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谁给点意见:通往天台的小路
2022-01-13叙事散文西北狼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24 编辑
通往天台的小路我背着包,一个人走在通往天台的小路上。那时正是秋天,微烫的阳光把大地渲染成一片金黄,视力所及的范围内,是我熟悉的院子,炊烟,竹林,桉树,细……
通往天台的小路我背着包,一个人走在通往天台的小路上。那时正是秋天,微烫的阳光把大地渲染成一片金黄,视力所及的范围内,是我熟悉的院子,炊烟,竹林,桉树,细……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24 编辑 <br /><br />通往天台的小路
我背着包,一个人走在通往天台的小路上。
那时正是秋天,微烫的阳光把大地渲染成一片金黄,视力所及的范围内,是我熟悉的院子,炊烟,竹林,桉树,细细流淌的溪沟,泛白的石板路,还有站着的人,走着的牛,飞着的鸟。不知道是谁在呼喊,喊声风一样掠过金色的田野,留下的回响,有金属的质感,在天顶寨的崖壁上溅出一连串音符。风的气息铺天盖地而来,稻浪一浪一浪,一直浪到远处的清凉山脚下。
一个人走在通往天台的小路上,我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这是我熟悉的土壤,我的脚步踩在母亲的心口,重了,她会疼痛。铲掉草皮的田埂,裸露出褐红的肤色,一条斑斓的大蛇,费力地翻过田埂,钻进了金色的稻田。高粱脸红筋胀地守在田埂上,苞谷空着背包陪在坡坎上。屯水田的堰坝上,南瓜吊了一串串。我看着这些熟悉的事物,这些土头土脑的南瓜,我的目光清澈而纯净。我曾挑着兑了碳氨的农家肥来淋它们,我看着它们如何从一颗种子发芽,长叶,抽蔓,开花,结果,成熟,我把它们从藤上摘下来,洗净,剖开,切削,烹煮,我再把它们吃掉,消化,最终将它们还原为水和农家肥。这些年来,我象远离成为民工的乡亲们一样,远离了它们,然而它们仍然守在屯水田的堰坝上,向走在这条小路上的我致以最真挚的问候,这让我的血液里再度涌动一种莫名的东西。
走过屯水田,就到了屯坝。这是一个形似鲤鱼的丘陵,一块块梯田,鱼鳞般,由鱼头开始排列,收拢再散开的鱼尾则甩到了大院子的背上。干伯伯的坟就立在大院子的背后,守望着这一大片金色的田野。大院子再往后,就是那座我们时时需要仰望的天顶寨了。
小路从前是条大路。而从前有多远,那得问我年事已高的二伯。小路向东,攀过天顶寨,再到安螺寨;向西,几百米之外就是公路,而公路边上就是天台公社所在地。当然,后来公社变成了乡,乡在撤乡并镇的时候又被撤销了,只保留了行政村建制,于是我们便把那聚着一片房子的路边地,笼而统之地称为“天台”。而天顶寨则是附近的制高点,外村外乡人要到天台来,多半是眼睛瞄着天顶寨赶路的,于是这条小路无论向东向西,都能被我一厢情愿地说成通往天台的小路。
从前,当然是二伯的从前,那时他做挑夫,挑着一百多斤的东西,是桐籽或者其他什么东西吧,沿着那条昔日的大路,向西,再折向东南,一步一步地赶往万县码头。“县过县一百八”,一百八十里的路程,他要走三天才能到。到码头交了货,他又挑着盐巴或者其他什么东西,总之是货主需要的东西,走三天再回到天台来。按我听说的别的挑夫的故事,以及我自己后来的赶路经历相对比,二伯算是走得慢的了,大约他也曾在某个秋天的日子,站在某个高处,象我一样,感受到了奶奶的心律,于是将赶路的脚步放得再慢点,再慢点。
我站在屯坝上,风从东边的天顶寨上奔来,掀动我满是汗渍的衣裳,然后又一路奔跑着冲向西边的清凉山。啊——雀——,啊——雀——,我又开始打喷嚏了。一个喷嚏是有人骂,两个喷嚏是有人想,这么多年没走这条小路了,是谁还在想着我?
