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鸡枞出土灿若花

2020-09-24叙事散文sbl宋炳龙
鸡枞出土灿如花宋炳龙每年的初秋是山里人捡鸡枞的季节,到了这个季节,洱源县潓江两岸的山野就热闹起来。有好多年没有上山找鸡枞了,突然心血来潮,吃了早饭,戴了棕帽便到山里去。曾记得十多年前中秋节前夕的一个夜里我到山地里看守核桃,因为天黑,便在黑桃
                    鸡枞出土灿如花
                      宋炳龙   每年的初秋是山里人捡鸡枞的季节,到了这个季节,洱源县潓江两岸的山野就热闹起来。
  有好多年没有上山找鸡枞了,突然心血来潮,吃了早饭,戴了棕帽便到山里去。曾记得十多年前中秋节前夕的一个夜里我到山地里看守核桃,因为天黑,便在黑桃树下找了块平地将床铺抖在地上,到了天亮前,突然感到身体下面有东西顶了上来,渐渐地往上冒,有动感。心里感到不对,莫非有蛇钻到了垫褥下面。便起来,机警地揭开垫褥,用手电筒照看,原来是鸡枞出土,有二十几朵,我的床铺抖在了鸡枞塘上了。一阵兴奋过后,睡意全无,便静静地守护在鸡枞塘边,欣赏鸡枞渐渐地长高起来,渐渐舒展开菌伞,到了太阳出山,它像花朵开放了。遗憾的是,我没有相机,没将那动人的场景留了下来。
  我家就住在黑潓江峡谷边上,房团屋后都是山。从小在山里爬滚长大,几山几箐都曾经留下我十多岁时找鸡枞的脚迹窝。哪里生鸡枞,哪里生菌子,边在山里走行,往昔的情景一幕幕在脑海里闪现。心里清楚,近处生鸡枞的地点早已经被起早摸黑的人踏平了,哪里还有鸡枞留给我去捡呢?只好往树林深处走去,在林间穿行了两三公里,已经到了林海深处。往昔,山里捡鸡枞拾菌子的人,从拂晓到黄昏,不论男女老幼,都像鱼,在青山绿水间畅游着,并舒坦地享受着青山给予的恩赐,捡回一篮篮鸡枞,就象在自家田园里掐回一篮子菜,成为餐桌上的山珍,对全家人说起捡到鸡枞时那种心情,让家人共同享受那种快乐。那时的山里热闹极了。不论那女老幼,吹树叶的吹树叶,唱山歌的唱山歌,绿色的音符在清波碧浪间从这山飞向那山,在空中穿梭着,跳荡着,回旋着,寻找彼此感情栖息的地方。
  好半天没有收获,我心想,今天还能够听到以前的吹树叶声,唱山歌声吗?心情有些失落,有所纳闷。只好自顾把目光投向树丛下,那些能够生鸡枞、菌子的地点。在不知不觉间,清幽幽的叶笛声在山间迂回了传到我的耳朵里,使我警觉地屏住呼吸静静的辨认,原来是白族民歌:“叶子吹得脆生生,妹吹叶子哥来听,隔山喊你山答应,隔水水应声。隔山不怕山高大,隔水不怕河水深,山高水深都不怕,只要情意深!”
  叶笛刚歇,余韵还在耳边缭绕。马上听到另一个山头的叶笛声和了过来:“叶子吹得心悠悠,几天不见使人愁,几天不见妹的面,好比隔三秋!白天想你打瞌睡,晚上想你魂已丢,魂魄绕到妹身旁,千万把它留。”
  我心里想:在通讯极为发达的今天,手机已经普及,如果是谈情说爱以手机最便捷,最隐私。但他们为什么要把心底的秘密释放于光天化日之下去撩人心扉,去醉人呢?对了,这是释放,感情的释放。
  叶笛其实是一种口技,山里的人们,随手摘下一片树叶,放在嘴里就能吹奏出动听的韵律。在莽莽的大山从中,虽然人不见面,唱山歌可以辨别是谁的声音,是谁人在唱,各人找到心上人并不稀奇。说来也奇怪,隔山隔水几十人在吹树叶,人不见面但能够辨认对方是谁,这就难了。这只有知音才能知道。所以山里人常说:不是知音不与吹,这其中的奥秘只有自己去体会,无人能够传授。
  到山里找鸡枞如果没有听到叶笛声、唱山歌声,就会感到寂寞、无聊。即使找到了鸡枞,心里也是空落落的,有些失魂落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觉得这应该是文化的魅力。如果没有了山歌就少了文化氛围,那么人的精神就没有寄托之处。这里的人到了山里就必须有“歌”,去找鸡枞就是去感受乡间文化的熏陶,是去领悟承传乡土文化,这种文化,上,大概要追述到《诗经》的“国风”吧!可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一切美妙,还能延续吗?
  耳朵里听着山歌声、叶笛声,眼睛在草丛间、树林下仔细寻找,好运就在这时候果然出现了,一大窝鸡枞闯进了我的眼帘,喜悦在心里蹦跳,不禁失口:鸡枞出土灿如花!吱一声,鸡枞、喜悦、心跳都“装”进了我的手机里,还有那动听的歌声,不住在地耳边回响。……   
  (1515字)
云南省地址:云南省大理洱源县炼铁田心五十石 邮编:671211 电话:13577232903 (作者简介:宋炳龙,农民作家,出版有诗集《山魂》、《不鸣居诗钞》,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上百万言,现受聘为某文学刊物,担任责任编辑。) [ 本帖最后由 zfx875206 于 2011-12-28 17:10 编辑 ]

文章评论