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奶奶
2020-09-24抒情散文王克楠
走出我家往北拐过一个弯,就是我三奶奶的家。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她就推着一辆荆条小四轮车子,骨碌碌地检破烂。她脸膛红红的,迈着她不大不小的脚。似乎身上有着无穷的精力。我上学的时候,经常看见她推着小车刚刚出门。看见我,就很亲地抓住我的手,往我的手
走出我家往北拐过一个弯,就是我三奶奶的家。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她就推着一辆荆条小四轮车子,骨碌碌地检破烂。她脸膛红红的,迈着她不大不小的脚。似乎身上有着无穷的精力。我上学的时候,经常看见她推着小车刚刚出门。看见我,就很亲地抓住我的手,往我的手里塞上5分钱硬钢蹦,硬钢蹦潮忽忽汗唧唧的,有的还有一点锈,但很好用,能买一个老槐树烧饼或者去邯北大席棚电影院看上一场电影。
娘说,你三奶奶不仅会捡破烂,在生产队干活也是一把好手。我上小学的时候,三奶奶大概就是五十几岁的样子,是街筒子里的标准的农妇。在我们的那个街道和附近的一些街道,生活着许许多多这样的农妇,她们红脸膛,大脸盘,手脚粗壮有力,头发里有麦秸或谷糠,一天到晚不知疲倦地劳作着,就像物理书上所说的那种永动机......世上没有永动机,却有永动机似的农妇。
三奶奶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偏偏女儿又是一个半脑白痴,就从更远的西部乡下招来一个倒插门女婿,这个女婿也是时来时不来,家里的一切都靠着三奶奶支撑。家中没有儿子就等于断了后,三奶奶不信这个,憋着一股子劲,别人有什么,自己也要有什么,眼看着周围的邻居们纷纷把自己家的土房改建成了红砖房,三奶奶就坐不住了。在生产队干活从来不耍奸偷懒的她,开始不好好干活了,迟到,早走,半截溜号,后来干脆就不上工了,推着小车拣破烂。由于三奶奶的出身好,旧社会是苦大仇深的贫农,队长拿她也没有什么办法。
那个时候,拣破烂的人还不多,收废品的人也不猾,三奶奶在捡破烂行当里渐渐成了大户。她不仅手快,而且收的品种多,烂纸、烂布、废塑料,甚至煤核、木柴也拣,她还有一个特制的铁耙子,像是猪八戒的大铁耙子,一耙就是一大片,让人生畏。她的小车在垃圾点就像是一个气球,膨胀得很快,令一起拣破烂的人很是嫉妒,于是就在背后说她的坏话,曾经有个说他坏话的捡破烂的男人,竟然被她把满脸抓得都是血道子,一边看热闹的人都开了眼。谁也没有想到三奶奶不仅捡破烂的速度快,出手往对方的脸上抓的速度也竟然神速,使对方还没有看清是怎样一会事,脸上已经开了红花。听人们这样说,我有一点不相信,我不相信慈祥的三奶奶怎么能成一个绿林快手呢。
我们那个半农半市的街道里的农妇特别多。而且农妇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可以把一边生儿育女一边下地干活的人称作农妇,也可以把待嫁闺中的闺女们称作准农妇。在我们那个街道,对于少女们的美的理解与城市有着很大区别,城市女孩的美,大都可以在《红楼梦》中找到注脚:孱孱弱弱、细声细气、多愁善感。我们那里的女娃们,由于将来注定要在本村或本村以外的村庄当农妇,所以,少女时代的烦忧和多感极易消逝,像傍晚的雷雨,只那么一阵子就过去了。