是国权在想着我吗?国权是二伯养子的儿子,比我大一岁,跟我是小学同学,但得喊我“幺叔”,我们总是结伴沿着小路走到天台去上学。因为岁数比我大辈份比我小,所以很多事情国权都得让着我,比如我们一起到秧田里捉黄蟮,他不能抢到我的前面去捅黄蟮洞,而我们一起去打猪草时,碰到长得特别茂盛的侧耳根,他得让我先割几把。农历四月,小麦青青水田清浅,正是捉黄蟮的好时节,国权跟人在田野里忙活了大半夜,用破开的竹棍叉回来一大脚盆黄蟮,让在家睡觉的我分外眼红。国权在许多事情上都胜过我,但惟独读书他不如我,后来他辍学外出打工挣了钱回家,对我说,幺叔,你现在没得钱读书,我拿钱你读书,你二回读出来了帮我的忙要不要得。我没吱声。有一天夜里,我们从学校上了晚自习回家,满天的星星让国权走起路来得意忘形,他把手中点着照明的油纸甩来甩去,结果燃烧的油纸溅到我的手上,我惨叫一声,吓得国权一哆嗦,好话说了一大箩筐。疼痛的痕迹至今仍然留在我的右手手背上,无比清晰。难道说我没有同意国权的建议,令在异地他乡谋生的他至今还念念不忘?
幺姨爹家的房子也在天顶寨下,如果风是从屯水田开始刮的,那么这风连着爬二三十阶梯田,便可以从幺姨爹家的堂屋穿堂而过。碰到幺姨爹在家午睡,他肯定会惊天动地地打一个喷嚏,然后大大咧咧地说,哪个要请我?幺姨则撇撇嘴说,请你,请你喝洗脚水!幺姨爹笑笑,并不在意。幺姨爹就是这么一个喜欢吃喝玩乐的人。幺姨爹在乡办企业上班,有工资拿,日子过得比别人稠,每次我跑到他跟前,他总能拿出点儿什么吃的塞到我的嘴里,于是我更加心甘情愿地当他的“狗腿子”,沿着那条小路跑到天台为他买东西。
那个?萆胶?娜兆淤咳欢?帧N乙丫?遣磺寰咛迨悄囊荒甑哪囊惶炝耍??垡痰?惨丫??溃?薹ㄔ偬崾疚业降资悄囊惶炝恕>退怠澳翘臁卑伞D翘欤?垡痰?疑惫?曛恚?投祭戳耍?急赋苑梗?蝗环⑾置挥胁ぢ芫啤g垡痰?欠浅R?孀拥娜耍?飧?腿撕劝拙坪芏?孀樱?谑且?扇巳ヌ焯?虿ぢ芫啤L焐掀?庞暄??锛湫÷贩浅J???蝗嗽敢馊ィ?谑晴垡痰?怠袄乡廴ァ薄@乡劬褪俏摇N壹?磺樵福?阶抛欤?涣镆换?匮刈判÷吠?焯ㄗ撸?砗笫侨绕?谔诘幕缎ΑW叩酵桶由希?一毓?防矗?腿环⑾痔炜找醭料碌奶於フ??褂心切┬钭潘?目仗铮?缒?吖闯龅穆掷??衩囟?脑丁:罄次铱吹搅苏悦项\的山水画,于是猛然忆起“水瘦山寒”这个词,原来曾在我的生活中真实出现过。
屯坝终于被我抛在身后,掩映在竹林下的大院子,又把昔日的生活,用一块一块铺路石串到我的眼前。大院子最边上一家是干伯伯。干伯伯穿老蓝布长袍,戴一顶忽扇着搭耳的皮帽,深深的皱纹和微眯的双眼盛满了慈爱。院子里住户多,且不同姓,辈份实在难以明确划定。但和和气气的干伯伯,却是大家的干伯伯,小孩儿叫他干伯伯,小孩儿的父母叫他干伯伯,小孩儿的爷爷奶奶还是叫他干伯伯。干伯伯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他常常故意考我,问我为什么人一吸气喉咙管会发凉,为什么太阳每天从东边出来到西边落山,为什么满天的星宿我们一个都摘不到。我回答不出来,干伯伯就笑,笑眯了眼,然后给我一个泡粑,或者一个桔子。我们附近人家只有干伯伯一家种了棵桔子树,想吃桔子就得到几里外的街上去买。后来,种桔子的人家多了起来,一到冬天漫山遍野都是红红的小灯笼,而我也弄懂了干伯伯给我出的难题。然而,这时,干伯伯已经睡进了屯坝鲤鱼尾部的坟墓里,他再也不给我出难题,再不给我吃泡粑和桔子了。
我走到院子门口了。院子里吹吹打打,锣、钹正响着,我流着眼泪走进正中的大屋,我的伯母,我们兄弟姐妹口中唯一的“妈妈”,就躺在那口简陋的棺材里。我跪下,磕头。三个响头。头在泥地上叩出“笃笃”的声音。妈妈,幺娃儿回来了,你听到了吗?
