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远方
2022-01-13经典散文
[db:简介]
我不知道“生活不光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是谁说的,又是什么时候流行的,也曾觉得说得好,今天才有不同的感受。
把诗与远方并列,且和眼前对立,我总觉得这是一种潜意识,如果说远方因未知而迷人,诗因优美而醉人,远方且不说,为什么眼前就没有诗,只能有苟且?以前每当朝代更替,就有所谓的儿歌,我不知这不知何来的话,是不是也有这个象征。象征现代人生活在苟且中,与诗无涉。若要寻找到迷人和优美,只有在“远方“,其实就是一种潜意识的逃离心态,也就是说只有改变目前的处境,才能有幸福可言。
我想起历史上的《桃花源记》,这幸福的桃花源,其实也在远方,也有诗意般的牧歌情调,无忧无虑,虽是文亦是诗。但我们知道桃花源是不存在的,只是一个梦,一个迷梦,只是人对现实不满又无能挣脱而做的梦。这句“生活不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虽然有个光明的前程,让人振奋,想深一层,不过振奋而言,是望梅止渴,是画饼充饥,毕竟无济于事。苟且是实实在在的,诗和远方只存在别处。人活在世上,就要有点想念,有个盼头,这里诗与远方就是,我们就象拉磨的驴,眼前吊着一个胡萝卜,仿佛走前一步,就能吃到嘴里,却是永远吃不到。
阿Q精神,又称精神胜利法,其实本质就是自我安慰,自我调节,原理一样,思想,希望,信念一类,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我安慰。没有一点阿Q精神,在中国,真的很难活得下去,至少不可能活得开心。穷开心,穷快乐,固然是开朗乐观之至,何尝没有精神胜利所至?可能,阿Q精神只是多趋向消极,且带自辱自残的不健康心理,开朗乐观,却是积极的,向上的,但论其心理安慰,却无不同。
生活,为什么只余苟且?现在社会,是越来越发达,社会越发达,人的要求就越高,人的精神就越需要独立,自我更需完善,这是物质所不能取代,也没法取代的。文明必须意味着自由,开放,独立,公平,否则,人的精神生活就无法满足,痛苦就因此而起。活在眼前的苟且,所以期盼诗与远方,就是这个原因,哪怕现实没法满足,也要给自己一个安慰,一个念想。
人生,当然不能绝望,可也不能全靠幻想,阿Q精神有用,但不能做阿Q,不能光是幻想,而是要努力,慢慢向目标奋进,否则,从不行动,眼前永远只得苟且,诗与远方虽好,无疑是痴人说梦。诗与远方,让人向往,苟且让人厌恶,为什么,活着活着眼下没有诗与美,只得苟且呢?理想,止于想,就全无用处,不过是一个空洞的词。苟且偷生,人不过是高等动物,还是动物。笼子里的动物,虽然得温饱,却失去了野性和活力,每次看到,我就想到苟且的人,我想苟且下的人的精神面貌,和笼子里的动物会有么本质区别呢?最最可厌是,是把诗与远方当成麻药,给人不切实际的安慰,于是对眼前的苟且甘之如饴。给人编织梦境是瞒骗,甘愿相信的,是愚昧。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我不需要诗与远方,我只要眼前不苟且。眼前不苟且,诗与远方必有。桃花源没有,避秦人也没有。
2017-4-4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