听,喜庆的锣鼓敲响,闹心的唢呐吹得街道红红火火。人们就知道,一个发育成熟的女娃就要踩着锣鼓点进入男家,男家大都也是农民,有熟悉的猪羊需要去喂,有熟悉的灶台需要去伺弄,因而,女娃们对于这一切就自然而然地接受,绝不会哭天抹泪地伤感失去娘家的温暖,婚后最要紧的是生活,而不是浪漫。男人们选媳妇也大概是相似的眼光:要性情温顺一点的,要手脚有力气而且勤快的,模样不一定漂亮但肯吃苦干活的,吃饭不挑拣而且粗粮细粮都能咽下的,十指不一定“纤纤”但会拿针走线的……这样的“选美”标准就苦了那些模样清秀、杨柳细腰的女娃们,这样的女娃勉强被一户婆家容纳,也会是满腔怨言:唉,娶一个贴到墙上的美人,以后的生活有得苦呢。
娘说,你三奶奶嫁进们的时候,可是一个俊媳妇呢,脸上光光的,皮肤白白嫩嫩的,眉毛也是弯弯的,就像画上的三仙女。当时家里人还怕她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摆设呢。没有想到她这么能干,一进你三爷爷家,立即给这个家带来了大变化,炕上的席子爽爽净净,院子没有一根杂草,一日三餐热饭热汤,衣服上虽然有补丁,但是干净熨贴。她还把公公婆婆养老送终,把家里家外打理得细心周到。亲戚们任是谁也挑不出毛病,只是她的命不好,生了个傻闺女,你三爷爷挖机井的时候,又受了寒,两个人再不能生育了。我当时太小,还不知道受寒与生育之间还有什么关系。
街筒子的南头有一间最破的土屋子,里面住者一个土改时期的民兵队长,这是个50多岁的老汉,一辈子打光棍。娘说,这个人不正经,当民兵队长的时候,不仅和地主的小老婆睡觉,还欺负中农的闺女和媳妇,你千万别答理他。我虽然不想和他说话,但他老是找我说话,他的破屋子里还有一箱子小人书,这也是吸引我和小伙伴的地方。我去他那里看小人书的时候,他就怪声怪气地对我说,知道吗,你三奶奶的傻闺女是我的种。我不知道什么是“种”,回到家问娘,娘把我按到炕上揍了一顿。在我长大一些的时候,娘才告诉我说,你三奶奶命苦着呢。它在百家村的娘家本来已经有了一个意中人,可她爹娘硬是把他们拆散了。你三奶奶嫁过来的时候,已经有了两个月的身孕,这个英子(傻姑姑)就是你三奶奶和她的意中人的孩子。
知道了三奶奶的身世以后,我就对三奶奶更加尊重了。有空的时候,就去帮三奶奶打扫院子,或者去帮她挑水。还帮助英子姑识字,别说,英子姑平时傻里傻气的,识字识得挺好,普通话也挺说得挺标准。我有时还去垃圾堆去帮三奶奶捡破烂,三奶奶可不让我干,着急上火一个劲撵我,她脸上急得通红通红,冒着汗;我没有办法,只好回家。
对于农民来说,一年中收麦和收秋是最忙的季节,也是考验农妇“实力”的季节;农活安排的像打仗一样,一切进入倒计时,收割、打场、耕耙……一环扣一环,一码紧一码。收秋和收麦比起来,收麦就更苦一些,火辣辣的五月,太阳往大地上落火,大地像个大烤盘;城里人可以躲在房里纳凉,乡下人正在裸裸地暴晒在阳光下。这个时候,队长就来到三爷爷的门口吼上一嗓子“喜田家里的,收麦了——你不去不行!”喜田是我三爷爷的名字,女人们没有名字,就是有也没有人喊,就喊谁家谁家里的。三奶奶对收夏收秋是有思想准备的,这些日子,她早早就把捡破烂的家什收拾到一边,回生产队干活。只要三奶奶在田地里出现以后,就成了大姑娘小媳妇追赶的目标,因为三奶奶干活手脚利索,是有名的快手。在这个时候去看三奶奶干活也是一种享受,这个时候的三奶奶穿一件有素花的小褂子,头上扎一条蓝方格毛巾,一头钻进麦田就象在黄金海里游泳啊,她的身后很快就开出了一条路,露出了地面。