我跪在地上,给妈妈烧纸。一张一张的黄裱纸,在火中燃烧,化为灰烬,盘旋着上升,又落到妈妈简陋的棺材上。
下葬的前一天,我从院子里出发,走上通往天台的小路。三个汉子,在屯坝下边的一个坡上,为妈妈挖坟坑。我一步一步,走过高梁,苞谷,稻子,南瓜,峨眉豆,白菜秧,前往妈妈的坟地。这条小路,见证了妈妈在天台几十年的艰辛,铺路石上洒下了她的汗水,红土地里浸染了她咳出的鲜血,她的脚印一个叠一个,多得数不清楚。我把妈妈人生最后的道路选定在通往天台的小路。
2004年8月18日,凌晨四点,身穿老蓝布长衫头缠白帕子的妈妈,上路了。我背着一背篓纸钱走在送灵队伍的最前面,一边走一边撒纸钱。帮工们“嘿哟嘿哟”地抬着棺材前行,长长的队伍在田野里缓缓移动,启明星在东方亮着,吹鼓手和锣钹一起响着。而此时,早起的乡邻们,已经挑着带露水的稻谷往回走了。妈妈的坟墓,就在这样的辰光里,垒成了通往天台的小路上的一个路标。
所有的离去都有一个回归,所有的起点都有一个终点。我在岁月的这端,看到了我从前的家园,它丰富而又朴素,简单而又华贵。我看到我那些故去的亲人们,他们站在通往天台的小路上,他们红光满面,他们衣着华美,他们对我笑眯眯地说:老幺,回来了哇?
我背着包,一个人走在通往天台的小路上。
那时正是秋天,微烫的阳光把大地渲染成一片金黄,视力所及的范围内,是我熟悉的院子,炊烟,竹林,桉树,细细流淌的溪沟,泛白的石板路,还有站着的人,走着的牛,飞着的鸟。不知道是谁在呼喊,喊声风一样掠过金色的田野,留下的回响,有金属的质感,在天顶寨的崖壁上溅出一连串音符。风的气息铺天盖地而来,稻浪一浪一浪,一直浪到远处的清凉山脚下。
一个人走在通往天台的小路上,我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这是我熟悉的土壤,我的脚步踩在母亲的心口,重了,她会疼痛。铲掉草皮的田埂,裸露出褐红的肤色,一条斑斓的大蛇,费力地翻过田埂,钻进了金色的稻田。高粱脸红筋胀地守在田埂上,苞谷空着背包陪在坡坎上。屯水田的堰坝上,南瓜吊了一串串。我看着这些熟悉的事物,这些土头土脑的南瓜,我的目光清澈而纯净。我曾挑着兑了碳氨的农家肥来淋它们,我看着它们如何从一颗种子发芽,长叶,抽蔓,开花,结果,成熟,我把它们从藤上摘下来,洗净,剖开,切削,烹煮,我再把它们吃掉,消化,最终将它们还原为水和农家肥。这些年来,我象远离成为民工的乡亲们一样,远离了它们,然而它们仍然守在屯水田的堰坝上,向走在这条小路上的我致以最真挚的问候,这让我的血液里再度涌动一种莫名的东西。
