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到了一点点
2022-01-13叙事散文吟啸山林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25 编辑
别嫌我絮叨。我只是想到一点点。就是一个常识问题,很少有人不知。你在烈日当空时去海滩,海难已经炙热,沙子里好像藏着炭火。光着脚走在沙滩上,才知道自己没……
别嫌我絮叨。我只是想到一点点。就是一个常识问题,很少有人不知。你在烈日当空时去海滩,海难已经炙热,沙子里好像藏着炭火。光着脚走在沙滩上,才知道自己没……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25 编辑 <br /><br /> 别嫌我絮叨。我只是想到一点点。就是一个常识问题,很少有人不知。你在烈日当空时去海滩,海难已经炙热,沙子里好像藏着炭火。光着脚走在沙滩上,才知道自己没有巫师的脚。太阳光很毒,像烧红的针,刺着你的肌肤。你的肌肤从表层开始觉得有些刺痛,隐隐的难以躲藏。你想拒绝脚下的热力和阳光的蒸烤,只是一个幻想。太阳不会特意给你留情面。皮肤开始发红。你想海水是凉的,就到海水里,露着头部和呼吸。海水很凉,有潮水冲来,凉爽也紧随而来。这是你能选择的逃避损害的仅有的方式,除非你远离海滩。
第二天,你的皮肤照样通红,如同煮熟了似的。接着鼓起许多的水泡。不久水泡开始爆裂,皮肤上粘连着一层白色的表皮,逐渐脱离了肉体,衰老以至死亡。你就这样被剥落了一层生命。也许是微不足道,不会在生命的地址上留下明显的痕迹,或者岁月的新生会逐渐将它抹平,但有一部分真实的生命无可挽回地成为尘泥,却是不争的事实。你想用防晒霜之类的化学用品来遮阳保护,已然显示出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因为衰老正是走向死亡的渐进过程,衰老把死亡步步逼近。所以这样的使用一定是来自心理隐秘的深处,担忧由此带来的早到的死亡。
生命从初生就注定遭受逐渐剥蚀,新生和衰老、死亡彼此一直在进行抗衡。一粒种子,播在合适的土壤。如果一切适宜,不死亡腐烂,那么就会萌芽,长出一棵幼苗。我们的眼睛看不到幼苗的衰老,哪一个细胞死去,也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死去。由于强大的生命长势,死去的生命自然被忽略。没有人在乎死去的那部分。眼睛给了我们错觉,以为生长的存在才是诗意的价值所在。其实生命的衰老和死亡一直和新生形影不离。
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命极限,也都不可避免生命的衰老和死亡。一块岩石,成为岩石的那一天,就开始了生命的剥蚀。风霜雨露,寒暑易节。时间给岩石照着太阳。岩石一点点风化成漂浮的尘埃。你看不到一次一次剥蚀的细节,岩石的存在却变成虚无。它的生命被岁月拿走。一堆泥土,飞扬而去,或者随水流走,不知去向。泥土貌似永恒,也只是瞬间。泥土有草木,草木也无法阻拦时光的手掌。点点泥土,流失无着。或者肥沃变得贫瘠,酥软变得僵硬,生命无可逆转的衰老或者死亡。等一块岩石碎如尘烟,一块泥土穷发不毛,与人的衰老死亡又有何异?