学校也组织我们去拣麦穗,我就能近距离地看割麦子的劳动。只见汗水从他们暴出青筋的额头上浸出,一个个喘着粗气,脸红得就像是刚刚喝完酒似地。农妇们平时把自己的身体裹的较紧,热季里也难得地开放开放,只穿着一件同男人一样的挎栏背心或者短袖褂子,娇美而肥硕的奶子在衣服里抖动着,映射着太阳的光芒。在田边喝水歇息的时候,男人和女人们总是按捺不住地开着粗俗的玩笑,男人们放声地大笑,女人们也被解放似地咯咯地笑。三奶奶从来就不参加他们的狂笑游戏,在一边安静着。
三奶奶一边在生产队干活,一边继续捡破烂。在我升进高中的时候,三奶奶的新房子终于开始盖了。因为三奶奶的房子是后盖,更因为三奶奶是捡破烂拣出了新房子,这在我们这一带也是个新闻,所以来看盖新房的人特多。三奶奶对于盖新房的事情不含糊,她让我大爷帮她画了图纸,拿着图纸在工地上比比划划着,就像一个技术员。她的新房共5间,是在旧地基上起的,地基出地面1米全是钢砖(耐火砖),再往上是青砖,青瓷瓷的,白灰抹缝,煞是好看。窗口和门口都是用青砖发券,雕刻着花纹;房顶是捶顶,房顶的东面还盖了一间炮楼似地小房,是三爷爷的琴房,三爷爷一辈子没有别的嗜好,就是爱拉胡琴,三奶奶是个有心人,老俩口依偎了一辈子,感情很深。三爷爷在房顶拉胡琴的时候,三奶奶在房下作饭,饭菜的香味和胡琴的声音就掺和到了一起。三爷爷后来得了肺病,就咳嗽,在房顶上,胡琴和咳嗽声也掺和着,传得很远很远。
麦子一年年地收着,树叶一年年地绿着,女人们也一年年地老着。她们由少妇而主妇而老妪了。“老妪”当然是一个书面的称呼,在街筒子里,说得很直接就是老太太或者是老婆婆。时光匆匆,农妇们渐渐进入老境,也渐渐熬至“享受”的份上,不用再下地,只在家中干一些能干的事。三奶奶也老了,家里没有孙子,也没有孙女,连外甥女和外甥也没有(傻英子姑没有生育),她家里只有得了肺病的三爷爷和傻英子姑。傻英子姑的女婿虽然说是倒插门,在这个家住的时间很少,后来干脆不来了,据说是去四川修铁路去了。前几年回来了,拐着个腿,修铁路的时候把腿砸伤了。他对三奶奶说,要把自己的媳妇接走,接到四川去。三奶奶很是忧郁了几天,最后还是答应了。
大多数农妇一辈子干活,体格倒也健壮,吃粗咽菜,也不会得那些富贵病。娘说,你三奶奶很少得病,在上一辈里,恐怕谁也活不过你三奶奶。我也相信三奶奶会一直健康地活下去,活到我大学毕业,结婚生子。谁知道,我在石家庄读本科的时候,突然接到娘打来的一个电话,说,孩儿啊,你三奶奶昨晚突然走了,你三奶奶平时对你挺好的,你买些黄纸冲着邯郸方向烧烧就行了,千万别回来,我们会把后事办好的。
我的头一下子就大了,对于这个消息很是不相信,那样健壮的三奶奶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呢。因为我当时正在紧张地复习考试,听了娘的话,没有回去,只是从小店里买来一些好黄纸,还借来一辆自行车,到附近的乡村买来了纸箔,夜幕时分,冲着正南——邯郸方向点燃,磕头。后来回到了邯郸。娘说,给你三奶奶做的棺材很好,是四独(四块完整的木头),你三奶奶一辈子要强,到那个世界也得住好房子才行。
