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山非山兮水非水

2022-01-13叙事散文墨园堂主

山非山兮水非水吟罢顾贞观的《金缕曲》,突然一种怦然心跳的感觉。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哪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
山非山兮水非水 吟罢顾贞观的《金缕曲》,突然一种怦然心跳的感觉。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哪堪回首。行路悠悠
   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
   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
   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
   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
   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少时顾贞观“飞觞赋诗,才气横溢” 康熙五年中举,官至内阁中书,伴随康熙南巡左右;康熙十年,因受同僚排挤,落职归里;康熙十五年,大学士明珠倾慕顾贞观的才名,把他请到家中,为儿子纳兰性德传道授业解惑。回无锡为母丁忧期间,按惠山听松庵竹茶炉旧制,仿造了一只竹茶炉,惹来不少名士题词赋诗以记其事,这些诗事后来都被纳兰性德汇集在《竹炉新咏》之中;他与朱彝尊、陈维崧、严绳孙、姜宸英等人聚会京都,诗酒往来不绝,吟咏唱和,顾贞观在京期间,还为纳兰性德编订了《饮水词》;顾贞观一生尽与文人学者交往,与太仓吴伟业、宜兴陈维崧、无锡严绳孙、秦松龄等人“结社”;一首哀怨情深的《金缕曲》,又使顾贞观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被称为“千古绝调”。
  从满清入主中原后的顺治三年开始,恢复了的“择优选才纳贤”科举考试,为梦想“一路连科”、“青云直上”、“光耀祖宗”、“门第贴金”的人搭建了试图通过科举迈进仕途一个平台,随着期间有些人的欲望愈发膨胀,苦心竭虑地不择手段、竭尽其能事,尽管皇帝三番五次地明令禁止,“科举考试”当中还是有苟且之人,使其“变了样子”、“也走了型”。
  那次陕西潼关举办考试,朝廷布政司一个叫孟经魁的人,在考试前找到吏部考功司主事刘祚远,为考生高巍然等3人出面通融说情:“每人肯出两千两黄金。”刘祚远慑于皇帝的禁令,不但拒受贿赂,还将贿赂之人锁拿押解刑部,明奏皇帝严办,我们今天不能不说刘祚远算是明智之人。可是顺治十四年顺天乡试发生了“丁酉科场案”,顺天府考官李振邺、张我朴、陆贻吉、蔡元禧﹑项绍芳等人及行贿中试举人田耜﹑邬作霖等人可就是极其不够明智。他们置顺治皇帝“倘若发现有人作案,当斩不恕”的禁令于不顾,我行我素,以身试法,在科举考试中“京官三品以上的子弟无一不取”,这边他们肆无忌惮地公开贪赃受贿,那边一些考生、包括一些花了银子没被录取的考生,四处投状喊冤叫屈,把整个京城搞得乌烟瘴气。被激怒的皇帝,一旨令下将李振邺、张我朴等七人“俱着立斩”,同案犯王树德等二十五人,家产籍没,从宽免死,与上述七人的父母﹑兄弟﹑妻子流徙尚阳堡,也就是今天的辽宁铁岭清河水库淹没区里那片当年的荒芜绝塞,这便是史册有载的“丁酉顺天科场案”,有100多人涉嫌被杀头、被抄家、被流放。
