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生命如钟
2022-01-13叙事散文晚钟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48 编辑
音乐是声的艺术,矫情的说,我对音乐,没有丝毫认识。有时,喜欢哼几句,那也只是在无人的时候。不过对于声音,我还是熟悉的,至少,我会说话,这也是声音。声……
音乐是声的艺术,矫情的说,我对音乐,没有丝毫认识。有时,喜欢哼几句,那也只是在无人的时候。不过对于声音,我还是熟悉的,至少,我会说话,这也是声音。声……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48 编辑 <br /><br /> 音乐是声的艺术,矫情的说,我对音乐,没有丝毫认识。有时,喜欢哼几句,那也只是在无人的时候。不过对于声音,我还是熟悉的,至少,我会说话,这也是声音。声音以某种乐器演奏出来,这就是音乐吧。
翻翻音乐书,会知道;发声是需要有共鸣的,每种音乐的演奏,也需要一定的共鸣器。通过声波的振动,以一定的节奏,传达到人的耳膜,引起耳膜的共鸣,这就形成了欣赏音乐的美感。
各种乐器,基本上,我不熟悉。童年之时,看别人熟悉的演奏各种乐器,自己也想东施效颦,也买过二胡和口琴,结果只是未成曲调先放弃。终成遗憾。所以如今我能欣赏的的乐器,就是那些看起来比较质朴简单。比如打击乐,而最喜欢的,就是编钟。
有个成语,叫情有独钟,牵强的我,总喜欢别解成语。对别的乐器毫无欣赏能力的我,也只好独对“钟”有情,这也算是情有独“钟”。
这样的解法,肯定贻笑方家。对钟的偏爱,不只是因为它简单。更因为它发出的声音总是单纯,富有震撼力。很早以前,人们在出工或者上课时敲击的钟,虽然不富有音乐的节奏,可是那声音悠远,引起的共鸣,不只限于钟的大小,和空气碰撞后,它的声音只到天边,还会余音袅袅。特别是在山谷中,那种回音,回环往复,空谷传响,让人不自觉的为它所吸引,
“钟”有一种品格,就是无论给它怎样的打击,它发出的声音,绝对不是悲哀的鸣叫,而总会以特有的铿锵,把内心的激情,以中正平和的语调表达出来。在它看来,每种磨难,都是种全新的体验。它只会使自己更加坚强,只致破裂,也丝毫无损于内心的刚强。
本以为“钟”只能发出简单的音调,不成音乐,就是佛寺的钟,虽然蕴含佛伦,也只是种梵唱。可是这次到“省博”去参观楚文化馆,才知道,钟声所演奏出来的音乐,不亚入任何一种乐器,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在编钟馆,徘徊在编随州出土的曾候乙编钟前,我留连许久。具说,这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在所有出土的编钟中,它最全,而且保存完好。并且在钟的不同部位,可以敲击出不同的音节。也可以演奏各种复杂的乐曲。
在演奏厅,我亲耳聆听了编钟演奏的音乐,感觉是美妙绝伦。如闻仙乐。难怪孔夫子曾说;“闻韶乐,三月不识肉滋味”,原来美好的音乐,会让人产生如此陶醉的感觉。
这次欣赏编钟演奏,一共五首曲子,第一首,是《朝歌》,这是古时候君候上朝时所演奏的乐曲,它一般和鼓一起合奏。听这首曲子,可以感受到,当时国君上朝时的威仪。闭上眼眼睛,眼前仿佛能看到国君以缓慢的步伐,登上朝级,气氛庄严,气势恢宏。这一直是古代君主们追求王道之气。钟鼓齐鸣的震荡力,让人不由产生一种被征服的欲望,气势磅礴的乐声,给人一种振奋。
而听另一首曲子,屈原的《哀郢》,给人的感觉,就是另一方天地。整个的演奏过程中,我始终是闭着眼,对于音乐的门外汉来说,只有闭着眼,用心去倾听,才能感受到音乐的魔力。《哀郢》是屈大夫对楚国都城郢的凭吊。也许有人会在这首古曲中听出悲哀,然而我听到的,只是一种悲愤,它哀而不伤,代表着楚国的精神。“狐死必首丘”,这就是执着。难怪楚亡后还会有这样的民谣;“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我想,人们景仰屈大夫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的作品,始终有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不屈不挠的楚国精神。
