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高山之巅:从平凡人生到云岭楷模最漫长的坚守之道

2022-01-14抒情散文沧阳映红

高山之巅:从平凡人生到云岭楷模最漫长的坚守之道
沧阳映红他好比现代的“鲁滨孙”,常年隐居在高山之巅,云雾深处;他好比高山上的磐石,驻守在遥远的荒凉的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大梨园广播电视转播台;他好比现实版中的永胜“许三多”,用自己的“铁脚杆……
高山之巅:从平凡人生到云岭楷模最漫长的坚守之道
沧阳映红

  他好比现代的“鲁滨孙”,常年隐居在高山之巅,云雾深处;他好比高山上的磐石,驻守在遥远的荒凉的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大梨园广播电视转播台;他好比现实版中的永胜“许三多”,用自己的“铁脚杆”从县城到转播台之间的年复一年的马拉松长跑赛中,日夜奔忙,风雨兼程;他好比那送信的天路邮差,在人生的旅途上,闪光的足迹从平凡人生到云岭楷模,一步一个脚印最漫长的坚守之道,恰似明月环绕太阳的忠诚,从漫漫长夜里穿过的满天星辰,走向光明的灵魂礼赞。
  他就是我的故乡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省级广电先进、永胜县大梨园电视台台长李光全同志,长期以来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孤寂,26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坚守在处于恶劣环境中的工作岗位上,以广电为业,以高山为家,以艰苦为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做好广播电视转播工作,把党和国家的声音,第一时间传递给正在辛勤创造美好家园的各族人民。他的先进事迹,在2010年9月,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党的生活》杂志、春城晚报、云南政协报、云南信息报、生活新报等近10家中央和省市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引起巨大反响。

  从此,许多荣誉不期而至,可李光全仍就是那个多年以来在高山上工作、生活,将生命托付给大山的农家汉子,由于他所工作的大梨园电视转播台,坐落于永胜县城和程海之滨,海拔 2700米的高山之巅,是省级电视转播骨干台之一,担负着中央电视台一套、七套、云南卫视、云南新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及地方调频广播、电视节目的转播重任和全县数字微波电视的发射工作,信号覆盖全县人口的85%以上。

  自1986年开始,他从一个家在永北镇凤鸣居委会燕子岩村的乡村少年,参与了永胜县大梨园广播电视转播台的早期建设。翌年,成为一名电视转播台聘请的临时工,负责全台人员的后勤供给、伙食操办、信息通联等工作。起初大梨园电视转播台没有公路,也没有架通光纤,县电视台自办的节目《永胜新闻》、《周末》及县委政府的通告及电视连续剧等所有播出节目都是用磁带录制好后,派人送到大梨园广播电视转播台播出的。由于广播电视节目都是每天按时播出,运送节目磁带工作必须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每天清晨,他从转播台下山,步行10多公里的山路到达县城,先置办好全台人员一天的伙食,然后再到永胜县广播电视局拿节目磁带,然后行色匆匆地赶往大梨园转播台台。通常回去时,总要背着一篮近40公斤的物品。沿着崎岖的山路返回,有时,遇上节目录制完成晚点,他在路上顾不上喝一口水,歇一下脚,尽量朝着苍茫大山的山脊直线往回赶,谁也记不清那黄昏的山梁上曾经洒落了他多少风干的汗水,谁也记不清他身上被荆棘丛林划破的伤口有多少,只知道在那山峦起伏的地平线上,从此,有了这个迎着落日,迎着风雨往人生的最高处不断攀岩的身影。直到十年后,才从一个普通的临时工因朴实敦厚的人品和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充分肯定,经过多方协调,解决编制,最终成为广电行业的一名正式员工。从此,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奉献自己火热的情怀。

  作为一个勇于担当责任的农家汉子,他在永胜电视转播台这个平凡而重要的岗位上,一干就是这么多年,在他的人生里程碑上,只镌刻着他那些有关生命,有关工作的灵魂指数。这么多年以来,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披风沐雨,风吹日晒,奔忙在电视转播台与县城之间往返的迢迢山路,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接近天空与大地的白云悠悠,他用他的实在保证着电视转播台的安全运转正常转播,从没有一次因为自己的缘故造成延迟播出或误播的成绩。

  如今岁月的光华再次重现往日生活的酸甜苦辣浸透的百般滋味,在那无人愿意值守的荒山,常年跟蚊子、蛇虫、飞鸟打交道的李光全大哥,他自己也有满腹的辛酸,工作条件如此艰苦,刚开始时,办公室里没有取暖设备,没有水,所有的生活用品全靠人背马驮,而台里的所有工作如值机、设备维护、维修、防火、防雷、安全、后勤保障等哪样工作不是照样干得领导放心,群众满意,再大的委屈都如同风一样消逝,留在自己的心里永远是对党的忠诚和无尽的热爱。