走过屯水田,就到了屯坝。这是一个形似鲤鱼的丘陵,一块块梯田,鱼鳞般,由鱼头开始排列,收拢再散开的鱼尾则甩到了大院子的背上。干伯伯的坟就立在大院子的背后,守望着这一大片金色的田野。大院子再往后,就是那座我们时时需要仰望的天顶寨了。
小路从前是条大路。而从前有多远,那得问我年事已高的二伯。小路向东,攀过天顶寨,再到安螺寨;向西,几百米之外就是公路,而公路边上就是天台公社所在地。当然,后来公社变成了乡,乡在撤乡并镇的时候又被撤销了,只保留了行政村建制,于是我们便把那聚着一片房子的路边地,笼而统之地称为“天台”。而天顶寨则是附近的制高点,外村外乡人要到天台来,多半是眼睛瞄着天顶寨赶路的,于是这条小路无论向东向西,都能被我一厢情愿地说成通往天台的小路。
从前,当然是二伯的从前,那时他做挑夫,挑着一百多斤的东西,是桐籽或者其他什么东西吧,沿着那条昔日的大路,向西,再折向东南,一步一步地赶往万县码头。“县过县一百八”,一百八十里的路程,他要走三天才能到。到码头交了货,他又挑着盐巴或者其他什么东西,总之是货主需要的东西,走三天再回到天台来。按我听说的别的挑夫的故事,以及我自己后来的赶路经历相对比,二伯算是走得慢的了,大约他也曾在某个秋天的日子,站在某个高处,象我一样,感受到了奶奶的心律,于是将赶路的脚步放得再慢点,再慢点。
我站在屯坝上,风从东边的天顶寨上奔来,掀动我满是汗渍的衣裳,然后又一路奔跑着冲向西边的清凉山。啊——雀——,啊——雀——,我又开始打喷嚏了。一个喷嚏是有人骂,两个喷嚏是有人想,这么多年没走这条小路了,是谁还在想着我?
是国权在想着我吗?国权是二伯养子的儿子,比我大一岁,跟我是小学同学,但得喊我“幺叔”,我们总是结伴沿着小路走到天台去上学。因为岁数比我大辈份比我小,所以很多事情国权都得让着我,比如我们一起到秧田里捉黄蟮,他不能抢到我的前面去捅黄蟮洞,而我们一起去打猪草时,碰到长得特别茂盛的侧耳根,他得让我先割几把。农历四月,小麦青青水田清浅,正是捉黄蟮的好时节,国权跟人在田野里忙活了大半夜,用破开的竹棍叉回来一大脚盆黄蟮,让在家睡觉的我分外眼红。国权在许多事情上都胜过我,但惟独读书他不如我,后来他辍学外出打工挣了钱回家,对我说,幺叔,你现在没得钱读书,我拿钱你读书,你二回读出来了帮我的忙要不要得。我没吱声。有一天夜里,我们从学校上了晚自习回家,满天的星星让国权走起路来得意忘形,他把手中点着照明的油纸甩来甩去,结果燃烧的油纸溅到我的手上,我惨叫一声,吓得国权一哆嗦,好话说了一大箩筐。疼痛的痕迹至今仍然留在我的右手手背上,无比清晰。难道说我没有同意国权的建议,令在异地他乡谋生的他至今还念念不忘?