《竹枝词》是轻快的,钟磬合奏,使这种特色尤其明显。在音乐里,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竹枝之上,一只鸟和另一只鸟相互在枝头追逐,戏耍。钟的浑厚与磬清脆的相互缠绵,让人全身心的放松,甚至会想象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只鸟,享受着春光的明媚。
对于钟,我的感觉是它有灵性,时代越久,它越能从天地之中,吸取精华,于是它的外形就越朴实。声音就越自然浑厚。就越感觉不到它内心轻狂的浮躁。它应该是种生命,在天地之间,用自己的声音,演绎着生命的光华。
翻翻音乐书,会知道;发声是需要有共鸣的,每种音乐的演奏,也需要一定的共鸣器。通过声波的振动,以一定的节奏,传达到人的耳膜,引起耳膜的共鸣,这就形成了欣赏音乐的美感。
各种乐器,基本上,我不熟悉。童年之时,看别人熟悉的演奏各种乐器,自己也想东施效颦,也买过二胡和口琴,结果只是未成曲调先放弃。终成遗憾。所以如今我能欣赏的的乐器,就是那些看起来比较质朴简单。比如打击乐,而最喜欢的,就是编钟。
有个成语,叫情有独钟,牵强的我,总喜欢别解成语。对别的乐器毫无欣赏能力的我,也只好独对“钟”有情,这也算是情有独“钟”。
这样的解法,肯定贻笑方家。对钟的偏爱,不只是因为它简单。更因为它发出的声音总是单纯,富有震撼力。很早以前,人们在出工或者上课时敲击的钟,虽然不富有音乐的节奏,可是那声音悠远,引起的共鸣,不只限于钟的大小,和空气碰撞后,它的声音只到天边,还会余音袅袅。特别是在山谷中,那种回音,回环往复,空谷传响,让人不自觉的为它所吸引,
“钟”有一种品格,就是无论给它怎样的打击,它发出的声音,绝对不是悲哀的鸣叫,而总会以特有的铿锵,把内心的激情,以中正平和的语调表达出来。在它看来,每种磨难,都是种全新的体验。它只会使自己更加坚强,只致破裂,也丝毫无损于内心的刚强。
本以为“钟”只能发出简单的音调,不成音乐,就是佛寺的钟,虽然蕴含佛伦,也只是种梵唱。可是这次到“省博”去参观楚文化馆,才知道,钟声所演奏出来的音乐,不亚入任何一种乐器,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在编钟馆,徘徊在编随州出土的曾候乙编钟前,我留连许久。具说,这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在所有出土的编钟中,它最全,而且保存完好。并且在钟的不同部位,可以敲击出不同的音节。也可以演奏各种复杂的乐曲。
在演奏厅,我亲耳聆听了编钟演奏的音乐,感觉是美妙绝伦。如闻仙乐。难怪孔夫子曾说;“闻韶乐,三月不识肉滋味”,原来美好的音乐,会让人产生如此陶醉的感觉。
这次欣赏编钟演奏,一共五首曲子,第一首,是《朝歌》,这是古时候君候上朝时所演奏的乐曲,它一般和鼓一起合奏。听这首曲子,可以感受到,当时国君上朝时的威仪。闭上眼眼睛,眼前仿佛能看到国君以缓慢的步伐,登上朝级,气氛庄严,气势恢宏。这一直是古代君主们追求王道之气。钟鼓齐鸣的震荡力,让人不由产生一种被征服的欲望,气势磅礴的乐声,给人一种振奋。
而听另一首曲子,屈原的《哀郢》,给人的感觉,就是另一方天地。整个的演奏过程中,我始终是闭着眼,对于音乐的门外汉来说,只有闭着眼,用心去倾听,才能感受到音乐的魔力。《哀郢》是屈大夫对楚国都城郢的凭吊。也许有人会在这首古曲中听出悲哀,然而我听到的,只是一种悲愤,它哀而不伤,代表着楚国的精神。“狐死必首丘”,这就是执着。难怪楚亡后还会有这样的民谣;“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我想,人们景仰屈大夫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的作品,始终有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不屈不挠的楚国精神。
《竹枝词》是轻快的,钟磬合奏,使这种特色尤其明显。在音乐里,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竹枝之上,一只鸟和另一只鸟相互在枝头追逐,戏耍。钟的浑厚与磬清脆的相互缠绵,让人全身心的放松,甚至会想象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只鸟,享受着春光的明媚。
对于钟,我的感觉是它有灵性,时代越久,它越能从天地之中,吸取精华,于是它的外形就越朴实。声音就越自然浑厚。就越感觉不到它内心轻狂的浮躁。它应该是种生命,在天地之间,用自己的声音,演绎着生命的光华。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