一所房子曾经高大巍峨,坚不可摧。青砖宽厚,白灰勾缝。片片弧形的碎瓦,整齐严密地排列,鳞次栉比。你没有在意什么时候有一片瓦已经破裂。到了脆弱的时候,小鸟的脚步也可以把它踏碎。檩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蛀虫蛀蚀,你抬头见窗口射进的光柱里有些碎屑在飘落,檩木的衰老和死亡成为一种直观的影像。墙体的青砖笨拙滞重,曾经和缝隙青白分明,如今呢,青色变得灰白,白色已经乌黑。原来平滑的墙缝斑驳皲裂,甚至触手就成粉末。多年过去,高耸的房子已经坍塌,房间里长满凶猛的野草。房子无疑在岁月里衰老了。青砖黑瓦,白缝檩木,衰老无处不在。但抗拒也无处不在。抗拒是短暂的回旋,没有根本的意义。
当生长处于强势的时候,人们注意的是生命的壮大;当颓圮和枯索处于强势的时候,人们却很少在意生命的衰落和消亡。人的眼睛和内心通常都更关注衰亡里隐密的生命律动:譬如寒秋里枫叶红,雪地下藏萌芽;譬如鲧的肚子里孕育着禹。
大英伦敦博物馆里马克思读书的地方,脚下的地板上留下深深的印痕。平坦的地板有了低凹。两只脚就可以让坚硬的地板部分地成为空白,失去的那部分到了哪里没有人知晓。宇宙无穷无涯,它尽管没有消失,但也不会在现实的生活重现。对于地板来说,那一空白就是死亡的生命。地板的生命律动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直觉得到的,似乎没有生长,初生就开始一点点衰老死去。如今人们对那部分虚空念念不忘,虚空就成为终极意义。这与惯常的看法非常矛盾。
我的祖父由一个健壮的汉子变成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我的眼睛经历了这个变化的全程。可是我无法具体指出生命被剥蚀的细节。什么时候他有了褐色的老人斑,什么时候他的耳朵需要我大喊才能听见,什么时候他的腰直不起来,什么时候他的腿要借住拐杖。我模模糊糊有点印象。但什么时候他身上的肉就剩下一张皱巴巴的皮,我却说不出来。那些衰老走向死亡的细胞曾经构建了丰满强壮的肉体,现在却从肉体游离不知去向。我只能看到岁月之风里吹拂如落叶的一位清瘦老人,残阳如血映照着剩余的呼吸。衰老死亡的难以重返,残留的生命依然完整存于世间。完整的这部分使人无奈而又欣慰。如何保留住剩下的这部分,成为必然的选择。祖父的生命不可能斗过时间,他的生命最终消逝于岁月的深处。
我就只是想到这一点点。我们究其一生都在为保住剩余的生命肉体而奔波忙碌。感觉有绵绵不绝的希望,如黑暗里点燃的火把,照亮前行的路。受到剥蚀而失去的生命部分因为隐秘一般不会触动人的内心,当然也不会刻进记忆。唯其如此我们才可以无视那些微妙的衰老和死亡而快乐的生活。否则,今天觉得这儿老了一块,明天觉得那儿死了一块。心,就会在煎熬里慢慢坠入冰冷的深渊。
第二天,你的皮肤照样通红,如同煮熟了似的。接着鼓起许多的水泡。不久水泡开始爆裂,皮肤上粘连着一层白色的表皮,逐渐脱离了肉体,衰老以至死亡。你就这样被剥落了一层生命。也许是微不足道,不会在生命的地址上留下明显的痕迹,或者岁月的新生会逐渐将它抹平,但有一部分真实的生命无可挽回地成为尘泥,却是不争的事实。你想用防晒霜之类的化学用品来遮阳保护,已然显示出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因为衰老正是走向死亡的渐进过程,衰老把死亡步步逼近。所以这样的使用一定是来自心理隐秘的深处,担忧由此带来的早到的死亡。
生命从初生就注定遭受逐渐剥蚀,新生和衰老、死亡彼此一直在进行抗衡。一粒种子,播在合适的土壤。如果一切适宜,不死亡腐烂,那么就会萌芽,长出一棵幼苗。我们的眼睛看不到幼苗的衰老,哪一个细胞死去,也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死去。由于强大的生命长势,死去的生命自然被忽略。没有人在乎死去的那部分。眼睛给了我们错觉,以为生长的存在才是诗意的价值所在。其实生命的衰老和死亡一直和新生形影不离。
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命极限,也都不可避免生命的衰老和死亡。一块岩石,成为岩石的那一天,就开始了生命的剥蚀。风霜雨露,寒暑易节。时间给岩石照着太阳。岩石一点点风化成漂浮的尘埃。你看不到一次一次剥蚀的细节,岩石的存在却变成虚无。它的生命被岁月拿走。一堆泥土,飞扬而去,或者随水流走,不知去向。泥土貌似永恒,也只是瞬间。泥土有草木,草木也无法阻拦时光的手掌。点点泥土,流失无着。或者肥沃变得贫瘠,酥软变得僵硬,生命无可逆转的衰老或者死亡。等一块岩石碎如尘烟,一块泥土穷发不毛,与人的衰老死亡又有何异?