  “丁酉顺天科场案”后不久,又发生了“丁酉江南科场案”,由朝廷命官方犹和钱开宗主持的江南“南闱科场案”乡试开榜后,就有人向朝廷揭发考场“弊窦多端”,少数靠贿赂的考生荣登榜首,名落孙山的大多数考生聚会江南贡院门前抗议。期间竟有人公然摘了贡院正门上的匾额,将“贡院’两字进行修改转意:在其中的“贡”字中间加了一个“四“字,改成繁体“卖”字,将“院”字用纸条贴去耳字旁,变成了“完”字,“贡院”就成了“卖完”其意思不得而知。有人借考题发挥写了一首《黄莺儿》:“命题在题中,轻贫士,重富翁。诗云子曰全无用,切磋欠工,往来要通,其斯之谓方能中。告诸公,方人子贡,原是货殖家风。”有人贴出一副对联:“孔方主试付钱神,题义先分富与贫”;有人刻了一部传奇小说《万金记》,以“方”字去一点为“万”字,“钱”字去偏旁剩“金”,竭力描绘了科场中行贿通贿的丑态,声讨锋芒直接指向主考官方犹和钱开宗二人。
  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丁酉顺天科场案”脍子手中的屠刀还在滴血,这边又已经闹得天下人尽知,鸡犬不宁了。顺治皇帝怒不可遏,顿时下令“方犹、钱开宗并同考试官,俱着革职,并速拿来京,严行详审”,诏所有江南中举的考生来北京中南海复试。
  这可是中国“科举”史上一次绝无仅有的复试,所有考生身带刑具,在护军营军士持刀监视下,每两名军士看守一位举人,气氛异常紧张,有《柳南笔》记载当时复试的情景:“每举人一名,命护军二员夹两旁。与试者悉揣揣不能下笔”。
  复试结果确认江南乡试有假,顺治皇帝下令将南闱主考方猷、副主考钱开宗和房考叶楚槐等二十人均被处以严刑,其家产没收,妻儿被没为奴虏,父母兄弟一并流放到黑龙江宁古塔处分,作弊中举考生方章钺等一些人,被革去举人资格,杖责四十大板,家产没收,家人流放边疆。办理此案的刑部很不得力,给朝廷抹了黑,皇帝一怒之下,革去了包括刑部尚书图海在内的一大批官员的职务。
  这次科举考试,本来查吴兆骞与“江南科举案”“审无情弊”,但是命运之神偏偏将素有“江左三凤”之称的江南才子推入苦难深渊,参加复试竟是他唱响23年大漠绝塞、囚徒人生悲歌的开始。
  复试的当天,他同其他考生一样,拖着沉重的刑具,走进中南海复试大殿,面对着亲自主持殿试的福临皇帝和佩刀护军营军士,感觉自己被朝廷愚弄了,身在考场如在刑场,枉然一腔报国之志,倍感身心蒙受羞辱、正是怒火中烧吴兆骞,仰天长叹愤然掷笔,扔下几个掷地有声的字:“吴兆骞焉能为一介举人而行贿乎!”他把桌上的卷纸一翻交了白卷。他这样清高傲岸的态度,“为仇家所中”惹来奸人谗言陷害,更加惹怒皇帝,御批:吴兆骞处绞,族人家产籍没。可怜他被判了死刑的吴兆骞疾呼冤枉,恳求“命题限韵”再考,又多亏老臣汤若望、范文程、顾贞观出面,在皇上面前求情,在朝野上下通融,吴兆骞才幸免于棍棒之下。
  公元1658年冬天,吴兆骞被押上了流徙荒漠绝塞的冰雪栈道,那年他才29岁,此后在宁古塔生活了23年。师友吴伟业写下那段感人心魄的《悲歌赠吴季子》:“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生男聪明慎莫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至交好友顾贞观在为他送行时一诺千金“必定全力营救”。
  这吴兆骞出身“门第清华,资产素饶”,属于世代书香门第与贵胄之家,他年少颖慧隽才,却生性不拘礼法,桀骜不训,简傲自负、不谐于俗。读私塾时,他摘下同学的帽子撒尿,还对老师说:“帽子戴在俗人头上,还不如用来盛尿!”他随父入明抗清时,奋笔疾书 “愁心却是春江水,日日东流无尽时”揭露清军肆掠暴行。今天当我们轻吟咏读《金缕曲》时,依然能够感受到他铮铮铁骨地活着。
  宁古塔是一个北方古边陲重镇,人迹罕至。一个长期生活在杂树生花、群莺乱飞的江南才子出塞渡湍江,越穹岭,突然来到万木排立,仰不见天,乱石断冰与老树根相蟠互,朔风狂吹,雪花如掌中生活,纵然博涉文集,才气横溢,怎奈何得了“肤肉冻结,触物皆坠”和“独倚柴门,使斧凿冰煮稗”的恶劣环境和贫困的生活呢?边就不难体会出吴兆骞与功名利禄断了缘分,朝夕与穷愁饥寒相伴的痛楚心情。
  足以使人感到欣慰的便是关东黑土地没有把他当作罪人,父老乡亲请他教孩子读书,为他送去衣食,才得以打发那漫长的黯淡无光的岁月。康熙十三年,宁古塔“昂邦章京”满族将军巴海敬慕吴兆骞的才华,礼贤下士,聘请他为衙门书记兼家庭教师,把他请到家中“待师之礼甚隆,馆金三十两”,冬天赠以裘衣抵御风寒,给两个儿子授读。吴兆骞在宁古塔生活了六年后,妻子葛采真“携来二三婢仆,并小有资斧”从吴江辗转数千里来到宁古塔,他的生活才发生了一些转变,也就有了一些闲情。他召集被流放来这里的张缙彦、姚其章、钱威等人结成了北大荒第一个诗社“七子之会”,“分题角韵,月凡三集”,不定期地互相酬唱,研讨诗词创作。这便有了他的作品一扫江南的轻柔艳丽,凸现大漠边陲的雄阔与苍凉、人生悲壮幽怨的“有崩云裂石之音”的作品。
