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年有关的几个回忆
2020-09-24叙事散文雨沐
与年有关的几个回忆我就纳闷了,才跨过30岁的门槛儿,过年的那些事,好多竟然成了回忆。——题记劈柴那时,种完麦子之后,一个冬天,爹一般都在捡柴禾。说是捡,其实就是拿着铁锹、板斧和?头,去村周围去刨人家不要的树疙瘩。那是卖树后,买树人齐地伐掉剩
与年有关的几个回忆
我就纳闷了,才跨过30岁的门槛儿,过年的那些事,好多竟然成了回忆。
——题记
劈柴
那时,种完麦子之后,一个冬天,爹一般都在捡柴禾。说是捡,其实就是拿着铁锹、板斧和?头,去村周围去刨人家不要的树疙瘩。那是卖树后,买树人齐地伐掉剩在地下的部分。早些年,还有亃柳疙瘩,那时为了腾出更多的耕田,逐步把亃柳弄死。因为编筐编囤的少了,现在盛东西大多买了塑料筐,或不锈钢的,放在案几上花花绿绿、银光闪闪。盛粮食也买了粮食囤,望着堆积得高高的粮食,满心皆是欢喜。
爹没事的时候就是去搜集树疙瘩,有时一天能弄好几个,有时碰到大的,也只弄一个。每年腊月来临,我们家门口蹲窑子旁边,总能堆起高高的柴垛,树根疙瘩,趁湿劈了,怕干透了难劈。亃柳疙瘩就要等干透了劈,湿的夹?头,吱吱咛咛的,也难掰分。长大一点后,我也挣着跟爹一起劈柴,只是好多我都劈不开,虽然震得手木麻。大多还是捡爹劈的柴拢在一起,拢成高高的一垛,这样我们到过年时候,蒸馒头、炸丸子和下饺子的烧火就有着落了。
过年那几天,爹就会弄个火盆,就是拿这些劈柴在院里烧好后,放到屋里,我们兄妹几个围着火盆旁,烤手,吃点瓜子什么的。
后来,我学馋了,会在火灰里埋个地瓜,等一会儿拿出来,焦黄焦黄,浑身透着香气。
辞灶
那时,一到腊月23,娘都说过辞灶,过辞灶。上了小学后,我还听着是过磁道过磁道,因为这个还查了字典,还是没查到这个词。长大后才知道了,那是辞灶。
那天,娘会早早起来,烧一大锅水,把家里的筐、碗、盆、锅盖和篦子等都搜集出来,放到井台边。吃过早饭后,娘就给我们分工,这个洗洗,那个涮涮,放假可不是图轻巧,贪玩也得分个时候,这不就要过年了嘛。
爹带着哥收拾院子,将院子里一些散的砖头瓦块整理码齐,一些柴禾垛垛,劈好的劈柴堆得厨房满满的,鸡圈羊圈也要弄得干干净净,院子更要扫得光光的。娘带着大姐扫房子,头上顶着围巾,把脸和头包的严严实实,就漏两只眼睛,拿一个比较长的杆子,上面绑上扫帚,把桌子、柜子、床等盖好才能开扫。一年了,房顶跟墙角还是有很多灰尘的,有的地方还结了网。把上面扫完后,再清理桌子,柜子,换上新的窗户纸,最后再清理地面,才算完成。
二姐带着我洗刷东西,我有些笨,总是涮不干净,还打湿袖口弄湿鞋,二姐实在看不过去,就让我压水,再从锅里舀出热水,倒进盆里,二姐就把筐呀盆呀碗呀放到盆里。那时还没有钢丝球,也没有洗涤剂,刷筐用的是树枝,一条缝一条缝,挨着往下蹭。碗上尤其是盆上的油污,就用丝瓜瓤一点点往下磨。
虽然累,眼里豁朗了,心也亮堂了。
活发面
过了23,家家都会蒸馒头,光的、菜的、枣馅的。馒头蒸的好不好吃,和面很重要。娘通常要准备好三个面盆,先用温水泡盆,娘说,盆暖和了,面才能发好,面发好了,日子才能过发。等盆整个温和了,娘换上水,也是温的,放上面头,揉碎,搅成面糊状,再倒上面,最后揣成面团。等三盆都活好后,娘就会把盆端到收拾好的床上,旁边放上暖水袋,再围上被子,等到中午娘去看时,面已经发好了。
真奇怪,没有闹钟,有的只是时间,娘去看时,面总是刚刚发好,面跟娘仿佛很是默契。
心照不宣似的。
“炸”萝卜
这个“炸”,不是用油炸,是用水,不过,比焯时间要长。用的萝卜是那种红红的圆萝卜,收了后埋到土里,在外面怕冻,也怕糠心。用擦子擦好后,一般都有满满两盆,水不是用新烧的,而是蒸馒头后再加点水,烧开,把萝卜条倒入,继续烧火,开两滚后,用手掐掐,不脆了才能出锅。出锅后放到凉水里拔,淘上几水后,就放到外面。那个水经过一天的蒸煮,又“炸”了萝卜,也不舍得倒掉,娘就把水盛到洗脸盆里,等凉点了用来泡脚。
娘说,这个治脚裂,也治汗脚。
第二天早上,除去萝卜条上面的冰块,再用井温水淘。因为太凉,井温水4℃,多冲几遍,就能泡透。用笊篱盛出来,放进方的笼布里,扯起四个角收起,放到案板上拧压,把水都挤出,然后放到筐头里,再放到案板上剁碎。
