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沉默的蚜山

2022-01-13经典散文
[db:简介]
高地上的那片紫菜栏已经撤掉了,一片开阔,只留下巨大的白色风车在蓝天里旋转,冬天的风呼啸而过。当我走下海岸的土坡时,风却不见了,只留下阳光暖和地照落,身后的风车却越来越高,像要飞向天空。坡上的花草清新可爱,白紫相间的牵牛花摇曳着,发出低低的冥响。

海水、石头上的油污已经消失了,闻不到刺鼻的味道。阳光照在身上甚是暖和,但是脸上的风极为清凉,让人有一种向上的愉悦。于是在这乱石上奔跑。需要羚羊一样敏捷,或者像篮球训练一样,又准又稳。石头凸出水面后,很快就干了,青苔褪去,并不会滑脚,每一颗都是一个钢琴键,点在其上有高低错落和轻重缓急。

岩石间常有清澈见底的小水池,每个都不一样,自成一个世界,如一部纪录片。有的水面一尘不染,池底海带葳蕤成林。有的则栖息着一只落单的鱼,长得普通和丑陋的,它是孤独的君王,一动不动地吞噬水里的阳光,等到涨潮后,它再次游回大海成为微渺的一员。池里长满了海带,鲜嫩,短短的,像意大利面条一样的形状,半透明的深绿,是阳光和水直接合成的,它也是循环中的一部分。

石头仍是最古老的存在,这里有一种夹在黑色花岗岩间的褐色岩石,似乎是熔岩时期流过的痕迹,莫名地镶嵌在巨石之间。这种石头容易成蜂巢状,剥落成块,少时捉弄人,把它藏在孩子的头发里,很难拿出来,孩子吓得哇哇大哭,以为要永远绑着石头了,太丑了。还有一种红色的岩石,像七星瓢虫一样攀爬着,跌落得满地都是,很快就被一种细细的“佛掌贝”占领了,满山遍野的贝类,像顿河哥萨特的骑兵,强悍又倔强,即便被踩在脚底,也是无限的固执。这种佛掌极难于长大,味道像虾肉。这里的老人说,这种生物是新的,以前从未出现过。

长大的佛掌形如火山喷发,抑或鲜衣怒放,又像是鳄鱼的手掌,样子极为奇特。它是有鳞片的,又有腕,它是不是也和虫草一样,是动植物共生体?还是放大的一种远古细菌、病du毒,不得而知。我对于它的奇特充满好奇,甚至觉得它可以演化成各种形态和意象。细想,在黑暗的岩石上方,忽然长出了成千上万的像手掌一般的活物,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画面,足以让人相信神迹的存在。


自然无法用话语同人类沟通,故创造各种神迹与新奇。这不免让人联想。据说造物主为让人们相信神的存在,故而创造了耶稣死而复生的神迹。神迹与新奇是自然的另外一种表达。佛掌如果不是一种神迹,至少也是一种比兴,是人们迂回表达的象征。这样看来,就不足为奇了,因为比兴始于《诗经》首诗,楚辞汉赋、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皆有之。人们自古已学会顾左右而言它。

嗬。又有人说,这佛掌是油污化成的,我不信,抽一排取其一剥之,当真有黑色油状液体溢出,味不可闻。

岩石上除了佛掌,还有野生海橄榄,牡蛎,多壳无肉。更有各种无名的胶囊状生物,可以瞬间膨胀自如,它们长在沙与石的夹缝间,不断吐出清水和沙粒。


海水不断在涨。白沙不断吞噬岩石,丘陵般的沙群让我仿若置身高空俯视群山,看见“群山万壑赴荆门”的恢宏气势。这时候,海浪不断咆哮,咆哮,风声呜咽,狂暴。阳光在海面上闪烁,也在无数的水池里,跳跃如马群奔腾,海鸥飞旋而过……

石岛上的一只慵懒的小狗急忙站立离开,海浪快要淹没这里的阳光了。独钓人也惧怕那凶猛的波涛,往后退却。浓云在堆积,同那狂浪一起,一同吞噬了这座小岛——蚜山。当我们走回岸边时,蚜山终于消失不见了,它只是沉没在波涛之下,像一块黑色的翡翠,沉默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