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读《傲慢与偏见》
2022-01-13叙事散文夏小英
夏小英从学生时代就知道《傲慢与偏见》,知道它是世界名著,可一直不感兴趣。前天闲来无事,漫不经心里随手翻开它,看到开篇:“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条真理还真够深入人心的,每逢这样的单身汉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的……
夏小英
从学生时代就知道《傲慢与偏见》,知道它是世界名著,可一直不感兴趣。前天闲来无事,漫不经心里随手翻开它,看到开篇:“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条真理还真够深入人心的,每逢这样的单身汉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的人家尽管对他的性情见识一无所知,却把他视为自己某一个女儿的合法财产。”不禁莞尔一笑,它是这样轻松幽默的一本书呀,可以前愣是以为是一本板着脸孔说教的书哩!可恶,偏见把这样的好书排斥在了我的阅读兴趣之外! 当下一读便放不下了,海绵里挤水般把点滴空闲都放到这书里,结果今晚终于合上书,感觉好惬意,意犹未尽地回到前面的译者序里,发现简•奥斯汀(1775~1817)写这本小说的时候正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我的眼前便浮现出一个恬美娴静的淑女形象来,一如她笔下的田园风光般清新、美丽。我知道这是又一种偏见。 推而广之,我知道了:偏见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却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魔法般左右着我们的感性认识。它可以使我们莫名地排斥某个人或事物,亦可以使我们莫名地喜欢某个人或事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一不留神便成为书中的偏见小姐而不自觉。 当我们对一个人或事物有所偏见时,我们的视线会不自觉地偏离公正、客观,我们眼中的人或事物也会迎合我们的偏见而与本来面貌不相一致。其实导致我们形成偏见的因素往往很简单,无非人或事物的外表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对于表里一致的人,第一印象也就是第N次印象,如书中的宾利先生,对于这种人,偏见也无所谓“偏见”;而对于表里不一的人,第一印象往往只是一种假象,一副假面具,且这种人很懂得怎样用假面具去误导、蒙蔽人们,利用人们的善良和正义感为自己服务,如书中的威克姆。还有一种人如书中的达西,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高傲,不讨人喜欢,而其实却是一个值得敬重的君子。可我们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经历很多事情才能从偏见的死胡同里拐过弯来,重新认识其人其事。 我们听任甚至纵容偏见存在,才让偏见牵着鼻子走。就像我因以为《傲慢与偏见》是一本板着脸孔说教的书而从学生时代直至人到中年都不愿去打开它一样。而战胜偏见的法子往往也不难,就像我现在翻开小说,一看即明白我不该对它存那样的偏见一样。 再说傲慢。从外国到中国,从古代到今天,有等级(或明或暗的等级)的地方就有傲慢的存在,尤其这等级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话。傲慢是被优越感砌起来的一堵墙,其作用是把傲慢者孤立在墙内,如达西;傲慢是被浅薄打造出来的一面镜子,其作用是照出傲慢者的颐指气使的丑态,如达西的姨妈凯瑟琳夫人。当傲慢与自卑集于一身的时候,傲慢更成了一面哈哈镜,使像柯林斯牧师那样的蠢汉滑稽可笑具有漫画效果。傲慢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不是人性的优点,尽管在傲慢的人眼里,它也许是高贵的身份证。 其实只要换个角度,比如用一点理智打个比方,假如上帝不是让我,而是别的人降生在这个富贵窝里,我还傲慢得起来吗?这样的理智能使人回归一颗平常心,包容心,使优越感成为悲悯心。站在高处而拥有这样的理智的人才是真正尊贵的人。而站在低处却不妄自菲薄的人跟前者人格一样高贵。 傲慢与偏见,往往产生与一念之间,而这一念属于感性认识范畴。所以,英国学者H•沃尔波尔说:“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引自《简•奥斯汀评论集》) 07-11-7
从学生时代就知道《傲慢与偏见》,知道它是世界名著,可一直不感兴趣。前天闲来无事,漫不经心里随手翻开它,看到开篇:“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条真理还真够深入人心的,每逢这样的单身汉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的人家尽管对他的性情见识一无所知,却把他视为自己某一个女儿的合法财产。”不禁莞尔一笑,它是这样轻松幽默的一本书呀,可以前愣是以为是一本板着脸孔说教的书哩!可恶,偏见把这样的好书排斥在了我的阅读兴趣之外! 当下一读便放不下了,海绵里挤水般把点滴空闲都放到这书里,结果今晚终于合上书,感觉好惬意,意犹未尽地回到前面的译者序里,发现简•奥斯汀(1775~1817)写这本小说的时候正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我的眼前便浮现出一个恬美娴静的淑女形象来,一如她笔下的田园风光般清新、美丽。我知道这是又一种偏见。 推而广之,我知道了:偏见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却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魔法般左右着我们的感性认识。它可以使我们莫名地排斥某个人或事物,亦可以使我们莫名地喜欢某个人或事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一不留神便成为书中的偏见小姐而不自觉。 当我们对一个人或事物有所偏见时,我们的视线会不自觉地偏离公正、客观,我们眼中的人或事物也会迎合我们的偏见而与本来面貌不相一致。其实导致我们形成偏见的因素往往很简单,无非人或事物的外表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对于表里一致的人,第一印象也就是第N次印象,如书中的宾利先生,对于这种人,偏见也无所谓“偏见”;而对于表里不一的人,第一印象往往只是一种假象,一副假面具,且这种人很懂得怎样用假面具去误导、蒙蔽人们,利用人们的善良和正义感为自己服务,如书中的威克姆。还有一种人如书中的达西,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高傲,不讨人喜欢,而其实却是一个值得敬重的君子。可我们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经历很多事情才能从偏见的死胡同里拐过弯来,重新认识其人其事。 我们听任甚至纵容偏见存在,才让偏见牵着鼻子走。就像我因以为《傲慢与偏见》是一本板着脸孔说教的书而从学生时代直至人到中年都不愿去打开它一样。而战胜偏见的法子往往也不难,就像我现在翻开小说,一看即明白我不该对它存那样的偏见一样。 再说傲慢。从外国到中国,从古代到今天,有等级(或明或暗的等级)的地方就有傲慢的存在,尤其这等级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话。傲慢是被优越感砌起来的一堵墙,其作用是把傲慢者孤立在墙内,如达西;傲慢是被浅薄打造出来的一面镜子,其作用是照出傲慢者的颐指气使的丑态,如达西的姨妈凯瑟琳夫人。当傲慢与自卑集于一身的时候,傲慢更成了一面哈哈镜,使像柯林斯牧师那样的蠢汉滑稽可笑具有漫画效果。傲慢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不是人性的优点,尽管在傲慢的人眼里,它也许是高贵的身份证。 其实只要换个角度,比如用一点理智打个比方,假如上帝不是让我,而是别的人降生在这个富贵窝里,我还傲慢得起来吗?这样的理智能使人回归一颗平常心,包容心,使优越感成为悲悯心。站在高处而拥有这样的理智的人才是真正尊贵的人。而站在低处却不妄自菲薄的人跟前者人格一样高贵。 傲慢与偏见,往往产生与一念之间,而这一念属于感性认识范畴。所以,英国学者H•沃尔波尔说:“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引自《简•奥斯汀评论集》) 07-11-7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