一所房子曾经高大巍峨,坚不可摧。青砖宽厚,白灰勾缝。片片弧形的碎瓦,整齐严密地排列,鳞次栉比。你没有在意什么时候有一片瓦已经破裂。到了脆弱的时候,小鸟的脚步也可以把它踏碎。檩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蛀虫蛀蚀,你抬头见窗口射进的光柱里有些碎屑在飘落,檩木的衰老和死亡成为一种直观的影像。墙体的青砖笨拙滞重,曾经和缝隙青白分明,如今呢,青色变得灰白,白色已经乌黑。原来平滑的墙缝斑驳皲裂,甚至触手就成粉末。多年过去,高耸的房子已经坍塌,房间里长满凶猛的野草。房子无疑在岁月里衰老了。青砖黑瓦,白缝檩木,衰老无处不在。但抗拒也无处不在。抗拒是短暂的回旋,没有根本的意义。
当生长处于强势的时候,人们注意的是生命的壮大;当颓圮和枯索处于强势的时候,人们却很少在意生命的衰落和消亡。人的眼睛和内心通常都更关注衰亡里隐密的生命律动:譬如寒秋里枫叶红,雪地下藏萌芽;譬如鲧的肚子里孕育着禹。
大英伦敦博物馆里马克思读书的地方,脚下的地板上留下深深的印痕。平坦的地板有了低凹。两只脚就可以让坚硬的地板部分地成为空白,失去的那部分到了哪里没有人知晓。宇宙无穷无涯,它尽管没有消失,但也不会在现实的生活重现。对于地板来说,那一空白就是死亡的生命。地板的生命律动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直觉得到的,似乎没有生长,初生就开始一点点衰老死去。如今人们对那部分虚空念念不忘,虚空就成为终极意义。这与惯常的看法非常矛盾。
我的祖父由一个健壮的汉子变成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我的眼睛经历了这个变化的全程。可是我无法具体指出生命被剥蚀的细节。什么时候他有了褐色的老人斑,什么时候他的耳朵需要我大喊才能听见,什么时候他的腰直不起来,什么时候他的腿要借住拐杖。我模模糊糊有点印象。但什么时候他身上的肉就剩下一张皱巴巴的皮,我却说不出来。那些衰老走向死亡的细胞曾经构建了丰满强壮的肉体,现在却从肉体游离不知去向。我只能看到岁月之风里吹拂如落叶的一位清瘦老人,残阳如血映照着剩余的呼吸。衰老死亡的难以重返,残留的生命依然完整存于世间。完整的这部分使人无奈而又欣慰。如何保留住剩下的这部分,成为必然的选择。祖父的生命不可能斗过时间,他的生命最终消逝于岁月的深处。
我就只是想到这一点点。我们究其一生都在为保住剩余的生命肉体而奔波忙碌。感觉有绵绵不绝的希望,如黑暗里点燃的火把,照亮前行的路。受到剥蚀而失去的生命部分因为隐秘一般不会触动人的内心,当然也不会刻进记忆。唯其如此我们才可以无视那些微妙的衰老和死亡而快乐的生活。否则,今天觉得这儿老了一块,明天觉得那儿死了一块。心,就会在煎熬里慢慢坠入冰冷的深渊。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