  每到逢年过节,正当万家团圆,观看电视节目之时,或是中央和省、市、县举办重大活动期间,也是转播台最忙,工作最紧要的时期,为安全、优质地转播好广播电视节目,李光全的家人默默地站在了他身后,用行动和理解支持了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他所钟爱的工作岗位,无论家庭多么困难,生活多么艰苦,工作多么繁重,但他们永远都会在一起,陪伴他度过多少难忘的时光,和他一起迎来了多少黎明的曙光和子夜的灯火,一个成功的男人总在自己的背后隐藏着年迈的父母贤慧的女人和懂事的儿女,这些年来,他们同甘共苦,携手同行,共度难关……   正是在这样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坚守转播台的李光全靠一颗赤诚的心,火热的心,把履行安全转播的神圣使命当作至高无尚的荣誉,以惊人的毅力,高昂的斗志,奋战在崇山峻岭之间,克服了常人难于忍受的孤独和寂寞。最终,他用寂寞和坚守换来了千家万户的欢乐。在过去的那些年里,他不知经受了多少次风雨雷电的威胁和考验,不知付出了多少饱含辛劳的汗水和青春,也正是有了这些可贵的付出,才把党和国家的声音图像从云岭深处传到千家万户的百姓心里。

  尽管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他依然在这里默默地坚守在这高山之巅,周而复始地完成着各项光荣的值守任务。他始终忘不了大山的情义,始终忘不了这块贫瘠的土地养育了他的一生。尽管在这夏秋之际电闪雷鸣,阴雨绵绵,泥烂路滑,冬季寒风凛冽,霜雪满山,人迹罕至的大梨园电视转播台有着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无边的孤独伴随着他,但他宁愿以自己一个普通人的生命坚守,换来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得到普遍改善和最大的满足。常年累月,他在艰苦而又危险的工作岗位上绷紧着所有永不松懈的神经,紧张地忙碌在电视转播台的控制桌前,完成一次又一次最重大的转播任务,以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踏踏实实把自己热爱的工作做好,让人民群众看好电视、听好广播。只要我在这里一天,我就要值好一天的班,站好一天的岗。”的诤诤誓言!把自己的内心散发出来的每一份光每一份热都变成散布在天地之间,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传播在边疆的山山水水,家乡的高山峡谷。

  于是,在我看来,他是乡野中沉默的大山之子,他的高原情怀,他的大山精神,在天地间犹如高山之巅的松柏长青,犹如他日夜守望的电视转播塔那高耸入云天的屹立巍然,他生长在远离县城都市繁华的穷乡僻壤之间,他的感恩之心使他长年驻守在遥望蓝天,日升月落,俯视万家灯火的孤寂世界。他的坚守,使我真正懂得了一个人一生人生活的真谛,存在的意义。在漫长的岁月里,只因他是坚守高山之巅、无私奉献的无名英雄,更是新时代把辛勤和汗水以及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新中国广电事业最值得敬重和颂扬的人!正是他的存在,才让我真正体味到奉献的崇高境界和热血铸就的刚毅辉煌。

  我最终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才发现,他并非是没有机会可以走出这大山的怀抱,也不是没有能力可以远走高飞,去创造属于他和他的家人幸福的家园的一个高原汉子,可是他偏生就注定要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永胜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穷地方,他生要恋脚下的这把乡土,死也要恋这不仅出产稻麦、还生长萝卜、土豆的生身之地。他的心中依然是岁月遮蔽不了的中国农民那原始的固有的质朴本色,穿上那国家广电部门统一发放的工作制服,他是文化单位爱岗敬业的工人干部,脱下那衣裳仍就是田间地头,挥汗如雨,艰辛劳作的好农民。尽管他当年谢绝了亲朋好友真心实意的鼎力相助,毅然选择留在转播台,直到现在他也发不了财,升不了官,更不能为家人带来什么可观的实惠或者金钱的外快,只有连累他们一起为自己的家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但他依然奔忙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依然过着他那平凡而又充实,简单而又快乐的高山生活,他始终坚信总有一天,家乡的父老乡亲总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走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生活万年长。

  直到今天,他依然还深情值守在永胜大梨园电视转播台,最孤独的时候总是只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和着山间的清风一起歌唱,和着山间的小草一起跳舞,和着周围的松涛伴着清风,自然的呼吸最新鲜的晨岚和雾气,他依旧忘我的工作在红土、蓝天、青山、白云,太阳、月亮为之永远依恋的高山之巅,在心灵的家园,永远书写着他对党和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在他的脚下,正在延伸着中国之声的希望之光。


图片:
电视转播台全景
发射塔
在大梨园架设光缆电杆。
职工在高空架线。
维护供电线路。
员工在转播台机房工作。 [ 本帖最后由 沧阳映红 于 2012-6-2 20:29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