这样,包菜馍、炸丸子还有包饺子的馅,年味十足的,终于有了着落。
我就纳闷了,才跨过30岁的门槛儿,过年的那些事,好多竟然成了回忆。
——题记
劈柴
那时,种完麦子之后,一个冬天,爹一般都在捡柴禾。说是捡,其实就是拿着铁锹、板斧和?头,去村周围去刨人家不要的树疙瘩。那是卖树后,买树人齐地伐掉剩在地下的部分。早些年,还有亃柳疙瘩,那时为了腾出更多的耕田,逐步把亃柳弄死。因为编筐编囤的少了,现在盛东西大多买了塑料筐,或不锈钢的,放在案几上花花绿绿、银光闪闪。盛粮食也买了粮食囤,望着堆积得高高的粮食,满心皆是欢喜。
爹没事的时候就是去搜集树疙瘩,有时一天能弄好几个,有时碰到大的,也只弄一个。每年腊月来临,我们家门口蹲窑子旁边,总能堆起高高的柴垛,树根疙瘩,趁湿劈了,怕干透了难劈。亃柳疙瘩就要等干透了劈,湿的夹?头,吱吱咛咛的,也难掰分。长大一点后,我也挣着跟爹一起劈柴,只是好多我都劈不开,虽然震得手木麻。大多还是捡爹劈的柴拢在一起,拢成高高的一垛,这样我们到过年时候,蒸馒头、炸丸子和下饺子的烧火就有着落了。
过年那几天,爹就会弄个火盆,就是拿这些劈柴在院里烧好后,放到屋里,我们兄妹几个围着火盆旁,烤手,吃点瓜子什么的。
后来,我学馋了,会在火灰里埋个地瓜,等一会儿拿出来,焦黄焦黄,浑身透着香气。
辞灶
那时,一到腊月23,娘都说过辞灶,过辞灶。上了小学后,我还听着是过磁道过磁道,因为这个还查了字典,还是没查到这个词。长大后才知道了,那是辞灶。
那天,娘会早早起来,烧一大锅水,把家里的筐、碗、盆、锅盖和篦子等都搜集出来,放到井台边。吃过早饭后,娘就给我们分工,这个洗洗,那个涮涮,放假可不是图轻巧,贪玩也得分个时候,这不就要过年了嘛。
爹带着哥收拾院子,将院子里一些散的砖头瓦块整理码齐,一些柴禾垛垛,劈好的劈柴堆得厨房满满的,鸡圈羊圈也要弄得干干净净,院子更要扫得光光的。娘带着大姐扫房子,头上顶着围巾,把脸和头包的严严实实,就漏两只眼睛,拿一个比较长的杆子,上面绑上扫帚,把桌子、柜子、床等盖好才能开扫。一年了,房顶跟墙角还是有很多灰尘的,有的地方还结了网。把上面扫完后,再清理桌子,柜子,换上新的窗户纸,最后再清理地面,才算完成。
二姐带着我洗刷东西,我有些笨,总是涮不干净,还打湿袖口弄湿鞋,二姐实在看不过去,就让我压水,再从锅里舀出热水,倒进盆里,二姐就把筐呀盆呀碗呀放到盆里。那时还没有钢丝球,也没有洗涤剂,刷筐用的是树枝,一条缝一条缝,挨着往下蹭。碗上尤其是盆上的油污,就用丝瓜瓤一点点往下磨。
虽然累,眼里豁朗了,心也亮堂了。
活发面
过了23,家家都会蒸馒头,光的、菜的、枣馅的。馒头蒸的好不好吃,和面很重要。娘通常要准备好三个面盆,先用温水泡盆,娘说,盆暖和了,面才能发好,面发好了,日子才能过发。等盆整个温和了,娘换上水,也是温的,放上面头,揉碎,搅成面糊状,再倒上面,最后揣成面团。等三盆都活好后,娘就会把盆端到收拾好的床上,旁边放上暖水袋,再围上被子,等到中午娘去看时,面已经发好了。
真奇怪,没有闹钟,有的只是时间,娘去看时,面总是刚刚发好,面跟娘仿佛很是默契。
心照不宣似的。
“炸”萝卜
这个“炸”,不是用油炸,是用水,不过,比焯时间要长。用的萝卜是那种红红的圆萝卜,收了后埋到土里,在外面怕冻,也怕糠心。用擦子擦好后,一般都有满满两盆,水不是用新烧的,而是蒸馒头后再加点水,烧开,把萝卜条倒入,继续烧火,开两滚后,用手掐掐,不脆了才能出锅。出锅后放到凉水里拔,淘上几水后,就放到外面。那个水经过一天的蒸煮,又“炸”了萝卜,也不舍得倒掉,娘就把水盛到洗脸盆里,等凉点了用来泡脚。
娘说,这个治脚裂,也治汗脚。
第二天早上,除去萝卜条上面的冰块,再用井温水淘。因为太凉,井温水4℃,多冲几遍,就能泡透。用笊篱盛出来,放进方的笼布里,扯起四个角收起,放到案板上拧压,把水都挤出,然后放到筐头里,再放到案板上剁碎。
这样,包菜馍、炸丸子还有包饺子的馅,年味十足的,终于有了着落。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