三奶奶走了,三爷爷的胡琴还在拉着,也仅仅拉了不到一年也打住了。他的肺病日趋严重,断续吐了三天的血,也死了,追赶三奶奶去了。在我们的街道,老夫老妻相跟着走,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大家并不觉得奇怪。只是突然听不见胡琴的声音,觉得安静的傍晚缺了一点什么。
我一直搞不清三奶奶的死因,心想,很可能是脑溢血吧。她死的时候享年63岁,三爷爷享年68岁,他比三奶奶大5岁。
[ 本帖最后由 王克楠 于 2012-3-18 23:39 编辑 ]
娘说,你三奶奶不仅会捡破烂,在生产队干活也是一把好手。我上小学的时候,三奶奶大概就是五十几岁的样子,是街筒子里的标准的农妇。在我们的那个街道和附近的一些街道,生活着许许多多这样的农妇,她们红脸膛,大脸盘,手脚粗壮有力,头发里有麦秸或谷糠,一天到晚不知疲倦地劳作着,就像物理书上所说的那种永动机......世上没有永动机,却有永动机似的农妇。
三奶奶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偏偏女儿又是一个半脑白痴,就从更远的西部乡下招来一个倒插门女婿,这个女婿也是时来时不来,家里的一切都靠着三奶奶支撑。家中没有儿子就等于断了后,三奶奶不信这个,憋着一股子劲,别人有什么,自己也要有什么,眼看着周围的邻居们纷纷把自己家的土房改建成了红砖房,三奶奶就坐不住了。在生产队干活从来不耍奸偷懒的她,开始不好好干活了,迟到,早走,半截溜号,后来干脆就不上工了,推着小车拣破烂。由于三奶奶的出身好,旧社会是苦大仇深的贫农,队长拿她也没有什么办法。
那个时候,拣破烂的人还不多,收废品的人也不猾,三奶奶在捡破烂行当里渐渐成了大户。她不仅手快,而且收的品种多,烂纸、烂布、废塑料,甚至煤核、木柴也拣,她还有一个特制的铁耙子,像是猪八戒的大铁耙子,一耙就是一大片,让人生畏。她的小车在垃圾点就像是一个气球,膨胀得很快,令一起拣破烂的人很是嫉妒,于是就在背后说她的坏话,曾经有个说他坏话的捡破烂的男人,竟然被她把满脸抓得都是血道子,一边看热闹的人都开了眼。谁也没有想到三奶奶不仅捡破烂的速度快,出手往对方的脸上抓的速度也竟然神速,使对方还没有看清是怎样一会事,脸上已经开了红花。听人们这样说,我有一点不相信,我不相信慈祥的三奶奶怎么能成一个绿林快手呢。
我们那个半农半市的街道里的农妇特别多。而且农妇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可以把一边生儿育女一边下地干活的人称作农妇,也可以把待嫁闺中的闺女们称作准农妇。在我们那个街道,对于少女们的美的理解与城市有着很大区别,城市女孩的美,大都可以在《红楼梦》中找到注脚:孱孱弱弱、细声细气、多愁善感。我们那里的女娃们,由于将来注定要在本村或本村以外的村庄当农妇,所以,少女时代的烦忧和多感极易消逝,像傍晚的雷雨,只那么一阵子就过去了。
听,喜庆的锣鼓敲响,闹心的唢呐吹得街道红红火火。人们就知道,一个发育成熟的女娃就要踩着锣鼓点进入男家,男家大都也是农民,有熟悉的猪羊需要去喂,有熟悉的灶台需要去伺弄,因而,女娃们对于这一切就自然而然地接受,绝不会哭天抹泪地伤感失去娘家的温暖,婚后最要紧的是生活,而不是浪漫。男人们选媳妇也大概是相似的眼光:要性情温顺一点的,要手脚有力气而且勤快的,模样不一定漂亮但肯吃苦干活的,吃饭不挑拣而且粗粮细粮都能咽下的,十指不一定“纤纤”但会拿针走线的……这样的“选美”标准就苦了那些模样清秀、杨柳细腰的女娃们,这样的女娃勉强被一户婆家容纳,也会是满腔怨言:唉,娶一个贴到墙上的美人,以后的生活有得苦呢。
