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个人自传】落在时光里

2022-01-14叙事散文雨潇凌

文/雨潇凌1984年10月19日午时,我出生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新铺镇大会村一座典型的农家村落。幼时家境贫寒,命运多舛,九死一生亦不足已道尽劫难光景。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农村还是一片荒凉。经济生产发展缓慢,群众生活结构单一重复,阳光底下从来……
文/雨潇凌

  1984年10月19日午时,我出生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新铺镇大会村一座典型的农家村落。幼时家境贫寒,命运多舛,九死一生亦不足已道尽劫难光景。

  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农村还是一片荒凉。经济生产发展缓慢,群众生活结构单一重复,阳光底下从来无新鲜事。父母辈皆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日夜不离黄土地,过着清贫朴素的琐碎生活。

  在我前面,还有一个哥哥,长我几岁,性格却迥异。我与他之间,言语不多,血浓于水的亲情却亘远长存。

  我的童年没有太多回忆,基本在农活和念书之间度过。可即便如此,像所有人的童年一样,我也曾顽皮疯狂过,甚至有自烧祖屋的荒唐之举。当时所行诸事,邻前屋后抑或远近村落亦有“声名”。

  14岁那年夏天,从村子走出小镇,顺利进入龙店中学。始料不及的是,初一那年便突发急性阑尾炎。被送至医院时,已是阑尾炎晚期,危在旦夕。先后两次被送上手术台,在医院整整待了1个半月,侥幸从阎罗殿里死里逃生。自此以后,性情大变,不喜言,多愁善感,陷入沉思。亦是自此以后,病痛渐离,鲜少染疾患病。

  年岁渐长,从前同学少年三三两两的辍学,直到后来,仅剩我独自在求学路上奔波。作为当时从大会村走出来的、为数不多的读书人,我被自然的打上了“光耀门楣”的标签。中学时代全都埋于故纸堆里,日子过得波澜不惊。那时我更像一个观光客,目睹周围同学在青春的舞台上演出自如,自己仅以阅读、码字聊以自慰,打发枯燥乏味的课余生活。

  待及赴江城武汉求学,这种来自家庭无形的压力越发沉重,使得我不仅少了与村里同龄人的联系,而且时刻神经紧绷,不敢一丝松懈。我知道,从前那些玩伴儿,他们有“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简单幸福,我却只有一条曲折前行的路,我们之间渐行渐远,各有天地。

  四年大学时光,绝大部分献给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每年拿到奖学金的同时,我被推上了学院、系、班里的学生会,担任学生干部。可这些并非出于我本愿,只是被时光推着向前。我更愿意做的和不得不做的,是泡在图书馆里阅读、码字,到校外兼职争取学费和生活费。

  大学时光总是短暂。在我记忆里并没有刻骨铭心的往事。所谓爱情,对于我这般的农村孩子,更是近乎于奢侈。我唯一记得的,仅是大二下学期,组织发动了一次向三峡秭归杨林桥镇杨林小学募捐的活动,共募集物资3万余元,自己联系货运车,连夜押赴至目的地。我虽出身贫寒,却也未曾受苦多少。从前以为的那些贫困生活,其实很幸福;在某些看不到的地方,还有更贫苦和愚昧的存在。这一趟秭归行,在蜿蜒盘旋的盘山公路上,在云雾笼罩的天地之间,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次重生,特别是对于贫困、生活的重新定义。

  后来北上京城,南下深圳、南昌,东去上海、杭州、绍兴,重重游历,不管在繁华都市里,还是在古镇荒野间,寻访落在时光里的重量,大抵与此有莫大的关系。

  跨出校门后,从前学校积累和家庭背景延续的认识局限被无限扩大,欠下的诸多人情世故债,在这三年内悉数偿还,并且还将继续偿还着内心荒芜空洞所带来的精神债,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河流中。所幸,我并没用放弃曾经照亮青春苍穹的一缕阳光,继续在深夜爬格子,看着它们在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络上不断流传,内心温暖丛生。

  工作之余,我习惯背上相机,行走在浙江周边甚至更远的城镇,在人群繁华和清冷中间,寻找内心能够安住的家。也曾在旅行途中,与陌生人相逢一笑,把酒言欢,畅谈人生梦想、未竟之事业。

  至如今,四年又四年,我更加确定,要遵从、也应该遵从自己本心的召唤,在梦想照进现实、自我救赎的天涯道路上,以一个七尺你男儿的身份,为自己、家庭和社会尽点绵薄之力。

  时不待人。我亦致死相信,“生死江南”在早年的生活中反复梦回,也许并不是传说。我在江南此地,在自己酿造的梦里,也在天下人共同奔赴的梦里,执笔向前,安身立命。
[ 本帖最后由 雨潇凌 于 2011-11-21 08:33 编辑 ] 江南, 梦想, 时光, 文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