幺姨爹家的房子也在天顶寨下,如果风是从屯水田开始刮的,那么这风连着爬二三十阶梯田,便可以从幺姨爹家的堂屋穿堂而过。碰到幺姨爹在家午睡,他肯定会惊天动地地打一个喷嚏,然后大大咧咧地说,哪个要请我?幺姨则撇撇嘴说,请你,请你喝洗脚水!幺姨爹笑笑,并不在意。幺姨爹就是这么一个喜欢吃喝玩乐的人。幺姨爹在乡办企业上班,有工资拿,日子过得比别人稠,每次我跑到他跟前,他总能拿出点儿什么吃的塞到我的嘴里,于是我更加心甘情愿地当他的“狗腿子”,沿着那条小路跑到天台为他买东西。
那个?萆胶?娜兆淤咳欢?帧N乙丫?遣磺寰咛迨悄囊荒甑哪囊惶炝耍??垡痰?惨丫??溃?薹ㄔ偬崾疚业降资悄囊惶炝恕>退怠澳翘臁卑伞D翘欤?垡痰?疑惫?曛恚?投祭戳耍?急赋苑梗?蝗环⑾置挥胁ぢ芫啤g垡痰?欠浅R?孀拥娜耍?飧?腿撕劝拙坪芏?孀樱?谑且?扇巳ヌ焯?虿ぢ芫啤L焐掀?庞暄??锛湫÷贩浅J???蝗嗽敢馊ィ?谑晴垡痰?怠袄乡廴ァ薄@乡劬褪俏摇N壹?磺樵福?阶抛欤?涣镆换?匮刈判÷吠?焯ㄗ撸?砗笫侨绕?谔诘幕缎ΑW叩酵桶由希?一毓?防矗?腿环⑾痔炜找醭料碌奶於フ??褂心切┬钭潘?目仗铮?缒?吖闯龅穆掷??衩囟?脑丁:罄次铱吹搅苏悦项\的山水画,于是猛然忆起“水瘦山寒”这个词,原来曾在我的生活中真实出现过。
屯坝终于被我抛在身后,掩映在竹林下的大院子,又把昔日的生活,用一块一块铺路石串到我的眼前。大院子最边上一家是干伯伯。干伯伯穿老蓝布长袍,戴一顶忽扇着搭耳的皮帽,深深的皱纹和微眯的双眼盛满了慈爱。院子里住户多,且不同姓,辈份实在难以明确划定。但和和气气的干伯伯,却是大家的干伯伯,小孩儿叫他干伯伯,小孩儿的父母叫他干伯伯,小孩儿的爷爷奶奶还是叫他干伯伯。干伯伯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他常常故意考我,问我为什么人一吸气喉咙管会发凉,为什么太阳每天从东边出来到西边落山,为什么满天的星宿我们一个都摘不到。我回答不出来,干伯伯就笑,笑眯了眼,然后给我一个泡粑,或者一个桔子。我们附近人家只有干伯伯一家种了棵桔子树,想吃桔子就得到几里外的街上去买。后来,种桔子的人家多了起来,一到冬天漫山遍野都是红红的小灯笼,而我也弄懂了干伯伯给我出的难题。然而,这时,干伯伯已经睡进了屯坝鲤鱼尾部的坟墓里,他再也不给我出难题,再不给我吃泡粑和桔子了。
我走到院子门口了。院子里吹吹打打,锣、钹正响着,我流着眼泪走进正中的大屋,我的伯母,我们兄弟姐妹口中唯一的“妈妈”,就躺在那口简陋的棺材里。我跪下,磕头。三个响头。头在泥地上叩出“笃笃”的声音。妈妈,幺娃儿回来了,你听到了吗?
我跪在地上,给妈妈烧纸。一张一张的黄裱纸,在火中燃烧,化为灰烬,盘旋着上升,又落到妈妈简陋的棺材上。
下葬的前一天,我从院子里出发,走上通往天台的小路。三个汉子,在屯坝下边的一个坡上,为妈妈挖坟坑。我一步一步,走过高梁,苞谷,稻子,南瓜,峨眉豆,白菜秧,前往妈妈的坟地。这条小路,见证了妈妈在天台几十年的艰辛,铺路石上洒下了她的汗水,红土地里浸染了她咳出的鲜血,她的脚印一个叠一个,多得数不清楚。我把妈妈人生最后的道路选定在通往天台的小路。
2004年8月18日,凌晨四点,身穿老蓝布长衫头缠白帕子的妈妈,上路了。我背着一背篓纸钱走在送灵队伍的最前面,一边走一边撒纸钱。帮工们“嘿哟嘿哟”地抬着棺材前行,长长的队伍在田野里缓缓移动,启明星在东方亮着,吹鼓手和锣钹一起响着。而此时,早起的乡邻们,已经挑着带露水的稻谷往回走了。妈妈的坟墓,就在这样的辰光里,垒成了通往天台的小路上的一个路标。
所有的离去都有一个回归,所有的起点都有一个终点。我在岁月的这端,看到了我从前的家园,它丰富而又朴素,简单而又华贵。我看到我那些故去的亲人们,他们站在通往天台的小路上,他们红光满面,他们衣着华美,他们对我笑眯眯地说:老幺,回来了哇?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