娘说,你三奶奶嫁进们的时候,可是一个俊媳妇呢,脸上光光的,皮肤白白嫩嫩的,眉毛也是弯弯的,就像画上的三仙女。当时家里人还怕她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摆设呢。没有想到她这么能干,一进你三爷爷家,立即给这个家带来了大变化,炕上的席子爽爽净净,院子没有一根杂草,一日三餐热饭热汤,衣服上虽然有补丁,但是干净熨贴。她还把公公婆婆养老送终,把家里家外打理得细心周到。亲戚们任是谁也挑不出毛病,只是她的命不好,生了个傻闺女,你三爷爷挖机井的时候,又受了寒,两个人再不能生育了。我当时太小,还不知道受寒与生育之间还有什么关系。
街筒子的南头有一间最破的土屋子,里面住者一个土改时期的民兵队长,这是个50多岁的老汉,一辈子打光棍。娘说,这个人不正经,当民兵队长的时候,不仅和地主的小老婆睡觉,还欺负中农的闺女和媳妇,你千万别答理他。我虽然不想和他说话,但他老是找我说话,他的破屋子里还有一箱子小人书,这也是吸引我和小伙伴的地方。我去他那里看小人书的时候,他就怪声怪气地对我说,知道吗,你三奶奶的傻闺女是我的种。我不知道什么是“种”,回到家问娘,娘把我按到炕上揍了一顿。在我长大一些的时候,娘才告诉我说,你三奶奶命苦着呢。它在百家村的娘家本来已经有了一个意中人,可她爹娘硬是把他们拆散了。你三奶奶嫁过来的时候,已经有了两个月的身孕,这个英子(傻姑姑)就是你三奶奶和她的意中人的孩子。
知道了三奶奶的身世以后,我就对三奶奶更加尊重了。有空的时候,就去帮三奶奶打扫院子,或者去帮她挑水。还帮助英子姑识字,别说,英子姑平时傻里傻气的,识字识得挺好,普通话也挺说得挺标准。我有时还去垃圾堆去帮三奶奶捡破烂,三奶奶可不让我干,着急上火一个劲撵我,她脸上急得通红通红,冒着汗;我没有办法,只好回家。
对于农民来说,一年中收麦和收秋是最忙的季节,也是考验农妇“实力”的季节;农活安排的像打仗一样,一切进入倒计时,收割、打场、耕耙……一环扣一环,一码紧一码。收秋和收麦比起来,收麦就更苦一些,火辣辣的五月,太阳往大地上落火,大地像个大烤盘;城里人可以躲在房里纳凉,乡下人正在裸裸地暴晒在阳光下。这个时候,队长就来到三爷爷的门口吼上一嗓子“喜田家里的,收麦了——你不去不行!”喜田是我三爷爷的名字,女人们没有名字,就是有也没有人喊,就喊谁家谁家里的。三奶奶对收夏收秋是有思想准备的,这些日子,她早早就把捡破烂的家什收拾到一边,回生产队干活。只要三奶奶在田地里出现以后,就成了大姑娘小媳妇追赶的目标,因为三奶奶干活手脚利索,是有名的快手。在这个时候去看三奶奶干活也是一种享受,这个时候的三奶奶穿一件有素花的小褂子,头上扎一条蓝方格毛巾,一头钻进麦田就象在黄金海里游泳啊,她的身后很快就开出了一条路,露出了地面。
学校也组织我们去拣麦穗,我就能近距离地看割麦子的劳动。只见汗水从他们暴出青筋的额头上浸出,一个个喘着粗气,脸红得就像是刚刚喝完酒似地。农妇们平时把自己的身体裹的较紧,热季里也难得地开放开放,只穿着一件同男人一样的挎栏背心或者短袖褂子,娇美而肥硕的奶子在衣服里抖动着,映射着太阳的光芒。在田边喝水歇息的时候,男人和女人们总是按捺不住地开着粗俗的玩笑,男人们放声地大笑,女人们也被解放似地咯咯地笑。三奶奶从来就不参加他们的狂笑游戏,在一边安静着。
