区书记——组织条文上没有却又十分重要的一个莫名其妙的官职。在我任管理区书记的当月中央颁发了一个乡镇工作中很有名的11号文,自那个文件出台开始,农村工作就开始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民主化革命进程,说白了就是收取的越来越少,强逼的越来越轻,给予的却越来越多。
  我就是在乡镇工作如此转型的特殊时期走马上任的,而我的真诚,我的勤奋,甚而我的天真,我的单纯,却歪打正着般让我在干群矛盾的转变中充当了桥梁,我没有那些老乡镇人员的霸气和世故,也没有村级干部的唯唯诺诺无态度,我灵活而有原则,我亲和而有尺度,这分成功后的感悟也是多年后给我启示最大的一次回顾。   但在乡镇转型期时的诸多乡镇中心工作,甚而至今还在延续着的那些好笑又无奈的事情,也让我深有切骨之恨,最为突出的就是不切实际的所谓形象工程,特别是农业种植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刀切,简直触及过所有乡村人的神经,连续几届的劳民伤财依旧没改变了乡镇领导的思维模式,那时提出的口号就是“官逼民富”,可惜事与愿违,没看见富了的,倒看见了一大堆的抱怨和诘问。   乡镇工作真正的变化主要的还是体现在近几年,纵然如今乡镇工作中还有整天忙于应付检查的突出弊病,毕竟折腾老百姓的少了,而塌下身子真正给老百姓那怕只是做一件实事的多了,服务型政府的形象正在日渐树立起来,公开和民主正成为一种经常性的监督约束机制,如今的乡镇工作应该说正趋于转型后的巩固时期,而且这分格局的形成无不和社会的变革趋势紧密相联。             家是一首歌   在分得家属楼之前,总感觉家是漂泊的,有了家属楼,即便当时还没有房改,心里也以为那楼就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了。家的温馨往往会使你的心变得不再遥远,特别是后来我转行乡镇到了全县最偏远的地方,比当年第一次当老师的那村还远,但我的心却感觉依旧在县城里,这也许就是城市概念的别样诱惑。   或者说家在县城的感觉让我至今白天忙在乡镇,夜晚却把梦给了我早已离不开的眼前这个北方小城,而这几年公交车的开往所有乡镇和私家车的追风趋势,更是拉近了乡村和县城的距离,当年在乡村教书时盼望进城的念头淡化了,更何况我如今又调入的这个乡镇政府出城不过十里,且沿途星罗棋布的工业已基本连到了乡驻地,这让我好似又有了住在城郊的感觉。   其实这几年真正让我关心的倒不是离家的距离,对家的关心更多的还是房子和与房子有关的事情。记得上世纪末妻子单位搞房改,住惯了多年的福利楼真要让交钱时,虽然只是象征性地交很少一部分,心里也着实不痛快了一把,随即而来的电费、水费、取暖费、有线电视费,甚而垃圾处理费不再是免费的午餐,让人一时云里雾里找不到了北,好在这分阵痛很快就消失在了更多的社会变革中。   接下来的事情主要的就是房子的买卖了,住厌了小房子就想有套大房子,住烦了老房子就想换套新房子,县城里出现第一个居民小区时竟成了全县几近一年的焦点话题,猜疑、等待、渴望,一时成了人们最热衷的关注对象。其实这么些年下来,纵然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应接不暇,印象中“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的城市旧貌,焕然一新成了花园式的都市新城,但人们更为关心的还是住宅搂的兴建和那楼市的价格。   记得十几年前县城第一次在商业城搞商品楼开发时,都感觉那二三百元一平米的价钱高得惊人,而等人们接受了那一价格并开始后悔没买时,却又被新楼市价格的一路攀升所惊诧,不知为此惊诧了几次又几年,时至今日县城的一般住宅楼价钱到了两千多,人们好像还在惊诧中等待,并在等待中后悔,因为我所居住的小城十几年来的楼市一直是买到即赚到的格局,不过每每面对眼前的楼市却又觉得太贵而极不情愿掏腰包,这简直成了一种城市特有的共性之恙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工作着是快乐的,温馨的家是幸福的,感受着平淡日子的充实和平和,外面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瑰丽和精彩。我是那种容易满足且不喜欢抱怨的性格,我也知道周围还有这样那样的遗憾等待完善,但我更看重那些阳光和美丽的一面,我是寄希望于未来而不热衷于纠缠眼前的琐碎和狭隘,这是我的坚持和固执,也是我的心仪和推崇。   曾有一作家朋友说:“楼宇的高层化加快了人们听不到雨声脱离大自然的进度,但也让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集中体验了生活水平的高低。”一语破的,随着生活条件的富裕和各种媒体的开放,你出外旅游,你在家浏览,外面的世界精彩得会让你惊讶,也会让你生发一种难以自持的感慨,特别是真切对比一下身边的变化,你会从中找到兴奋和彻悟,还会找到期望和智慧。   我知道属于我的根什么时候也是生我养我的乡下老家的那片泥土,但我的心却是和县城贴在了一起的,并时时透过县城变化着的脉搏感知着社会大家庭的日新月异,泥土教会了我勤劳和淳朴,城市教会了我感恩和拼搏。在我所居住的小城,现代都市应有的广场和绿地在完美着城市的衣衫,鳞次栉比的楼房拔地而起充满着前进的生机和活力,车水马龙的街道舒展飞翔的翅膀,也有诗意的林荫小路和街边公园点缀城市的清净和悠闲。   听说国家还将出台一系列关乎民生的惠民政策,想到近几年的九年义务免费教育,想到全民医疗保险,更想到农村实行多年的小麦种植补贴、自来水安装补贴、沼气安装补贴等等数不清的各类补贴,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修路架桥补贴,我忽然觉得我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公务员,成了落实补贴任务的主力军,心中虽然不免有一分等待补贴的尴尬,但更有一种心情敞亮的美好愿景,因为国家的富强已不单是精彩的问题,更是实现精彩共享的盛世彰显。
  经过三十年的沧桑转换,我已由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名懂得独立思考的中年人,孔子说人生四十而不惑,我却又不知我究竟懂得了什么,为此我只想把我生命足迹中零零碎碎的脚印记录几许,我是寄希望于透过我的足迹回眸生活的精彩变化,也是寄希望于透过对足迹的回眸学会珍惜和努力,并从与改革开放三十举世变化的契合中,升华自我人生的价值和对未来的向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