  吴兆骞被流放宁古塔,昔日的良朋好友,便开始为他的获释回乡四处奔走。又是一年深冬雪啸,住在京都千佛寺的诗人顾贞观,思念好友吴兆骞,想他被流放到关外荒漠宁古塔,在“只绝塞,苦寒难受”中已经渡过“廿载”,心生无限悲愤,用以词代信的形式,白描重彩两人的真挚感情,蘸着血和泪,挥就了这首缠绵恳切,感人极深的千秋绝曲。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
   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潺愁。薄命长辞知己
   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兄剖。兄生辛未吾丁
   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
   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
   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兄生辛未吾丁丑”,顾贞观四十岁完成《金缕曲》,而长他六岁正处在人生和艺术辉煌时刻的好友吴兆骞,当时正囚守荒漠。不足三百字的《金缕曲》词重白描,不饰雕琢用典,以情取胜,字字句句缠绵恳切,感人肺腑撼人心魄。今天我们轻诵慢咏,感叹它虽然时过三百多年,依然字字珠玑,落地有声,在词中不但能够感受到两人之间感天动地的一腔炙热,还能令人荡气回肠地随旋律击节而歌。
  “乌头马角终相救”讲的是一段历史典故,《史记》上说:战国末期,燕国太子丹作为人质在秦国,他“求归”与秦王,秦王说:等乌龟白了头,马生出角,我就答应你!太子丹仰天长叹:只有等乌头变白,马才能生角啊。叹息“求归”没有希望。顾贞观深知解救好友艰难,会吃尽各种苦头,却也要拼死相救,哪怕就是等到“乌白头,马长角”的那一天,也要把吴兆骞赎回来,好让他在晚年过几天安定的日子,“置此札,君怀袖。”
  要赎回好友吴兆骞,顾贞观深知这事光靠钱不行,还要让当朝最有权威的人点头,向皇帝说情才行。他在叩拜座座侯门,遍求满朝权贵筹集赎金的同时,找到纳兰性德,想让他在明珠面前说情,向皇帝谏言。当他感觉出来纳兰性德有些为难时,便拿出《金缕曲》给他看。
  纳兰性德读完《金缕曲》,声泪俱下,他对顾贞观说:“给我十年时间吧,我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今后你完全不用再叮嘱我了。”顾贞观一听急了屈膝跪地惊叹:“十年?吴兆骞还有几年好活?五年为期,好吗?”顾贞观久跪不起,以泪洗面,感动了“不干预政事”的纳兰性德,他擦着眼泪点了点头,要为顾贞观的真情破一次例。
  康熙17年,也就是吴兆骞被流放到宁古塔的第19年,康熙派“侍中对公”来宁古塔“望祀”长白山。吴兆骞将一首祝颂大清亿万年,自己愿做一块石头永志不渝的1800言颂词《长白山赋》转呈皇帝,皇帝读后格外高兴。康熙20年,在顾贞观、纳兰性德、明珠的多方活动下,吴兆骞终于被纳资赎了回来。吴兆骞来到明珠府上拜谢,在一间屋内自壁上看见一行题字:“顾梁汾为松陵才子吴汉槎屈膝处”,方知顾贞观为他的生还卑躬屈膝、竭尽心力。
  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人生有几个23年啊?那么长的岁月,这么久的生活,在那么多的流人中吴兆骞毕竟还是拖着蹒跚的脚步,带着荒漠绝塞的豪迈一路悲歌地回来了,而他用全身心承载着的不正是源于天地之间的那种旷世真情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