三奶奶一边在生产队干活,一边继续捡破烂。在我升进高中的时候,三奶奶的新房子终于开始盖了。因为三奶奶的房子是后盖,更因为三奶奶是捡破烂拣出了新房子,这在我们这一带也是个新闻,所以来看盖新房的人特多。三奶奶对于盖新房的事情不含糊,她让我大爷帮她画了图纸,拿着图纸在工地上比比划划着,就像一个技术员。她的新房共5间,是在旧地基上起的,地基出地面1米全是钢砖(耐火砖),再往上是青砖,青瓷瓷的,白灰抹缝,煞是好看。窗口和门口都是用青砖发券,雕刻着花纹;房顶是捶顶,房顶的东面还盖了一间炮楼似地小房,是三爷爷的琴房,三爷爷一辈子没有别的嗜好,就是爱拉胡琴,三奶奶是个有心人,老俩口依偎了一辈子,感情很深。三爷爷在房顶拉胡琴的时候,三奶奶在房下作饭,饭菜的香味和胡琴的声音就掺和到了一起。三爷爷后来得了肺病,就咳嗽,在房顶上,胡琴和咳嗽声也掺和着,传得很远很远。
麦子一年年地收着,树叶一年年地绿着,女人们也一年年地老着。她们由少妇而主妇而老妪了。“老妪”当然是一个书面的称呼,在街筒子里,说得很直接就是老太太或者是老婆婆。时光匆匆,农妇们渐渐进入老境,也渐渐熬至“享受”的份上,不用再下地,只在家中干一些能干的事。三奶奶也老了,家里没有孙子,也没有孙女,连外甥女和外甥也没有(傻英子姑没有生育),她家里只有得了肺病的三爷爷和傻英子姑。傻英子姑的女婿虽然说是倒插门,在这个家住的时间很少,后来干脆不来了,据说是去四川修铁路去了。前几年回来了,拐着个腿,修铁路的时候把腿砸伤了。他对三奶奶说,要把自己的媳妇接走,接到四川去。三奶奶很是忧郁了几天,最后还是答应了。
大多数农妇一辈子干活,体格倒也健壮,吃粗咽菜,也不会得那些富贵病。娘说,你三奶奶很少得病,在上一辈里,恐怕谁也活不过你三奶奶。我也相信三奶奶会一直健康地活下去,活到我大学毕业,结婚生子。谁知道,我在石家庄读本科的时候,突然接到娘打来的一个电话,说,孩儿啊,你三奶奶昨晚突然走了,你三奶奶平时对你挺好的,你买些黄纸冲着邯郸方向烧烧就行了,千万别回来,我们会把后事办好的。
我的头一下子就大了,对于这个消息很是不相信,那样健壮的三奶奶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呢。因为我当时正在紧张地复习考试,听了娘的话,没有回去,只是从小店里买来一些好黄纸,还借来一辆自行车,到附近的乡村买来了纸箔,夜幕时分,冲着正南——邯郸方向点燃,磕头。后来回到了邯郸。娘说,给你三奶奶做的棺材很好,是四独(四块完整的木头),你三奶奶一辈子要强,到那个世界也得住好房子才行。
三奶奶走了,三爷爷的胡琴还在拉着,也仅仅拉了不到一年也打住了。他的肺病日趋严重,断续吐了三天的血,也死了,追赶三奶奶去了。在我们的街道,老夫老妻相跟着走,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大家并不觉得奇怪。只是突然听不见胡琴的声音,觉得安静的傍晚缺了一点什么。
我一直搞不清三奶奶的死因,心想,很可能是脑溢血吧。她死的时候享年63岁,三爷爷享年68岁,他比三奶奶大5岁。
[ 本帖最后由 王克楠 于 2012-3-18 23:39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